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亮第5作,将严格的客观时间与孤独和隔膜牵系起来。每个镜头都是固定长镜,每个人也只有深埋在自己的内心中。三个人各有各的排解与对抗孤独的方式:小康母亲整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试图与幽冥界的亡夫交流;小康则试图控制与侵占时钟这一客观时间的能指,砸(所谓防摔的)表、调表、偷钟、调钟,却无济于事;湘琪在异国独自地生活,只是生活。枕头自慰、妓女车震与同性亲密(段落平行剪辑)终究只是短暂的慰藉,或许,只有在梦中才能打破沉寂的宿命,一如慢慢漂流的行李箱和缓缓走向摩天轮的逝者。PS:继[河流]后,蔡明亮又一次在固定长镜中拍撒尿,而且一拍就是两场(怕黑的小康独自在卧室中用塑料袋或矿泉水瓶解决)。(9.0/10) |
|
因为这片子,爱上的《四百下》。这告诉我一个常识:要想爱上法国电影,须先爱上台湾电影。然后一起强烈地热爱台湾和法国电影。 |
|
为你把所有钟表调慢七小时,一遍遍看《四百击》,吃你送过的蛋糕,试图与你发生某种联系。可是呢,还是要命的孤寂。蔡明亮真是把这种孤苦无依茫然无惧的爱拍到了极致。 |
|
1.每一个的寂寞都不一样,却都是一样的沉重和哀伤;2.拿着枕头自慰的寡妇,思念送自己蛋糕的女人却跟陌生女人做爱,在异国他乡的女人亲吻了给予自己温暖的同性,然而生活的寂寞却依旧如影随形,无法摆脱;3.七个小时的时差,那是思念的距离;4.死去的人没有回来,而是往不停转动的摩天轮徐徐走去。 |
|
你带着故乡的手表去了巴黎,我把全台北的时间都拨慢了七小时和你同步。你不来阳世看我,我就把家布置成阴间与你相聚。蔡明亮其实很矫情的。 |
|
十四年前看的了……现在想来,是个孤独的故事。从开始无人应答的郎雄,到拨钟的李康生,到女主角,都孤独。地铁站台上的彼此凝视,我自己也在巴黎经历过了。结尾杜伊勒里花园那幕,是蔡明亮最后的温柔。以及,叶童的妩媚性感女人味,真是被低估得过了分啊!!! |
|
用不断出现或暗示的时间概念偷换影像空间感,从而实现时间条件下的握手交欢,只是肉体簇拥得如此紧密,也抵御不了现实既定的冰寒;还是蔡明亮电影中那份熟悉又绝望的寂寞,似睡未睡的眼角噙泪,仰望彼此的本能慰藉,都是近乎兽性的冲动和保护;最后以时钟性与介入者身份揭露收尾,意味深长。 |
|
時隔一年,爲了紀念妳,再看了一次。 |
|
这应该是我第一部蔡明亮,久闻大名,久仰久仰。电影把一对失去亲人后母子二人巨大的空虚感和那种透彻心扉的虚无感刻画地淋漓尽致,渗入髓骨,抱钟入院,塑料袋接尿,荧幕上的四百击那个小男孩竟然出现在了巴黎的墓园里,长凳上的他看上去那么苍老,母亲对着灵位自慰,车震后一皮箱钟表被盗,“一夜情”后行李泛舟泉边,巴黎和台北虽然相差了七小时,但是孤独哪都一样的,都在漂泊游走灵魂无处安放。今天看了三部电影,好累啊,睡觉了,晚安! |
|
这部真的很棒!全程是笑点 往塑料袋撒尿 往瓶子里撒尿 装满了浇花!虽然巴黎和台北很远但通过时钟的统一似乎协调如一分享着孤独。父亲从做了饺子叫康来吃叫不应到去世之后对家里的某种悠悠萦绕最后到跟湘琪出现在巴黎的同一空间中成了一个离散的移民(?)母亲竟然蒙对了 家里那个变成巴黎时间的时钟似乎真是父亲所在的征兆 喂不在场的父亲吃饭 同他饮酒 为他遮蔽天日断电歇灯 最后同不在场的父亲交合!这些人物的孤独同时却又不是没人陪伴的孤独而是即使有陪伴依然不能克服的孤独 母亲和儿子 巴黎相遇的陌生人 小康和影院小胖 小康和妓女…他们在某种意义上正如安托万一样是被遗弃的 但究竟是被什么遗弃?试图把全台北的时钟调成巴黎时间的那种孤独/蟑螂、鱼、烤鸭、鸽子、人/ |
