|
电影里的故事总是这样讲的,一个乖女孩,一个叛逆女孩,她们成为朋友,当叛逆女孩逐渐被磨掉棱角走向正轨后,原来的乖女孩却再也无法全身而退,只能支离破碎~ |
|
导演觉得自己比观众聪明,观众又觉得自己比导演聪明,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更聪明。其实拍电影呢,不是比谁聪明,而是比谁诚实,就像我,就诚实地说:我觉得这个导演,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
|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本来我以为自己是一枚本质的作逼少女直到我认识了一个朋友她和爸爸撕和妈妈撕和老师撕还和男朋友撕跳河没死割腕没死最后不知道怎么还是死了我才醒悟自己作得很不够只能事普通少女”的故事。导演说他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拍了写什么。击掌。诚实。#香港国际电影节# |
|
第一幕偷吃小灶那一场太灵了,第三幕全家人撕逼那一场也非常有戏。摄影很棒,是很多主演的处女作,表演也算灵。大概有那么三分之一的观感特别好,是正确青春疼痛题材的拍法。随后就是又落入模仿第六代导演的残次品那个范畴里。中国电影人最喜欢的意识流,这又和含蓄无关。 |
|
老师对学生说:“把头发扎起来,不要披着,披着太好看了,影响我们班男生学习。” 女儿对老爸说:“这世上只有一种活法,就是诚实的活着。” 中国学校和家庭哪有这么作的父女关系和师生关系…教官还好就不说了。影院看如坐针毡,桂纶镁与徐娇一对少女欲说还羞、浅尝而止、比比谁更作的百合故事。 |
|
这可以说是一部文学电影,有很多空白和隐喻,需要我们自己填补和理解,我觉得这是它好看的地方。我很喜欢《少女哪吒》这个名字,少女之间朦胧又至真的情愫,清冷的人世,女主角如哪吒一般割肉还母剔骨还父的怨恨和决裂,都很动人。演员真好看啊。 |
|
写剧本的时候,导演想:就这么拍,肯定很装逼;拍的时候,导演想:卡,光这几个镜头回头一调色,一配乐,肯定特别卵;剪的时候发现:不对呀,我那扯蛋、串故事的绳子哪去了。剪完了:算了,就这样吧,挺文艺的,反正没堕胎。 |
|
艺术片导演的处女作往往都是“处心积虑”的。这部青春片里我们看不到轰轰烈烈,看不到劈腿,看不到堕胎,有的只是八十年代的朦胧与克制,整部电影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简单与真挚的味道。摄影构图十分工整,能看出导演的用心。
少女春风十里,哪吒遗世独立,小小时代的尽头,尽是花开花谢的离愁。 |
|
#HKIFF#映后导演说得很好,外冷内热,直率但难接近,这种性格或多或少也意味着悲情。少女成长故事作得简洁却不乏味道,从中可以寻找到属于我们青春的归属感,你的读书时代亦或是你的同窗密友仿佛都触而可及了,也许这才可被称作“致青春”吧。想找绿妖的小说来读了。 |
|
豆瓣装逼犯越来越多了,写些无凭无据的差评,惹人生气还不让踩。
知乎都可以踩好么?豆瓣PM的解释是啥???? |
|
不怎么能理解。感觉人物太作了,都不正常。 |
|
我知道青春期总有这种矫情做作的女生,却偏偏也是少女群体真实的一部分。对本该厌烦这类角色的我来说,少女哪吒舒缓的节奏和特别的氛围,让这种矫情都可以得到暂时原谅。 |
|
真没想到会这么……差。创作者对于青春期女生的相处方式可能真的不太了解,能看出男性想象的角度和痕迹。少女哪吒的行为动作都很”重“,但是支持动作的动机却给得很”轻“,甚至莫名其妙,所以基本无法感同身受。另外,配乐极佳,海报不错。 |
|
服装、道具比其他青春片相对更贴近80后,但情节处理晦涩生硬了一些,群戏偶尔像在演舞台剧。“人跟人只要一分开,就不完美,一不完美,就只好随它去了。” |
