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岩井俊二的世界观是典型的日本民族文化两种极端的思维的表现,极度纯净的、绚烂到刺眼的青春,同样也是极度敏感与伤痛的。莉莉周在片中只是几个年轻人的精神寄托,音乐对于他们来说已然是逃避残酷现实的唯一净土,但当最后的那座堡垒也崩塌,手无寸铁的年轻灵魂,只能选择毁灭了。 |
|
大部分人并不喜欢这部电影,它本身就不为了“讨人喜欢”。对我来说,随身听里旋转的CD,一味地寄情于音乐与线上论坛,翻盖手机和一大串手机链,不运动时也戴着难看的护腕,与同学虚情假意地喧闹…分不清幻觉/现实,看不见人生的开端/结局就像西伯利亚的农夫……电影就像X光片一样透出那段时光的骨骼。 |
|
日式残酷青春的集大成之作。1.以唯美的风景(湛蓝天空,碧绿稻田,金色晚霞)、大量过曝或逆光的明亮画面、高饱和的色彩与至为动听的钢琴曲反衬出青少年霸凌与校园暴力的丑恶、黑暗与无情,反讽力道近似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以乐景衬哀情。2.骚动不安的视听语言与青少年的反叛气息卓然贴合:双主线叙事的碎片化剪辑(不断插入契合网络时代节奏的黑屏字幕与键盘打字声),跳切,大量倾斜构图,手持晃镜,凌乱晕眩的DV录像视角(冲绳旅途全程及诱骗强暴戏)。3.对疯狂追星的现象的呈现也深切地符合现实,包括非理性的帖子文本与演唱会外的争执干架,而至终不露面的莉莉周则成为了缺席的在场者。4.除男性的身体暴力与侮辱,不良少女团伙的冷暴力排挤亦成为影片主题。5.蓝天,白云,铁塔,红色的风筝。6.冲绳DV中的夺命飞鱼,溺水与车祸。(9.0/10) |
|
看完莉莉周,你不舍得走,你抱着我说:做我的女朋友好不好?电影这么冷,让我们抱着一起取暖。 |
|
传说片子拍的是因为王菲的上海演唱会得来的灵感 |
|
星野表达青春的方式,莲见堕入迷惑的历程。德彪西和残酷的镜头形成了对比,比文字更富张力。一切都是淡淡的,连结束也是 |
|
青春在哪里。在校园里,在暗恋里,在网络上,在听MP3的下午,在无聊的课堂,在竭尽全力的喝彩里,在羞耻里,在窃喜里。没有完美的青春,但莉莉周永远完美。 |
|
残酷到此就够了 |
|
对这电影始终是复杂的情感 |
|
什么是解脱?是躲进莉莉周的以太,是剃光头发,是空中坠落,是刺穿青苹果。
但是又真的解脱了吗?还是在稻田里嘶吼,在水里用力冲洗,在房梁上或者玻璃罩里酝酿死亡。
死过两次又反生的旅途,还有那个路人的死,在星野的心里埋下了虚无的种子。生命变得轻贱,美好被随意践踏,一切都变成虚空,只有莉莉周的以太才是真实。逃避不如意的现实,放弃不喜欢的自己,在草菅他人青春的痛苦里寻求存在感。我不知道最后的死,对他来说是不是如释重负,“一个无助灵魂的离开”。
那些曾经明媚轻盈的青春和生命,在无边的稻田里献祭,变成断线风筝,变成幽灵活在幸存者心里。“I see you ,you see me”,也许终其一生都没办法降落,但也可能有一天携手找到希望的以太。 |
|
其实岩井电影我最爱这部。 |
|
我家里有岩井俊二的所有电影DVD,有他出版的每本书,认识的人几乎都知道我喜欢这个导演,但我始终融不进去他创造出的世界,那样极端矛盾的青春,我这样懦弱不断自我安慰的人怎么可能体会得到?即使被毁了梦毁了唯一的天空,我也不过缩进壳里等下次漠然启程,遗忘过往。ps:岩井俊二塑造了多少美少年。 |
|
孩子的成长就是那样受影响的... |
|
它很美丽,但不该是全部. |
|
本以为会很沉闷。但是。华丽的画面之后,会有感动涌出。那一片青春。这么近,那么远。 |
|
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技巧用得太过分了。摇晃的镜头、大量的字幕和音乐把故事完全搞得支离破碎,经常很难弄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特别是星野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展现得并不明白,以至于大大降低了电影的感染力。 |
|
像是在2008年点进了某个14岁少女的QQ空间……美少年长大后变平凡果然多半都是因为脸变宽了! |
|