|
蔡明亮作品我最喜欢一部 |
|
非常喜欢,那种孤独感让人产生很大的共鸣。本片以“时间”这个元素为母体,探讨了三个人孤独的共振。墙上的挂钟,手表,摩天轮,地铁,无一不在暗示着“时间”的无处不在 ,我把全世界的钟都调成你那边的时刻,假装还和你在一起,是不是我的孤独感就会少一点,对你的思念会少一点呢?结尾大赞,略带超现实意味,摩天轮的逆转,意味着“时光回流了”,父亲的出现,还有那一盒手表漂洋过海,都让人觉得恍惚。只是终究只是南柯一梦,有的人生来就是孤独。 |
|
陰鬱的氣質,壓抑的情緒,沒有特定的情節,十足蔡明亮式的電影。喜歡與不喜歡,只在一線間。 |
|
我的豆瓣电影1800,献给蔡明亮。蔡明亮的固定长镜头和侯孝贤是不同的味道,蔡明亮的吃饭和小津来自不同的世界,但我还是喜欢蔡明亮的。 |
|
pathos.我也在陈湘琪最后坐着的地方坐过。 |
|
好吧这一部实在有点闷。也太孤独。一种把时间具象化的尝试。鱼吃蟑螂、箱子漂流以及结尾父亲出现那几幕很惊人,去过那个公园但忘了叫什么名。天桥上的和尚、遗像旁的蒋介石,有趣的细节。现在看出蔡导3个标志性的手法,1特写哭戏,2不来一段平行剪辑不开心,3一直利用电影向男主角表白。 |
|
第2013部,我很惭愧,在课上放了黄片,没加trigger warning…蔡明亮的永恒的主题:无关性取向的人类情欲无法满足的孤独。James Tweedie分析了影片中小康观看四百击中小安托万转圈圈的长镜头。小康观看的无聊,和观看影片的我们同频。艺术电影的基本意识形态机制很大的一环就是产生无聊:以无聊的时间投入去解脱现实的无聊。而艺术电影唯一有聊的点也就是观影后更加无聊的释经学… |
|
父已死,时分区,每个人有不同Clock(Cock)。解药是无指针的摩天轮。 |
|
孤独同爱情一样是永恒的命题,很不幸,参杂到一起就是蔡氏了 |
|
补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精确时间的坐标也无法疏解寂寞的疏离。可能是蔡明亮最通俗的电影了? |
|
蔡明亮于《你那边几点》中探求的回答并非时间,而是空间。台北与巴黎时差七小时,而生与死的《距离》 却无法从时光中获知。为此这是一部犹如《下一站,天国》那样追问去哪里的作品。但刻意让小康与《四百击》保持一致的呼吸就只能算作是盲目崇拜的迷影情结了,毕竟神明早已安排他们在另一个时空相遇。 |
|
3.8到4,这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强烈的片子。我在看之前已经做足准备。还是被它闷到。有非常多的固定镜头,长达5到10秒。你甚至以为是卡顿。但会有背景声,或者是风吹过头发或衣角动了一下的时候,几乎没有大多台词对白是蔡导的个人化的特征。116分钟里。他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讲叙一个故事。剩下大量的时间他在描述寂寞。那种空虚构成的寂寞围绕着每一个人。不管是在熟悉的家中,车里,还是陌生的异他乡的旅馆里,公墓里,不管是无人的天台,还是拥挤的大街上。不管是抱着亡夫的枕头在自慰,对着鱼缸里的鱼在喃喃自语,还是抱着调过时差的钟去看电影,和妓女在车里doi,还是和陌生的女人回家,试图亲热。蔡明亮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被生活的虚无推着走的画面。台湾家中狭小的阳台,巴黎公园摩天轮下渐远的背影。从一支烟开始。又从一支烟结束。 |
