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先锋啊,一百年前的一个喜剧动作默片小段里就涉及了黑帮家暴毒品卖淫这些话题,卓别林就是卓别林。 |
|
22min配乐版 20131204重看修复版projet Essanay/Mutual initiative Bologne、Lobster Films, en collaborationavecFilm Preservation Associates,restaurationaétésupeCinémathèquedeBologne、SergeBromberg、DavidShepard, et réalisé au laboratoire L'Immagine Ritrovata piano par Neil Bran |
|
有些“圣诞风格”,卓别林式的喜剧有体现却没有贯穿始终;面对于一个无法用“伪装”和“敲打脑袋”搞定的对手,卓别林的种种表现不同以往,于是有趣;打电话一段立刻联想到《狗的生活》中“偷吃”这幕经典,喜剧形式是相通的;有一个特写镜头。 |
|
安乐街灵感来自卓别林小时候住过的街道——伦敦东区。安乐街,Easy street,指的就是卓别林出生的街道East street,那里的居民大多是蓝领工人和外籍移民,治安极为混乱。 |
|
卓别林的A计划,流浪汉变身马如龙,煤气灯熏晕欧心虎。最后意外扎针陷入癫狂无人可挡,这段属于醉拳2……PS开场教堂桥段的音乐很熟悉?“今天天气真晴朗,路边野花香,明天再来去看一场,草已经长那麽长”,出自台湾儿歌《野餐》,原曲是:《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恩友歌》,一首创作于1857年的基督教福音歌曲。 |
|
安乐街 Easy Street (1917):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W411Z77P —— B站Up主「影迷qzm」上传的「查理·卓别林」影片有够给力的,可惜我今天才偶然搜到。 |
|
1917-01-22,安乐街。卓别林为Mutual电影公司拍摄了十二部系列短片的第九部。When Charlie the Tramp wanders into a mission he is smitten by Edna and puts back the collection box which he has taken. Reformed, he becomes a policeman and is assigned to rough-and-tumble Easy Street. Unabl |
|
love backed by force。瘦小警察查理大战莽汉集团,煤气灯大杀器。快速追逐和注射变身。用教会之爱开始和结束。 |
|
反派饰演者埃里克·坎贝尔是卓别林最铁的哥们儿 |
|
卓别林是灰常牛逼的肢体喜剧巨匠,一半以上的片子都是流浪汉,这得多接地气的经历才能有这灵感啊 |
|
三星半。龙蛇混杂的伦敦街区。即便知道他总会化险为夷,但还是为他捏把汗。 |
|
难得没搞砸工作 happy ending |
|
Chaplins Mutual Comedies #09 - 很有基顿风格的动作喜剧。故意卖蠢的少了,转而用巧合化又更合理的方式铺陈笑料。同时也有着卓别林式的对社会底层的思考,教会、贫民窟、福利院、暴力与毒品,种种现象的展示。 |
|
1st: 2004/09/20;2nd: 2013.03.24 |
|
救苦救难卓别林 殴打警察这么牛逼的主题 卓别林警察装简直是陈佩斯警察装的老祖宗 一样的尿性 打不死的街头恶霸 打斗设计也很到位 还有英雄救美 妹子袜子好看 |
|
这段时期 卓别林的喜剧风格已经几近成熟了~~ |
|
卓别林早年也是走的动作喜剧路线。安乐街实为贫民窟,涉及贫困、家暴、毒品、黑帮等严峻的社会问题,对执法的警察和教化行善的牧师的讽刺。 |
|
角色之间的形体差异视觉化了力量与力量对抗之间的难度//反映社会现状的肢体喜剧 除了可能存在调度上的不够流畅成熟外 似乎没有特别需要提及的问题 |
|
教堂里改变的流浪汉混进警察局,敲脑袋无用,用煤灯熏晕了超级大恶霸,成了人见人逃的威风警察,进了慈善院看小孩。后来被警察押住的恶霸醒了追击他,多亏他矫健的身姿才不断脱身,最后用重物砸晕了他。可惜他的手下挟持了心上人,他带她逃出,不小心吸毒浑身来劲成了英勇战士,只身一人抗恶群。
安乐街重归和平与安详。
弱小的流浪汉用低头躲过拳击,用桌子,窗户门与敌人周旋,智取敌人。当上警察后,打倒超级大恶霸和一脚踢飞人群的神气和威风笑死我了。看小孩像喂鸡一样笑死。 |
|
卓别林大师的短片代表作。固定机位的街头戏倍速播放,增加了打斗的精彩程度和滑稽感。10分。 |
|
真是单纯又美好。有一处手部特写镜头,一处推-摇运动镜头,充满人文关怀。 |
|
终于发现卓别林片子里一个不怕敲头的 哈哈 |
|
