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有一个小问题,都是假的吗?” |
|
7,小王好帅。 |
|
一萬年就是 當有一個人 想當正常人 然後離開了你 從那一天開始 之後的每一天 就是一萬年 |
|
👦:“媽媽說,互不打攪就是最好的祝福。” |
|
三莲被欺骗十年,小王隐藏爱十年,爱好强大啊,恨根本不算什么,三莲恨小王几个月就不恨了。其实,你讨厌的其实是你的无能为力,你不怕受伤只害怕一切都是假的。所以啊,要去爱!! |
|
单论立意和意义就至少是年度华语五佳,毕竟探讨伦理和道德、同性和异性、家庭和真爱的华语片太少了,上一部还是25年前的《喜宴》。
《谁先爱上他的》整体不见得比《药神》好,但单论完成度还略胜一筹,因为后者仍然进行了自我审查,而前者则创作更为自由和大胆,里面探讨的很多问题都要么是华语片不敢说的,要么是总是逃避的。
刘三莲“告密”的确可恨,但这是不是侧面反映了仍然有很多人歧视同性恋?所以很多人不敢出柜。
宋正远骗婚也的确不对,但如果人们对同性恋更加包容,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二刷时第12分钟阿杰习惯性地去医院给宋正远送早餐,才突然想起来他已经去世,随后又故作镇定,假装很坚强,这一幕实在太催泪。
而母亲接受儿子则最治愈,这样一个看似最顽固、最保守的老人都能接受自己的亲生儿子是同性恋,还有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
|
也太drama了吧?!表演也都很用力,视点模糊,咨询师的角色除了向观众提供入口以外,真的有存在必要?刚要入戏,音乐就响起来把我往外推。剧作方面更是看得我一头雾水,都不说台词了,我个人对于这个剧作的可信度持保留意见。最后所有的根源问题只是落在了“爱最大”的口号上,因为爱,恨之入骨的妻子会原谅小王甚至让出保险金,传统年迈的老母亲会接纳同志儿子,叛逆的儿子会与啰嗦顽固的老妈达成和解。所有的社会问题和张力冲突都被悬置,在“爱最大”面前软绵绵地化成一团和气。老实说这种处理上的突转令我很是费解。不然你问问自己,感动自己的究竟是什么?是妻子的“让步理解”,还是小王的忍受与奉献?最主要的丈夫视角和内心几乎被隐去,整体的力量也就被削弱了一个程度,影片的社会性和现实意义在它的话题和娱乐性面前完全退位了。 |
|
暂定2018华语最佳,本以为会是电视剧拍法,却不料蒙太奇用得如此炉火纯青,欢笑与泪水随着回忆与现实不断切换,心绪也如同翻江倒海般瞬间汹涌。一个好像只为了钱,一个人好像只为了情,可其实都是因为爱,身不在场的人留下了心结,最后用一场无需多言的表演而全部化解。不想说邱泽撑起了全片,因为每个人都足够出彩,但他自然不做作的表演,确实让这个本就丰富的角色更富有层次。即便金马大包大揽我也不会觉得意外,感谢台湾,让华语电影在这一题材上从未缺席。 |
|
对着香炉说酒话,对着爱人剪头发,对着屏幕乱涂鸦,三个去不成巴厘岛的人,一起对着风铃心乱如麻。谁先爱上谁,谁先放下谁,谁用十几年的光阴去捕捉一瞬间的美,谁用一万年的心碎去留住流星的泪水。考试可以去补习,爱情没办法学会。这不太正常的电影,让不太正常的我们,突然有一瞬间变得正常了一点。 |
|
有点意思 |
|
永远永远永远不要作那种执着于自己为一个男人和家庭付出多少的女人。你的委曲求全换不来皆大欢喜,没人有罪,也没人叫你牺牲,更没人会感动 |
|
结构高级。男主的性格撑起了面子,女主的情绪细腻成了里子。 |
|
徐誉庭与吕蒔媛两位女性编剧交出了极为扎实、细腻的剧本。谁先爱上他的,还是谁先上的?这个命题摆在了“病故深柜灵魂男主”的儿子面前。面对为了争夺保险金几近崩溃的母亲,面对母亲口中夺夫夺金的男小三,儿子一步步体会到母亲、“男继母”因为一个情感游移男人带来的无数痛苦。LGBTQ是本片的探讨核心,但传达的却是属于每个普通人的情感困境,处理得颇为出色。 |
|
邱泽真的太会放电了,想被他用最渣的方式狠狠地玩弄一个月(最多一个月,长了我玩不起 |
|