|
是目前最喜欢的一部蔡明亮。场景和镜头的设计跟之前看的两部几乎差不多,大概体会到蔡明亮的风格了,从女主前往巴黎后变得很有意思,两个人物,一个身处异地,语言不通导致失语孤独,一个身处家乡,与他人交通不通,也造成了失语孤独,之间也有许多两者的交叉剪辑,最后魔幻现实的设置简直神来之笔。之前在看我们学校的学生作品时,有一个作品印象深刻,那就是一个固定机位拍一个人坐着吃了十分钟的面包,最后几分钟还有念诗,现在才知道学的是这一部(念诗学毕赣),学生作品还是不要模仿这种吧。 |
|
一切都是虚无 寂寞。。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丧偶的女人用丈夫的枕头自慰和陈湘琪站在巴黎的电话亭。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蔡明亮 你老卵的 |
|
冥冥中的某种联系,如果以旁观者角度看也算是温暖了。细节要命的好,扔掉的蛋糕盒,长大的四百击主人公,父亲捞起的箱子…最后那个转动的摩天轮,时间空间就这样错位交替。 |
|
还是介质。把欲望塞入一个象征或者空间,然后这个象征被生活冲散又聚集,空间和空间联系,最后在一个平实缓慢的镜头里体验和思考生活的全部,进入意象世界。(同阿彼察邦(没他那么意象))。亡夫爱欲情欲停表,鱼缸前悼念不知鱼缸里是完完全全的倒影(死、疏离、局外感之界),差七个小时的思念被抢走成为另一个人的欲望(幻觉),厕所内生之界变成一个狭小的空间,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钟表由死人推动记忆推动欲望推动(死人是会说话和行动的,只是那仍然不似这个世界或者死人的世界亦为活人的世界不变的只有不成比例的欲望没说出口的语言和永恒的孤独——人们,在失去所有勇气的时候,独处着调慢时间;可时间本身也没什么绝对的,甚至会被妓女偷走,全然不值一提。——但我不确定。可没体会到足够的美感且太费神。戏剧冲突好像不足。也许观察力不足所致 |
|
重看。蔡明亮電影裡的人都好封閉,他們與發生聯繫的人之間彷彿是一種前世註定的必然,但又不那麼協調,好像多多說的一陣扣錯衣襟的冷,每個人內裡最難觸及的那一小塊被放大到全身,於是產生一種整體的疏離甚至怪異的效果。如果我們同時看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某些類似特質,就會覺得一切自然而然。 |
|
当我误触鼠标将影像暂停至1h27min20s长达五分钟时,我真切体会到了一种永久的凝望,女子凝视着车里的另一个女性,就这样站着看她在驾驶位上睡着,凝滞,钟表不再存在,时空亦汇聚在黑夜下的黑眸之中,孤寂凄凉也在这异国的半封闭空间(开着窗的汽车)和开放空间(车外)的隔膜中倾泻而出。 |
|
每个个体都是孤独而寂寞的。不仅小康和湘琪有着时差,母子和父亲间同样存在。这样的寂寞源自情欲得不到满足或者说它的无止境,是母亲呼唤丈夫拿枕头在黑暗里自慰,是小康扔掉了蛋糕和妓女在车内做爱,是湘琪同性异性都无法满足。他们都失去了箱子。父亲走向旋转的摩天轮亦如轮回。 |
|
真闷,真孤独,中间睡过去两次。没认出叶童。不过很喜欢结尾,有隐喻,苗天的出现就像贾樟柯《三峡好人》里那几个超现实画面一样让人心里一惊。 |
