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这是一个达辛会拍的片子啊,雷乃生生把这个故事拍成另外一种样子。后撤的运镜太美。 |
|
8/10。时间地点的明确性与[去年在马里昂巴德]正好相反,预设事件(猜测警察暴打朋友又预见牺牲同志的葬礼),蒙太奇气氛效果(纯白底色上女学生裸体缓缓蠕动),暴力革命的辩证(一群年轻左翼分子指责男主角组织罢工的方式老朽),高潮动作的场面跳切和声音重叠(最后女友救了他使其免于假身份证被海关逮捕)。 @2017-07-05 23:46:14 |
|
西班牙共产党伤不起。职业革命者威武。敢于提异议的更威武。列宁提出:意志论、革命论、客观主义三者缺一不可。要提异议你就提,批评主义首先就是否定。这完全是天平座的Yves Montand一个人的独角戏。白、红玫瑰的女性角色设计有隐喻成分吧?PS 从卡洛斯到多明戈再到戈温,谁也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 |
|
其实这部没有那么意识流,主线故事还是比较清晰的,一个老革命的内心彷徨,当然雷乃不可能用直白线性的方式去讲,他还是要把时间线剪得迷离,要把情感搞得暧昧,性爱镜头的局部特写还是很广岛。 |
|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豆瓣上的剧情简介有误。
1、他是来巴黎执行任务,并不是逃避。2、他并没有和那女孩相爱。最多是喜欢。3、相爱的是另外一个交往很久的女人。4、女孩的组织要放置炸弹,但没有明说绑架人质。
伊夫蒙当的表演非常优秀。这电影完全是他一个人的舞台。
9D字幕做坏。英皇D九鼎。 |
|
阿伦雷乃的床戏都是静态的,却呈现出一种比动态更致命的诱惑力。 |
|
床戏的双手缠绵的特写拍法(突出局部触碰/爱抚)果然是法国人独属的。 |
|
2022年10月7日 對被迫遷往異國他鄉永遠過著漂浮生活,遙望故土然而隱約明白革命看不到希望的失落感感同身受,因此更加恨導演用以指代這種搖擺不定狀態的陳腐三角關係。我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如果講的是女革命者的人生就好了。再也不想看痛苦的中年男人把這種痛苦同時轉嫁到忠貞的女性伴侶和富有激情的年輕革命女性身上,很cliche, 很輕浮。 |
|
战争只可能在主观上终结的,从客观上讲战争从未结束,革命也永不完结,所以迭戈最终意识到的不过是人命在时间流下的脆弱。
那些跳切,那些快速的剪辑,那些运镜,那个诗化的性爱蒙太奇,虽然片子很闷,但雷乃给的惊喜连连 |
|
男间谍睡来睡去也没看见一起吃一顿饭。看见了很多色戒的影子。 |
|
真实和虚假间的游走,不确定成为唯一悬疑。 |
|
太酷炫的闪回与剪辑 |
|
这次雷乃摒弃了倒叙回忆的叙事结构,情节更加直白明朗,在与两个女人的性描写方面加入幻想与特写镜头,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广岛之恋的朦胧风格。 |
|
虚拟时态电影化演示。Si belle |
|
左翼知识分子的一曲迷茫的悲歌。弗朗哥的一句“战争结束了”,无比讽刺地宣告着1936年那个为了理想与正义的时代的终局。每年140万游客,若无其事地踩着当年革命者流血牺牲的土地,心甘情愿地为法西斯独裁政权粉饰太平。“没有1936年的浪漫,只有1965年的现实”。而西方的保守败落,苏联的专断蛮横,无时无刻不对知识分子的内心进行着清教徒式的鞭鞑。 |
|
关于西班牙共产党与佛朗哥的独裁政权,不想多说什么了。两者都无法通向自由。但职业革命者本身是很有意思的。 |
|
bd 2020 restored version |
|
一个已经失去锐气的革命者或许才真正明白革命的意义,当革命者变的理智他就会看到他真正需要的其实是给自己的生活来一场革命。如同雷乃的前几部剧情片一样在这部里他依然携手了一位作家一起创作剧本,同时这也是JORGE SEMPRÚN的第一个剧本。PS图林在这部影片中已经难掩老态,白种女人残的真快。 |
|
又是父亲又是情人 法国大革命源于西班牙共产党? |
