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为止,历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获奖作品中,《乱世春秋》是豆瓣评分最低(5.8分)而且唯一没有超过6分的一部(IMDb 刚好6.0分),倒数第二是第二届的《百老汇旋律》(6.1分);而豆瓣评分最高的是同9.4分的《辛德勒名单》和《阿甘正传》;其次是9.2分的《泰坦尼克号》《教父》和《乱世佳人》。…看的国英双语版… —— 2024.03.13:时隔几年,《乱世春秋》的豆瓣评分升至6.1分,而IMDb则降至5.8分;《百老汇旋律》的豆瓣评分依然是6.1分,而IMDb则是5.6分。《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豆瓣评分都升至9.5分,而《乱世佳人》《末代皇帝》《教父》《教父2》《指环王3:王者无敌》升至9.3分,《美丽心灵》《音乐之声》《飞越疯人院》有9.1分。 |
|
1899等待新世纪,英国和荷兰后裔争夺的南非领土,带着对新世纪的憧憬和对战争的焦虑——新世纪意味着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又意味着支配权力战争的席卷和惨烈。母亲妻子打破第四面墙,以女性视角反战。孩子游戏对战争的模仿,如大佛在耻辱中倒下。看到1912年4月心升不妙,女朋友担心男朋友厌倦,镜头摇下救生圈上写着TITANIC。落幕就直接跳过几年,到对于世界大战的推测:大概两三个月吧(俄乌巴以)。儿子参军,想起沉船上死去的弟弟:或许可以一起参军;而母亲说至少他死得幸福,世界没有在他头顶爆炸。能看出是戏剧改编,空间甚至比人物吃重。我辈99年的新世纪,后亚洲金融风暴时期,兵不血刃。以前老说重器,今年发现又出了“大国杀器”一说,国防本意not be killed,想到“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 |
|
获1934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奖,不过现在看来就很一般了。 |
|
Noel Coward的本子啊,所以基调必然是king&country,然而本片主视角是不列颠的母亲和妻子,从世纪之交的布尔战争、维多利亚女王辞世到泰坦尼克号船难和一战摧毁性的打击再到战后迷惘的一代,终结于影片公映的1933年,时代的动荡并未就此平息。大历史与小命运的交融。逊色于美国视角的Heroes for Sale。 |
|
太!……没劲了。政治正确手法拖沓无聊的战争片。乏善可陈,彻底的乏善可陈。这么多年的奥斯卡最佳到底是有多少部这样的烂片啊。 |
|
只能说太过“正确”以至于无法不得奖 |
|
虽然是黑白影片,但丝毫不影响影片的艺术性表达。在战争面前,个人的英雄主义显得十分可笑和无知。经历过战乱的伯爵夫人一家,以及伯爵家从前的侍从一家的命运轨迹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
尤其是侍从一家的男主人去参战,参战回来后买了一间酒吧,自己却成了酒鬼,家人都厌弃他,以他为耻。最终他也死于一次车祸。
影片的主题,time changes many things.时间过去了,一切都在改变。伯爵家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伯爵夫妇依旧还相爱。影片有悲伤,有温情,有残酷,丝毫不因技术的原因而逊色。 |
|
我们要周期性地越过海峡,去杀杀德国老的锐气!另外, 作为:本节明巴顿奇事,小巨人这类电影的祖宗,也就是分镜头脚本弱了一点。 |
|
20世纪的新年来临的时候,简和艾伦要为远赴南非的丈夫担心,33年之后,经历过一战洗礼的简和罗伯特容颜苍老,又一个新年即将到来,然而长子沉于巨轮,次子一战阵亡,两位老人共同举杯,为过去和也许的未来,全片来不及抒情,只是历史的简述。 |
|
1934年,第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历届奥斯卡BP分数最低的一部,也是名副其实最差的一部了。完全就是浪费时间的电影居然还能拿奥斯卡...一日贵妇都比这好。 |
|
找不到字幕,乱七八糟看了一回,基本上没看明白在说什么,除了战争和女人 |
|
貌似是评分最低的奥斯卡bp,沉闷粗糙,唯一的亮点就是表现英国20世纪初的情况,但表现得也十分有限。最令本人不爽的是让本人找了这么久的资源…… |
|
6.2 结合历史上诸多重要事件,包括维多利亚女王逝世、泰坦尼克号沉没 、一战等讲述了两个家庭的经历 |
|
20世纪英国几场战争为线索,家族的变化,沉闷无趣,帝国的人民VS被压迫国家的人民……1933年奥斯卡最佳 |
|
