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部侯孝贤的贺岁片,并且采用了《就是溜溜的她》的原班人马,讲述了个大差不差的凤飞飞同时谈两个男朋友的故事。开头小朋友在海边的村落奔跑玩耍有些许后来《风柜来的人》的气质,并且突然出现了类似于元电影的设计。需要用眼睛发现美的摄影师和算命盲人相识,并且毫无缘由地相知再爱上对方,盲人的眼睛在这种片子里绝对会被治好,之后的剧情基本上都是流水账,他们两个有多欢快,最后的分离又有多不舍但又美好,原配都会主动让路去祝福这段浮夸的爱情。凤飞飞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因为不耐烦而开了变声加速器,娱乐性拉满。 |
|
如果我是个大陆50后,在80年代初看到这样的电影,应该会三天三夜睡不着吧,之后的整个人生都改变了也不一定 |
|
一面吐槽香港人低俗势利,一面欣欣然跟人游欧洲,完了踏实跟文艺青年过苦日子。那年头流行的言情片真是幼稚啊,是男人都忍不了吧?难怪侯导后来专攻沉稳厚重大巧不工一路去了。只有同名主题曲给人留下印象。 |
|
从开头的孩子们“爆破”牛粪,到萧幸慧回到家乡的小学代课,并带着孩子们在学校的宣传墙上“涂鸦”,孩子们又一次频繁地出现在侯孝贤的电影中。个人感觉侯孝贤是一个很喜欢也很擅长和孩子合作的导演,在《就是溜溜的她》中,钟镇涛已经带着“儿子”泡妞,之后的两部作品,都有大量的孩子在影片中出演。后来,侯孝贤更导演了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冬冬的假期》(1984)。《童年往事》(1985)中的年幼的阿孝咕也让人印象深刻。 |
|
早期三部言情之一,侯导倒是很少说起这几部片,摄影陈坤厚。b哥的造型其实很fashion很像当时的霹雳舞男哈哈,陈友就完全是个天然呆,是有多迟钝.... |
|
女人就这么善变吗? |
|
侯孝贤最初的三部商业片之二。已经开始出现漂亮的长镜头调度(开篇跟随凤飞飞观察剧组和拍摄环境的镜头)。相较前一部《就是溜溜的她》强行拼贴滑稽桥段,本片的幽默也含蓄巧妙了不少:比如片头曲有“禁止摄影”涂鸦的残壁下,打出演职员表里的摄影指导字幕;比如开篇元电影的部分,剧组道具师为了讨一点牛粪追着牛绕圈配斗牛士进行曲吉他变奏;又如女主从乡下回台北给男主打电话,用会发怪声的玩具捉弄男主,而男主这边墙上刚好挂着一张鬼脸像;请女主给盲人读书读卡拉马佐夫,换到自己读就读杂志。凤飞飞弹脚踏风琴唱轻轻的小树,后来《悲情城市》里静子小姐弹唱红蜻蜓像对这个镜头的复刻。爱情观跟今天大不同,结尾想到一首老歌:有一天我会,插上翅膀飞。有一天我会,睁开双眼看。最爱的一首王菲《季候风》,正是对这首歌的翻唱。 |
|
最早期那几部侯孝贤的配乐真是......无力扶墙...( _ _)ノ|壁 |
|
开篇的海边小镇日常生活,就是后来《风柜来的人》的生活场景,回到城市空间又马上媚俗了,其实侯导最爱的还是颜正国。 |
|
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看见什么?卡拉马佐夫兄弟的阅读,声音先于光,先于影像。摄影机打开,光芒太过刺眼,无法适应。这是随风而逝。 |
|
老侯青年时代拍的影片 |
|
侯孝贤的第二部爱情片,1982年,当年台湾经济如日中天政府希望倡导的政策想必有去残疾人机构做义工、下乡支教,也表现城市乡村的贫富差距 |
|
琼瑶烂俗剧情,但讲得挺好 |
|