高妈妈抱着花出来那刻,没有旁人在的话,我估计会爆哭吧。高裕杰能把死心塌地装得玩世不恭,把万箭穿心藏得滴水不漏,傻得让人心痛不已。他说,从那一天开始之后的每一天,都是一万年。刘三莲问,一点点都没有吗?这两段,戳到好深好深。刘三莲假想中的争斗,高裕杰情理上的成全,都太委屈太难过了。我可以不相信果报,但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啊,宋正远你个混蛋,上辈子是救了整座宝岛吗?!(这电影的人情、表演、色光、声韵,都爱。唉,真的别再以文化高坡傲然自居了,人家单就这点轻巧、通透与自由,就足够绝尘了。)(卧槽,看完当晚居然梦到电影,醒来哭得不能自已是怎么回事!) |
|
哎,从“那是他读一半的书”,三莲顿住,我已经开始绷不住了。然后三莲见心理医生,我才发现这个“讨厌”的妈妈是怎么变成这样,她老公有一丁点爱过她吗?她怎么会不疯?最后小王妈妈的鲜花更是让我泪流满面。妈妈是那个永远爱你,支持你的人。
再最后八婆一句:骗婚的都不会有好下场!不管你gay不gay。你会绝症,不能同真爱一起一辈子的。害了一个家庭的报应。 |
|
一开始人物关系的设定很有意思,动画和画外音提供不少趣味,部分消解同妻话题背后的沉重。但这不意味整个剧情可以搁置现实,而原先本可以做到的对台湾同志生存环境与中式家庭伦理困境的观察和思考,结果都没有,沉没在毫不节制的抒情回忆和混乱无序的闪回之中,还有最后揭示的阿杰借钱原因也属典型的陈词滥调(还不如走李安《喜宴》的路数)。整个故事放置在大陆语境或许更有意义,因为家族因素(而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物)会突显,不过审查会是难题。谢盈萱的表演值得圈点,但过犹不及。总之,思路好,执行一般,深度不够,隔靴搔痒。 |
|
和《血观音》一样聪明的思路,在庞大母题(血缘伦理/性别议题)统领下用风格美学装潢小格局叙事,杨雅喆的导演身份让《血》的影像观感更工致,而《谁》则有徐誉庭精巧的结构层叠(戏中戏、孩童视角、心理咨询),利落的剪辑是得力辅助。它能寓悲于喜地以小见大在于它并不过分聚焦“爱”,而是讲述在“爱”面前的选择困境,鸡排戏是熨帖的和解。一众主演完全演活这群善良却悲情的人物,谢映萱神采飞扬,邱泽比徐峥更值得金马影帝。 |
|
故事如果顺叙的话会更感人,但插叙也带来了各种虐心抓马效果。小三不是小三,邱泽饰演的“小王”足以成为同志电影的年度人物,他的温柔、霸道、专情、撒娇,是对同志狐狸精的最好正名。爱的先来后到也许并不重要,不信你听巴厘岛... |
|
“为什么我喜欢你会让她难过?”被邱泽那一刻的眼神击碎,他的表演太好了。用玩世不恭的态度对抗爱人死后的生活,却在不经意间瞥见他血淋淋的痛苦。几条故事线的来回穿插有条不紊,他们困在自己的同志身份里,同样在困局里的几个人却因此为纽带有了一种疏远又亲密、脆弱又有力的联系,我想这不仅是他们的故事。最后他用一场残缺的舞台剧完成自己身份与“敌人”的和解,在零星的掌声中泪流满面,我也是。 |
|
剧情、人物形象、表演都太像八点档电视剧了,有些太好推断影片走向,导致可能不是很容易有太深入的情绪共鸣。保险金这一点其实可以多说说,因为钱是很接地气也很实际的问题,为什么这么多钱只留给一方,父子是否完全没有感情,两边的经济生活状况尤其单身母亲如何支持家庭,以及这男的哪来这么多钱然后其他人完全没钱等等我很想知道😳… |
|
都頗失望。阿杰與父親的感情戲很潦草,阿杰知道父親幫人免費做音樂的就感嘆「好有才華」並愛得矢志不渝,什麼鬼;也看不到兒子對父親同志身份的觀點變化,最後只不過是被阿杰情聖般的深情打動,整個電影像是與「同志」無關,只是借「同志」議題包裝過橋;同妻的母親角色被塑造得哭哭啼啼,觀感有些刻板負面,其實戲裡並沒有花篇幅寫出她與父親的感情,所以一味歇斯底里的她只是賣「苦情」,若只是為了討好擁護「同志」的某種政治正確就將這類被傷害的同妻角色簡而化之的功能化,我覺得是不妥的。 |
|
