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有友邻这么评价这个故事,觉得非常恰当。“当一个女性不再通过抗拒婚姻来表达独立和自由的时候,这样的这个社会才算达到基本的公平吧。” 卡司们都非常棒,青春无敌,虽然非线性叙事有一点overcomplicate整个故事,整体感觉还是很轻快。 |
|
出版社对乔说:如果主角是女孩,确保她在故事结尾时结婚了。
其实这就是《小妇人》作者路易莎自己的经历。
路易莎终身未嫁,她也不希望乔被婚姻束缚。
遗憾的是在那个年代(即便现在也是如此),人们会被迫写他不认可、不喜欢的作品。
在出版社的要求下,路易莎写了一个违背自己初衷的结局。
乔还是遇到了白马王子,还是选择了结婚生子。
1933版、1949版、1994版《小妇人》电影都是如此。
路易莎曾经写道:人们总是问她乔和谁结婚了,仿佛那是女人一生唯一的目标与终点。
直到2019版《小妇人》,乔终于走了另一条路,弥补了路易莎的遗憾——乔是独身主义,凭自己的力量走向了成功。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动,足足过了150年才实现。
这意味着如今女性地位更高了,不需要向出版社妥协了。
最重要的是,女性不应该被婚姻定义,婚姻也并不是女性唯一的归宿。 |
|
这么多神仙颜值的人儿聚在一起太画美不看了。虽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还是心塞了,毕竟初恋才是白月光啊!甜茶和罗南青春洋溢,银幕上全是胶原蛋白的气息。当女性不再通过抗拒爱情来证明独立的时候,这样的社会只能算是具备基本的公平吧... |
|
Emma Watson演技被一众演员吊打,没看过原著但是感觉有媚女权主义者的嫌疑?Amy究竟啥时候爱上Lori的?Lori啥时候爱上Amy的?这有点一头雾水啊……女主Joe的变化线也缺乏连贯性,总体来说就是,可能片长限制了发挥,但是演得还是不错哒 |
|
最喜欢的一段戏是甜茶和罗南在party上相遇,我不爱社交,你的裙子坏了,我们躲在外面也可以快乐的跳舞,那时候真好啊,一切都不如跳舞。 |
|
你只要非常有钱,就可以不用结婚。剧情不单单局限于女人的婚姻嫁娶,也关注了个人成长,她们独立,有自己热爱的事业:写作,绘画,音乐,表演。你可以嫁给你爱的贫穷的男人,也可以拒绝你不爱的富有的男人,也可以选择单身热爱自由。婚姻不是每个人人生的必需品,有些人就是热爱自由。尊重人类选择的多元性。女主写作的纸张平铺了满满一屋子,令人动容,我与学霸/大师的差距。甜茶太美了,谁不想嫁给甜茶。 |
|
“Women have minds and souls as well as just hearts, and they’ve got ambition and talent as well as just beauty. And I’m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all a woman is fit for. I’m so sick of it! But – I’m so lonely!” 【一个哭到崩溃的我】 |
|
看得出来这家子七年以来保养品没少买 |
|
罗南和甜茶的功力已经羽化登仙,就连黑寡妇妹妹的表演都张力十足,而屈臣氏小姐再次巩固她花瓶界一姐的地位。 |
|
很难说这是一部现代化的古典电影还是复古式的当代电影,或许在油画质感及欢脱感觉间,主创自身也并没厘清相对统一的思路。罗南的古典气质在片中得以完美呈现,曾被乔·怀特激发的灵气重现。 |
|
"I'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just all a woman is fit for. I'm so sick of it! …… But, I'm so lonely!” |
|