|
给五星有些主观,可是那些看电影的段落、坐在公园独自面对池塘的段落、独自坐在咖啡馆的段落,那些时间都无法消化的时刻都是真实经历过的,让我太有共鸣了。记得千里之外你的时间,看着枕边同一时区的人却好似相去万里。遥远的时间,咫尺的天涯,每个人都是一块表,找到那个能对准你时间的人却好难。(蔡明亮的片子越看越难过,拆了监控我的摄像头吧) |
|
这是一部“无聊”的电影,蔡明亮用表(时间)串联了三个人寂寞空虚的人生写景,沉默成了最恰当的视听语言,小康将所有装表调成巴黎时间喝红酒,企图沉浸在幻想中的巴黎,而身在巴黎的湘琪却有着同样的孤寂与迷惘,他们都活于孤寂泄于性欲,这种难以言状摸时空联系构建了人这个群体的孤独感。 |
|
致力于用图像来描摹孤独的蔡明亮在[你那边几点]里找到了新的切入点。每个人物一方面被打光和调度在空间上隔离,另一边“时间”的意象也悄然潜入画面里,把人物更加彻底地分开。现代人的孤独被理解成时间上的差异,调慢了表遮住了光,死去的鬼魂依然只能在异乡游荡。影片最后意味深长的一幕向它的观众发出号召:让我们的时间慢一点再慢一点好不好。在这一幅画面里,蔡明亮着力捕捉的“绵延”终于清楚地获得了形状。 |
|
天人永隔或者天各一方最后归结都是心灵空荡,异国时间,四百击,同性相拥,寂寞总能诞生很美的桥段,但都是演给自己看。陈湘琪那张涕泪横流的脸,巴黎的冷,唉。 |
|
真是会让我们这种时差党(哦我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时差党)泪流满面T_______T |
|
先看的天桥不见了,再来看这部,虽然顺序有点反,不过都需要静下心来看,很慢,很真实,又很虚幻。所有人都闷闷的,话少,但内心波澜是逐渐上升的。 |
|
第三部蔡明亮,很上瘾,看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首先,还是孤独与寂寞,里面的人物仿佛没办法被救赎,他们就这么活,就这么孤独寂寞,试着伸出触角,做一些奇怪的事,可还是没办法逃离现实的生活。其次,这里面的人物多少有点爱无能了,就算给他们去爱的机会,他们好像也没办法处理的很好,就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生命,每天活的很丧,但这才是生活本来的面目啊。第三,因为是看过蔡李的故事之后来的,感觉在《爱情万岁》开始里面,就能明显感到拍摄者OR创作人在使用镜头时对小康的喜爱,拍他的腿,只穿衬衣的样子,在浴缸中憋气,拍他吻另一个男人,拍他上厕所,发呆,开车,自慰,镜头对他是既有审美又有喜爱,真好啊! |
|
【5】非常典型的慢电影,用静默悠长的镜头直接描绘时间,影像里流动着超然的孤独情绪,固化成河流,从始至终保持疏离感,从钟表→水车→摩天轮,无疑都在强调流动性,而从开始构建即提及的“时差”主题则更将时间概念赋予时空意义,台北-巴黎,两点相通,仅仅是7小时的距离,暧昧而温暖,至片尾生成超现实空间,完成时间回流。《四百击》的直接运用与配乐的二度使用,自然是致敬,“安托万”能够出现更是巨大惊喜! |
|
爸爸去哪了?是出逃了还是遗失了?蔡明亮用同父亲相处的方式,为父亲送别。 |
|
