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可怕的审美正在诞生。 |
|
观影体验有点像是中弹,一开始是懵的,不相信自己被击中了,然后是疼痛惊慌的,只摸到了弹孔看不到血迹,最后一大团悲伤像血一样在心里洇开了。 |
|
Guadagnino has accomplished the impossible. 没有任何模仿原作的意图,但原作出彩的视觉和音乐,这部更加令人瞠目结舌(Thom Yorke预定年度十佳配乐),第三幕的舞蹈以及最后的仪式结束以后,只能满地找下巴。尽管部分支线剧情有点问题,但瑕不掩瑜。 |
|
统治女性一生的生理恐惧、性恐惧、生育恐惧、衰败恐惧、死亡恐惧等集体无意识的杂糅和外化,如同贯穿全片的痛苦喘息及狂热舞蹈一般激烈又令人晕眩。
女性对自身生理的恐惧被投射为幻光、痉挛及淋漓的鲜血,对性的恐惧被投射为尖锐锋利的肋骨刺入肉体,对身体及胎儿异化的恐惧被投射为断肢及身躯诡异的扭曲,对无法忤逆逃脱的社会意志的恐惧被投射为邪教及献祭,对衰败与死亡的恐惧被投射为不人不鬼的干瘪同类以及妖魔化的黑暗力量。
当影片高潮时女主在一片尖叫与血红中虔诚地唤出一声“母亲”,整部电影隐含的核心命题昭然若揭,这些恐惧最终被母性的权力所规训,二者融为一体。 |
|
好好剪一剪,可以一部分送给拉斯冯提尔做素材,一部分送给美恐做片头。 |
|
信息量惊人,看一遍根本捋不清,虽然被炸懵了但我还是义无反顾加入五星捧杀大军(有一星给配乐),两极评价才是对它的尊重吧。
对阿基多原作来说是颠覆级的魔改,与Giallo划清界限,但瓜导的美学渗入了电影的每一帧。《阴风阵阵》对瓜导来说是一件容器,从舞蹈、美术参考再到政治、文化背景,各种私货如填鸭般塞到满溢(甚至还塞进来了一个爱情故事),对于女权运动的呈现(呼应?)更是夸张到连男主角都由女演员反串的程度。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想到《阴风阵阵》的故事能够承载这么多东西,还本以为自己会很讨厌这部翻拍的来着……在这种诡异且独特的观影体验下,故事是否有逻辑、包罗万象的私货间是否成体系、有必然联系,都已不重要了。“眩晕混乱”也是种美妙的感受~
(1.13重看片段,严重降星,但"A&J"这种硬塞的浪漫还是戳人的) |
|
有些片段单立出来可以成为经典,但凑在一起就是乾隆年间的瓷器,不值钱。这阴风倒不恐怖,但风力挺大,把导演吹得飘了。 |
|
这次翻拍的构思是在推翻原作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大规模原创新编,于是从纳粹到恐怖主义再到皮娜、法斯宾德和女权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这种做法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内在逻辑和延续,全都成了肤浅的摆设,成了气氛营造的阻碍,反而像是在对风格化进行降调处理后,让剧情强行深刻严肃,就像高潮戏的大反转有种mindfuck式的刻意为之,更不用说那些不能剧透的情节黑洞。瓜导你为何就不能单纯拍一部风格化的恐怖片,少点叙事上这些有的没的,把擅长的视听和风格化做到最极致呢?老拽着这个烂编剧不放是有私情么~ |
|
红色地狱火 死亡是最后施舍 全新框架内的美学最大化 看到发布会说到法斯宾德 认真想了想灵感来源 是身体/肉/屠宰场的意象(*广场/游戏/月亮)完全继承了效果拔群的身体堆叠 // 二刷- 爱情故事 è bellissimo:并非风格化不够 情绪驱动仍令人动容 以及我爱汤姆腰 // 2020/6/21 w/ Leon |
|
