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奶牛 گاو‎ (1969)

    最近更新: 2024-05-20 HD中字
    • 主演:Ezzatolah Entezami  /  Mahmoud Dowlatabadi  /  Parviz Fanizadeh
    • 导演:达里乌什·梅赫尔朱伊
    • 编剧:未知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伊朗 
    • 年份:1969 
    • 更新:05.20
    • TAG:伊朗 / 伊朗电影 / 1969 / 1960s / 剧情 / 达瑞什·麦赫瑞 / 达瑞许·迈赫尔朱伊 / 经典
    • 别名:母牛,The Cow,Gaav,Gāv
    • 片长/单集:105分钟
    • 豆瓣评分 7.9 (293票)
    • IMDB评分 7.9 (7,712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1%
    • TMDB评分 7.90 (热度:2.77)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其他电影《奶牛》的免费在线观看,《奶牛》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9分,有293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Masht Hassan在一个遥远和荒凉的村庄里拥有唯一的母牛。他把母牛当作他自己的孩子。当他离开出去远方做事时,他的母牛死了。知道Masht Hassan和他的母牛之间的关系,那些村民急速处理尸体,并当在Masht Hassan回来时,他们告诉他他的母牛逃走了。Masht Hassan疯了,他开始在谷仓里度过他的全部时间,吃干草,并且慢慢地觉得自己就是母牛。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04.8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04.6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05.8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640x360 时长:104.6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650 时长:105.4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2 时长:104.6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21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The.Cow.1969.108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详情
      The.Cow.1969.108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The.Cow.1969.72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详情
      The.Cow.1969.720p.BluRay.x264-USURY.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DVDrip

      奶牛 1969 简繁中字£CMCT犇犇[3.21GB ] 详情
      奶牛 1969 简繁中字£CMCT犇犇[3.21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Masht Hassan在一个遥远和荒凉的村庄里拥有唯一的母牛。他把母牛当作他自己的孩子。当他离开出去远方做事时,他的母牛死了。知道Masht Hassan和他的母牛之间的关系,那些村民急速处理尸体,并当在Masht Hassan回来时,他们告诉他他的母牛逃走了。Masht Hassan疯了,他开始在谷仓里度过他的全部时间,吃干草,并且慢慢地觉得自己就是母牛。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7 正片
      شیرین
      2008
      剧情片
      美国

      希林公主

      شیرین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直以为,一个人的脸就可以是人的全部。片子里观众的表情就是我们在观看电影时体验到的神秘时刻,被阿巴斯真切地记录下来。看与被看,阿巴斯树立起一面镜子终结了电影。“观众全是职业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看着墙上的白纸演戏”,阿巴斯比我所想的走得更远。
      • 如此想法,空前绝后。如此拍法,绝后空前。终于明白戈达尔为什么会说:电影止于阿巴斯。
      • 电影没有界域,特写就是虚假的,画面是碎裂的,声音却将其统合在一起。电影语言是梦幻泡影,一场诞生以来就立足欺骗的符号系统,被阿巴斯证伪,这是阿巴斯终结论最重要的证据。阿巴斯是导演中的哲学家,观众则是活在赝品之中且怡然自乐。
      • 若说此前的电影都是人对镜的自恋凝视,那么“终止电影”的阿巴斯则在镜中窥人。观看机制不复存在,视点同化的过程被惊醒,电影本身成为缺席的缺席。真实电影拍的从来不是真实,他拾起夏日的尾巴,开始反思这场长达百年的梦。于此,五星和一星以外都不叫打分。
      • 一个拍电影的拍了一群演电影的看电影的一部电影,很多人说它是实验性电影,我却认为这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且能引起女性共鸣的的爱情片,只是拍摄手法极具特色,这也是阿巴斯才能拍出的影片。我们始终看不见电影院屏幕上放映的画面,却被有声有色的旁白的语言所动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有那个希林。
      • 这是一部把镜头脱离开荧幕转而折向观众本身的实验长片,大抵可归结为“阿巴斯的情绪特写下的电影听力课”。而就像阿巴斯所笃信的,那些或欢乐或悲伤的温润眼神,又何尝不是一座座细小的电影院呢?PS:阿巴斯说,一些悲伤的镜头可以通过很幽默的方式表现出来。
      • 在座各位都是公主。人面对面时,便是媒介死亡之时,因此这部电影是反媒介的,之后阿巴斯再在取消真实性上做文章。在实验影像作品里,观众的所思所感本来就是作品的主体,阿巴斯又多加一层,让观众成为观众观看的对象。不算女权,但伊朗人实在长得太好看了,把她们的脸展示出来,便是还原她们的权利,她们深受的压迫也是“被隐藏”,电影打断人与人之间天然的藩篱,用技术释放被权力扣押的基本人性。原理和阿巴斯最早期短片《颜色》一样,将同性质不同物的一系列东西并置排列在片中,只是这部并置的是不同人的面孔,从一张张脸上找到人类情感共通的地方,再次感叹阿巴斯早期拍的那些可有可无的短片对他后来艺术观发展大有帮助。阿巴斯主张声画提供两个不同的世界,这部也算让观众听完一部电影,把故事隐藏在画面之外,和《随风而逝》一样的。《不散》。
      • 妈的,看得我一肚子气!阿巴斯你去死吧!这意义何在啊!
