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拉拉的这部新片就像一个与电影并无多少关联的重金属Music Video,它不该在属于电影节的丽都岛被评述,而更应被供奉到威尼斯主岛上兵工厂里的当代艺术双年展中,在那个早已模糊了电影与视觉艺术界限的场域里,一切关于质量好坏、艺术价值的讨论都是不必要的 |
|
何不处理得再浪漫化些、再简洁些,开头无孔不入的新闻(外界)因一场性爱戏马上坠入抽真空环境(内心),简单且美。之后各种杂事涌入,导演的诉求复杂起来,层次渐渐失控。这种全人类的“末日”毕竟离现实情况太远,一心臆想着要写实就显得too fake |
|
为爱而死是我的末日,因死而爱是世界的末日 |
|
影像。像黑洞一样将我纳入,实际上讲述的也是黑洞。电影是一种颜色。当然不是黑,仔细看,几乎尽是必将调和出脏色的颜色,碰撞出了具有最深邃的纯度与透度的某种恒定的东西...一种以4:44命名的颜色,凝注着幕前的我。 |
|
所有拍世界末日的电影,都在强调一种突发性、混乱性和不可预知性,这也是大多数观众期望看到的。本片则反其道而行之,在世界的最后一天,没有突发事件,没有混乱,没有歇斯底里,一切都和平时一样,与父母通电话,看电视,叫外卖,前妻、现任隔着屏幕争风吃醋,做爱,吵架,做爱,最后同归于尽。 |
|
7.7;天大地大大於心不死 |
|
世界末日题材现在看起来真的是拍烂了。虽然前半段利用不同媒体加上不同“智者”的论述的交错形成还可以的一种形式,不过整个影片过于的舞台剧化,也未带来更多新的思考。要不是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本身的气质,影片走向可能更没有章法。 |
|
费拉拉居然用叠化剪辑来模拟脑内剧场的纵深与灵魂的漂浮,太邪乎了。片中人物用媒介交流,不同的信仰系统隔空对撞,而我们与费拉拉同样也可以隔着银幕讨论生死哲学,所以啊,末日带来的不是“异化”,而是“对话”,在“神”要的那道光二次降临世间毁灭一切之前,我们仍有时间以被打碎重组的“马洛斯需求层级”为工具去建造那座巴别塔 |
|
一部没有G点的电影不是好电影... |
|
寓意很深刻,文艺气息浓,演技派 |
|
费拉拉也搞中文谐音,片名干嘛那么多4啊,难道是达赖告诉他的吗? |
|
地球最后一天除了继续麻木虚无的活下去还能怎样。导演立意是好的,可惜剧本太糟糕,结尾末日来临昏天黑地一瞬间似乎是个解脱 |
|
好文艺的末日片 |
|
补 |
|
B+/ 美轮美奂的淡入淡出,一种时光驻留的痕迹,更是身体与意识交叠的痕迹。 |
|
4:44 mon amour |
|
一次又一次被男主骗进阿贝尔费拉拉这个坑啊,简陋也习惯了,新意也没啥,结尾好弱逼。 |
|
刚开看我以为在通往末日的时间就是要做受 |
|
以为会很刺激,,,太平淡了 |
|
片子感觉挺混沌的,现在的末日片真是太多了,你从各种视角去看去解读,好象都说得过去,不过我反正没感到什么压抑,也没什么文艺性可言!
|
|
估计很多人是被中文字幕坑了,但即使如此,我依旧对主旨理解不能。 |
|
【4】末世概念与氛围、情绪的狂欢,空间内多种介质的“影像”的叠化。主题上比较松散,但依旧迷人。 |
|
我杯茶(^o^)/ (It's not even Sci-Fi. 2013补记) |
|
#电影手册年度10佳#舞台剧风格的末日论,费拉拉的电影看得不多,但毫无疑问他是为善于制造反高潮的导演,这部电影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最平静的未日景象,颇具深意探讨了人的遗忘与宽容的宏大命题。 |
|
好意识流的片子,可是除了一场特写床戏和不停叠化以外,呈现出来的形式又很贴近现实,不知如何评价了。呓语,涂鸦,视频,访友,跳舞,做爱...可惜没什么动人之处。居然还得过金狮提名 |
|
很喜欢 |
|
2012年会有多少小成本的末日题材啊 |
|
太文艺太迷幻。欣赏不了。 |
|
费拉拉执着于表现人类灵魂的死亡和堕落,角色总是在一开场便被抛进一场注定降临的衰竭漩涡中,本片算是这种表达追求的具象化。没有黑帮厮杀和病态的边缘角色,没有情节,电影叙述的是一场等死的过程,实际上,是猜想生命面对灭亡时的状态,结果却只有虚伪与无奈。艺术记录人,但当人死光了,何用之有。 |
|
4.5 |
|
总算大限之前看了...还是有结构有平衡感的,去技巧的处理成为进入的门坎 |
|
渣得有力量(这是哪位的名言。。?)!如此这番世界末日与宗教解脱或东方意境强买强卖委实太多太多,看得心烦;罗列想象中的画面,片中人物的焦躁和绝望丝毫没有感染到我;如果末日来临,我只愿在黑暗中安静归去。 |
|
脑袋喝坏了拍的? |
|
正适合晚上提神 |
|
微蛋疼。。。有点缺少张力。。。 |
|
Willem Dafoe真是专注黄片六十年啊 |
|
64 |
|
你俩怎么还不死?! |
|
(完全搞不懂在讲什么。。。。。。 |
|
#Berlinale 74th 补课
【A–】喜欢的费拉拉电影几乎都有一个明牌的主题锚点:梦境,疫情,以及这一部的末日,简单纯粹的人物情绪,而剩下的便是在画板上完成抽象画,不断的淡入淡出和叠化,形成内心世界的外延。 |
|
7.5 |
|
还4:44呢,有时差的啊大哥 |
|
...... |
|
三星半。前四分之三让人觉得磨叽,却不想最后却莫名的震撼。正是所谓的欲扬先抑吧~ |
|
Your Last Lucky Day in Hell
|
|
真搞笑,无病呻吟,再打一炮洗洗睡吧。情节上的冲突构思实在来得太过刻意,完全没有任何的融入感,太次了。 |
|
这种摇滚小青年嗑high了扒光衣服在台上乱摇一通屁股乱吼两声乱砸吉它然后嗷嗷以为自己怒有形怒深沉怒智慧怒透彻的片子……泥妹最讨厌了!!!居然只有不到十个观众退场我真PF法国佬对电影的耐受力!光打得不错,其他那都只能算到“行为艺术”的范畴 |
|
我目前的观感,费拉拉牛逼与受限都源自他的制片方式,B级制作B级设定里想将人物精神状态提纯有些别扭,且想象力有些匮乏。 |
|
绝佳的影像,影像同时收纳两个相反的情绪。the thing you love the most,配上音乐有点像雷吉奥。 |
|
威廉·达福再好的演技也拯救不了这电影不知所谓的剧情,这什么啊,开头五分钟不到开始亲来摸去的XXOO,在末日之前爽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不着一直描写吧,吃面的胃口全倒,默默关掉,吃完再看还是很嫌弃,你好意思叫科幻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