期待汤姆妖配乐处女秀// Audacious, daring, it’s art! Wir brauchen Schulden und Scham aber nicht deine. Thom Yorke rules! 一个西柏林神话。德国小哥哥在我手边瑟瑟发抖不敢看跳舞呃。(写着稿加两句。这两天很多其他电影的配乐给我很深感触,为什么电影圈对于古典乐的理解还在一百多年前,为什么流行音乐的斧凿和审美不思进取,很多人似乎难以理解电脑究竟能让音乐变成什么样。换别的音乐人来配这部恐怕也不敢开口唱歌,但是TY敢,和近年来他在solo、展览中的理念是完全一致evolving的 |
|
今晚看《阴风阵阵》的首映时,有观众中途不适晕倒,之后更有不少观众陆续退场,看来老外的心脏承受力也没想象中那么强大,说实话这翻拍的新版在恐怖气氛的营造绝对是一流的,远远超越原版的粗糙邪典味道~ |
|
3.5 比较有争议的电影,因为即便十分风格化,影像和美学已经无可挑剔,剧作上却有硬伤。即便有一场大型mind fuck高潮也无法冲淡这些支线剧情的破碎与无关,仿佛是一场绚烂烟花后空响的礼炮,尽管想极力忽视可它振聋发聩。毫无意义的二战纳粹和恐袭还有片尾落脚点的爱情十分突兀,无法自圆其说,更让电影的野心昭然若揭,仿佛是为了震撼观众而刻意设置的高潮。看来CMBYN注定只是巧合。 |
|
阅鬼片无数,跳舞杀人那一段是我看电影那么多年以来见过最可怕的剧情了 |
|
论怪力乱神,可称年度第一。镜头、配乐和氛围营造出来的不是恐怖,而是惊悚。正因为全片阴风阵阵,结尾的阳光反而更加森冷。最大的遗憾是剧本有点零散,两段背景故事(纳粹集中营和汉莎航空劫机事件)画蛇添足... |
|
玛寇斯自称叹息女神,以此寻找新的肉体,但她其实是假冒的,而苏茜才是真正的叹息女神。
布兰科夫人在苏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仪式的最后想保护苏茜,没想到被玛寇斯杀死。于是苏茜进行了一场大清洗,杀死了玛寇斯及其追随者。
《阴风阵阵》是一部很有想法的恐怖片,虽然全片都没有鬼,但是剧情、伏笔、细节都很用心,同时也有一定的悬疑成分,有好几次出乎意料的反转。视觉冲击也很强烈,充满猎奇和邪典色彩。
影片具有诸多隐喻,有很大的解读空间。比如主角几乎都是女性,显然是女权主义;又比如医生不相信帕翠西娅,直到出事了才报警,则是讽刺男性对女性的不在乎。
值得一提的是,蒂尔达·斯文顿一人分饰三角,扮演布兰科夫人、医生,以及玛寇斯。导演曾说,让女性扮演一个主要的男性角色,也是为了坚持电影关于女性身份的核心信息。 |
|
缺点当然也是明显的,女巫、老医生,都可以单开外传讲。但风格太喜欢。几次舞蹈杀人的场景都太有痛感,太有仪式感,太邪典。加上达科塔和斯文顿的化学反应,欲语还休的,哇斯文顿你眼神怎么颤巍巍的,你没事儿低什么头啊。塞得过满稀释了风格,如果全片都是斯文顿的培欲和邪教仪式,简直五星。 |
|
主角名字都打错了,人家是达科塔范宁okay?? |
|
比《母亲!》更猛,整个掏空了我。有极强的破坏性,感觉自己染上一场精神病然后艰难痊愈。事先张扬的符号,不加节制的倾诉与征服,这是影像的霸权主义,也是对感官体验的拓展。文本与视听对观众造成双重压迫,如此紧绷而强烈,令人窒息以至生理不适。这部电影给所有人催眠、下蛊,它有邪教般的能量,令人恐惧但深陷其中,用超自然把大家暂时拉离理性层面。创作者是上帝的存在,降下神启而非进行交流。每个观众都是无底的容器,融化、下坠,等待影像注入,明知被引诱但无力反抗,只好成为祭品。 |
|
这不叫翻拍,已经算另起炉灶了,除了借鉴一点框架性的东西,恐怖的核心,人物的构成,氛围的营造,色彩运用,几乎与原作无关,可惜导演野心太大,很多地方说不清楚,符号大于内容,部分段落太写实,部分段落太飘,还是主要看女孩子们跳舞吧,米娅·高斯比达科塔·约翰逊要好。作为Giallo粉,原作才是大师级的华丽经典,这部就是个半成品。 |
|