|
每个人都有一段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的青春 |
|
表现主义神秘主义等等,北漂文艺青年回首小镇往事集大成者,重要的其实是这种目光,无所谓青春。当年天仙配,而今女驸马,盒子里的烟头黑暗迷人,又背叛又向往,又难回首又魂之所系,基本就是这种心态。豆瓣热门日记体当代青年叙事。拍得当然生涩,但也努力、漂亮,好看,值得大加鼓励。 |
|
鏡頭感還可以。主要劇本實在蒼白無力。另外,電影公關宣傳做得實在差,最不耐煩這股沒有排場就叫囂要拯救中國電影圈貶低其他電影的窮酸勁。 |
|
最后她说 :“还给你们。” |
|
文艺片后继有人 |
|
我是女生,你不懂女生 |
|
今晚观影会上,本片导演提到了他这代人熟悉的三毛和顾城,而我则不禁想起了ROBERT BLY的两行诗:在这旷野里,要是有一匹烈马向我飞奔 / 我没有在孤寂中度过的日子都白废了~~~ |
|
SIFF@影城7厅。美术和短发女孩不错。陈瑾亮眼。然而将主诉两个少女成长秘密的原作拍成一部家庭撕逼+少女作死剧,充斥着无厘头的意淫。男性叙事下的九十年代小城少女心混搭第一视角无比拧巴,台词可推敲处颇多,笑也做作。诚意与能力双缺,即便作为独立处女作,两星已属鼓励到顶。 |
|
講真,中國電影是不是已經完蛋了(肥腸嚴肅地 |
|
【尤伦斯艺术中心点映】做作,生硬,割裂。意外地很难看。难看得要命。难看得我映后导演见面会都没看就赶紧逃之夭夭。除了叙事的省略与跳跃,人物行为动机全部都莫名其妙。无论是神经质化学老师,还是抑郁少女王晓冰和她的戏迷母亲。其行为均如提线木偶般做作。每一场戏都装逼得让人反胃。一星半 |
|
就像放映結束後的問答環節,導演如實回答自己並不理解兩個少女之間的感情,整部片完全不關乎原著中那種可以好到為了對方獨身一輩子,卻最終弄丟對方的少女情愫,導演只是借這麼兩位不被世俗所容(準確說是導演不想她們為世俗所容)的蓮花哪吒,來折射自己是如何與世界格格不入,如何懷才不遇 |
|
本来就是寻常人家的普通少女,要什么过分精彩的故事?你不服把你的生活搬到银幕上或许还没这种可看性呢。叱咤风云和小城春秋能有什么本质区别,你自己永远在乎那个夏天和某个好基友,可在别人眼里其实也就是屁事一件。 |
|
拿着劲儿地矫揉造作自己说不出什么来还拒绝和观众交流。叙事叙诗刻画人物临摹情感什么都没有。剪得一塌糊涂配乐泛滥故事断层人物空洞而且这个黄梅戏到底是什么鬼。毫无根据的隐喻构图。一生气就下蹲摸不着头脑的女主。再次等到导演上台再当众离场以示对20块钱影票的抗议。 |
|
麻木、寂静、病态的小城,她还是没有活过来,也许真有一种活法,叫做死去了之后一切真正自由。小路,你知道晓冰有多么羡慕你吗?你那么单纯,简单,正常,她甚至羡慕你的平庸。看的城市分享会,点映,华侨城正天影院,子寒主持,片尾向李霄峰提了两个问题,哪吒原型的重生和小路角色的意义何在。 |
|
不管是从女二或是家庭或是其他线索来说,女主的角色塑造还算成功,将女主性格中那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丑恶面的厌恶、反抗、失望到无奈,表现的很棒。一些留白和叙事处理的不是太好,让人对于电影整体有一种碎片感。 |
|
门都没找对就不要跑来浪费大家时间浪费资源。 |
|
【华语艺术电影放映季】有评论说很作,于我而言,是青春阴霾的荧幕重演。反抗,反抗!像哪吒、齐天大圣那样!可别忘了他们最后是被招安的结局。真正的反抗不是要成为谁,像谁那样,而是做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你的中学时代读谁的书?我读芥川龙之介,小孩变化为成人,过程就藏在他的书中。 |
