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iskey Tango Fox 三个单词的第一大写字母连起来就是WTF[哈哈]女主可爱到爆炸,强烈推荐[good] |
|
就个人品味而言,最希望能细细挖一下翻译小哥那条线。但要是真深入地发掘小哥背后的故事,恐怕又失了这个故事的主旨:在我们的世界里,绝对的新闻主角只有自己,无论是相恋已久的男友,合拍但注定分离的情人,街头的小骗子,因为一句话就改变命运的大兵,都是生活的过客,一时相逢,但终究要move on。 |
|
阿富汗女记者的琐碎八卦生活,“There's the most white woman story I'd ever heard.”片中这句评论很切题 |
|
Fey is BACK!这可能是菲姐演电影以来角色最深层,表演最优秀的一次。正片绝对没有trailer剪出来那样的好笑,感觉导演没能抓住真实故事,喜剧粗口,剧情还有全明星卡司之间的平衡。看到菲姐吃“40岁以上女人的维生素”,在健身器材小小的露了一下身材,突然觉得她的状态越来越好啊,并不输Margot~ |
|
跑到被美国打烂的阿富汗买醉打炮狂嘘当地人的故事,无诚意,无亮点。建议与唐师曾对照读,高下立判 |
|
“我开始感到战地生活是正常的时候,就该要离开了。因为你我都知道,这不是生活的常态。” 看着是战争片,其实在说一个基本的生活困境——如何不在舒适安逸的生活中麻木自我,又如何不在刺激紧张的生活中自我沦丧。一个另类的“温水煮青蛙”故事。 |
|
片子里的喀布尔几乎是个隔绝于世的气泡,记者们逃离日复一日的都市生活来到这里醉生梦死混日子,但很快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到窒息,又想再次逃离。摒弃了战地电影的圣母脸,反而轻松流畅地叙述,也并不吝惜可爱的笑点,结尾超级温馨感人!Christopher Abbott小天使♥ |
|
喜剧成分其实相对没那么多,但是不那么沉重的战争题材还挺好接受的。看完才发现原来片名是WTF。 |
|
你逃离了过去的生活,找到新的刺激,甚至还做了一些好事,但你永远都生活在别处,再多的药片和烂笑话也不会让它看起来更好。喀布尔的女人们重新戴上了最厚的那款蓝头巾,同行记者作出了最引人瞩目的报导,代价只是自己中间人的死亡。人生的绝境之一也许就是这种集荒唐平常真实虚幻一身的模样吧。 |
|
战争跟喜剧的结合,前半段很有意思,后面就老生常谈了,可以说精华都在预告片里。女主角之前是看金球奖颁奖晚会才知道的,她那张脸时时刻刻给人要讲笑话的感觉。 |
|
Kim是个“有瑕疵,但没毛病”的典型都市白女,幻想着通过战地记者的身份调剂一成不变的生活。她目睹了战地记者站的疯狂派对、采访对象的殷勤暧昧、同行之间赤裸竞争……可抛开残酷的战争背景而言,这些也都是原原本本可以发生在纽约一座城市里的故事阿,何必特意在阿富汗拍摄这些性冷淡风格的片段呢? |
|
战争犹如吸可卡因,也会让人上瘾。即使是战地记者,亦是如此。那种让自己肾上腺素不断上升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能够让人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好在女主角及时省悟,抽身而出,也算是戒毒成功。故事后半比前半出色。 |
|
每一条故事线我都很喜欢,分量均衡都恰到好处 |
|
战争治愈系。最后好温暖。 |
|
一开始挺受不了美国人那种要拯救世界的自大,后来发现这个故事还是挺有意味的。 |
|
玛格特罗比 |
|
这电影真好,是我喜欢的样子,战争如此残酷,却变得即认真又诙谐,放轻松之后,仿佛也没那么可怕! |
|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但kim barker的成长轨迹与感悟依旧感人。 |
|
编剧很好 |
|
喜剧/战争 最精彩还是女记者[美国]和那个阿富汗联络人/翻译[概括整个伊斯兰群体]之间完结的那段戏,那段缩影! |
|
还不错 挺好看的 异域风情 |
|
too detached to go anywhere |
|
on the flight to Paris. |
|
3.5,完成度还不错的战争喜剧 |
|