西德赤军派的衰落,是由于1977年对汉莎航空航班的劫持并杀害乘务员,让群众曾经那么一点对恐怖组织的同情心丧失殆尽。第九边防大队远赴摩加迪沙狙杀劫机者后,监狱里的女领导乌里克.迈因霍夫上吊自杀。这个重要的时代背景,被对位着移植到《阴风阵阵》的故事主心骨,来路不明的地狱母亲所需的嗜血仪式。与现实中的左翼青年被迈因霍夫母亲精神操控相似,虚置中的舞蹈女孩也被马科斯母亲渐渐控制,成了为女撒旦准备的祭品,其中最盛大那个,被很有心的设置为来自俄亥俄的阿米什女孩,一个宗教束缚最严重、清规戒律最彻底的当代古怪群体。编舞确实传达了反基督的异教仪式和祭奠感,Thom Yorke的配乐更是一阵阵神来之阴风,美术场景做到了从空间和心理的恐惧传达效应。遗憾就是老头这位带着观众视野的见证人,其个体故事冗长且与主叙事关联不大。 |
|
个人喜好给一个满分 看预告 gay导流畅并充满仪式感的镜头 几位具有女巫邪气的演员 诡异如梦魇般的配乐 混乱诡异的各种人体肢解 注定这部电影应该不会差 厉害的导演 还是有很多办法 说必扑到可能会啪啪 上映初期口碑爆表 那几个说必扑的 脸疼吗 老版色彩不错 你就以为 新版必定失败吗 |
|
没看过77年版本不好说超越了什么,但营造的氛围阴森感和玄幻配乐的确是打造了无可挑剔的恐怖美学。这种塑造极端观影感受的影片,可以预想的是评价必然两极分化(如参考今年柏林电影节金基德新片)。影片的部分片段里夹杂现代精神分析元素又让观众在惊悚之外触摸到一点真伪交替之感。 |
|
瓜达尼诺试图摒弃使阿金图原作成为影史经典的极致性视听美学,着力于文本与舞蹈,但最终只炼成了一份煮糊了的德式一锅炖。皮娜的现代舞、东西德分裂、红军派恐怖分子肆虐的德意志之秋、纳粹主义与集中营、极端女权主义、荣格的精神分析、宗教祭祀仪式和阿金图“母亲三部曲”的人设……繁复而零散的文本将影片肢解得支离破碎,而原本任意一条线都可以扩充发展为一部完整而颇具力量的影片的。导演自述借鉴参照了法斯宾德和祖拉斯基,但通过模仿各种大师导演和不知节制地填塞私货是难以铸就新经典的,这亦说明了影片的症结所在。不过,尽管影像无力,文本混乱,想法依旧值得赞许,至少比[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那座虚浮绵软、空乏苍白的空中楼阁要有意思得多。(7.0/10) |
|
毫无防备地去看,看到第一场舞蹈戏,真实被折断的躯干吓尿……这部电影的美学恰如蒂尔达扮演的Madam Blanc所言:舞蹈既不是美丽的,也不是宜人的。心理医生作为善良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负责”的旁观者,被迫到最后的祭坛上见证过度的暴力和死亡,spectacles of the sublime。他的视角和体验从而和观众相连接,而“看”则与“惩罚”/“折磨”相连接,反抗着传统的 voyeuristic pleasure。穿插恐怖分子劫机的新闻片段,以及采取见证者的心理医生的视角,影片更把恐怖的心理体验升格成一种战后对创伤的集体回溯。影片拷问心理医生代表的无辜观众:“你为什么不相信她们?”,如同Europa拷问男主人公:“你为什么不take side?”在战争和犯罪中,不作为的“看”即是最大原罪。 |
|
说超过原版的确定不是在搞笑?!?!?!?!?!?!?!?!?! |
|
蠢! |
|
节奏太慢、太沉闷,作为恐怖片几乎不怎么吓人,《五十度灰》女主的演技和颜值都太捉急了。诡谲邪魅的氛围倒是营造的不错,红丝带舞蹈让少女们的身体有了一种鲜血淋漓的感觉。 |
|
缺点是有的,但看完第一场舞蹈心里已经给了五星;好的地方太好,就算要扣分也是从150分里扣,he’d still outdone himself. The body in motion, abject, excess, ecstasy; dialogue game is very not strong (SHOW DONT TELL!); not sure why we need a man’s-regret story in this abundance of female energy |