侯孝贤导演的稚嫩作品,一个轻松的喜剧爱情故事,开始的剧情有点让人跳戏,不过还是可以接受的,配乐真的是太洗脑了,看完后故事什么的都忘了,但那首配乐依旧在脑海里响彻,真是一次奇怪的观影体验。 |
|
侯导第二部作品,上一部的原班制作班底,男女主角仍是凤飞飞和钟镇涛。澎湖海边初相遇,鹿谷街边小试探,拉起一幅琼瑶式爱情,从人物所在的景色背景,已经可以看出侯导对风物人情的情有独钟和细腻刻画。“你向我求婚啊?”“是啊,总是要求的,早求不如晚求。早求有优势,你可以先考虑我。” |
|
7.5,相比《就是溜溜的她》,内容和选景内容有很大进步,都是三角恋,虽然对于一些人来说有点“毁三观”,但是梦想被支持就应该是恋爱的最佳状态呀,从中国人的观念以及电影拍摄时间点来说,谈得上很超前了。乡村生活的部分有一些政治隐喻,但还谈不上深度,配音相比上一部舒服得多。也由此看得出来,候导不是天才型导演,属于经验派。 |
|
有点烂俗的三角恋电影,他爱她,她爱他,配以一首首歌曲,俨然一部串烧的爱情MV,结尾的恭喜发财四个大字又是贺岁片的常规操作……开头的海边场景镜头,在侯导后续的《风柜来的人》里再次重复上演,此时作为侯导生涯的起点,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个人风格,更像是一部电视电影的感觉,如果非要说批判的话,那就是现代人的观念与老一辈人的封建传统之间的碰撞吧。 |
|
就是很一般的爱情电影吧……前段戏的钟镇涛很有爱。结尾“恭喜发财”四个大字o(╯□╰)o介是台湾贺岁片儿吗? |
|
我们都年轻过 |
|
延续前作《就是溜溜的她》原班演员阵容,连三位主角的人物关系都完全一致,只有陈友受到伤害的世界。
依然是城市男女在乡下偶遇,交往一段时间后,要分隔在城市和乡村,再回到乡下进一步谈情说爱,再分别……和前作套路基本一致,观感稍微好一点点,不过也是拍到中途缺乏足够戏剧冲突,只能拿歌曲伴奏来填充。前半段的拍广告,和后半段的学校代课两部分没形成必然联系,结构比较松散。 |
|
三个理由观看本片:➊凤飞飞、➋侯孝贤、➌「她的新電影」片单之一(TFAI,TW影视听文化中心策划的专题,強調1980年代女性創作者對台灣新電影的影響,欲展現女性在電影的多元創作與被忽視的聲音)——这里的“她”叫许淑真,被视为全能副导(前期負責開發題材、企劃、劇本撰寫,拍攝現場擔任場記、副導、服裝管理,後期則作為後製統籌跟剪直到影片順利完成。)
看完了还挺喜欢的。故事内核包括女方变心、女强男弱、独立职业女性,突破刻板印象,赞。第一次看凤飞飞演戏,直觉判断这是她的本色出演,豪爽、麻利、敏捷、好动。
小欢乐小甜蜜的恋爱感拍出来了,贺岁片的喜感也有。
小学教书的戏码很温馨,暗藏乡村教育情怀。“老师的姐姐好!” :-) 阿B的花生耳环也趣怪可爱。 |
|
独立女性的恋爱观,偷拍路人反应很可爱,最惨香港人,主题曲洗脑。最后“恭喜发财”的字幕笑出声。修复版边缘发白,似乎不是很理想。 |
|
多好的爱情哇!(信任,用心)……犹记得那堆面粉做的牛粪,还有道具师拿着塑料桶追在牛屁股后去接牛屎的镜头。 |
|
与其说后来看起来比较拙劣的转型和大脑升级是处女作云云,我反倒会觉得这部片子的转型体现更明显,最大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片子非常非常杂糅,或者说甚至还挺怪怪的有点难看,剧情前后部分莫名其妙,失明治好就挺大硬伤的,主题也开始在批判和纯喜剧之间摇摆不定,前一个片子的刻意搞笑还在,但最终解决一切矛盾的喜剧内核却失去了,又加入讨论了很多问题,从画墙涂鸦的处理就很可以体现这种摇摆的真实,在青草青中全部得到明显提示。同样是瞎子的故事,但是他画画,又在南国搭上那两国光汽车,但没有想到点明是国光,孩子们都在,甚至开头还是戏中戏,本片音乐还是铺的特别满,但被赋予了主题上的意义和重要性也就合理化了,评论里说这是后来的侯孝贤和新浪潮的反面教材的人实在让我觉得有点可笑了,这三个片子明明连名字都已经是如此新浪潮了。想去南国! |