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很高,而流行的居然是丧文化。19世纪的美国陷于内战,人民生活贫困,女性地位不高,但是即便如此,主人公们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邻里关系也和睦慷慨,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影片保留了那种名著的厚重感,当然也有19世纪名著常见的狗血,甜茶在这种女性电影里总是沦为渣男工具人,罗南饰演的女文青经历了由“恐婚”到“恨嫁”的“真香定律”,其他几位女性角色则各有特色,表演都很令人印象深刻。 |
|
相当娴熟的一次改编,非线性平行剪辑打破传统的流水账式叙述,在时空切换中不自觉地感受到美好和怅然若失。Greta用独立、成长等议题将这个古典故事做以现代性的注解。罗南妹子太优秀了,在这样饱满的女性群像中呈现出的灵动和层次感也几乎是碾压式的。 |
|
最开始非常非常不喜欢乔,跟当时看书时一个感觉,不喜欢她说话带刺,她是很不按世俗做事,但她也没必要鄙视别人的,甚至觉得她对梅格和艾美都太苛刻,就像梅格说的,“不要因为我的梦想和你不一样,就觉得它不重要”,是啊,她不想要婚姻,可有人想要啊。她不稀罕爱情,可有人稀罕啊。她不痴迷漂亮华丽的裙子,但很多女孩子喜欢啊!到后来,我反思我自己,如果她不是那么坚决,不是那么矛盾,可能她也成不了她自己。最喜欢她的妹妹,有梦想,知道自己爱谁。想到最近有些过头的女权运动,真正的女权不应该是捍卫所有女人的吗,那我们这些想拥有爱情和家庭,想做个普普通通的女人的梦想也算是梦想吧。另,最后的结局太善良了,让所有人都和解了,还是以爱的名义,想到自己,爱情里出场顺序和时机真的很重要!那个沙滩是不是《布鲁克林》里面也有的? |
|
一个很温暖的家庭群像,神仙卡司。最打动我的改编是乔和病重的妹妹贝丝在海滩上,贝丝说我不害怕死亡,人生就像潮涨潮落,潮落是阻止不了的,乔抱住她说我阻止过一次。同样从睡梦中惊醒的镜头,当乔再次冲下楼梯时,却再也没有贝丝的身影... |
|
逃过了荷兰弟,逃不过甜茶
甜茶的片段引发的全场惊叹是最多的 |
|
还是比不上49版。首先剪辑太碎,少年和成年时期尚可区分,但成年后以Jo去纽约为分割点的那几段插叙就略炫技了,不仅迷惑观众,而且毫无意义。其次这个版本太注重这个故事悲情、无常、冲突的一面,甚至Jo和教授的感情根本没表现出来,导致我没看过原著的朋友们一头雾水以为Jo是被逼的。再次小妇人真的不是Beth的死Laurie的渣Amy的婊和Jo不断的逃跑,而是这些表现之下相互爱护的大家的可爱和温柔啊。本来想两星,但这打包销售的卡司真的很优秀,Saoirse的Jo太灵动出彩了,特加一星。 |
|
当开头西尔莎罗南在街头快乐飞奔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弗兰西斯哈》,都是自由灵动的。这一次的改编,也有意在传统的同时,加入了更多现代意识,是更当下的。包括在剧作结构上做的大量花样,以及结尾的修改,都很有心思。一部特别真善美的电影,期间会因为一些温暖所感动。几个演员都很出色,西尔莎·罗南找到了新的、属于她的、成年人的美,是另一种好看。实际上,几个女孩不在于她们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而在于,可以自由随心的做出想要的选择,这才是最重要的。弗洛伦斯·皮尤可以继续关注起来 |
|
相较lady bird是更加完整多面丰富年轻的女性jo greta自然地把观众带入了jo与女孩子们交叉的世界 罗南的表演自带煽动力 写作遭到批评生气 无法原谅心爱的作品被烧掉的妹妹 拒绝Laurie的求婚 无法战胜孤独的自白 失去亲人的痛苦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啊真好 可惜包被锁了 没法拿出纸巾 就反复眼泪汪汪然后哗啦啦地流下来 花茶真好 劳拉真好 加瑞尔真好 遗憾的是不管原著怎样在我心里讲真烂尾了哭T T |
|
名著翻拍很难太好,但要拍的难看,也很考验导演功力,这部电影属于拍的很好的那种。好在哪儿呢?首先是叙事结构,一改之前版本以及原著按时间叙事的方式,采用过去和现在双线叙事,最后合二为一。其次在电影里加入当下社会的观点,有许多直击人心的灵魂拷问。最后是开放式的结局,在原著以及之前的版本里,Jo最后和Friedrich毫无疑问地走到了一起,算是大团圆,可在这部电影里,Jo和出版社老板的一番话,让结局有些迷惑。总而言之,虽然有薇诺娜的珠玉在前,这依旧是一部超乎预期的佳作! |
|