8.0/10。①三条线并行:台北的男主对有一面之缘但已去巴黎的女主的暧昧想念(甚至试图过巴黎时间);男主母亲对她逝去丈夫的思念(甚至总觉得他的灵魂回来了);女主在巴黎无聊孤独并不快乐的各种生活。②疏离氛围的营造:极少的对话/台词;零画外配乐;全程皆是固定或运镜缓慢的长镜头;环境音/杂音;大量通过强化音响反衬人声的稀少;大量疏离的构图/摄影。③作为主情绪电影不该用群像并行叙事(问题同质于《河流》);女主那条线有些情节较缺乏趣味(也许是因为生活细节的捕捉不够深入有力,也许是因为影像表达较冗余,等等)。 |
|
勉强两分。本片的核心设计,是把时间和空间当做角色情感的表征:小康和一面之缘的客人湘琪认识后,开始对巴黎时间和巴黎电影发生兴趣,他不愿离开房间就在床边撒尿,在电影院遇见抱着钟表似乎在寻找对象的骚扰者;湘琪不停出现在各种局促的空间,似乎在巴黎难有容身之处;母亲反复为父亲做法事,幻想父亲投胎成各种生物或是在指针的变化上发现父亲归来的意味……本片的问题是,几个角色像是生硬捏合在一起,小康和湘琪就是在街头见了一面,此后两人平行的生活根本没什么立足点。另外大量戏码都是重复或者无意义的,母亲思念父亲到偏执的设定已经表达完了,何必反复做法事,有点装疯卖傻讨人厌的劲儿了,湘琪那边的戏也一样,都是单纯的堆砌,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还是角色设计的毫无个性,是纯粹的表意符码。蔡明亮的镜头还是很漂亮的,空间感的拿捏很好 |
|
符号电影。朋友评价:“太好看了,不像话!”我并不在意影像的符号性,我在意的是符号的指向性;所以有些地方如梦似幻,有一些则稍微显得技巧性过重了。看完也有种想要把身处之处一切的钟表调到另外一个时间的冲动;你那边几点? |
|
蔡明亮的电影需要在一些特定的心境下才能去唤起某方很细腻的内心共鸣。然而这次我显然是怀着吃快餐的心去吞了一顿斋菜。亦或是近来对于经度时差没有什么哀怨。 |
|
长镜头里,没有挢揉造作、虚情假意,没有美女帅哥、活色生香,没有英雄小人、惊心动魄,没有是非颠倒、穷凶极恶,没有寻欢作乐、激情浪漫,没有高潮迭起、东奔西跑,没有痴痴狂狂、爱恨情仇,没有你争我斗、明枪暗箭,没有轰轰烈烈、感人涕零……只有平常与荒诞的人和生活。 |
|
男主角买回《四百击》,一个人看着。这个时候,看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一部法国电影。“你那边几点?”你是爸爸,你是她。室内的灯光总是那么压抑、昏暗,仿佛不在人间一般,于我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性的压抑。结尾小康爸走向摩天轮,是否预示着一个轮回的开始?? |
|
时间上的错位,引发的绝症般的孤独。精神上的爱恋更是超越了时间的概念。不过隐约感觉蔡明亮此部电影到有点金基德的味道。 |
|
恩……好……被感动过 |
|
完全的不来电。。。 |
|
D+ / 比较臃肿的一部蔡明亮。依然有对局部微知觉的精确把握,以及瞬间达成的空间置换。但是陈湘琪那条线的编织思路几乎是太过功能化且毁灭性的。摄影机凝视的力度被外部的粗糙概念所侵蚀(感觉主要功能仅仅是逗笑法国人),而多条线索的共振也依赖过于强加的剧作意志。最终开掘出的感知进路十分狭窄,甚至是扁平的符号化的。至于那些不入流的肤浅的社会批判,我还需要特地找蔡明亮看? |
|
「地上躺着一只表 表盖破了时间满出来 淹到你的脚踝 淹到你的腿你的腰 淹到你的肩膀 你的颈项你的耳朵 你的鼻尖 你的时间就是我的时间 我的时间就是你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