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歪曲历史之作,尤其是对“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彻底歪曲,难道我们的立场,就是谁跟党走谁就一切都好么? |
|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
不错 |
|
投机者只要押对了赌注就有回报 杀生注定“成仁” |
|
91、92年看的。 |
|
看纪录片突然想起小时候看过这部,讲的是那个那要面对敌人被枪毙的哥们么? |
|
能看完80分钟我都服自己……这种片子拍三个小时简直是折磨。话都不是一个角色说给另一个角色听的,是我党站在背后提着线说给观众听的,浅显、幼稚、过时、甚至荒谬。 |
|
作为小学生,在学校包电影院场时候去观看的,模糊回忆了。 |
|
史诗,最后一幕临刑相当震撼。 |
|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他还要过封神榜里的纣王 |
|
原声音乐不错 |
|
1国民党的抗日罪 我是记住了。2人物 去除其它的单独看人物的戏 难道没有没有大将之风吗 你去对比后世的电影 大将之风可不是谁都有的。3 说洗脑的 你们扪心自问一下全世界有多少电影不是洗脑的 有些人脑子已经歪了 看什么都正不过来。 |
|
河南扶沟的国军团长吉鸿昌被策反,坐在雪地大义凛然的被枪决。 |
|
瞧瞧老电影的男主纯爷们!看看现在资本捧出的脂粉男,发面馒头,恶心! |
|
完全是脸谱化,真实的历史被打扮得面目全非。(补记) |
|
记忆深刻是小时候某天老爸看的时候我蹭着看过,名字一听就记住,从不想再看 |
|
达奇演技差 |
|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当如此,我何惜此头。 |
|
剧情精炼点会更好 |
|
这在当时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战争传记片,达奇主演的吉鸿昌非常有个性,有特点,一个国军将领为了抗日,转而加入中共,最后被国民党诱杀,这故事也非常吸引人。后来到天津,去过吉鸿昌被捕的国民饭店,常常想起这位临终前书写“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英雄好汉。 |
|
吉将军的大义凛然让人敬佩。 |
|
一班长隐藏起睿智的笑容,改行当了马车夫,更突出忠厚的一面;三班长当上师长了,赤胆忠心有勇无谋的本色未变…… |
|
内战,虽然以对抗日本侵略为背景,但是整体还是讲述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下对有心抗日将士的迫害,最后甚至屠杀将士的故事,深层也是讲述吉鸿昌的一个转变,接受革命召唤,被共产主义所熏陶最终成为一介爱国将士的伟大故事,内奸叙事最终导致英雄逝去(1.最后的刑场,不能倒下不能背后开枪的英雄2.开场的深入革命根据地,受到感化) |
|
补录 |
|
凤凰卫视有一部纪录片《唐人街-海外华人生活》专门做了达奇在海外的生活,达奇是出国比较早的一批人。90年代初期就出国了,出国后拍了一些纪录片都反响不大,如今90岁了。银幕上的吉鸿昌爱国,爱党,誓死不屈,生活中的演员完全相反,电影太长了 |
|
英雄。达奇演的吉鸿昌,看起来就像个英雄。 |
|
小时候看过的。 |
|
忘了那首诗 |
|
小时候看的,记得他是坐着牺牲的! |
|
渴饮美龄血,饥餐介石头。归来报命日,恢复我神州。 吉鸿昌 |
|
除了达奇和白德彰的扮相赞外,《恨不抗日死》竟然让我想起电视剧《小兵张嘎》里胖墩的爸爸。 |
|
历史不是婊子。 |
|
英雄。 |
|
小时候,很感动,真正的共产党员。 |
|
结尾来一段京剧。我多灾多难的祖国呀,你快富强起来吧。 |
|
还记得吉鸿昌将军临刑前,雪地赋诗的两句: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
|
补标,记得是在夫子庙看的 |
|
看过,有小人书,当年的屏幕难得有正面人物而且是主角牺牲 |
|
历史可以涂抹 |
|
演员们的表演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做作之感。
|
|
不记得剧情 |
|
思想性1.5+1,艺术性0.8+0.8+0.8+0.6+0.6,观赏性1.5+1.5✔文革刚结束不久时的红色电影,缅怀创业时共产党的美好与难以抗拒,也让人看到了热血男儿的担当。 |
|
拿把椅子来 |
|
红色 |
|
伟光正的吉大军长! |
|
吉鸿昌同志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的淞沪抗战及同时发生的赣州战役、之后的漳州战役去了解一下),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了解一下),被推举为主任委员,准备在家乡河南发动中原暴动,向国民政府发难。同年经党组织同意,吉鸿昌与南汉宸、宣侠父等一起拟定了暴动计划,准备将在江西的吉鸿昌旧部两个师调回河南,与河南当地的地方武装结合起来,进行暴动.......呵呵 ,换你是老蒋,你该怎么办呢? |
|
还记得吉鸿昌是坐着椅子牺牲的,威武不能屈。 |
|
来看纣王抗日了。影片过正,煽情过重,表演过度,战争过假。毕竟是七十年代的水平,三星是给伟大的民族英雄吉鸿昌。我的祖国,快点强大起来。 |
|
与历史相差太大了,完全是政治 |
|
好像吉鸿昌这个人不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