|
就是为了看全侯导的长片啊,好吧终于算是看全了,三星半吧,私以为这是侯导前新电影时期的三部长片里最好的一部,明显比《就是溜溜的她》强一截,比《那河畔草青青》也略好。开场的渔村段落出乎意料得不错,一些机位、调度和景别的设置,已经能看出不少日后作品的影子,戏中戏的结构也算有趣,中后段关于城乡区隔的呈现,约略能看出侯导正在成形的作者自觉, 不过影片收尾阶段转回甜腻的城市言情,观感就陡然恶化了起来,至于那些铺满全片的又突兀又过时的流行歌配乐,只能说非常恼人了。另外以钟镇涛的演技去演盲人,总让人觉得他是在装瞎把妹。 |
|
侯孝贤早年的配乐真是喜庆啊,再次被结尾的“恭喜发财”雷到。又是一次三角恋关系, 凤飞飞还是那么漂亮,不同的是阿B变盲人了,相同的是陈友再一次被甩了。 |
|
“又见溜溜她”的原班人马在一部新的电影中扮演同样的角色,奇葩电影。 |
|
现看到这种爱情没有阴谋、没有怨恨、没有误会引发的遗憾、没有突如其来的不幸和悲惨...一切只是自然而然,清新纯朴,是多么多么地难得啊 |
|
天啊,这么纯良的爱情,看得我又哭又笑。唯一的问题就是音乐太多,女主变身绿茶的伏笔不够,结尾上升到女性自主理想的高度时架构不住。这些问题在侯孝贤后来的电影全部解决,甚至保留了所有后来出现的主题:乡村与城市、回归与离别、童年与往事,还有过五关斩六将的理想…… |
|
在乡村视角之外,侯老师并没有想明白怎么描述男女主角自身的特质,而在台北的幕布下,男主角的眼睛康复,某种符号性的质朴隐喻也就消失了。后半段整体是糟糕的。 |
|
还是左宏元的音乐,好跳跃好高兴好淳朴好通俗。电影前半段挺喜剧的,后半段就有点无力。又见童星“歹脸”,陈友爱情打酱油之二。。。 |
|
换别的导演给三星,对侯导的要求要高些。还以为是他刚出道时候的作品,透着一股子琼瑶戏的矫情,没想到是05年的作品。严重退步,只能给两星啊。 |
|
台湾早期的风土人情是最大亮点 |
|
作為早期的三部由鐘鎮濤主演的愛情輕喜劇之一,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多的突破和建樹,甚至相比于其他兩部來說,顯得更加平庸,香港通俗愛情喜劇的影子隨處可見,故事也了無新意,表演上阿B依舊是慣有的純情形象。可注意處在於鄉村與兒童元素的涉入,但是對比于河畔青草青,又顯得草草。侯孝賢的準備階段。 |
|
第4284-《风儿踢踏踩》也是歌名,这部依然启用1980年候导前作《就是溜溜的她》的主要演员,爱情小清新特色跟上部一样。这部里凤飞飞去乡下代课,1982年《在那河畔青草青》里钟镇涛去乡下代课,侯孝贤作品里描写乡下孩子生活的比重越来越大,在1984年《东东的假期》1985年《童年往事》里得到更多呈现。
《就》和《风》两部里最惨的是陈友,被钟镇涛撬了两次女朋友,虽然已尽量弱化他的受伤程度。 |
|
