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片采用静止机位在仅10余平米的厨房、门廊的逼仄空间下展现11人和一猫一狗的一天,无任何调动、情节进展,演员走位、日常对话的荒诞性实验性,交穿叉叙述,运用空镜、长镜以及十分细腻出色的构图效果、特写和恰到好处的提琴背景乐,观影过程也变得十分有趣。导演是电影学院的学生,运镜功底实在了得! |
|
一个家庭日常的一天,各个成员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当然最主要的是略神经质的母亲和叛逆的孩子。画面和调度都很棒。 |
|
63rd Berlinale论坛。顺着导演前作过去看,[奇怪的猫咪]简直跟[蜘蛛与女孩]一模一样(本片里居然还有一只蛾子哈哈哈哈完美匹配蜘蛛),不过对故事和人物的概念可能来自导演2007年的短片。读了导演在Film Comment的访谈才发现里面的复杂脉络[参看:https://www.filmcomment.com/blog/interview-ramon-zuercher/ ]。贝拉·塔尔-香特尔·阿克曼mix韦斯·安德森-柏林学派……sculptures of the psyches,planimetric camera,导演的工作方法也很有趣(图纸+考虑到所有演员身高后精密计算的“编舞”调度)。这个导演的视觉概念和想法还是非常有意思,值得关注。 |
|
奇怪而不有趣,乏味的数次睡过去。一星给萌猫和配乐。 |
|
没有中字,还好这是部没情节的电影。摄影视角无情感代入,像是被无意开启的DV。 |
|
导演立意是好的,可拍得太乏味了,角色过多淡化了剧情思想,刻意制造的冷调子让观众一头雾水,吹牛逼的导演自言这是个没有任何恐怖的恐怖片,坚持不批判就是批判,你当观众都没看过哈內克呢? |
|
看豆瓣影评以为又是一部逼格高不可攀的片子,什么固定机位分镜规整啦,零场面调度啦,狭小空间内表现出生活本身啦。别逗好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噱头大于内容的电影好么? |
|
通过构图,声音,某种程度上还有表演去重塑日常生活里的荒谬,厨房里人进人出但看到的只有寡淡和疏离,特写镜头里的物件在百无聊赖之中似乎也积压着即将爆发的情绪,影片在叙事上的羸弱让人感觉空有其壳,想要在画外表达的艺术意图也因此停留在纸面。是一部温和版的《沼泽》,但正因为太温和而略显迷失。 |
|
猫猫可爱,到了《女孩和蜘蛛》则变得更自如。 |
|
非常出色的实验电影,通篇流畅,演员的演绎自然和谐,色调暖黄,而且最让人惊讶的是导演是伯尔尼大学艺术系的学生,花9500欧元拍出一部如此精彩的电影让人非常敬佩。 |
|
去Drama化的生活片段让通常无人留意的细节获得了放大,竟制造了一种奇异的暗流涌动感。精心设计却似信手拈来,平凡处妙趣横生。 |
|
高达布烈逊汉尼卡,已吓尿、 |
|
细节和琐碎。 |
|
有一点Vilhelm Hammershøi式的静谧,短小有趣。 |
|
发丝上有烟灰,牛奶里有头发,空镜头小细节,语言被荒诞和诗化的日常 |
|
中产阶级家庭星期六下午的懒散,有点哲学的意味。 |
|
联结与对撞的辩证法,狭小家庭生活空间内,在致密运转的生活流中蕴藏与迸发无数不可预料、互相关联的微小事件,然而在这一蛛网密布的奇趣交响曲却同时并立着极不相容的暗面:个人生活、感受空间被蚕食、化约后的身心空落疲丧,于是由回忆而倾吐的话语流散于连续的词语流中,主观的映像终于成为不能为外界吸收的私语碎片。从惧怕光亮的母亲霎时爆发的狂笑与长时间的忧郁面庞,从睡意昏沉却难成安眠的奶奶的倦容之中,我们隐隐瞥见这架永无止尽的家庭机器注入的某种隐藏于万花筒表面之下的侵蚀生活的毒素。 |
|
很典型的属于只有看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
|
太闷,拖完 |
|
小女孩戏份好足。各种尖叫,喂鸟,被大龄女欺负,大笑,回收水瓶,抱猫咪 |
|
电影短小精致,镜头记录下一家人从早到晚的室内活动,细节之处有股奇妙却又很平常的感觉,或许你还会会心一笑,要拍电影就要有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 |
|
在全民都在急不可耐地Interstellar的今天把这部72分钟影片看完已经接近到我的极限了。。导演是学生?场面调度一点都不枯燥,机位也十分有趣,留白多得有些细思极恐。 |
|
一个普通家庭的周六日常 没有任何核心故事却并不乏味 观众就像一个偷窥者 津津有味地看着别人家里发生的一切 |
|