1917年《安乐街》的问世,是卓别林创作上的突破和转折。所谓“安乐街”实际上是个贫民窟,影片以滑稽的方式将贫苦、饥饿等等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解释出来,并对执法的警察和教化善行的牧师作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描写。卓别林在这部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和严肃、尖刻和讽刺,仕他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道路。 |
|
卓别林创作上的突破和转折。 |
|
Silent Clowns观,毒品梗惊 |
|
说实话我不是很理解啊。 |
|
以暴力解决暴力,其影片无意识的呈现了一种暴力的自然化与合理性。暴力本身是需要被抑制的,但问题是抑制暴力的暴力同样也是一种暴力的存在,如果说前者是通过暴力夺取的权利,那后者则是通过一种温柔的规训的方式(暴力)获得的权利。然而面对如此暴力的局面是否还存在着另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是个困境…… |
|
A new mission. 流浪汉查理在他的每一部剧中都会在带给人以幸福后整装上路,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给那里痛苦的人带来新的希望和喜悦 |
|
一个美好的小短片,一个衣不蔽体的流浪汉成为警察将原本恶霸横行的街坊们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改造成有礼的安乐街。 |
|
卓别林终于开始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了,这部短片拥有以后卓别林电影中的一切元素,那时候的美国喜剧都喜欢安插一个又高又胖的大反派吗?貌似在巴斯特基顿的片子也经常出现。 |
|
很典型的左翼创作者的右派叙事,很适合拿来当时代切片研究 |
|
这个喜剧气氛够浓了 http://my.tv.sohu.com/us/60138469/33815178.shtml |
|
类型元素众多的一部,黑帮、动作、爱情……综合成一部英雄爱情片。追逐戏和打斗戏仍然有趣,但一个警察摆平一条街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梦。 |
|
充满暴力和欺压的街区,只要给他一个虔诚女教徒,他就能和一切和解。 |
|
在暴力协助下,安乐街得到安宁和希望 |
|
小人物逆袭成大英雄,战斗力爆表的查理 |
|
现在不能这么拍毒品了吧 |
|
卓别林15,进入1917年能明显感觉到剧作方面的巨大进步。 |
|
小个子用机智大败大力士恶霸,这个基顿专业对口哇,卓别林少了游刃有余多了阴差阳错,还有黑帮、家暴、毒品、偷面包的女人。 |
|
卓别林喜剧短片。卓别林创作上的突破之作,开始揭示现实社会矛盾,表现社会问题,有意地去讽刺;竟然有些地方看到了基顿的影子,尤其是利用道具、走完打败敌人的场面,但转念一想:这可比基顿拍的早咧;最后一分钟的营救等经典技法已经被使用的很熟了,不过欠缺的是融入的平滑度;有些场景景别切换的很流利,如煤油灯那段,角度变化不明显,利用景别差异较大的镜头衔接避免跳切感,切景别循序渐进且对称式归位,很流畅的完成了叙事。但其实大多数都是利用单机位大景别加长镜头来完成动作与场景的展现。8分 |
|
没什么惊喜的题材,一如既往地小人物改过自新,并英雄救美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
|
bili 默片警察4/流浪汉当警察制服恶霸和流氓,让爱重返安乐街。 |
|
安乐街也便是罪恶街。傻人有傻福,依靠主角光环一路化险为夷最终抱得美人归。意外打药获得“神力”的段子后来也在《摩登时代》里重现。试图加入社会问题描写的卓别林。 |
|
也可能是这部的片场见到卓金斯基,自传和照片混乱了。18’56版,无字幕衔接,早期的短片确实太普通了。 |
|
难得这次是个匡扶正义的警察角色,不怕棍子敲脑袋的反派也是第一次见。追逐打斗相较Keaton逊色一些。影片细节处理得好:一开始主角在教堂盯着钱箱去捡帽子、在警察门口的踱步。 |
|
“爱的力量,宽恕的快乐,给‘世界’带来希望与和平!” |
|
卓别林的转型之作,从此摆脱“国王身边的丑角”形象。安乐街代表贫民窟,滑稽中揭露了贫困、饥饿等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并对执法的警察、教化行善的牧师作了讽刺意味的描写,在喜剧中多了一分成熟和严肃、尖锐与讽刺。从此之后卓别林的作品开始关注个人与未卜命运、社会现实、强权政治、现代文明、工业化之间的冲突。“备受欺凌的失业者”形象登上舞台,表达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的质疑和抨击。 |
|
对人与社会的观察。 |
|
这胖boss一个打五十个,眉毛还那么跩;在各种固定镜头中夹杂着一个推镜头,拍boss和卓别林的相遇;身手非凡的夏尔洛,又跑又跳又摔还有格斗戏;看他最后和人群逆着走,还以为结尾会是[七武士]那样的呢…… |
|
安乐街上的井盖是荷兰人偷走的,他的形象很难得这么正面!开始一抬头那忧郁的小眼睛一现世,注定一切就往不一样的方向走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