      • (銀幕上的電影從沒出現, 只從音軌上的對白和效果音透露劇情發展, 畫面則照出一張張女觀眾的臉孔, 部分女生在感動時更淚流滿面。實情是, 這些 “觀眾” 全都是職業演員, 在導演指導下看著牆上的白紙演戲, 在後期製作時才配上音軌上的對白和聲效)阿巴斯大胆的把自己创意呈现出来,如果是我,可能会这么拍:以表演沉浸演员,以表演刺激演员。如果观看的是真实的而且是由台下这批观看的演员去参演的电影,将更具实验意义和视听突破。(部分演员,小动作不断,频频出戏,阿巴斯应该再多来几条,完全靠剪辑肯定不行。)
      • 她人的一颦一笑即是故事。你应该想象不到你竟会以这样的一个方式去“看”完一个故事。
      • 伊朗的女人们太美了连比诺什都比不上,当你想要去找她们看的电影是什么怎么那么好看就真是上了阿巴斯的当了,因为那些表情都是在导演的指导下演出来的,音轨是后期配的。类似实验艺术,在影院看就在想看这部的观众拍下来是什么样子,玩手机的诧异聊天的退场的,像我一样睡觉的,也比较有意思吧。影博。
      • “这场游戏的秘密到底是什么?”//从展现故事到展现观看故事的观众 我们从大脑最熟悉的人类的面孔里能读到什么//而“‘观众’全是职业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看着墙上的白纸演戏,在后期制作时才配上音轨上的对白和声效。” 镜头所呈现的永远只有一部分的真实//观众是完成电影作品的第三方参与者//套层结构
      • Kiarostami pousse à l'extrême le rapport son-image faisant recours à un dispositif radicalement ingénieux. Belle idée pour un court, hélas..
      • 这种实验性片子坚持看完,好难好难!!