二十世纪黎明前的英国乃至欧洲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影片截取一个家族的兴衰来投射整个时代的无奈,可谓具有史诗级的粗胚,可遗憾的是撞错了编剧,又生错了时代,出炉的只是一本空洞的流水账,加之秒杀一切美好的国配,怎能让观影者口下留情啊~ |
|
1.布尔战争、女王伊丽莎白去世、泰坦尼克号沉没、一战,流水线的剧情发展、制作,实在乏味,最最主要的是中文配音,配乐大段消失,雪上加霜;2.舞台剧式的台词搬上了银幕,严重让人脱线,感觉无比做作。 |
|
看之前豆瓣看了下简介,提到泰坦尼克时感觉好像是看过,可是看的时候发现跟我记忆里的细节有差,可是记忆里的怎么也找不到文字记录也实在想不起来,算了,后面想到再说。此片时间点跨越三十多年,无论是世界历史国家历史还是家庭乃至个人都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意外发现开头的时间跟《小公主》里的时间是同时的。 |
|
我愿称本片为时代流水账,用最宏大的故事架构拍出了让人昏昏欲睡的故事。影片想通过一个家庭的变换体现时代的变换,这其实是个很好的题材,后面也有很多类似的以小见大的优秀作品,但显然这部作品处理的并不好,很多场景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剧情也没有张力,给人的感觉就是流水账,后半段给人的感觉更甚。影片为数不多的看点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文特色。结局导演憧憬了英国的未来,颇有一种苦难终于过去的感觉,讽刺的是没过几年二战就开始了。本片的演员大多数都在状况外,男女主角算是少数在状况内的演员,女主角的表演更出彩一点,但总的来说表演还是挺一般的。 |
|
英国人伟光正起来也是不得了,Twenty- Century Blues如今看更像是昨日预言。 |
|
看得好走神,画质不太行,男女主性格都比较古典,趣味性有点差。稍晚心境些再看。倒是看到了《泰坦尼克号》的灵感来源。 |
|
For peace.
为啥老美早期总拍其他国家的故事 |
|
可以称得上史诗。 |
|
打卡豆瓣最低分奥斯卡BP 不用查资料都能看出来是舞台剧改编的电影 很多表现手法太舞台化了 以至于作为一部电影显得有些贫瘠寒酸 再就是从头到尾一同价值观说教输出 当真比如今的奥系八股还要无聊 流水账式地展现了三十多年的时代悲剧却并不能让我感动 一整个尬住了 但相比之下我还是觉得最烂的奥斯卡BP是可以吵死人的百老汇旋律 |
|
从1900年到1933年,伦敦的两个家庭为线索(主仆),布尔战争,维多利亚女王的逝去,泰坦尼克号船难,一战爆发的影响,在动荡不安的世界里人间百态。有人欣喜,有人恐惧,有人怨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管愿不愿意都要为感觉的骄傲和荣誉干杯,这不是莫大的讽刺吗。
深深的无奈人民被狂热的战争所裹挟,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不顾一切的牺牲。时间是个王八蛋,失去了想它,拥有的时候煎熬。
|
|
影片在怀念昔日世界以及对20世纪的动乱表达不安的方面颇有点类似[昨日的世界]。但叙事裹入时代背景时的刻意、转场的草率以及演员表演时还处在排练阶段的状态使得这部电影瑕疵过于明显,对时代控诉的技法还停留在无声片时代,因此而获得奥斯卡也名不副实,时间证明了这一点。 |
|
英国的战争编年史,各种家庭,各种人物,都为了战争复出了很多。不过整部电影编排的很乱,张弛度也很差。透过不同的家庭,来观看战争,但是效果并不是还很好。 |
|
好多植入广告 |
|
好二逼的中文配音,这可以用来说明声音对电影的重要性 |
|
主旋律影片只能看Coward的,格局再大,人也还是人。不知是不是黑白片的关系,觉得衰老装化得很好。 |
|
没故事没人物的流水账,目前为止看过最差的奥斯卡最佳。 |
|
宏大叙事,细节不足。底层主线,却身形俱散。 |
|
战争或某个时代在一家人身上的缩影。wings,西线无战事,乱世春秋,那个年代的反战主旋律和今天的人权一样受奥斯卡宠幸么,拍再多二战也没消失(506) |
|
noel coward当时一定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多风风雨雨值得大书特书。是说这下知道upstairs downstairs跟唐顿里狗血情节的根在哪里了。 |
|
这样的题材,这片明显长度不够,不够大气和细腻 我承认我看见泰坦尼克的救生圈时笑了 |
|
这么无趣的电影都可以拿奥斯卡?大多数老电影都是浪费时间 |
|
很多人评论说影片有点记流水帐的感觉,细节不足,但其实我觉得这部片子把我所熟知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都串了起来,情节简单,但是跌宕起伏,完美凸显“乱世”“春秋” |