真的过誉。虽说糖水片,对感情的理解也太想当然了吧。大家撺掇Jo去追教授那段好恶心哦。伯德小姐的小委屈加佛朗西斯哈的姐妹情等于Jo被温情打折了腿的女权。 |
|
毁经典,灾难般的卡司,一众现代脸套在年代戏服里,literally没有一个选角是让人联想到原著人物的,重点批评甜茶像是个毒瘾随时要发作的二流子。 |
|
艾玛……是个演员吧? |
|
Underwhelming 剧本很不错,但是鸟小姐的葛韦格完全消失在了叙事结构、角色和表演中,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导演技巧,像是执行了一次合格的打工任务,难怪没能提上最佳导演。 |
|
私人非常爱这部影片。影片非常有质感,服化道、摄影、音乐极美,舞会场景一度让我想到维斯康蒂的《豹》。甜茶的颜很绝,包括温柔慵懒的声音、灵动跳脱的肢体动作和深情的眼神,天生的演员。罗南妹子!!真美,值得一座小金人。甜茶和罗南又没能在一起,并且又一次被甜茶“渣”,简直是我的影史怨念。 |
|
两个小时电影,到第四十分钟时候产生了离场的冲动,冲着电影票钱留下来,进入吐槽模式。Ronan中规中矩,戏份最多却没有亮点没有记忆点;Pugh体型健硕,和甜茶站一起仿佛威胁;Emma Watson 不知道是本色出演超常发挥还是彻底演砸了,好好的温柔大姐又虚伪又婊,眼神完全不像少女,像历尽艰辛的单身母亲。甜茶,不好看,演得一般。虽然这么多对演员不友好的评价,但电影失败锅不在演员,在编剧导演和剪辑。冗长而无聊,时空交错没有勾起人的兴趣反而愈发烦躁。好好的时代女孩群像最大的记忆点居然成了妹妹抢姐夫,我要是书迷得跳起来打爆剧组。不要浪费两个小时。 |
|
那一瞬間,她們都長大了,也懂得了別人沒法代替自己悲傷。 |
|
本届奥斯卡看的几部里最不喜欢的就是这部,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没读过原著,看完电影后只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女德型女权味……当然不可能不拿来跟05版《傲慢与偏见》比,而跟后者比实在是输太多了吧…… |
|
我太丧了,这电影对我来说是煎熬。在我没法走入任何角色(可能Florence Pugh的角色好些)和台词的情况下,我偏偏还觉得Gerwig的调度令人窒息。不是有古典的用光和台词就够了的,整个电影,不好意思,还是非常美式的七情上面。(同样是四姐妹的故事《海街日记》它不香吗) |
|
好莱坞电影一直都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的工具,看这版《小妇人》的时候,这件事又吓到我了。女权主义和女性意识是好莱坞现在最主流的政治正确,不管是女导演还是男导演,都有人把这种迎合当下潮流的价值观放到故事中和角色身上。我在想,电影中的角色要不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人格,符合角色所处的时代,特别是这种名著改编的时候?我认为,一部好电影需要这么做。当导演把极强的个人意识强加到角色身上的时候,角色就成了导演的提线木偶,成了导演的意识形态输出的工具,而不再是活生生的人物,就有点让人膈应。导演确实应该有自己的表达和想法,但更应该尊重每一个角色,让角色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为逻辑,而不是强奸所有角色的价值观,让角色都变成导演自己。这部电影的后半段拍的确实还不错,但还是越看越觉得膈应。 |
|
一开始她说“是我朋友写的”,最后她说“我要我自己的故事”,格蕾塔·葛韦格那些不合时宜的女生情节,在世道更险恶、人心更纯良的从前,拥有了集体的成长与疗愈。她们心比天高,她们小富即安,她们理智世俗,她们命比纸薄,然而这些所有,都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她们为此骄傲。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柔软而坚定的勇敢吗? |
|
美国经典著作的最新改编,有新内容,女导演也有才华。只是让20多岁的演员从少年,十三四演起,有些困难。豆瓣上读到看过《小妇人》过去几个改编版的观众,各抒己见,争论成败,也是一乐趣。 |
