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仓健在纪录片中说八甲田山是他演技生涯的转折点,就又看了一次,上次完全没印象了。日本为了为争夺中国东北做准备进行拉练,结果好多人挂了。片长接近三小时,剧情冗长乏味,怪不得对上次看没印象。剩下活着的也死在了中国黑沟台,本来好好的干吗侵略别的国家? |
|
1. 一个啥也不懂的鲁莽军官害了200人。无知者无畏其实很可怕。2.那个带路的姑娘,真是天然美。3. 日本人还是不怎么怕死,成功的队伍在帮助日本取得了跟俄国的胜利后,也是全军覆没,人终有一死。 |
|
接近三个小时,本来大晚上打开只打算扫一眼就睡觉,结果没想到一口气看完了... 以前大晴天在北海道雪山坡上跑了半天龙套都感觉自己快要冻死,看了这部电影真的要给全体剧组人员给跪了。是真的牛!对于冻死的描写甚至可以秒杀很多今天的片子,让人想起《可可西里》里流沙给人的那种绝望和无力。当然,两个联队的对比已经明确点出了这场悲剧是人祸的主题。音乐很日本很合适。P.S.佐和给31联队带队的时候那蹦蹦跳跳的样子看了真是恋爱了啊,字面意义的女神啊。 |
|
这种天气看这种电影的我真是太蛋疼了。不过,大满足。这样的杰作竟然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仔细想想《虚ノ少女》的结尾的确有致敬之嫌。顺带一说,绝赞的BGM的作曲者,是芥川龙之介的三子也寸志。(过一段再读一下原作吧) |
|
其实比较无聊……就是两队皇军在登山拉练时遭遇雪灾的故事。值得称道的唯有大雪漫天的场景和雄浑带悲怆的BGM…… |
|
影片对八甲田山的秋冬景色堪称一绝,可怖的雪啊
配乐悲壮激昂
|
|
其实没有二百三高地那么宏伟的话没必要拍三个小时。我全程都被北大路欣也那个眼线闪瞎了,那么大的暴风雪里什么也看不见,就能看见北大路欣也两只眼睛周围黑黢黢的全包眼线,我满脑子都是北大路欣也的眼线,那两个眼线超越了八甲田山的恐怖,超越了一切,就算是被冻死高仓健也能远远地就看见北大路欣也的眼线,大喊一句:神田少尉! |
|
6/10。充满悲情的冒险故事,叙事策略很大程度是去主角化的,大面积构图结合长镜头增强事件的代入感,譬如雪山上的一长串人、汹涌的冰河以及攀岩时多人失手跌落的惨状,淋漓尽致地展现人在绝境中的挣扎和自然的危险性,德岛搜寻到神田遗体的场景极尽煽情,童年插秧、戏水、摘果和大人收麦一系列缓色调的闪回映入眼前,将神田回光返照的幻觉镜头切入他面色僵白的现实镜头,结尾被抬着救出的山口少佐在医院用手枪谢罪自杀,截肢后的幸存者成为老人,在热闹的夜间庆典后看望宁静的战友墓地,热与静的对比使内敛的情感抒发具有别样震撼力。也能从危机管理的角度分析本片,德岛队准备周密,轻装上阵,做好与当地人的沟通,采用向导走捷径,神田队指挥权分散、轻视雇佣向导,等到队员冻坏生殖器、脱衣狂叫接连死去,才分散队伍行动,错过了转危为安的最佳时间。 |
|
必须先了解这段历史,再看电影才行,否则会一头雾水。人物过多,两只队伍切换太频繁。另外,中间穿插緒形拳和高仓健的小时候回忆,感觉多余。。另外,字幕太差了,人物地点翻译错误太多。。 |
|
片子中规中矩,配乐是亮点 |
|
士兵們唱的《雪之進軍》很好聽。OST的作者是芥川的兒子。北大路的聲音這麼多年幾乎沒變,年輕時就那麼雄渾了啊。 |
|
《剑岳》与之何其相像 |
|
很一般的灾难片,灾害完全是被不合适的被服和宿营条令人为放大的。 |
|
暴风雪场景营造的非常好,把山区严酷的环境完全体现出来了。但是剧情非常无聊,全片几乎就是一群人在风雪里走了三个小时,外加大量回忆片段。对观众不是很友好。 |
|
表面上是一將無能,士兵陪葬,背後是被「星海」責任感洗腦殼+將士兵當崛起耗材的軍方思路。不到3年後,在遼東半島的高地上,更多的士兵將被當做耗材,成為乃木希典為國楊威的墊腳石 |