4.5岩井俊二绝不是想展现所谓的残酷青春和人性之殇,而是在新世纪来临之时重构了一个宗教--网络与流行文化的宗教,雄一和久野这对受害者在结尾重生,他们会是新时代的亚当和夏娃吗?而作为上帝构造“以太”世界的莉莉周在虚拟网络中创造了他们,作为死神象征的星野给了雄一一个毒苹果,杀死撒旦的亚当发现他们竟然都是上帝的孩子,岩井俊二这个寓言建构也影响了之后许多的日本青春题材创作,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反抗和屈服,而成人世界却是那么的腐朽与无力,甚至是失语的,这种青春内部暗涌的对生与死的战斗是那么的惊世骇俗,自杀的献祭也是新世界的构建的代价吧,这么看来岩井俊二描绘了一个全然形而上的世界,每个人似乎都冥冥之中注定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和最终的命运,而不是单纯社会学意义上的批判与分析,在“以太”之中我们终将得到最后的救赎 |
|
这辈子第一次这么烦德彪西和一切电影声音,music overdose了,讨厌光,讨厌键盘打字声。最烦还是德彪西。让我产生了一种高中广播站把它当起床铃播放的感觉。岩井俊二如果想攻击观众,他的确用一切最温柔最没有攻击性的东西做到了。 |
|
电影讲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校园霸凌」吧。通篇有一种沉湎于我被伤害的自怜自艾,发散气息,像漩涡裹挟人自溺;如果对青春疼痛的回顾与定义只到此为止,很危险,我不赞赏。我好奇的是,当莲见发现星野就是蓝猫时,他内心翻涌怎样的波澜。这样的相见,相识很难堪吧。而星野是否猜到菲利亚就是莲见? |
|
这部电影是装逼的代名词,让我无比的鄙视。唯一的优点是画面好看,适合拿来当摄影集。说到残酷青春,这部片子的内容只单薄,居然还能拍得这么久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
|
从另一个角度接近或试图接近校园霸凌的内心 |
|
完全被海报和剧照给骗了。湛蓝的天空、灰色的铁塔、红色的风筝、站在绿色稻田里手拿CD唱机的白衣少年,原以为又是类似《花与爱丽丝》的小清新故事,谁知却是一部从头压抑到尾的青春残酷物语。校园霸凌、援交、抢劫、轮奸、谋杀,用日式特有的中二和病态来展现青春的灰暗面。在这里,原本的受害者变成他们曾经憎恨的施暴者;沉默怯懦的人沦为看客和帮凶。当一个人内在的压抑情绪得不到安抚就会变得歇斯底里,用极端的方式宣泄暴戾,再用极端的方式结束一切。星野和莲见两个迷茫无助的灵魂,都把精神世界寄托给了偶像歌手莉莉周。可当莲见发现虚拟世界里给他最多支持的人正是现实生活中给他施加最多苦难的人时,终于忍无可忍捅出那一刀,既夺去了星野的生命,也了结了满目疮痍的青春。叙事结构过于松散,色彩和音乐值得称道,整体风格更像一部大型MV。 |
|
残酷青春呓语:青春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轻舞飞扬,对于一些人是痛不欲生,对于一些人是自杀式凌虐,青春有爱、有荒唐、有爱情、有集团式取暖也有无尽谎言,糅杂在一起才是兽性人性碰撞的形形色色的真实。世界是互相伤害的,莉莉周也不例外,只有池袋的聊天室是完美的以太 |
|
把论坛对话放进电影的结构,比莉莉周还早的是《春天情书》。这部青春片简直是模范青春片,充满情绪,几乎所有人的动机都是情绪,情绪大过天,掩盖了内容的空洞,反而觉得这种空洞是理所当然的。在这个前提下配乐那么满也不成什么问题了,反而非常纯净。岩井俊二的电影一直是通过把纯净和残酷并置产生张力,以太和莉莉周就像被几个小孩等待的戈多,是青春的出口,虚幻的愿景 |
|
这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讲,有开启之功! |
|
在共时的当初,错过了莉莉周的盛行。那时有互联网初兴的青涩与热络,语言逼近锻造与重炼,如今文艺青年与忧伤腔调过了时,这电影也像烫在千禧年的古旧伤口,如同观照某种少时格调,又羞耻,又不甘,于是看完觉得悲从中来,却不是由衷喜爱的。当然,即便原著翻了几十页,也没想是到关于校园霸凌的故事,毕竟小说还是处在论坛之争。青春残酷,茫茫一个天地,看得见星与光,却看不懂人心流变之迅疾,之残暴,之病态。而兴许,网上之争,早已揭晓一切本质。三星半。 |
|
莉莉周是一种情结 其实凭借画面和音乐我也完全会给5星 岩井俊二在我心中最经典的一部 打低分的可能年龄太小没经历过这个片子火的时候 也可能是读书的时候太爱学习没看过 可以理解你们的心态 当然如果是拿无知当个性 为了反对而反对 那就另当别论 你们应该去阿凡达的页面平衡分数 莉莉周的分数不算高 |