|
不想结婚也好,爱慕虚荣也罢,要的就是独立自主。P.S甜茶这样的颜值居然能被拒绝两次。。。要啥自行车啊你们?8.1 |
|
让我触动的是,年轻时乔拒绝劳里,其实或许只是为了不结婚的执念,而不是因为不爱,而后来当她明白,一个理想的社会中,女性并不需要用终生不婚,来显示自己的独立与反叛时,却已经晚了,她己经错过他了。 |
|
英国琼瑶式的文艺女青年们,唧唧歪歪自娱自乐的一生。她们还觉得挺骄傲的。Jo念台词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林奕含在世。罗南的网红气质,我总觉得她入错行了。长得一脸从小误入歧途的失足少女的样子。甚至有点似曾相识。年轻版的凯特温斯莱特。 |
|
"I'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just all a woman is fit for. I'm so sick of it - but I'm so lonely." --- 年度最佳quote!导演剧本都碉堡了,把一个经典原著改编到老少皆宜。Saoirse Ronan成功用演技征服了我,期待奥斯卡提名。(其实更希望她最后谁都没跟,女人真的不一定需要爱情来完整) |
|
怀疑我跟大家看的不是一个电影,期间不断疑问好的部分怎么还没来,几欲先走。预告片就觉得无聊没打算去看但是被大家好评带进电影院可能期望太高。最精彩的部分居然是待嫁 Emma 的一句“我的梦想跟你不同不代表那是错的”。姐妹母女家庭情深挺温暖,最后各有归宿也不错,可惜从预告片到女主一直宣扬的反套路到最后还是没立住。 |
|
好希望时间停在阁楼上的那个夜晚啊,那个万籁俱寂的放弃的时刻,将所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自大莽撞、在世界和时间前碰壁时的迷惑都永远销毁。希望故事也像现实一样不是玫瑰色的,希望在那一刻带着自己的所有梦想破灭。 |
|
D / 虽然偶有剧本和剪辑上的巧思但整体还是太常规太无趣了。假如说鸟小姐还有些集中于核心人物神经质的洒脱感的话,这部的双时空多线叙事就好像是把“爱与自由”四个大字雨露均沾地分配到各个人物身上。只有他们遵循着流程时而满面春风时而相拥而泣时而口吐金句,整台故事机器才得以顺滑无比地运转。可是此时她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又在哪呢?只是因为爱上必然会爱上的人吗? |
|
改编的很好,有几个角色选的不太好,尤其是Amy. |
|
真他妈无聊,就是高配版南北战争时期的青春疼痛文学。我不该对所谓名著抱有期待,无非是怀春啦暗恋啦不是对的时机不能在一起啦那些破事,女性觉醒也是一带而过,当然人物细腻的描写和深意还是高出一大截。电影里的作者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写成书,跟特么论坛写手有个卵区别,想象力创作力还不如晋江。说才华的话也就是商业嗅觉比较值得敬佩,这学校估计能盘活一大家子人,屈臣氏再也不用为了布料哭哒哒了 |
|
12/12/2019 凯恩斯看了点映,全场都是女性,有妈妈带女儿来看的、还有拄着双拐来看的,足以可见大家对这部电影的期待程度。瘦下来的罗南和甜茶太有cp感了,超喜欢他们打闹的片段。穿插叙事,看得出来导演想要把这个“老故事”讲出新意,他做到了,哭点笑点都很足,亲情爱情都很细腻,就是中间总会串台到《傲慢与偏见》,服化道满分! |
|
什么!豆瓣这评分 我们看的是同一部电影么 插叙太多太乱 偶尔用一用表现Beth被救回那几次的对比就好了 如果我没看过94版一定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给Beth加了不少戏份挺好的 不喜欢这个Amy 她的颈纹和壮硕的身材真的让我很出戏 而且她真的演的很婊 还有Meg!超爱94版大姐 但Emma真的完全不像大姐的样子 不知道是不是过度插叙 Jo和教授的感情线也变得几乎没有 以至于后面追出去真的像被看热闹的姐妹推出去 很奇怪的还有感觉整个故事和书的分割 写书后镜头太多音乐太宏伟 让我觉得电影的主旨好像是想说这本书是怎样写成的 而不是四姐妹的故事 卡司没有拯救这部电影 改编也没有 (到最后也一头雾水不知道Jo和教授是真的在一起还是在书里在一起而已 以上是我做了两小时英语听力后的激情开麦) |
