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导演解说字幕的同学就不要看了。导演把自己的想法分割成许多片段,每个片段替换为一个隐喻。 |
|
电影中寻找圣山的过程,跟西游记很相似。要达到最终目标,都要经历艰难险阻,抛弃一切私欲,最终才能寻找到真理。只不过影片最后说的:我们是影像、梦、照片,我们不一定要留在这里,囚犯!我们将打破幻觉,这是魔术!再见了,圣山,真实的生活等着我们。 |
|
布展没灵感,就来看《圣山》;画画没灵感,就来看《圣山》;建筑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服装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首饰设计没灵感,就来看圣山;化妆没灵感,你还不看《圣山》 |
|
这种电影注定有人爱死,有人恨极;情节晦涩难懂,各种隐喻象征,建议所有拒绝隐喻者,可将此电影做现代装置艺术和造型艺术欣赏。 |
|
它让其他电影看起来像弱智 |
|
实验电影,电影实验,结尾从超现实拉回现实的转场有点好笑... |
|
1.导演绝逼飞大了之后拍的;2.导演是天才;3.每一帧静态画面都是绝无仅有的超现实主义作品;4.那动态画面就是绝无仅有的行为艺术了;5.无法超越的神片;6.这种导演只能产生于拉美裔;7.不推荐,因为可能大部分人会觉得闷,但喜欢的会看到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
|
超现实画面铺满屏幕,但是却如此美丽,想像力十足;重口味场景随处可见,但却会忍俊不禁,有十足趣味。在被佐杜洛夫斯基创造的虚幻景象所折服,视其为神圣存在之时,他拉远镜头,将电影的虚幻与观众之间隔着的玻璃猛地打碎,之前创造虚幻立刻幻灭,画面里的变成真实无比的现实,那我们又变成了什么呢? |
|
看完电影后电脑黑屏了一分钟,暂时不太想把它看作一种巧合。 |
|
佐杜洛夫斯基这脑洞开的也太大了吧,从第一个镜头将开始呈现令人乍舌的影像奇观,绝对是象征与结构爱好者的最爱,殖民主义的过往,当代的宗教、政治、经济、艺术都逃不过导演反讽的魔掌,而最后结尾这个魔掌猛然扇向了观众,虚无的幻象不过是眼睛对思想的欺骗,超现实主义却可逃避这一切 |
|
给佐杜洛夫斯基倒立磕头!打破第四面墙的一瞬间登时尖叫,到底是什么样的勇气让他这样坚决地自我毁灭,几秒钟内摧毁了整部电影,并且告诉我们,为了打破幻觉,不仅要甘愿跟随电影苦行,还要亲手丢弃电影,因为这一被我们用来抵达真实的工具,恰恰是虚假中最虚假的?当然,人类对这样向死而生的信心早已并不陌生:在亚伯拉罕向上帝献出以撒的时候,信仰的自反性就在神话和传说中种下了种子(无独有偶,这一幕也到达圣山顶前的告别仪式上重现)。而一个更好的例子则是《金刚经》中佛陀所说的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佐杜洛夫斯基的神力也就在这里,在以精神分析,超现实主义,反乌托邦为表的西方符号系统下,是自然神论,神秘学,大乘佛教,天方夜谭式奇观的泛东方哲学作为骨肉,再加之西班牙语使用者对传说特有的敏感,影史的一味毒药从天而降。 |
|
这……简直就是为了齐泽克拍的 |
|
完全具象完全写实绝无任何魔幻超现实之真艺术电影。 |
|
一部七十年代大型装置+行为艺术的实验长片。视听效果超赞!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去了解,去挑战,去索求,去沉默。足够了。 |
|
对于色彩控、重口控和隐喻控来说,这片还有什么好说的。 |
|
我只能认真的捧着酱油瓶经过一下 |
|
Oasis那首久负盛名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中的那句“Slip inside the eye of your mind”,翻译过来是“睁大你的狗眼” |
|
最后一分钟才有意义,但全程实在是太过神棍接受无能…… |
|
无时不在以出乎意料但非常智慧的方式来展现人曾经对宗教、哲学、肉欲、心灵、生命以及死亡的思考。
|
|
8.1分,挺反人类的一部作品,带你直面人的各种丑恶之处,豆瓣er非要说它寓义深,我倒是没看出来,即使真的寓义深刻也没必要拍成这样,这冲击力比什么《下水道的美人鱼》《索多玛120天》强多了。但导演强大的摄影技巧是真的让我服气。
《圣血》剧情太平凡,《鼹鼠》技法尚浅,佐洛洛夫斯基三部曲中最强的还是《圣山》,虽然我没看懂。 |
|
续,形式主义大师,拉美魔幻主义精血,不看故事看邪典创意。 |
|
