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浮光掠影,尤其是解说员们如此动情声色,不太理解。 |
|
有人在记录解读人类文明,有人在摆拍吃食推广微商生意。文化自信! |
|
看完第一集,由我最喜欢的Simon Schama撰稿解说,很精彩。看之前我曾想他会如何开场,没想到他由IS摧毁帕尔米拉城并处死82岁的博物馆馆长Khaled Alasaad说起。他说,我们可以花大把的时间讨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但当文明的对立面暴露出它所有的一切暴虐残忍偏狭和破坏欲时,我们就了解了什么是文明。 |
|
bbc教人如何跪着看系列 |
|
这不是文明,这是艺术 |
|
B站av21129693Ep1开头删了ISIS毁坏,Ep3删了文革中的木心。 |
|
感谢BBC让我对人类文明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知。
有人言辞激烈地说里面关于中国的东西太少了,实在没必要。第一这是部国际性的片子,不可能一直围绕一个国家讲;第二毕竟它是以西方的角度去拍摄的,难免会有偏见,要批判地去看它。第三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我们应该自己拍去告诉全世界中国文化之美。 |
|
题目叫文明,我觉得更适合叫艺术。从西方人的视角,世界的艺术分为西方和其他,中国的艺术只是其他中的一部分,若论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占据的篇幅,可能还不及伊斯兰文明。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得当,但至少可以得出一点,当你拓展视野后就会发现,中华文明再博大精深、再源远流长,他也只是世界文明中的一个支流,且这个支流因为永续不竭、缺乏变化,显得有些单调,因此我们完全不必太自信过头。 |
|
开篇谴责恐怖主义破坏文物,弹幕喷BBC双标,难道破坏文物不应该被谴责么?英国是曾经破坏过别人的文物,1 那是曾经,2 保护更多,3 那是破坏敌国的不是祖国的。然后喷子看看你们自己。 |
|
伟大的人类,文明是世间的奇迹。看到那个3.5厘米的玛瑙露出的真面目时,真的理解了什么叫喜极而泣。。 |
|
不要被标题误导,这是艺术史纪录片,梳理了艺术(西方艺术指的是建筑、雕塑和绘画)发展脉络及其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试图以主题串联方式来替代依时间顺序叙述的传统方式,最终给人的观感却有些形散意也散,各个部分的选材和评论水准参差不齐,但提到了一些被主流所忽视的作品,值得赞赏。★★★☆ |
|
文明,一个具有极端自反性的词汇,囊括了一切美与创造,也同时与最耸人听闻的杀戮与毁灭共存。而生命的一个巨大撕裂,也许是任何人以自己为原点活着,所有一切宏大与壮丽,都经由这个自我折射出来,自我凌驾于一切。然而不管是对于宏观的宇宙发展史,还是对于另一个人一个生命一块石头一滴水,他都是那么微不足道,毫无意义。#2018279# |
|
这对艺术品的鉴赏,比阅读理解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
欧洲博物馆里面的东西也太……美……了…… |
|
BBC系列品質 不僅依賴編導能力、文獻功底、專家意見、攝製團隊的經驗和充足的經費他們最寶貴的資源是邀請的這些講述人是各自學術領域的佼佼者 含著深情和熱情將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古文明和藝術引入普通人的視野 不自視甚高 用平視的角度和巧妙的切入點講述 很有人文關懷 永遠能夠成功激發我的探索精神 好的紀錄片應該是一個引路人 一個嚮導 為實地拜訪做一個鋪墊。人文題材紀錄片 華麗的嗓音念旁白錦上添花而已。 |
|
復活的藝術史
感謝BBC
感謝三位介紹人 |
|
Overwhelmingly powerful. 自从“开悟”到艺术与历史密不可分相互推进的神奇关系之后仿佛打开了新的世界...好喜欢这个Simon哦可以顺着补一些他讲的纪录片了! |
|
解读很有趣,但太过于浮光掠影了,就这个宏大的命题而言,纪录片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
|
不是传统的文明史叙述,而是用艺术史、艺术的诸多形式来展现人类的文明的精神史诗。文明无法再次重现,而艺术品成为最凝缩、最精华的文明产物以展现文明的荣耀与风采。艺术即文明。 |
|
文明包罗万象,但文明的真正力量就体现在简单的东西上。这些力量,并非来自对地位和财务的追求和渴望,而是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大师强烈的使命感。在下一个千年,它们将成为有力的证明。成为我们人类能够创造出来的最美好的东西。它们是自由思想和敏锐视角的产物。闪耀着永不熄灭的人类共通的人性之光。 |