|
一佳遮百丑!万万没想到日俄战争前的日本人是这么认真地去准备的! |
|
缩在被炉里看这片也是略奢侈……没找到好字幕听得吃力不说还没搞懂以后有时间估计还要重看…… |
|
拍得很辛苦,脱去衣裤张嘴惨死的士兵和围站在一起冻死的士兵们,两个场景和历史事件中的照片几乎一模一样。领导者好大喜功,最后走上了不归路。东亚文化里的悲壮,有种上头人傻逼但我也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死了的愤怒感。“让我们相会在八甲田吧”,神田和德岛的惺惺相惜让人动容,在行军至崩溃的过程中,靠着与对方相会的承诺坚持到不可思议的生理极限。影片整体色调遵照了暴风雪中真实的景象,很灰暗,不建议在笔电上看。 |
|
蛮横无知,自大狂妄,极度内卷,心胸狭隘,掩盖真相,争相甩锅,自欺欺人,历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从明治维新到广岛原子弹,一个个都跟没事人一样,自己内部也没个明确说法,没人负责,忽忽悠悠就过去了。 |
|
在东宝看的4K修复版,感叹有生之年还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如此清晰完美的影像,题材本就好,电影一拍悲壮感更增,是天灾更是人祸,而人究竟是拥有理想主义的伟大还是自然面前不堪一击的渺小。高仓健不亏昭和男儿代表,一站在那儿英俊无匹。 |
|
想着童年的夏天在雪中慢慢僵硬..高倉健.丹波哲郎.北大路欣也.三国連太郎.緒形拳.栗原小巻.加賀まり子.秋吉久美子.山谷初男.....很微妙 |
|
四平八稳 毫无爆点 虽有准备 确也枯燥 部分构图倒算可以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叙事方式 作为剧情片还是灾难片 都不太及格 |
|
这种事情出在日本太正常了,一贯轻视生命(包括自己的),但却又极度尊重死者 |
|
还是有反思军队体制下的僵化的。 |
|
感受:1.优秀的军队都要有艰苦的训练。日本为了后面的日俄战争,能够进行这种实验性的总结经验的训练,指导思想是非常准确的。2.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一个优秀的指挥官真的非常重要。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开始前,能够做好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准备。就像部队里经常说的,一切作战计划只在战斗打响前有效。 |
|
马了7年终于看了。摄影与故事均极好。山田是刚愎自用,神田长时间被压抑而习得性沉默。神田德岛之间惺惺相惜至神交实在好看,秋吉久美子也很美丽,季节景色的蒙太奇也很漂亮。只要不去想是为在准备日俄战争就极好的片。可惜士兵们终于是默默无籍。竟然是暴风雪实景拍摄。很想去青森了。“神啊,抛弃我们了吗” ,泉此方不愧泉此方。 |
|
以小见大,一个训练穿越能折射出更多的东西。 |
|
这次灾难,纯粹是日本人自己作死。军事演习把自己往死里整。 |
|
完全被感动。结尾老人回归看八甲田山与那一排排墓碑,和《鬼子来了》番外有点像。尽管是人祸,但在大自然面前,明知有死的可能依旧走下去,寻找生的希望,迎接或反抗那既定的命运与未来的姿态足以称之为美。通向死亡的过程中,穿插对生的回忆,充满生命的活力与气息。让人潸然泪下。配乐悲怆而不阴柔。 |
|