      • 要不要这样啊 各种昏昏欲睡 各种面无表情 各种会心微笑 各种纠结 各种哭 是不是我看片也这个状态 跳着看完 无法理解 无法欣赏
      • 超越时代的杰作!差点儿错过;盯着一部电影,看完了另一部电影。它太完美,既是一个理念、一种风格,也是一篇评论,它是阿巴斯本身,一如希区柯克和[迷魂记],塔氏和[牺牲],塔蒂和[玩乐时光];“男人因爱受暖,女人为爱灼伤”;p.s.惊喜连连:[一次别离]女主,[樱桃的滋味]男主,比诺什(额)……
      • 阿巴斯:“如果说这部电影有什么本质的话,它来自于观众……我做的只是从素材中选取瞬间,以某种方式反映音轨。”阿恩海姆:“对现实进行艺术的或科学的描绘时,其最后形式通常在更大程度上是决定于所使用的手段(亦即物质)的特性,而不是素材本身。”制造空白,艺术通过限制达成——这也同样是电影成像原理及电影本质的隐喻——并非是视觉暂留,而是似动效应,才是电影成像的根本原因,电影在观众的头脑中完成,而非银幕。 其次是阿巴斯调教演员的手段,黑泽明曾专门请教:如果你想演员给出某个情绪反应,那么你就应该真实创造出能让演员产生反应的情境。在《何处》中是把照片撕了,在《Ten》里是真的让母亲送他儿子去游泳池,在《希林》里是扫落器皿制造声响产生惊吓(戏剧性反应)。
      • 我很想看这些女人在看的那部电影,而不是这些女人看电影时的脸。虽然有些脸还挺美。阿巴斯玩深沉玩得太过分了!可怜还有些人若有其事地顶礼膜拜。反正我拒绝看完。
      • 果真很多波斯女人。
      • 無語...這是在哪看到的"經典",一不留神就下了...阿巴斯第一部就讓我望而卻步了囧啊...一張張臉真的充滿了故事,表演很精彩,角度很有意思,不過受不了"電影"里的女人像韓劇一樣說話哭哭啼啼死去活來的.一天之內當了兩回"歷史的小學生"!一星期內看了3部不知該怎麼打分的片子!大囧啊
    • 豆瓣 8.7 IMDB 7.9 正片
      Alice in den Städten
      1974
      剧情片
      西德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

      Alice in den Städt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片蕴含了太多神秘魔力:只有最简单的图片一样的静态构图,摄影机摆在一旁像个沉默的隐形随行者。但是整体焕发的魅力是表象的几十倍,俨然是在不同运动方式之间流动转换的情感满载体,不知是怎么做到的。文德斯所有电影里的最佳,远超他八十年代以后那些表达的有些筋疲力竭的作品
      • 离mk2 beaubourg不远的好处是,吃完晚饭偶尔去刷一两场电影,午夜时分走回家,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睡到自然醒去自习。晚安,巴黎。
      • 谁还要去看那扇情的中央车站
      • 四星半,比《德州巴黎》好得多. 全片建立在两个基本的悖论之上:摄影机常常直接摆放在交通工具中,并非本身刻意地产生"镜头运动",而是搭乘载体做着被动的"不是运动的运动";相机的矛盾则是其拍摄的同时便提示着现实与成像的距离,照片所记下的是拍摄的发生,却非存在的证明――换言之,拍照的动作恰恰意味着彼时彼地我们没有真正在看.因此主人公回到欧洲放下相机后,才获得了感知的能力;而他无意中再次拿起相机之时,也就是这旅途行将结束之际.真实的东西无需为自己寻找外在的证据,在没有照相术的世界里,人只活一次.
      • 永远在路上的文德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真是太恰好了,任何方面都觉得程度刚刚好,很完美。“爱丽丝”真是一个让导演钟爱的名字
      • 四星半。电影圈最闷的片子在欧洲,欧洲最闷的片子在德国,德国的闷片佼佼者当属德国四杰,四杰中最爱拍闷片的是文德斯……对于观影忍耐力特别好的我来说,搞定本片,不在话下~~ 小萝莉很萌,中性打扮萌,脱光光时也萌……
      • 宝丽来照片的成像永远都要慢一拍,在男主角的相片里于是看不见现在。他于这场以此时此地为基础的旅行只看到一些失掉了灵魂的风景,因为这些画面只有在记忆中才会存在才会获得意义。最后终于获得了具体目的地的他问他年轻的导师:在慕尼黑要干些什么呢?这是失掉历史的人向着未来的诘问。答案在路上。