有的电影叙述故事,有的电影展示艺术。通俗易懂的剧情片常有,而像《圣山》这样别具一格的文艺片却不太常见。—— 我承诺你们说出伟大的秘密,我不会让你们失望。这是我们冒险的终结吗?任何事物都没有终结。我们来寻找长生不老的秘密,要成为像神一样,我们只是凡人,人类永远都是凡人。如果我们没有获得长生不老,但至少我们获得了真实。我们开始于神话,现在我们要回到现实生活,不过...这个生活是真实的吗?不,这只是电影。摄影机往后拉!我们是影像、梦、照片,我们一定不要留在这里,囚犯!我们将打破幻觉,这是魔术!再见了,圣山!真实的生活等着我们。 |
|
不管别人说什么这是邪典影片典范,大师中的大师。我看就挺像一坨屎的。一个隐喻接一个隐喻,导演自high,但我觉得他自己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在罗列堆砌,自己不见得真懂。像个骗子,骗了投资再忽悠观众。 |
|
导演拿着大把投资尽情自high,观众却不明所以。符号学,宗教、炼金、占星、塔罗、修行。消解性结局。那些认真大谈哲学灵修的观众,你们觉得佐杜洛夫斯基本人认真了吗? |
|
1.繁丽,奇绝,诡艳,妖魅,生猛。前后风格与叙事看似割裂却以成长-反成长的求索之线贯穿,前2/3是俗世乱象中的沉沦/成长之途,以魔幻现实主义+表现主义风格对各种敏感现实议题作辛辣反讽,后1/3为自然灵修里的飞升/反成长之旅,由原始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呈现领悟自性、破除幻象的过程。2.色彩与配乐极佳,既有许多符号化的跨文化&神秘学图像拼贴,又不乏对称、中心、圆形等齐整明晰的构图,契合于影片的仪式化气调。3.大量变焦推拉(搭配硬切跳切),起到揭示与惊诧作用,片末拉远一镜更是大胆到极致,令人震悚到无边。4.作为墨西哥影史耗资最高影片,幕后精彩万分,过程险象环生,近乎全业余演员,无替身,在现实体验中把捉真实。5.蜥蜴蟾蜍殖民战争,高塔子宫,炼粪成金,模塑偶像,人机融合,玩具/宗教枪械,各色血袋,机器高潮孕育。(9.5/10) |
|
【7.6】又是一部曾经看不下去的片,非常的超现实主义,布景和构图美呆!对于宗教以及各种事物的讽刺也是淋漓尽致。影像风格也是佐度洛夫斯基的风格,光怪陆离,重口,怪诞。但是大多还是没看懂,看这种片就像去画展看画一样,虽然看不懂,还是要装出一副,哇,好牛逼的样子~~ |
|
形式主义的巅峰,装逼的典范,形式主义极致不代表内容空洞,恰恰内容又信息爆棚。以及现在很多当代艺术在此片面前连屎都不是。 |
|
如果说每个电影是一场梦的话,圣山无疑是我做过最狂野最疯狂最肆无忌惮的梦,而这个梦却只有一个最纯粹的目的,就是让我醒过来。 |
|
从邪典氛围的混乱末世→到寻求终极智慧的朝圣之旅→再到摄像机后拉是影像、梦的终结回到现实的幽默启示。帕索里尼和布努埃尔的神髓附体,庞杂的意向可以说是冠绝古今的,政治、社会、宗教(八卦、炼金术、太极、圣地)、生物、性欲、权利、元素。一个影迷放弃看电影选择回到生活的最后一部电影 |
|
绝逼属于邪教电影 焦灯儿骡子鸡堪称导演中的XXX |
|
6.0/10。无字幕裸看(开场30分钟无对白)。这就是那种每看一分钟就能惊异十分钟的电影,节奏几近于无,情节突变和不连戏的镜头比比皆是,可惜如果拍得这么晦涩还不加点狂乱气息的话很容易让我感到无聊~尽管如此我还是想看《圣血》。PS:如果一定要剧透的话,这是部长达两个小时改良版的《旅游卫士》。 |
|
去圣山前,人要洗净;要用粪便做燃料来蒸馏自己;要借由最有效的技术,获得启蒙;要毁掉魔障,灭掉心魔,烧掉自我形象;要看破红尘情欲;要穿过死亡仪式,归还借来的所有;要放弃快乐和痛苦,忘掉亲人、爱人,所恨的和所渴望的;要抵达虚无,认识到这就是唯一的真实。当一切都完成妥当,大师也即将把长生不老的秘密说出口,他却让摄影机退后,告诉你这不过是场大型行为艺术。没人能永生,人每时每刻都在死。至此,已经没有佐杜洛夫斯基不能反讽的事物。 |
|
别轻易地说他是天才……曾经在无字幕的录像时代看过此片,那时觉得深不可测,现在好了,有字幕、版本清晰,但我已无耐心,快进着看,做为一门整体艺术,他有他的地位和价值,但杨德洛维斯基更像是位纪录片、广告片导演,这样准确些。 |
|
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部很牛逼的电影,只是真的无法忍受这种极度私人而任性的影像。或许一些重口画面挺让我喜欢的,但是把主题搞得这么晦涩也是白搭。 |
|
追求不到永恒,至少还有现实 |
|