|
配乐苦大仇深 竟然出了两种版本 着重点各不相同 每集都要看两遍 艰难 前几集还好 垢面几集看得很痛苦 现代艺术的部分都在自取其辱 是些什么鬼 出境诸位凡还在世的、满嘴跑火车的(行为)艺术家们 我看不出哪个有资本代表一个文明 |
|
BBC大失水准之作,让人不敢相信是BBC所拍。名为文明,其实连艺术都算不上,只是通过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来触及一点文明的皮毛。三个主持人的设定,既有白人老男人,也有老女人,还有有色人种,政治上倒是正确了,但主持人水平参错不齐,让纪录片各个部分各自为战,相互重复,逻辑混乱。 |
|
艺术是隐蔽的尊严 |
|
As unmistakable evidence of the best things that our species was capable of creating things that have been made by the liberated thought, the acute vision and the unquenchable creative fire of our shared humanity. |
|
人类之所以为人类 |
|
因为秦始皇和木心这个纪录片有了底线,也仅仅做到了这个底线。就像解说词对于风景画一样,对非地中海的其他文明的解读,除了时间年表和人物姓名之外,其他的解说词就和西蒙镜头前手舞足蹈的肢体动作一样夸张和自以为是。此谓:一本正经的扯蛋。西蛮。 |
|
囫囵吞枣终于看完了,开篇从帕尔米拉城被毁到最后一集布拉格犹太纪念馆,内容有些散,有的篇目更适合叫艺术而非文明,“我们可以花大把的时间讨论什么是文明什么不是,但当文明的对立面暴露出它所有的一切暴虐残忍偏狭和破坏欲时,我们就了解了什么是文明。” |
|
1.BC3W~BC800,非洲岩画、南欧岩画、西亚乌尔、地中海-米诺斯&迈锡尼、中国三星堆、约旦皮特拉、中美洲玛雅 |
|
「A+」战争是人类的死穴 |
|
古文明时的人类大概真的是有第三只眼睛的 |
|
2018-3-18av20827183#1中间扯了一点三星堆。2018-3-19av20252691#2兵马俑,av20252819(有删减)#3晴峦萧寺图 后赤壁赋图 青卞隐居图,av20673147#5,av20852552#8 |
|
有些高开低走。而且这不是文明,只是艺术吧。 |
|
散佈于世界各地的遠古洞窟岩畫似乎就昭示著一種長久以來各地人的共通性,在經歷了宗教、政治等方面的發展之後,現當代的藝術家用不輸遠古祖先的震撼手法再次提醒人們,身處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所具有共通性其實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
|
“文明是一个很宏大的词汇,但文明真正的力量却来自那些简单的小东西。” |
|
BBC的总归值得一看,但还是挺失望的。论点大概是艺术是文明的结晶体。但中世纪之后西方视角来的就肆无忌惮了起来,阿拉伯帝国和中亚完全割裂,好像只有难民和恐怖分子。给予亚非拉落后文明的部分带着小心翼翼的忏悔又溢出殖民者的睥睨。东亚文化?好像不太了解?那全部消失好了 |
|
一次具体的、感性的、亲近却震撼的人类世界艺术通史教育。伟大的建筑、绘画、雕塑不再遥远,因为解说者帮我们在事物中看到了自己。 |
|
高级!主要价值还是摄影技艺。 |
|
提到色彩,似乎漏掉了重要的作品《千里江山图》。 |
|
最后一话用了半年多才看完最后一点。。 |
|
文明与艺术。
沙玛老师福态显眼。玛丽·比尔德爵士热情四溢。戴维·奥卢索加讲述非西方文明也很有说服力。 |
|
文明的意义。 |
|
叫 Art 更合适吧。第四集不错。另外出镜最多的这位老头儿Simon真是太能说了。 |
|
无字幕,b站在线。 |
|
全方位梳理
激起了我对名画欣赏的兴趣 |
|
艺术,是人类能与其他动物区别的惟一方式。 |
|
把人类历史拉长了看,小小的个人可以做出那么了不起的被人铭记的艺术… |
|
和部分豆友的短评一样感觉此纪录片更适合叫《艺术》而非《文明》。—— 百度百科: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 |
|
Beard!前几集的排布非常有感,人像崇拜自然是文化起源…颜色当然沟通了世界…当然开始pc(或者说上价值)的时间对我开始丧失吸引力。一星给词!好像download文本精读!(看完的后果是我买了个青金石戒指(雾 |
|
结构松散,论据贫乏,解说催眠,BBC失足之作 |
|
不敢相信这么优秀的纪录片只有两千人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