      • 这部电影最特别的是声音,声音真的做的非常之好,尤其是环境噪音特别好听。我最喜欢那个小男孩骑车追车的画面。爱丽丝的城市记忆就如本雅明的一样,模糊如梦境,模糊的回忆总是冲出来插话,然后我们就忘了真实的声音。结尾很美,男主极其像导演本人,整个看下来很舒服。
      • 太,好,看,了!纯粹的关系主题,让人无比动容。全世界的遗弃与一丝无法割舍的温柔。文德斯的儿童趣味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小津(德州巴黎),而在这一部里不仅有家庭和血缘性的疏离,更有异国他乡的困窘。最搞笑的是给爱丽丝讲了一段公路故事,人家睡着了(高妙的自嘲!)。照片反复出现(记录与回忆)
      • 重看。结尾最高,不可思议的机缘如同一张好照片,可遇而不可求。迷失、重逢与分离,自言自语的隔绝感在沉默随行的镜头下化作沿途慢慢渗透进胸腔的温度。文德斯的记号都能一一看到——公路,屏幕,孩童,火车,陌生人的际会,“工匠”的迷恋。
      • #文德斯影展#wenders公路三部曲第一部,导演电影生涯第四部电影,却是他本人心中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第一部电影,因为这是他下了大赌注的一部电影,对wenders意义非常,成功则电影生涯延续,失败则放弃导演之路,但老天显然是眷顾wenders的,这是完成度较高的一部“文式”公路片,平淡中透着温馨,说是一次寻亲之旅,不如说是一场欧美融合的心路历程,战后人们心灵的创伤,需要一场治愈之旅来抚慰,而愚蠢的商业社会只会让人更伤心。这也是“公路三部曲”里个人最喜欢的一部。ps九岁小女孩“演”的也忒好了,绝对影后级别,如果她是在演的话。
      • @ HKFA | 不在影院看不下去系列。这种带天降小孩公路旅行的片很难不让我觉得烦躁。小孩的麻烦在我这不是小孩的可爱能盖过的东西
      • 很轻又很重的电影,摄影有种不经意的讨巧浑然天成,城市中的每条马路都游荡着各种失去方向的灵魂。生活若是真的找不到目标又何妨让他失去目标,游荡也是一种生活继续的方式;生活若是真的没有人懂又为什么一定要让人懂,行走就是一种存在;生活若是一定要抛弃我们,那就抛弃吧我们都在被抛弃的路上。
      • 1.文德斯式公路片的起点,亦是他自己最爱的一部作品,自我的迷失与茫然、人与城市间的疏离关系、对美国文化的复杂感情等母题此后便萦回不去。2.对影像的追思:宝丽来、电视机、望远镜对现实的抓捕与定格——照片与现实的割裂:“照片永远赶不上现实”,纵使找到照片中爱丽丝祖母的老屋也无法阻挡世事的更易。3.在美国便迷失于影像而写不出故事的菲利普,砸了放广告的电视机,骂了商业化的狂潮,却终究与文德斯一度沉溺在摇滚乐之中(点唱机旁客串)。4.影片恰似英国的爱丽丝童话与德国古老的漫游母题的现代变奏,而在菲利普与爱丽丝的面庞叠影及讲故事&写作能力的重生中,成长发展小说的余音犹然入耳。5.爱丽丝被用安全带绑在椅子上看恐怖片的噩梦,太过于真实。6.远观飞机的左下摇移长镜起首(终于大海),航拍火车渐次拉远的右上摇移长镜作结。(8.5/10)
      • 「自言自语更像是倾听而非倾诉。」我本来只有照片,遇到你以后我才有了故事。旅行的最佳状态是漫无目的,电影的最佳观感是代入生活。奇妙的漫游漂泊令人无限憧憬,想要一台拍立得,一次无计划的旅行,还有转瞬即逝无法还原的眼前风景。
      • 1.21 七十年代的纽约、阿姆斯特丹、乌珀塔尔、鲁尔区。出租车、飞机、轻轨、火车、轮船。地图、报纸、记事本、警察局。公路、音乐、对话、一路所见。借主角之口“倾听”的影像与现实。一切都是文德斯式的,旋转的,找寻的,怀旧的诗意。(p.s. 阿姆餐馆里的背景音乐竟是首中文流行歌
      • 和德州巴黎有很多呼应,包括在路上慢慢形成的父子关系、完全放弃成人的威权以及对angst的angst。文德斯在这部中展现出新浪潮的气质,比如跟拍路边骑车的男孩,还有私人影像的粗糙与迷人,行路常忘了追寻什么,却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就像音乐一样。“当男孩来到海边,他才想起了妈妈”。