有一个小问题……不对,这部电影有很多问题。相比较早一年的“日常对话”,这部撑同志的抓码大戏,无疑是走到了日常的对立面。破铜烂铁舞台剧的解决方案无疑是一味靠煽情,什么都无法解决。然而试图逾越生活、坚信美好,中港台三地,可能是台湾社会才会有的姿态。一些打破时刻的转场处理挺棒的,但像邱泽弹吉他的凝望眼,表演方式太直勾勾了罢,眨下眼多好。开口就是他好有才华的迷弟,是不是太简单模式了。 |
|
3.5;类似LGBT题材在欧洲电影中并不鲜见,具有明显的欧容或阿莫多瓦观感——在众角色围绕的“中心”人物离世之后的关系纠葛,从冲突到和解,从矛盾到相融,“不在场”的角色成为表象意义上的风暴中心,然则是余者众人的命运选择。藉剧场为场景之一,无论是置景或表演,都有较强的舞台风,犹如万年的漫长等候与情感火焰的喷发,皆宣泄淋漓。 |
|
妈的阿杰真的好好哦又纯又欲又热烈,宋正远这个骗婚gay凭什么被他爱啦! |
|
D / 一方面在单人叙述中营造真实感与亲密性,一方面又试图在三人回忆的交错叠化中呼唤某种共同的情感,最终却让我陷入一种视角的错乱与心理交融的乏力中,无法捕捉到充实连贯的人物。仿佛围绕中心点旋转的三角陷入无法交汇亦无法分离的缠斗,在强戏剧性设定中这种隔离的焦虑并没有被转化为一种美学,而只是鱼贯而出且无法融洽的症候。 |
|
宋正远你不配他们两个的爱啦还好你死掉了 |
|
全电影唯一的坏人死掉了。 |
|
男人害人啊,所以湾湾究竟要继续为MV风而热泪盈眶多少年呢,人生真是没有这么简单 |
|
彼此不打扰便是最好的祝福。 |
|
超級好看!必須五星!編劇與演員特別棒!過去與現在穿梭的剪接也極為流暢!被邱澤的演技深深打動!希望他能拿到今年的金馬影帝!徐譽庭作品的特色就是有趣且走心!讓人在觀影過程感到輕鬆自在,卻在看完之後開始深思故事背後的意義。昨天我跟我姐帶我媽一起去看電影,看完之後,我媽說:電影真好看!電影裡的邱澤是個很好的人啊,只是看起來調兒郎當,愛的是男人其實也沒有錯。我姐說:所以同性婚姻才要合法啊!我一直覺得如果每個人都能做自己,很多人與人之間的傷害本都可以避免。雖然台灣一切看似都在走下坡,但關於人權部分確實一直在往前走。當我看到教過的學生勇於在公開的IG帳號出櫃,真的感到很欣慰!這讓我相信:從長遠來看,這依然是個有希望的社會! |
|
刘三莲崩溃发神经的样子,和我妈真的好像…… |
|
终于看到一部不矫情、不沉溺、不煽情的台湾LGBT电影了,大大方方,磊磊落落,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挺正常的,是爱都不容易,不管是谁先爱上谁,不论是同性还是异性。用孩子的视角,带着卡通色彩和喜剧元素去拍一个同志题材,挺巧的,至少不沉闷,不晦暗,不肉欲,不丧到底,剧本不错,演员也真的挺有个人魅力。 |
|
導比較偏電視感,徐譽庭和呂蒔媛劇本是重心。幾番母子情敵過招趣味十足。雖覺第三幕戲中戲與情感結合力稍有不足。但也是不錯通俗劇了。謝盈萱(同妻)與邱澤(情人)選的好,尤其謝,終於等到電影女主角機會。出場必吸睛,神經質暴躁師奶,內裡也只是個被傷透的人。她說"一點點..都沒有嗎"那段太揪心... |
|
精彩绝伦!以少年的旁白做干扰项,看的过程中也就跟随他的视角,慢慢发现种种猜测都不是事实,最终回归到人性本善。电影叙事奇巧,闪回场景总是不遵循常规,该用到的时候任意切入,除了让电影的情节显得紧凑外,很多事情的经过和原委也通过它讲得特别明白。这部电影包含一个动人的同志爱情故事、一个女性获得完整角色弧的故事、一个母子之间从针锋相对到相互谅解的故事、一个对同志感情认同的故事。电影中的角色不多,但每个角色都要处理各种关系,比如谢盈萱,要处理母子间、夫妻间、原配和小王(小三指女性第三者,男的多一根,所以叫小王)间的关系,同理邱泽饰演的“小王”也要处理很多关系,所以两位男女主演都很有戏,这次金马最佳男女主他俩至少会有一个。 |
|
和《血观音》相仿,在台式情节剧的泥潭里,用陈词滥调和癫狂过火做出极为强力的社会药剂。剪辑乱中有序,一层层地将这个嬉笑闹剧讲的无奈、悲从中来,让人狂笑大半程,在最后方才显露出它的企图心和意义所在。邱泽和谢盈萱演的极好,前者错失影帝真的太可惜了,哪怕对标徐峥的事业巅峰,也是完全碾压的。 |
|