演员不是在用演技表演,而是真的在受罪。“上天抛弃了我们”;“在雪中的八甲田,我们又相见了”。向栗原小卷饰演的向导敬礼的场景感人,但不符合史实。木村大作的摄影好(囿于照明不足,雪中的脸看不清,新的4K数字修复版解决了这个问题),芥川也寸志的配乐好,拍摄条件极其艰苦。德岛大尉看到神田大尉尸体时本应有台词,但男主悲痛得忘词失语了,也倒自然。原作者新田次郎对改编的剧本并不满意:原作着眼于死亡率与等级性,军官、下士官、兵士的死亡率逐渐升高;而电影着眼于极限状态下领导应如何指挥渡过危机,搞得当时日本各大企业组织员工观看,导致最初不被看好的小作坊制片反而创下出乎意料的票房奇迹。对于八甲田山雪中行军事件的公开传播有利,对于Ken个人的转型很重要。 |
|
影片拍得辛苦,演员不容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技巧,基本是实录,但有很日本电影的风格,哪怕是再惊心动魄的故事,也一样很宁静。 |
|
因为对俄之战而开启了一次冬训,210人的队伍,最后只幸存了11人。 |
|
日俄战争之前,日本对在远东高寒地区作战的准备,开始是从东京的雪山开始模拟训练,行军非常顺利,因此转战青森县八甲田山,结果人为造成悲剧,200多人的队伍仅剩下一人活着回来,时过境迁,时至今日,八甲田山已经成为日本的一个森林公园。电影大概有3个小时,基本上讲述的很细致,大篇幅的都在描述雪中行军过程,导演用很多个镜头描述了在极端寒冷下士兵产生幻觉的场景,甚至有一些cult片的感觉。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啊! |
|
暴风雪中的山地行军,场景真实,可以想象,拍起来难度太大 |
|
色调太黑了,看不太清人,对两个队伍队表现不是很好,很多感觉莫名其妙就开始死了,感觉前面做很多准备都是白做,到了雪山就跟没计划了一样。 |
|
用心拍摄糟糕的题材 |
|
看睡着了。看之前就预料到电影会很无聊,前四十分钟铺垫,后面两个多小时就是二百多人的小队在雪山上一直走,偶尔穿插点回忆或者幻想的雪山之外的画面,合起来也就四五分钟吧。无论从电影的风格选择,还是剧本的营造上,本片都极度无趣——全片色调非常单一,要么是开场时的阴暗环境,要么是蓝色调里的爬雪山,横幅构图都塞了满满当当的人,还有很多镜头是切掉了头顶的面部大特写,整个给人的观感就是枯燥笨重。叙事就是一群人走走走,既不强调不断有人死亡的严酷感,也没有两支小队间基于竞争啊互助啊之类的戏剧化桥段,就连角色们在严寒里不断行走所应有的精神濒临崩溃的状态描写都没有,它真的就是拍了两个多小时走走走。本片主题很简单:即便面临长官的错误指挥或者有中途在休息点停下的机会,军人们依旧走走走,它写的是普通一兵隐忍而悲剧的命运 |
|
三星给雪景 日俄战争19月 致使中国百姓遭受巨大损失 精日必看系列 呵呵 |
|
“越寒冷,我会想些什么呢,春天的花朵,达山的绿叶,儿提时捕鱼之类的河边嬉戏,在学校里远眺日本海,无拘无束想着往事”神田履行了他的愿望,在厉风疾雪中尚存一息时,他没有想着“攻克”、”坚持”的武士道精神,也没有挂念着温泉的享受生活,他终于能无拘无束的回想着儿提时的温暖,终于能最后做一次与军官身份不相符的美梦。再回头看这次冒险的目的,是日军为了适应在极端环境与俄军的战争,不由得让人恍悟其深意:越寒冷,想的反而不是与寒冷作斗争,而是越渴望儿提的温暖,可惜已回不到当初,只能在垂危时与美梦相会。德岛并不是为神田的壮烈牺牲武士道而流泪,而是为有相同破灭的美好幻想的挚友哭泣。没想到竟然是桥本忍的剧本,怪不得能将一次真实的山难事件扩展成如此浪漫宏大的主题 |
|
故事就是打仗前进行演习,两队人必须雪中行军达到八甲田山汇合,剩下的就是一队有向导帮忙,全员安全达到,另外一队比较狂妄,一个一个地被冻死。当地的老爷爷早就说了,山和雪会把你们这帮傻瓜都带走,偏偏相信无所不能,面对大自然,“信念”有没有用,能不能撑下去的问题。雪景比较震撼,越看越冷。 |