      • CC修复,纽约帝国大厦的云,阿姆斯特丹不见的母亲,伍珀塔尔倒挂的火车,陌生的城市破旧的旅馆,城市漫游,慢慢恢复记忆,孩童大人悄悄地大小无猜。
      • 与文德斯的图文集《一次》可呈互文,照片无法留驻的情感与记忆,一定要亲身经历才具有永恒的温度,异乡的惶惑在无尽延伸的铁轨中诠释「远方」的意义,在路上遭遇的人和事都会慢慢编织进你的生活,成为你的一部分,终将相遇终将分离;外界声响凸显空间的空旷寂寥。
      • 第二次看注意到好多以前没注意的细节!(第一回就跟没看一样!!)拖稿的人在面对死线真是做什么都愿意……
    • 豆瓣 8.4 IMDB 7.7 正片
      کشتزارهای سپید
      2009
      剧情片
      伊朗

      白草地

      کشتزارهای سپید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你不一定非得看出政治隐喻才能欣赏这部电影
      • 魔幻现实主义属于所有第三世界人民。
      • 盐海静如草原,色调如印象派,海天旷远的孤岛式乡愁,永远被放逐的无脚之鸟,念天地悠悠,何处是我家;把心声密封在罐子里,把大海涂成红色,把少女献给海神,承载人类欢喜与悲伤的眼泪,洗涤罪恶、祈愿求福,神迹并未发生,苦难仍在人间蔓延,一首充满隐喻的流动诗歌。
      • 震撼人心的杰作。穆罕默德·拉索罗夫继《浮城记》再造一完美的影像喻体(一座座孤岛),较之前作明晰的政治影射,本片显得更为宏大和不动声色,也更具野心,企图将神话、宗教和政治纳入一个写实的虚构故事中。 那些肃穆沉静、仪式感十足的大全景镜头,宛若安哲附身。漂浮于大海的浮木,最震撼人心。
      • 這部傑作的剪接師是"Jafar Panahi"~!
      • 这造型和构图,比第五代厉害多了。海水越来越咸,是眼泪的缘故吗?
      • 美丽神秘而残酷的盐海上,每个故事应该都是对伊朗政治环境的隐射,据说导演和剪辑随后都被捕了。
      • 中东电影有根
      • 人被自己造的神绑住 呼天抢地 祷告自由
      • 贾法·帕纳西是这部杰作的剪辑,每个人的眼泪汇聚成了大海。
      • 如果你稍微了解伊朗,那这部电影一定不要错过,魔幻现实。
      • 3.5 帶點安哲范兒
      • 政治层面作为隐含的大对体在最后才有所揭露,但拉索罗夫讨论的主体却是海——即社会本身,平民的苦难在男主的引导下有了象征的后续从而得以逃避,却在这种象征中加深了生活的苦难本身,一个社会的困境,远不止是其掌权者的冷漠所致,悲哀的平庸之恶也是直观且沉重的因素。 拉索罗夫或许没想到,他拍的那个画家,最后竟成了他自己。
      • deep sorrow,fairly beautiful
      • 海水淌着盐味 是鲸鱼和海鸥沉淀的眼泪 祂们一直在啜泣 从潮汐,到朝晖 人类啊~从星辰滑向汪洋,从蔚蓝爬上土灰 斩断了翅膀,自缢了纯粹 在海天一线,无间着愚昧
      • 对思想的禁锢、盲目的顺从,只是为了将人们困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
      • 太残酷的美丽
      • 美如安哲!将神话、宗教和政治具现化,并化繁为简的影片,哪怕你不得其意,也会被影片中过分美丽的画面迷得如痴如醉。比处女作好很多。
      • 饱含民众疾苦的眼泪变成权贵的洗脚水最后倒进盐海,这片白草地又美又残酷。
      • 哭泣处女成海神妻、背忏悔的人碎一地,泪成海水不咸也咸。白草地,白草地,一整片全无生机;蓝色就是代表悲伤啊,除非白草地真能看到画家说的红色海洋。 ps:《流浪者之歌》伊朗版。
    • 豆瓣 7.3 IMDB 6.9 HD中字
      Cavalo Dinheiro
      2014
      剧情片
      葡萄牙语

      马钱

      Cavalo Dinheir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慢慢慢妙妙妙电影竟然还能这么拍震了我了 这还是电影吗这他妈是诗+摄影+戏剧再加音乐啊 Pedro Costa好萌葡萄牙人真奇妙。