抛弃剧情用隐喻串联/拼凑起事件,观影乐趣首先落在画面刺激,再聚焦背后的所指,无直接联系性的将导演自我的灵光乍现缝补在一起,对照帕索里尼或费里尼,不是依附于古典文学中的宗教故事或政治事件,不是私人视角的罗马古都回忆录,而是自我对当代纳粹现象、宗教文化和社会状况的个人寓言,但问题在于电影作品隐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容量到底有多大,当隐喻成为首要欣赏点,被推到了台前,还能否算是隐喻,亦或是说是本无具体所指(或导演个人主管表达)的简单内容嵌套,更决绝的说,是否本来就是以画面噱头的CULT片,一切的疑问都来自于未有完整的阐述系统,帕索里尼借用宗教故事影像化,不管剪接怎样生硬,演员怎样乏味,整个构架是存在的,费里尼也是出于自我视角而将自我放置进了电影当主角,但本片整体庞杂与结尾反转则彻底的搅乱了整个框架。 |
|
我从未看过如此变态,恶心,荒诞,讽刺,魔幻的电影。吃了一惊。 |
|
认认真真完整重看一遍。这是一份LSD体验报告。是羽毛与水面轻轻一碰,与早晨的阳光轻轻一碰,与现实世界轻轻一碰。是一趟完整的旅程,是Trip,是摧毁,是建立,是接受,是改变。以前看不懂,现在懂了 |
|
第一次认真看电影看到睡着,看传说中的大闷片也没遇到过这种事儿,有点奇怪。
抱着高分奇幻大师之作的预期来看了这部。看后感觉片子拍得没有留白的余地,元素堆砌过满。华丽的画面、感官刺激、图像隐喻,塞得满满当当,且已经凌驾在了主题表达之上。
可能对有些人来说,会得到极其满足的观影体验。但对我个人口味来说,电影的技术和语言都是服务于要输出的观点或者故事/内容的,过于贪心而形式堆砌太满的电影,反而会模糊焦点、弱化表达。 |
|
如果打个比方,《石榴的颜色》是当代艺术中的经典,那么《圣山》就是骗煤老板的拍卖会上垃圾。不过,如果一个导演一直非常非常执着在在两个小时里做一件很蠢的事,那他多少会有一点点可爱。这种可爱是不是一种美学呢?我觉得是的。 |
|
这不是电影,这是毒品。 |
|
观看的主要动力,是想知道下一个场景会是什么样子。 |
|
抱着猎奇的心态尝试看了一遍,但看不懂,接受无能,刺激了眼球,但没有震撼心脏,无法评价,另一部《鼹鼠》我觉得可以不用看了。【AMIABLE,7.95GB】 |
|
寺山修司在一年后拍出了《死者田园祭》。东方的邪典与西方的邪典气质不同,却共享了同一个结尾。 |
|
开始是完美的拼贴,就在我以为全片都会是这个这种充满想象力和趣味性的走向时,没想到还能来个大转弯。“我不仅烧掉了雕像,也烧掉了我的风格,它过于深思熟虑和美学,我们继续走向更真实的东西。”“nothingness-it is the only reality.”“摄影机往后拉,我们是影像、梦、照片。”“现在它消退了,我们看到了电影的真正含义:纯粹的光。”我能描述出我的感受吗,我不能,我只想出去跑圈和大叫,太有劲了,想要再看无数遍。btw幸好我开了导评,虽然这破坏了神秘感,虽然符号隐喻不重要,但是以我的迟钝这肯定是个灾难 |
|
圣山涉及了宗教学、星象学、符号学,几乎观众看到的所有内容都被导演赋予了象征意义,这是一部内涵丰富、抽象的作者电影,美术设计也十分出色。从导评中了解到佐杜洛夫斯基的电影不再是表达的工具,而显露出改变观众、演员对世界认知的雄心。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世界观为我们打开了不同的认知视角,但带来更多的是政治角力,彼此消长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唯一的答案。佐杜洛夫斯基是先锋的艺术家,哲学家,耄耋之年还能拍出《诗无尽头》这样的作品,可见人生的修行从未间断。 |
|
还蛮喜欢。邪、荒诞的异教徒神话,意象杂乱。 |
|
1973年的电影。里面那个师父胸前挂个第四道的“九宫图”,九个求道者分别是九个星座的代表。内容差不多是第四道一些思想的图解。结尾处,也有一点禅宗的意味。 |
|
色彩鲜艳,故事有点慢~ |
|
20220610能在电影院看佐渡真是人生之大幸事,整部电影就像是内观之旅,直面自己的ego、贪欲与痛苦。//我们当下生活之地正是地狱,每时每刻都在死,也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也每时每刻都在经历最害怕的东西以及与害怕(anticipation)缠斗,既经历着你最害怕的事,又因你害怕的事而感到害怕。而更微观世界也是有一瞬瞬千差万别又重复的死亡构成,一环套一环又不断重复的镜面万花筒。世界本无善与恶,我与你,健康与疾病,欲与痛,表象与内心,特立独行与媚俗,美与丑,死亡与生存。所有的最微妙和最宏大的事物都由死亡的痛、绝望、恐惧与孤独组成,当然也由物质、身体、思想和精神上的快乐组成。不过这样的“快乐”,也跟死亡一样,没什么好滋味呀。大师说得没错,我们无法永生,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死,无论何时都逃不掉死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