|
就像一篇看完老版《阴风阵阵》、去了个第二波女权运动时期女性艺术家作品回顾展、又读了一点六七十年代德国政治和精神分析的硕士生写出来的论文,想法一大堆却输出能力差,恨不得把自己联系起来的种种理论都塞进文本,最后搞得又臭又长、隔靴搔痒。片中的柏林倒是比老版柏林多了,这种重构文本context的企图处处可见,但完全失去了风格,不恐怖也不迷幻,成了各种image的堆积,第一个dream sequence后就有一大堆人离场。Susie一角的推翻重建倒是有点意思,毕竟传统恐怖片女主也没什么可玩的了,但本片主角根本不是她,而是(看着听着都特别别扭后来一查发现是TS化妆出演的)老教授,于是支撑叙事的是一条侧线,使得舞蹈学校里的事既没有悬念,也难引起观众的兴趣。桶木腰做的音乐好听是好听,但根本没融入影片中去。 |
|
跟原版究竟有多少关系?几乎是没有的。非得要这样的六幕结构吗?我觉得必要性不大,而且导致系列构成太散了,不仅如此,有些关键戏感觉也不尽然充满力量,像最后这场,有时候像是拍MV有时候纯粹像是在瞎搞;如果再加上点旁白解说,我会怀疑导演卢卡·瓜达尼诺是拉斯·冯·提尔的迷弟。 |
|
2.5 / 试图用时空《过境》反转《此房》的纳粹艺术,以此完成面对历史暴力的一声叹息。但最终效果如此杂糅又磕绊又崩坏大概还是归结为两点:①过载的文本并没有为人物创设自在的情境,而只是成为木偶戏的背景,最终女性群像失败,时代隐喻同样苍白(esp.Patricia);②视听语言的执行缺乏凝聚力,到高潮反而不知控制,质感愈发驳杂凌乱,极度影响氛围延续(esp.最后大戏+桶木腰的两首歌)。私以为这片子已经不必和原版对比了,完全可以期待有更好的导演来把这个历史恐怖概念重拍一遍。 |
|
如果说原版的角色、故事、配色(尤其墙纸!)、音乐像一口气一样,你说它很完美天衣无缝吧不是的,但它很完整,很有力度;这部吧??像上气不接下气,这儿想说两句,那里又想摸一下。导致最后半小时虽然出现了一些WTF时刻,但早就无力回天了。一个恐怖片没法让观众去在意主角的遭遇该是多么失败,我起码真的不想知道这女的到底想干嘛或者到底是干嘛的。我就当掏了十几块钱抢先试听了腰腰的新砖吧 |
|
最后那个彩蛋的意思大概就是,对不起我拍的太差了,请你把这部电影忘了吧。瓜达尼诺是个执行力太差的导演。空有一堆好想法。 |
|
屋外雨雪不绝,外面的世界在爆炸与分裂;屋内阴风不断,里面的体系在狂热与瓦解。将幻觉告诉别人便成了宗教,把军衔授予给将士就有了信仰。数万名囚徒在寒风中冻死,十几名舞者在祭坛上求死。下一场集权的转世会披着轮回红绳,穿过叹息车站,在众人面前舞蹈。有人被催眠,被洗脑,被抹去记忆忘掉罪恶。 |
|
好想成为女主呀,年轻美丽,法力无边!不过,现在是很流行前面不好好拍,把所有力气都花在后30分钟来营造一个特别厉害且所谓大高潮结尾吗?希望这些导演们静下来好好拍片,那些小巧思不要过头,就露馅了... |
|
还是重看下原版压压惊。 |
|
【B-】虽然故事讲得乱七八糟,但几段剪辑和摄影的运用还是挺有意思的。 |
|
同样是群魔乱舞,要比隔壁Gaspar好看的多。生理不适感是真的!!!数幕想起阿佳妮着魔。色彩和配乐挺加分的。Suspiriorium实在是如着了魔一般,隔壁此房是我造的糊弄人的炼狱完全被比过去了。但时长和剧情实在是硬伤,期望是一部简简单单的新恐怖美学先锋。不过若有续集,可以小小期待下。 |
|
跳大神培训班和东北沦陷放在一起讲的后果 怀疑外媒说的晕倒的观众其实是睡着了 |
|
一直感觉现代舞有种邪教属性,没想到真有人给拍出来了。特效化妆和美术布景的细节有点拖后腿,浪费了前面那么有逼格的设定。 |
|