      • 雖喜歡電影,但我可能更喜歡導演本人……欣賞他用鏡頭拍下這些人經得起耐看的臉孔,他們靈性的眼瞳。更喜歡的是,導演是與演員一同商討如何創作,如何透過多次反覆的拍攝,捕捉連演員都認同的形象,這將演員與自己置在同一地位,呈現出對演員的尊重,在鏡頭外亦實踐了他對平等的堅持。
      • 佩德罗科斯塔仍旧在拍他逝去的方泰尼亚,一个老人自葡萄牙康乃馨革命起囚困于医院三十几年,他的朋友、家人一直以诡异的梦境形式出现,去年有小康,今年有Ventura,两人唱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啊。。。另外这部新片原来就是去年那部短篇集《吉马良斯》里面那部的延长版,那个只有两个镜头
      • 方泰尼亚三部曲的延续,三部曲现在成四重奏了,标准公司未来肯定会收录发碟。故事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另类的鬼故事,死去的亲人不断出现,人们永远活在过去的回忆里,记忆甚至会迎面袭来跟自己撞个满怀。片子采用黑白高对比度极高的摄影,让片子看上去像一部德莱叶式的表现主义恐怖片。★★★★
      • 当代艺术家们,请放电影一条生路吧
      • 的确是见证历史,导演太懂!这次Q&A也算得最难忘的之一,需要写篇文章了~空间感依然强悍,Setting of Mind: 一切关于物质与材料,像是伦勃朗来画Siza和de Moura(反正是老乡)的空间,再加上身体和服饰的肌理。最后导演被夸急了,直接说你回去随便找一部德莱叶看就知道我拍的都是垃圾,哈哈太可爱了!
      • 人物真實的景況套入那如畫的高反差鏡像中,行屍走肉的身體,生命裡的呢喃細語,凡圖亞那張不能自控的手,已經寫實到一個地步,變成了片粹的夢幻,Costa二十年內的題材都沒有離開過社會上的邊緣人物,與演員間的親密感換起了這群人的聲音,沒有昇華,沒有同情,只是安靜在地一旁細聽他們不受重視的一切
      • 还要导演干什么, 阿尔伐狗也能拍电影, 打开电影模版库, 静若侯孝贤, 动如塔可夫, 蔡明亮瘟疫蔓延东南亚, 王家卫霓虹灯管畅销全世界, 欢迎加入北欧性冷淡俱乐部, 日本导演排排坐在小津屋檐下, 伊朗电影都像阿巴斯一个人拍的, 还有一种摆拍叫天画画天, 套版电影,狗都会拍, 还要导演干什么
      • 明暗清晰如雕刻,色调几乎严格局限在黑黄白红绿之内的廉价数字影像在科斯塔手下自有无可比拟的美感。一部意在忘记的电影,其极为有限而晦涩的叙述对剧中人来说是私密的疗伤,而对观众而言则是开放的悲悯。吟唱苦难的歌和飘零坚韧的生命是这里泛着光芒的主角。
      • #HKIFF# 无法描述Petro Costa新片,就像马尔克斯说的只能对一个新世界指指点点。4:3画幅、Jacob Riis的移民黑白照片、画面大部分的阴影和小部分油画般的光亮、痛苦和疯癫、低语和与雕像般沉默的人对话(最后一场电梯里的戏)。总之需要再看一遍。
      • 大概好的艺术片就是这样吧,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围城,是什么样的围城呢?大概就是一座能将一头雾水和头头是道的人区隔开的高墙,高墙里面咿咿呀呀传出墙外人听得似懂非懂的声音。墙外人略感惊奇虽对其语音、语法和词汇一窍不通但也产生了一种对陌生文明的猎奇欣赏,于是乎模拟相似的声响以作回应,假装与他们在说着同一番语言。
      • 朗西埃就是科斯塔的自我意识
      • 啧啧啧斯特劳布高徒。
      • 安德鲁怀斯式棕暗的新写实主义绘画影调,蔡明亮般的固定机位长镜头构图与凝固表演风格,阿披察邦式的隐晦而超现实感的政治象征设计,来试图重新发掘一段葡萄牙的历史时空。不过革命这东西实质的力量在于能发动大多数人,有力革命的本质表达特征应该就是通俗易懂,如此小众而隐晦的艺术手法终究词不达意
      • “法國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ere)便曾形容哥斯達電影內的人物,擁有「某種領主氣度、浪遊式的高尚風骨,一種李爾王或伊底帕斯式的英雄」。”
      • 这部太表现化了,反倒没有之前的喜欢。但很值得再分析。