|
看的不认真,看过留爪印~ |
|
淡淡的忧伤 有一些灵动的剪辑 |
|
★★★☆ |
|
分了两次看,第二段看得入迷了!找时间仔细看看肥内老师翻译的字幕! |
|
大量室内对话和近景拍摄,给人一种紧张压迫感 |
|
一种被形象化的老态龙钟的左翼革命运动,拍出了旧时代的垂死之感,风格比起雷乃之前的作品收敛很多。女二是后来《孽扣》的女主角。 |
|
还是第一次认识Alain Resnais导演,但对于政治题材的电影果然还是需要点耐心,无论怎么放大一个革命者的爱恨情仇和他的事业人生在大时代面前还是那么地渺小无助,用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来解读很有趣,更是社会主义在西班牙的一次展现,又陷入无休止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斗争。镜头感和导演掌控都不错,只是这扑面而来的时代感相去甚远,体悟不多。 |
|
7.8/10
大师不是盖的 |
|
死亡就像阳光一样,落在我的生命中。 |
|
第四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
|
这部片子充斥这大量的内心独白和憧憬式镜头,一个早已没有36年投身革命时的热血激情,只剩下65年时的世故漠然的中年男子,大概就是这个样.伊夫蒙当有着一张忧郁的脸,饰演起来感觉得心应手."死亡,就像阳光一样,落在我的生命中"说得真好. |
|
戰爭之下無休止的逃亡,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女人身邊逃到另一個女人身邊。然而戰爭從未終了。 #cinefan @HKAC |
|
如果本身对历史背景多一些了解,以及跟上字幕的话不知道能不能更明白点…/ cinefan AC 10.8 |
|
#tiff cinematheque# |
|
这种剧情,对我们来讲是不太陌生的。可人物性格却与国人电影中的此类形象截然不同。俗气点讲,更像是人。多半是由于导演的着眼点不同——电影的核心主旨不是主义真理,而是情感,关系,心理。男主性格丰富,魅力无穷。每个镜头都如此考究,又不晦涩,加之alain resnais一如既往的画面功力,可称经典。 |
|
革命者的情妇。画质 |
|
flash-forwards, the "future conditional" tense of filmmaking。主角性格的展現。 |
|
一个法国老牌影星扮演的西班牙流亡者周旋于抵抗运动和伯格曼御用女主之间的故事,雷乃六十年代常用运镜和剪辑都见于本片。ML部分让人想起《广岛之恋》(话说我为什么自己找虐,除了前二十分钟,后半程几乎都在走神,听肥内老师讲它不香么?) |
|
战争远没有结束,只是他已疲惫不堪。伊夫·蒙当的面孔支撑着整部电影的基调。有点惊讶雷乃在保留他一贯诗意的基础上还能把故事讲得这么完整清楚有条理。 |
|
批评主义首先就是否定。 |
|
谈谈情,革革命;幻幻灭,淡淡逼 |
|
3.5 |
|
字幕时间轴太乱了,看得挺心烦。还是手动调整好了,不过视频后半段居然严重声画不同步。。。片子还可以,就是两段床戏很多余。 |
|
政治与性,国家与女人,男人永恒的话题 |
|
左岸派集大成承前启后之作,罕见雷乃还能借鉴新浪潮的实景手持拍摄,最后叠印又特别复古。 |
|
西班牙的夜与雾 |
|
冷战波及下的意识形态矛盾,通过一个communist革命人在两个情人间的若即若离,影射个人多舛的命运在所谓的变革面前都成为微不足道的注脚。而Yves Montand在本片中颇有魅力,哪怕是在情人间游走,却也让人完全理解他优柔寡断的内心。西班牙内战的背景下,是期盼世界“会变得更好”的某种愿景,然而没有什么是黑白分明的两极,革命亦是如此。 |
|
2012/01/10 |
|
阿伦雷乃最好的作品。 |
|
把过去提升到重要人物的自我形象中。对于叙事问题中剪辑方法的探索是雷乃作品的关键。 |
|
拍的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