不是所有的杂糅都是后现代。瓜达尼诺本颇具风格的恐怖作品最终毁于所使用话语的武断堆砌和过度繁杂上。虽说作品可以以拒绝阐释的姿态出现,但话语之间的堆叠必须遵循内在的逻辑。而细看这部翻拍作品,你很难指出其中恐怖的根源究竟是什么。艺术、母性和身体性本来该成为影片的主轴,但一条红军旅的政治线硬把故事导向了民族、记忆和霸权方向,还要再加上云山雾绕的心理分析情节。这证明导演无法在非极权的语境下设想权力的展现。 |
|
狗屁不通,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太拼贴,完全不连贯,拿德国人二战“负罪感”说事想挖掘剧本的深度,寻找恐怖的事实根基,更是可笑,败笔中的败笔。 |
|
硬! |
|
如此精致的服化道本意是引人入境的,但滥用的符号与杂糅的风格却让人不断出戏。观众被时刻提醒着要目不转睛地看,结果接收到的全是无效信息。就好像全副装备准备上两小时的搏击课,结果教练却带着你做了一百遍广播体操? |
|
跟原版完全不着边,影像和美学私人且风格化,还有各类先锋的舞蹈和配乐相助,充斥着诡异的赤裸和晦涩,导演已经放弃如何讲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着重点放在形式的振聋发聩,平行蒙太奇和无限闪回零散而细碎,现实与梦境的错落,流光与溢彩的丝线交织,如同叙事之外的情感意识流动,灰暗又压抑,氤氲而躁动,一种惊悚且哀郁的堕落美学呼之欲出。对于一般观影受众来说,晦涩难懂的叙事,破碎不堪的剧情,跳跃不连贯的剪辑,隐晦的政治背景和突兀的爱情线,注定是争议又颠覆级别的想象,会被炸懵且乏态毕现,敢把这么扭曲的怪奇的超现实的意识献祭当成主线拍140分钟,只能说导演勇敢又超前,太有实验家的精神了。★★★☆ |
|
7分。气氛营造很神。 |
|
是不是Sia在拍MV |
|
说是改编,改编的幅度还挺大的,基本上借助原片的壳子说了一个新的故事。既然说了一个新故事,自然又有了新主题,政治隐喻,女权思想,宗教色彩一一在剧情里展示,虽然没有像原作一样大量运用色彩来展示恐惧,但是本作的视听语言仍然出彩,尤其是配乐为本片加分不少。电影最出彩的可能是几场舞蹈戏,疯魔癫狂,极具仪式感。PS:观影过程很有可能产生生理不适。 |
|
看着角色们不可理喻的对话和行为配合很普通的视听实在无法沉浸,最佳恐怖片?快闷死了,两个半小时一直都很闷,还扯来恐怖主义,扯去集中营,翻荣格,一般看片都会等到credit结束,但看到dako字母出现赶紧起身了,平时可能两星,高期待的主竞赛一星。。。买了两场主竞赛的联票,被堪称爆款的此片伤到后把第二场放弃了,赶紧回主岛吃点东西,准备醒完闲逛,偶遇下《人人都说我爱你》的电影场景,再偶尔看电影。 |
|
La mise en scène est une vraie réussite. La couleur et l'ambiance étouffantes sont bien choisies, ce qui dégage un lien avec la circonstance historique. Mais le fait d'y avoir ajouté trop d'éléments et de symboles a fait ce film presque amphigourique, qui perd aussi ses points importants dans l'histoire racontée. Ç'aurait pu être beaucoup plus lapidaire pour en donner plus de force. Enfin, la scène du sacrifice est juste grotesq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