|
3.5/5。看完我还怀疑自我了,我说这讲的什么,怎么没看懂。看了评论发现大家都和我一样,心满意足了。战争都是用叠化的镜头带过,很多信息都是一个镜头一扫而过,走一点神就会完全跟不上。像b站一个up说的,这部电影像是一部厚重的家庭日记,一个家庭三十年的兴旺衰替,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都一下接踵而来让你手足无措、应接不暇。镜头跟不上情感的丰盈。 |
|
连眉毛都会做戏 大时代跨越30多年的变迁 孩子死了 大过年的 都不容易 来都来了 结尾友谊地久天长响起 这才是真正的地久天长 |
|
1.5。《壮志千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好莱坞发现了新大陆,开始制作与之类似宏大叙事的"史诗"电影,企图复制之前的成功,于是就有了这部所谓"史诗"电影再度拿下BP。肆意拉长时间跨度是最低级的手法,一家人每个都被赋予了戏剧性的遭遇,目的是突出"乱世"主题,但流水账似的剧情走向与"闯关"似的冲突设置丝毫没有符合所嵌入时代背景的严肃性,反而冲淡了对动荡局势的反思性,无论是战争还是各种造成他们悲剧的因素皆可简单归结于世事无常,命运弄人,与电影空有其表的"史诗"叙事完全对立,实在是讽刺。 |
|
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可以为英国的近代史与帝国梦划出两个时代,自1839年登基以来作为某种意义上英国真正的信仰,弥合了世界上最为庞大帝国治下的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群,就是这样一个间接统治的帝国能够依靠这样的精神信仰而维系文化的认同也是奇迹。改编自当时风靡的舞台剧,是英国人最喜欢的中产阶级夫家庭背景,开场便是男主人参加布尔战争,第二次陷入南非的漫长战事熬走了女王等老一代帝国盛世时期人物,原本做管家的夫妇却赶上春风一跃成为富人转而瞧不上昔日的主子,长子与管家的女儿相恋所乘的游轮却名叫泰塔尼克,次子转而丧命于一战,只留下一对老夫妇在二战前夕对未来的盼望 |
|
一个家庭的变迁表现时代进程,和《茶馆》类似。至少从完整性上讲是过关的,以现在的眼光看,有些松散拖沓,但并不是缺点,因为并不是只有好莱坞一种讲故事方法。泰坦尼克号那段真不错,台词很好,营造的氛围也很浪漫,当泰坦尼克号救生圈露出的时候笑了,但震撼也随之而来。首尾连贯,一些表演也有亮点 |
|
历史串烧电影,妻子视角。主要是布尔战争和一战,还关联到泰坦尼克。看似有反战(一战时士兵倒下的尽头),更多的感觉是感叹命运。
片名意为骑兵队列 |
|
影片改编自诺埃尔·康沃德的同名舞台剧,讲述的是两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家庭的故事,时间跨度从1899年至1932年。贵族出身的罗伯特和他的男仆共同参与了第二次布尔战争,两人都活着回来,罗伯特得到了骑士称号,而他的男仆则成为了一家酒吧的主人,几年之后,他的大儿子乘坐泰坦尼克号前往美国,结果发生海难不幸丧生,之后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罗伯特的小儿子在战争中丧生。影片的情节发展缓慢,节奏把控不够紧凑,部分场景过于冗长,缺乏足够的紧张感和节奏感,导致观看起来非常乏味无聊。 |
|
我下了一个是外国字幕版本的视频,又从射手网上下了一个时间轴不大匹配的中文字幕,每半分钟需要调节2次字幕延时,看的真是十分痛苦。不过英国腔实在太难听懂了,所以离开字幕还真看不懂。但愿剩下的最后几部奥斯卡最佳电影,能够更好看一些。 |
|
目前看到的最难看的奥斯卡bp,无剧情,无人物,纯流水账 |
|
不好看,但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难看、烂片,就是无聊,极致的无聊,每个剧情每个情节都让我打不起精神。这怎么拿的奥斯卡… |
|
整体故事架构挺不错,年代跨越挺大的,从19世纪末的非洲战争到泰坦尼克号到一战再到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影片拍摄的当时,还是有股沧桑感和历史变迁感的,几对情侣配对的挺不错,父母亲的这对感情真的超好,温馨度爆棚,俩儿子那两对还有小时候的故事也还好,不过细节真的不够,当时的服装造型举止行为屋子摆设真的有贵族的味道,华丽浪漫 |
|
从布尔战争到电影拍摄的年代,三十余年的历史跨度,英国电影的史诗感。 |
|
不太恰当地说 这是美国版《一江春水向东流》 |
|
无怨无悔的为国献身,淡寡的家族四十年。主旋律激越奋进,碌碌众生黯淡无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