一次家庭聚会,在柏林公寓,爱抖尾巴的猫和他的观众一只黑狗。中年父母,青少年儿女,孩子。日常琐事,室内剧,偶尔爆发的小暴力。漫不经心的讲述(因此创造超越此时此地的垂直时间和扩展空间)。总是白色向上的橘子皮,跳舞的瓶子,喷汁的香肠,衬衣纽扣,被修好的洗衣机,一杯茶与半杯牛奶…大提琴声 |
|
温柔到想流泪,把转喻的文学概念拿过来用都不嫌过,像诗经的篇章一样流畅而透明。猫吃了蛾子,母亲喝了牛奶,瓶子在水面滑动的声音,日常的变形记。 |
|
Clara疯了,猫咪疯了,狗也疯了,妈妈没有疯。其实一切刚好相反。 |
|
你若不喜欢它的琐碎,那就证明你的阅历不够,尚未参透生活;你若找到共鸣,那你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并学会了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来看待周遭的一切。电影信息量其实给得很足,密集的台词空出许多的留白,但个人难以接受本身就缺少戏剧起伏,还一直逼叨叨的电影,或许我还有棱角有待磨平吧! |
|
3.5。看学生作业的感觉啊。 |
|
镜头很少关注事件全貌,而是借助不醒目的角度和细节来编织日常生活令人兴奋的艺术性。影片呈现了德国对话艺术:几乎每个角色都有台词,听者被提起的兴趣又被貌似琐碎的事件打断,从而只剩说话者冷漠地观察刚才其所描述的内容如何自由延伸。交流成为了倾向个人主义的大背景下家庭概念的情感和实际条件。 |
|
德国家庭的日常,异常好看 |
|
锐意而独立,镜头基本没离开家庭居室,并未刻意采取反叙事的姿态,一个家庭的日常和里面的所有的细节就已足够,无限可能的幻觉,全然看你定哪出为进入点,沿何处组织情节。 |
|
瑞士年轻导演的首部长片,没有情节没有故事,却格外好看。特别喜欢那十几个静物镜头,以及画龙点睛的大提琴配乐。有人说让人想起维米尔,那种静谧和光线还真有点儿荷兰之光的意思。然后,猫猫和狗狗都可爱。 |
|
就是这样暧昧的生活片段+小故事+特写静物 才显得有哲学意味嘛。很多隐喻需要融会贯通,感觉看懂了一半 |
|
寻常家庭的一天,贴近真实,平实不乏趣味,去戏剧性但总埋藏着小炸弹,就像生活。看完电影看看厨房里的妈妈,以为自己也在电影里 |
|
Ungeheuerlich unnötig.這部電影這明了機位不動不一定不利於敘事,但卻令人厭惡,und性冷淡說話風讓人想翻白眼。 |
|
+ 各种厨房里的声音 |
|
7.7 |
|
喜欢~ |
|
剧情太琐碎了,弃 |
|
很平常的琐事 |
|
又是一部值得关注的年度独立佳作,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一天,狭小的室内空间很考验导演的镜头调度,期间还通过各种古怪的细节制造出一种荒诞的感觉,却又比真实更真实,聚餐的曲终人散和全程昏睡无语的外婆形成强力的对比,突显出孤独、衰老、儿女成长和亲情关系这些导演根本没有言说的主题。★★★★ |
|
小男孩好俊俏 侧面美艳啊!!! // 大女儿剥橘皮那段好帅 |
|
我其实没看懂,一家人聚餐的前后,各种人物的细小反应和表情,总觉得暗潮汹涌,但是不明所以啊。 |
|
视与听 无意的声画分离? |
|
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荒诞,宁静之中的众声喧哗。构图和镜头很美,尤其喜欢那几个静物的特写。 |
|
七年前的前作,基本风格结构已经成型了,很喜欢突然蹦出的暴力 |
|
7.3分左右。
好喜欢的氛围感,这才是生活的诗情画意。 |
|
看完两部导演作品,就会知道女孩和蜘蛛确实也就是这部的成熟作品。狭小的室内,一天两天的时间内,并无特定高潮情节,一切都以一种生活流的方式记录下来。对导演调度,细节安排要求很高。 |
|
漂亮便宜又精致(成本9500欧元),镜头视角像是一只待在家中橱柜上的猫,懒洋洋坐着不动,却又有着“读心”的本事,让它得以窥视思想,在各个家庭成员口述的故事片段中跳跃穿梭。心理和生活细节都被放大(具体表现为叙事台词的具象化和多次出现的配乐静物蒙太奇),极简的手法和创作思路与其他大部分柏林学派的片子相近,但效果比起来灵动太多。柏林学派所有长处在它身上展露无遗,其中既能找到生活的真实,又能瞥见生活的神秘,非常适合拿来入门柏林学派的一部作品。 |
|
一家人一天日常生活的记录,总有人是聒噪的,也总有人在观察着别人。从白天到黑夜,即使同一个人,也便是两种境界。女主有那么一瞬的神态让我想起了《蝴蝶梦》里面的女管家也是醉了啊。为恰到好处的大提琴配乐加一星,那只喵星人,好想抱走╮(╯_╰)╭ 只是德语原声和英文字幕这种混搭让人好奔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