|
部队过雪山,回忆日本风景风情。 |
|
鲁莽、盲目、侥幸、轻浮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非斯人不能担此大任
活得艰辛,死得壮烈些也好 |
|
其实观赏性并不高,主要讲述日本两个连队在日俄战争爆发前的明治34年(1901年),在高寒的八甲田山进行雪原行军演习。采取对比手法,反映由德岛大尉(高倉健饰)带队的弘前第31连队的准备充分,挑选的军官、实习军官和士官为主组成的全连的38人,兜大圈跋涉220公里,队伍完整的到达了目的地。而神田大尉(北大路欣也饰)领导的青森第5连队,浩浩荡荡210人选择短距离行军五十公里,但防寒工作准备不足,被神田的上司山田少佐(三國連太郎饰)瞎指挥,遇上暴风雪造成迷路,全连走向死亡之途,只有11人幸存了下来。影片揭示了在客观规律面前,不要盲目相信什么人的意志和力量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什么精神就能战胜一切的鬼话,无知者才无畏,才最可怕!当无知者引领方向,那就是一步一步将大伙迈向深渊,最终走向毁灭。 |
|
一个训练都把自己往死里整的民族,打起仗来,确实挺不要命的。如果让他们拥有最先进的武器,那将是世界的灾难。 |
|
除了各种有型,就是无聊的主旋律。 |
|
令人震撼的电影,相对客观的表现出日军的虚伪,傲慢和对老百姓的不公正对待,军队的尊严比平民和军人的生命重要,要在最极端的天气穿越八甲田山,但生存能力却不如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小女孩。但也客观的展现了两支队伍穿越八甲田山从计划到实施,最后一支成功,一支失败的具体过程,过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以说是冬季极端环境户外的教科书,向导,装备,人员配置,详细的,不能有一丝纰漏的计划在极端环境下远比所谓的精神重要,31支队完成了比5支队更困难的穿越,且没有出现一个死者,但哪怕完成了那么牛逼的穿越,最后也只能沦为了日俄战争中的炮灰。电影的颜色和构图氛围感十足,展现出一个美丽却令人绝望的八甲田山,把人类妄想征服自然却只能在暴风雪中挣扎求生的渺小和绝望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在日本的电影工业已经不可能拍出这样的电影了。 |
|
哟,那时候的北大路欣也还挺年轻的。日本人也是真耐心,这么个故事都能愣是拍成3个小时的电影。 |
|
配乐毫不节制,故事本身并没有史诗的气度,却想用配乐敷衍出阔大气象;故事本身很简单,复杂程度也绝对撑不起三个小时的片长,还是冗长。 |
|
基于真实事件改编是其看点所在。便也当然地注重对其时其地的历史背景及环境气候的入微呈现。两队的成败决于人为因素已是不争之论,那剩下的大篇幅长时间的对雪中行军及其悲难后果的展示则最是影片旨趣核心的彰显。虽不免乏味之嫌,却让人看着不寒而栗。3+ |
|
1、拍的很真实,让人身临其境,适合夏天消暑(bushi)
2、任何时候,外行领导内行都是错误的做法。3、思绪由电影的背景发散联想,感叹道凭借着无数中国革命烈士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努力奋斗,现在像当时日俄战争那样,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瓜分领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