同妻真惨,除了歇斯底里还能怎样呢。主要是想讲一种和解吧,因题材难得肯定会期待更多,问题确实有,比如一开始设定了孩子的视角但并没有一直遵循这个视角叙事,骗婚者作为“父亲”的身份始终以缺失的状态呈现。里面的感情也没什么说服力 |
|
三莲要疯狂地讨要保险金是因为除了保险金她不知道还能讨要什么 |
|
谢盈萱真的特别好,背影和走路的姿势都好,包括那句一点点都没有吗?把“都没有吗”用气音处理都很厉害,但是导演真的不会用好她,好气哦! |
|
一个歇斯底里却善良软弱只知付出的同妻,一个爱了对方十几年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还欠了重债的男同,一个无法选择自己出身的同性恋的儿子,三个人的悲剧明明都源于一个缺乏道德和责任感、在各个人生阶段都只考虑自己的人,而这个罪魁祸首却被电影无限弱化,包裹在爱、宽恕和理解的糖衣里难以辨识。 |
|
因为我求不来一点点爱,我只能求钱。因为他的爱会让别人伤心,他只能撒谎。听说恨比较容易康复,可是在他离开后的一万年里,爱才是最难痊愈。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幸福却不能相爱,他们已经相爱却不能幸福。为什么老天爷让我们同时相遇,却不告诉他先爱上谁。为什么买了巴厘岛的机票,却无法飞向任何自由。 |
|
蛮好看的咧。区分LGBT权益发展到哪个阶段,就看同志爱情片讲的是爱情还是生活。如果还在讲爱情,那说明只能靠情感冲动来定义一个群体的位置而爱情以外的东西还压根没排上序。但如果讲的是生活,那就说明至少这群人已经被尊重到可以在爱情以外寻找自己的社会坐标和人际关系定义。 |
|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把最该死的人从一开始就除掉了 |
|
话剧式的电影,演员也是话剧式的表演,看谢盈萱的表演,脑子里一直在脑补任素汐,一样的表演方式,演技也是似曾相识。用孩子的视角展开故事,用孩子的道德观判断小三和小王的对错,编剧中途又适时加入了小三和小王的视角,讨巧的还原了渣男骗婚的始末,故事竟然没有苦大仇深。可能是期待太高的缘故,没觉得有多好,只是完成度不错的水平,但还是很喜欢导演对待同性恋题材的态度,直接不做作,这样的电影应该拿给那些准确骗婚和已经骗婚的基佬看。★★★☆ |
|
人啊,真的很神奇,明明都恨到骨子里了,竟然也能够互相理解了。也许大家都只是默默承受命运不公的惨人罢了。 |
|
3.5。这部电影的母题放在所有华人地区都显得难能可贵,因为这是一个东方社会中不常被拿出来讲的故事;因此也仅在东方社会,这个故事才会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家庭与爱情,伦理与金钱,无论这些问题如何纠缠,最终触动我们的,终将是发自人心底的那一丝善意和良知。到底谁先爱上他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始终不会放弃那颗渴望爱与被爱的、滚烫的心。邱泽的高光时刻颇为惊艳,金马影帝,我押他。 |
|
看的过程始终有个疑惑,如果将邱泽角色换成女性,剧作是否成立,但观众对情节的接受度又会否大打折扣?再到电影的释疑上,视角的切换让男女双方的回忆,母子向咨询师的阐述,全都只将原因提供给了故事外的观众,需要沟通的角色之间反倒是互不知晓的。那最终是如何消弭彼此间的隔阂的呢?是生给的爱,尤其母亲出现在后台。这在社会议题上若还有一点意义的话,剧作上的落点实在显得潦草。 |
|
“那是他看一半的书” |
|
女主金马奖实至名归 邱泽很棒他的表演都是常人想不到的 片子风格也很喜欢!棒! |
|
想起许常德写过一首歌:“爱你是一条不归路,一度我非常孤独,但是我更怕漂浮,不知道身在何处”。爱太疼了,同性、异性、夫妻、父子、母子......的爱统统都很疼,但相较于无爱的人生,还是又爱又疼的人生才痛快、才不用漂泊无归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