侯导第二部,故事灵感似乎来源于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只不过角色性别作了翻转,整体上仍是大用流行插曲的轻喜剧三角通俗爱情片,陈友仍是被抛弃的对象,女主脚踏两只船的莫名玛丽苏情节仍残留着琼瑶片的影子,但对乡土的偏爱已经一览无遗了,开场的澎湖拍广告片段落,无论场景、中远景甚至打撞球都很有《风柜》的味道了,男女主在海边乡村相遇相识,男主复明后又与女主在后者老家乡村相爱,以及儿童戏、闽南语的自觉运用等,都可看出一个很不同的侯孝贤。此片人物身份也不再是《就是溜溜的她》的富二代,随之出现的吃饭场景也从前作的西餐厅转移到下里巴人的早餐排挡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片出现姐姐(女主)替弟弟代课的情节,到了下一部《在那河畔青草青》则变成了弟弟(男主)替姐姐代课。以及,王蕙君老师继《就是溜溜的》后再度配音。 |
|
在等候《聂隐娘》的日子,这是最后一部我之前还未看过的侯孝贤导演作品。浪漫的爱情,淳朴的乡野气息,使本片散发八十年代老片的独特魅力。超级动听的插曲让我与传奇歌手宝玲不期相遇,在歌声里也与年轻时的侯导相见。另外,凤飞飞和钟镇涛作为侯导早期电影的固定搭档,表演得体活泼,让人有美的回味。 |
|
没有第一部里扭曲的阶层文章就不那么让人反胃,毫无逻辑的故事却具有了侯孝贤后来作品无论介入了多么深邃的作者视角都不会丧失的情怀底色,跟结尾喜庆又傻气的“恭喜发财”还显得几分搭调。 |
|
侯孝賢在他所導的第二部電影中,依旧琼瑶式爱情电影 |
|
海边初遇瞎子那场戏就拍得很好啊。可见古典诗早就笼罩在侯的头顶上了。侯对“乡野”有亲切感所带来的天才直觉。他熟知海风、田野和白云,同时也属于海风、田野和白云。 |
|
比上一部自然多了 “早点说有早点说的好处 这样你就会优先考虑我” 喜欢当他撞破她还有个办公室男朋友时她的不解释 还有她说她要到欧洲去 即使这没有什么很大的意义 但这是她的梦想 |
|
平平淡淡。凤飞飞小姐姐的衣品一直很好,衣服都很好看。80年代的流苏和10年代的破洞牛仔一样,都需要家长的“缝缝补补”!哈哈哈哈 |
|
那个时候的爱情是那个样子的啊!貌似主导权在女性手里?但至少让女性自主的追求自己的梦想,职业。 |
|
和上一部一样,继续贺岁片,继续两男一女的设定,继续满满的配乐和轻松调笑的桥段。。好在这一部的情节稍微正常一些,其中好些小镇生活的刻画有点《风柜来的人》的意思了。。 |
|
侯导的商业贺岁片,延续上一部《就是溜溜的她》的男女关系设定。最后的定格,男女相牵。所以8年后王晶的《赌神》刘德华和周润华握手定格,学的是侯孝贤?? |
|
走你个阿B陈友!又2又呆又萌哈哈哈! |
|
还是有一个时代风貌的概念,80年代的台湾和90年代的大陆也很相似,刚刚脱离一种精神范围的极端,向着经济飞速发展转变,有些早期电影的手法挺好玩的电影。侯孝贤的电影的一些技法在这里就有了,那时候可能比较纯粹,整部电影调调一直也是平缓的感觉,前面三分之二不错,后面三分之一好能感受到确实还有些欠缺,3-4星感觉。钟镇涛的角色太过直男,一些神操作让人抠脚哈哈哈哈。以及凤飞飞确实让人耐看。还有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确实在前列。2023.2.21于浙江杭州转塘,豆瓣6.2分记。 |
|
陈友和B哥角色互换的话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
|
清新可愛 @ 府中15 |
|
台前幕后都是《就是溜溜的她》原版人马,估计是想复制票房的成功,好像也做到了,不过和当时一大波琼瑶剧对比起来,也基本是了无新意的,虽然零星有一些对现实和自然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