|
滤镜色调不一,打光也有问题,叙事详略不均,人物纸片化,感情线生硬,感觉对话也很赶,整体卡司感觉在故作古典,但人物长相扮相都太现代了让人出戏啊。更可怕的是,原著和上一版里的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的深挖都在这一部的叽叽喳喳被弱化了。94版对比一下好太多了。(但还是喜欢罗南,甜茶不适合演Laurie...沃森小姐应该演Amy...) |
|
“我不能用你希望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即便是传统的故事和讲述,依然赏心悦目、行云流水。爱与被爱的旋律交织,是这个家最好的圆舞曲。艾米的表演印象更深。 |
|
小时很喜欢的书,现在却怎么也记不起当时为什么喜欢。有跳脱原著的尝试,如叙事顺序,如模糊结局,强调元叙事,强调女作者,有嬉笑瞬间,也有沉吟时刻,总体非常娴熟完整。但许是我现已生出对圣诞合家欢的情感壁垒,它并没有像《Frances Ha》那样打动我,美德、青春、姐妹情、三角恋,面对这些我无动于衷,只有在Jo大喊And I’m so sick of people saying that love is just all a woman is fit for. But I’m so lonely! 那一刻我眼眶震颤。但她最后还是爱了、被爱了、会爱了,而我刻薄地希望她走向未知方向,不要长大,不要爱,不要夕阳里美丽幸福的家庭,只要孤独和梦,和权不权无关,只是我需要其他答案。 |
|
能给负星么。看得我一脸大写的尴尬。作为原著党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吐糟了。剧本一团糟,选角眼光差。Emma Watson长了一张心机脸不演Amy反而演Meg,可笑。Friedrich Bhaer不是德国人么为什么选Louis Garrel?把原本泉涌般流畅的故事改编得这么支离破碎也是让人叹为观止了。简直浪费了Saoirse Ronan和Timothée Chalamet的才华。说到Timmy我就忍不住要骂,导演您看过原著么,原著里的Laurie是这种浮夸风么?把Timmy拍成这样,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到他演得有多尴尬啊。 |
|
喜欢这个版本,经久不衰的故事一拍再拍,这次用了非线性叙事,穿梭于四姐妹的两组时空,时间的穿插有因果关系,也能彰显时代追求的价值。尾声化解了结婚的可能指责,让观众自由想象。这一点,是超越以往版本的。另外,写作总是有助于发展人物的个性和背景,清楚地展现了她们的特定性格和心态,幽默感很好地填充了故事。唯一缺憾是弱化了“南北战争”的背景和“父亲返家”的戏码。 |
|
一次诚挚温柔、真正出彩的名著改编,一部名副其实的女性主义杰作。1.大胆采用过去与当下双线交织穿梭的叙事结构(既有匹配剪辑又有做梦回忆),既能使熟悉原著的观众新鲜好奇而不厌倦,又能让新观者在预先获知结果后更专注于人物的内在感知。最绝妙的是贝丝两次病重的交剪,乔两次醒来下楼,忽而惊喜,忽而失落,及至葬礼后,匹配切入少时透过窗户望向楼下贝丝的乔,恍若深情而伤楚的回望,又似遥远而朦胧的预感。2.不断突出写作的意义,自反性强,包括人物多次面朝银幕说出自己的信,以出书贯连首尾,并将乔的婚姻模糊为虚构的虚构,达成原作者夙愿,妙绝。3.角色刻画立体,各有自我价值观,对女性独立与情感需求间的矛盾由罗南那段自白就突显得淋漓尽致:But I'm so lonely. 4.服化道配乐尽皆完美,罗南妹子怎么打扮或不打扮都让人痴迷。(9.5/10) |
|
最棒的礼物是战场上归来的父亲,降临寒舍的早餐,或是起床下楼看到妹妹痊愈的脸。最好的爱情是壁炉里烧上裙摆的火苗,派对外怡然自得的舞蹈,或是决心拒绝别人求婚的诺言。人生如此迅疾,并无时间与姐妹置气。要么结婚要么死去,女人为何不能有其他结局。最怕的是没有礼物也没有爱情的人生,如此孤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