      • 镜头极为讲究,光与影很富质感,构图有着极强的表现力。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 9. 5+ 方泰尼亚三部曲恢弘篇章完结以后,科斯塔转向了更加私人化到创作 视点从宏观变为微观 ,内核仍是割舍不下的方泰尼亚情怀。伦勃朗式光线映衬下的医院成了流转的光影迷宫 跟着文图拉与长镜头穿梭在葡萄牙历史的时空 一小时10min处电梯镜头入梦 片尾曲响起才意识到结束 玄妙迷幻的体验 。
      • 2015/04/24 21:15@双井UME
      • 难得用一下家里蓝光机。盛佳仍是品质之选。
    • 豆瓣 7.5 IMDB 6.9 HD
      Japón
      2002
      剧情片
      墨西哥

      天地悠悠

      Japó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白色和绿色的田野,红色的外套
      • 1.公马性器官、老妇人全裸、两场性爱过程的直观呈现都让人瞠目结舌,难以忘怀;2.结尾5分钟的360°旋转运动长镜头所呈现的死之怆然和男主与爱人久别重逢的拥抱形成一组对比反差;3.天地悠悠,何枝可依?
      • 7.1;结尾痛苦失控的长镜头还有不断抛给上帝的空镜头,生命本身的意义到底在哪?
      • 老妇施与寻死暮年画家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性爱是对其信奉的耶稣献身精神的践行。墨西哥山区地貌与多变气象在高度曝光的摄影和原始主义剧本中将时空彻底过去式、记忆化。生与死位置的调换或许是阐述命运不可知的变数,主观镜头同拟出的时而附着时而游离于主角的灵魂视角太美太悲怆。★★★★
    • 豆瓣 7.5 IMDB 7.4 HD
      دایره
      2000
      剧情片
      伊朗

      生命的圆圈

      دایره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大约是真心喜欢贾法·帕纳西的路子,个人觉得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真诚的态度远胜过阿巴斯~这部的运动长镜头用的可好了,环形楼梯一场长镜头有趣地打紧~主题的表达无需多言,故事和视觉结构都完成地精巧漂亮~囚车上终于长吁出的一口烟也算是某种带有自嘲意味的解脱吧。。。
      • 真不容易,从头蒙到脚,还能拍出女性主题,伊朗一定没有妇女健身房和整容业。
      • 产房的窗户和监狱的窗户一样。逃来逃去最后还是到监狱里安顿了下来
      • 从产房的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的门窗,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巧妙结合,隐喻伊朗女人就是在那样的封闭圈子里生活,被男权社会所排挤、压迫,她们需要男人门的特许,甚至依附于自己的孩子。而最后监狱里竟然都是女人。。。各个木讷无奈。
      • 该片再次证明了伊朗电影能够以简约的手法,得到最强而有力的回响,导演的拍摄勇气建立于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备的诚实特质,他对政治批判的方式并非有计划的指控,而是坦白地显露出街头的真相。贾法·帕纳西无情的剥落了这些苦难女人所有的幻想,在这个平凡却近乎戏剧性的一天里,留给女人们的只是没有救赎的轮回,电影以残酷开场,以绝望结尾,充分利用了“轮舞”的形式,在长镜头中显示出人物的压力、惊慌和承受的心理负担,女性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突围,黑色的罩袍也是她们挣不脱的“铁屋子”。
      • 将女性的悲剧构筑成一个无法逃遁的闭环,不同的个体间控诉的是同一个男权社会,帕纳西用精巧的剧本结构在匠气与写实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几处符号的运用加强了无奈感,总是抽不成的烟,产房与牢狱酷似的窗,这些隐喻都在指射女性从出生以来所面临的压迫。