勉强及格。看了三次总算看完了,一部电影编年式糅合了这些年的经历,难免显凌乱。这片有对阿富汗战乱的记录,有女性职业生涯的展示,有对媒体和生活的反思。第一条线有意思,不多的纪实性场面处理的都挺稳妥。结尾收的也可以。唯独女主的职业生涯无聊 |
|
Hearts and minds, those are the two best places to shot somebody. |
|
我以为这是一部搞笑片。。。 |
|
既能接受刺激的挑战,又能回归正常的乏味,其实活了一个韧字,这也是真正的勇士特质。这种三观极正的作品真不多,既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又能活出一身正气的调调,功底深厚。 |
|
精彩之处在于,它以自嘲的第一人称角度来描述战地记者中孤独苦闷与战争困境,让你观看影片时候产生一种错觉,仿佛你与主角一共面对这操蛋的人生,于是在哭笑不得之际狠狠骂出一句:What the fuck! |
|
就记得打枪那镜头 帅女人 |
|
因为之前看了《私人战争》,看到同一话题的电影就想多了解一下。但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关于战地记者的,不如说是关于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如何去开拓自我的电影,只是台词中口水话太多,反而削弱了故事的延展性。
另一方面,不管作为战地记者是多么冲锋陷阵,新闻的性质依然是为吸引眼球为主导,而记者与记者之间也不是传递真相为主导,它亦只是一份竞争激烈的工作。反倒让我想起《私人战争》里那句话,我们怎么指望报道能起作用,只能盲目的寄望于人性了。 |
|
几进几出每次感觉都不同,心有戚戚。不错。主要是本子好,很多街道的细节。 |
|
挺好看的~ |
|
在正剧和喜剧、讽刺和治愈之间,分寸拿捏得刚刚好,充满了观影的愉悦感。 |
|
潮潮这回是真在阿富汗了啊!你的苏格兰口音哈哈哈哈哈! |
|
讲道理 做完全片也没太感受到片名和内容有多大关系 只是WTF意味深长 你潮sex那里真的让我老脸一红 说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女主在战地的行为真的很不讨喜 甚至于她在工作体制内的为人处世 三星给最后的那个士兵的话 比“温水煮青蛙”鸡汤的更好喝 |
|
两星半。制片人竟然是洛恩·迈克尔斯。倒是难得的是还没看过把阿富汗战争拍得这么轻松的片子,又是chick flick,又要玩爱情,有点小幽默,还不忘宣扬一下反战,可还是太套路化,基本上摸清了故事的走向,导致后半段要多无聊有多无聊。还有把蒂娜·菲和马丁·弗里曼凑一起演情侣也是怪怪的。 |
|
就一般般,玛格特罗比一直都很漂亮啊 |
|
你不知道生活会是怎样,你只要知道你想要怎样.即使看上去再狗血的难题,也一样会解决,不必担心,let be. |
|
三星半,还算不错吧。BD 720P 16/06/19 |
|
可以说的非常无聊的电影了。没想到这么有趣的片名底下竟然是一部传记片,而且是一个我丝毫不感兴趣的人物,真是误入歧途。话说玛格特·罗比在这片里面就已经当了“花样女王”,哈哈哈。 |
|
试问哪个女记者不想过这样的生活?! |
|
这么棒的一部电影,居然不到7分,不知道现在混豆瓣都是什么年龄段了。有故事有画面有冲突,诙谐幽默且高潮迭起,满足一切五分电影的必备条件。 人生低谷时在阿富汗做战地记者,因而沉溺于战争刺激出来的内啡肽中,流连忘返最终找寻到自我的完美故事。我为这部片子的豆瓣评分而难过。 |
|
这片子的完成度之低,有理由推测连原著也不好看,什么破登西,什么也没有,天天就是聚会喝酒。已经被人虎口夺食才回过神来认真想报道的女主。靠两步棋翻盘救出新情人,这有什么意思。Sadiq最好玩。# give her a turban |
|
哇,好扎实,喜欢 |
|
Margot Robbie简直脸上写着“shoot me in the face”;Harry Nilsson带来惊喜 7.2/10 |
|
打仗、做爱、播新闻 |
|
精华都剪进预告片的典范。 |
|
虽然看上去像是来搞笑的,但感觉仍然好过啊。 |
|
我是一直认为战争始终也是日常的,在人世中并不占有 特殊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