|
青春片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女孩子成长期间细微幽密的不可为外人知的小心思,描摹得很细腻,晓冰整个青春给观众的不安定感是这部影片的情绪所在,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她才是少女哪吒。 |
|
女孩不错 |
|
第一部想中途离场的片子。没见过这么自以为是的片子。太不真诚了。故事做作。表演做作。主角把配角当傻子。导演把观众当傻子。受不了。 |
|
#资料馆留影#补标,回忆向。是适合一个人在影院角落里静静欣赏的那种电影。即使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还记得这部电影(第一次看时并不是很喜欢),即使这是一部生涩又不讨好的电影,充满了文学腔和一厢情愿的热恋,可是我喜欢李小路王晓冰这俩人,她们就像一个人的两面,有时热烈疯狂,有时偏执一根筋,如同传说中的哪吒永远不为这个世界所理解一样,那更像我们的青春,而不是那些流水线上滋生的玛丽苏塑料花,少女哪吒是春天原野上蓬勃生长的油菜花,土气稚嫩却刻骨铭心。ps,那匹不时出现的白马是很有趣的意象,本片的结尾是目前见过的最特别的国片收尾之一,让我想起一首诗句,“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
|
横渡河流,化身白马。 |
|
跟小时代只是作的方式不同而已 |
|
我是在朋友的包的电影场次里看得这部电影,短评里看到有人声控说公关差,我只想说拿着免费的电影票看着电影还要批评一下为电影免费宣传的你是什么心态。
电影的画面真的很美,音乐也十分动听,结尾导演自己唱的那首歌也很能打动人心。 |
|
在釜山看的,想吐 |
|
蛮对我胃口的 虽然里面女主性格不太喜欢 |
|
李霄峰是我很欣赏的作者,但这个片子实话实说我看不下去 |
|
昨天刚见过导演 今天看片支持一下 怎么说呢 在中国拍片是不容易 嗯 四星支持一下吧 |
|
少女的白马,青春的河流,这是我写AA《鱼缸》的评论标题。围绕成长教育,情感没能得到真正释放啊,以至于有些“避实就虚”了。 |
|
同样是讲青春,这片太文艺了,也就是说“玄乎”了,好在还有基本的故事在,否则差一点就到了另一个极端。总之,不是我喜欢的风格类型。讲述了两个刺头少女的叛逆青春故事,满篇都是对这个社会大人世俗眼光和态度的批判。 |
|
人物及人物关系的塑造很见功力,是本片最成功的地方,文本的文学意象与视听表达基本上保证了完成度,最爱白马那个意象!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导演的取舍不够精准,叙事上的硬伤不是诗意的留白或剪辑节奏能弥补的。从迷影青年成长起来的创作者往往有着极佳的审美,可惜我们的创作力还跟不上自己的审美。 |
|
烂到令人发指!煎熬了40分钟,撤了! |
|
三颗半。以及并没有到回忆起中二的自己不觉尴尬的时候 |
|
诚实的讲,这不是一部好的电影,但依然不影响出现好的观众。只是那些艺术上的意象与技巧,不该是造成叙事上混沌与晦涩的借口。所谓真诚的活法,或许是更清晰的,更亲切的。也或许就是脑海里模糊记忆中明亮着的那一点点心灵重合。 |
|
分分钟都在凹造型暗示观众有多么深谙视听语言(看看镜像吧看看灯光吧看看推拉升降镜头看看超现实魔幻元素吧),分分钟都以一种拔着头发飞离地球的作死口吻面瘫表情说话,没有起因结果,无需逻辑常理,省略具象过程,也真是够神秘够少女够青春了。 |
|
有的段落很好,像码头骑车;有的很差,如撕逼大戏。结构有点散,加上略有点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