      • 为了呈现而呈现就很难说不是剥削,看似是一幅悲惨女性浮世绘,但其实除了画面剧情中呈现出来的观众看不到更多的了,这一点也不像伊朗电影,而且越往后看越像B级片,甚至觉得顺着结尾可以再来一出《瞒天过海美人计》。
      • 3.5。衔接挺有意思,但电影意在用故事表现女性现状,那么足够的刻画便不能少,因此片段式的叙述固然有趣,却无法提供细腻的刻画,于是每一个故事只能匆匆体现外在。而几个外在故事汇聚在一起,便让人觉得刻意以及概念先行了。
      • 这部就格局开多了,也不闹什么儿童题材了,直面妇女地位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匠气太重,结构和调度上的痕迹太明显,多少觉得帕纳西的表现欲盖过了故事。
      • 嗷嗷待哺的婴孩不是期望的性别,逃离铁窗却踏不上归乡的列车,街上走散的孩童无人问津,未婚先孕却找不到腹中婴儿的父亲,男人可以在车里抽烟但女人不行,兜兜转转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起点。用纪实风格来刻画伊朗女性的困境,不加修饰的现实主义是最有力的批判。【腾讯视频】
      • 脸盲症患者看得七零八落的,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毕竟所有人都从头蒙到脚。。。。
      • 做女人难,在伊朗做女人难上加难,要说哪个女人幸运一点,估计是那个跟医生结婚的女人,代价是跟所有过去一刀两断,连走投无路只想打个胎的女性朋友也不敢帮忙。总之,大家个个一堆破事,谁也帮不上谁。要说中国女人的处境,我看也是明面上好一点,至少大家不用蒙头巾,可以打扮打扮,出门坐出租车不用出示身份证,没有男性家属陪伴不至于寸步难行。可潜规则还是有的,要生的是女儿,心里还是暗暗埋怨自己没替夫家把事儿办成似的,总还会差一口气。个性独立或者不结婚,背负的压力不比伊朗女性小。而女性遭家暴或者离异,生存处境就看娘家人背景硬不硬了,出身低一点,嫁人就是一场豪赌。伊朗文化中的女性是极端化了,但性别平权离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当然,主题找对了,电影就坏不了的。
      • 记得年前跟朋友开玩笑说女性主义霸权早已占领全球了你看看A&F开张一群半裸健硕帅哥一字排开任影任摸没谁出来说个不字,要是Victoria's Secret也找帮超模来这么一下还不被物化歧视的骂声淹死.看完此片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啊.好多情节不是太懂有人能推荐本伊朗女性研究的书吗
      • 巧妙的结构,"接力"式地展开,然而最终还是回到这一个逃不出的"圆"
      • Jafar Panahi的概念似乎都比成品好。喜歡開場第一個長鏡頭。
      • 25分钟过去了恁是没看出来女的是刚出监狱,一脸蒙圈的跟着她们跑来跑去。不交代清楚莫名其妙的跑来跑去,抖悬疑可以,但玩弄观众就不对了,最基本的你一幕结束得告诉我们。40分钟的时候才交代。 导演跟过阿巴斯,白气球拍的不错。
      • 镜头不断离开角色转向社会环境 即使在形式感如此强的片子里 贾法依旧迷恋电影的记录本性 当然 也可以反过来说
      • 开头与结尾呼应得挺别致,连同还算新鲜的叙事。
      • 环状叙事结构,从产房的白色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灰色封闭门窗,七个女人的故事,每一个都不幸福。在伊朗这样的国家,女性生存现状堪忧,周而复始的悲催命运导致了无尽的悲剧。男权社会里女人的一丝丝幸福都取决于男人,而男人也是他们不幸的源头。贾法·帕纳西的镜头冷峻而平和,镜头外的我们只能唏嘘不已
      • 谁告诉我“七女性”是哪7个?生子的;卖淫的;归乡的;和小三和平相处的;隐瞒历史的;未婚先孕的;抛弃女儿的;搭便车的。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