|
我只想杀了莉莉周。 |
|
镜头在郁郁葱葱的麦田与寂寥冷清的荒野之间自如转换,强烈的冲突感狠狠的撕开生活的面纱,每个莞尔而笑的人,每个郁郁寡欢的人,每个沉默不语的人,每个百般无奈的人,其实心里早已百孔千疮满目疮痍。
如此清新脱俗(文艺装逼)的青春残酷物语,20多年后,依然是一个时代的经典之作。 |
|
青春启蒙片 |
|
真蛋疼,虽然拍得很美,装逼的里程碑。 |
|
敏感而纤细,反抗或逃避。视觉风格比中岛哲也的告白更为极致,镜头的倾斜、摇晃与拼贴与少年心性真是不谋而合。岩井俊二不只想展示残酷青春,更试图了解施暴者和受暴者的内心世界。纯真而快乐的时光,如同蓝天和风筝一样遥远。为什么我们如今要否定这部电影,因为我们都把青春期那段煎熬的日子遗忘了。 |
|
所謂青春就是尚未得到某種東西的狀態,就是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狀態。他們眼前展現着人生廣袤的原野和恐懼,盡管他們還一無所有,但他們偶爾也能在幻想中具有一種擁有一切的感覺。—— 三島由紀夫 《青春的倦怠》 |
|
4.5 不喜歡的人會覺得很中二,但我覺得基本上是岩井的巔峰,絕非矯情的殘酷青春,而是真正捕捉到牯岭街最後捅刀那種時代的痛楚。對校園霸凌的批判不輸告白,而且莉莉周作為千禧流行文化的符號簡直是神來之筆,還有比偶像更適合代替神的象徵嗎?沖繩那段旅行看似無關重要但其實是了解星野性格突變的關鍵,大概在他和死神差身而過那一刻其實事情已經變得無法挽救。小說版自殺的是久野,原因是她知道星野被人霸凌的過往,不過岩井可能覺得小優的氣質比較適合唯美的自殺所以安排她演詩織(然後拍了花與愛麗絲讓她當女主)也可以理解為最後四角關係剩下的倖存者蓮見和久野在debussy的音樂似乎有重生的可能性?一班男孩在那個夏天的旅行其實也像你媽媽也一樣,不過岩井的攝影機比卡隆自由得多 #summeriff (2K) |
|
静不下心来看 |
|
五味杂陈,一部德彪西看了都会皱眉头的电影,失败的群像,离牯岭街差了几个街区,多偷懒的拍摄手法,聊天室风格,一怼脸就叫人难受,可偏偏又依此捕捉到了几个灵光乍现的瞬间;如果说莉莉周的以太是单纯的情动驱力,它就作为最难以约束的形式存在,它同时是包裹视野的绿色,浪漫的音符,过曝,逆光,夜里刺来的枪鱼,张扬跋扈的面孔,群体的暴力......或许演唱会mv上放的是莎乐美的舞蹈,那就对了,保存下来的是业已腐烂的东西,而那死去的正在要求呼吸。痛啊,猜岩井导演应该会喜欢酸母寺的歌? |
|
神作,一切都是无意识在做,所以一切都很原生,很强烈 |
|
我老了,过了最适合看这片的年纪。里面太部分音乐都用得很好,选得比较好听,尤其钢琴部分。莉莉周始终没有正面出现,只是一个被少年们追捧的偶像,孩子们在精神上追随自己脑子里想像的她。但我没太明白少年人的情感是怎么变化出来的,怎么做出那么可怕的事,大概因为我生活和成长的环境都比较单纯,因此没明白为什么一开始星野和男主很友好,后来却也欺压他(中间因为网速和别的事情漏了一小段,演唱会场外星野剥夺了男主的门票),星野一直是少年团体口中的作恶者,他们做任何事都推在他身上,但除了演唱会门外,和之前痛揍暴力团首,没有看到他直接犯罪的证明。以星野之名,他们控制少女去出卖身体(这是黑帮的行为)又以星野之名他们试图计划谋杀星野,通篇都是邪恶。PS这部片全程充满属于那个年代的文艺腔小清新潮配。 |
|
【2】从手法上,算是岩井俊二集大成之作。不过故事太中二,完全脱离了现实,于是电影始终沉浸在岩井刻意制造的情绪中,沦为了叙事技巧的附庸。 |
|
台湾有《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内陆有《阳光灿烂的日子》,日本有《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亚细亚的痛苦真的有消解之道吗? |
|
千禧文化的残酷缩影。聊天室的帖子呈现与影像画面的叠加构成一种对观看的挑衅,观看与阅读的不可兼得、网络话语世界与现实的错位。
影片雾霾一般的阴郁灰调中被调/洗到刺眼的稻田的绿成为唯一饱和的色彩存在 它和极为晃眼的夜光绿构成影片浑浊的中间基调的两端。学校生活和网络论坛成为沟通两端的桥梁 前者朝向夜光 后者朝向稻田。
能驾驭大仰角倾斜手持逆光过曝的导演屈指可数 而在此之上做作又不落俗套的或许就墨镜王和岩井最上手 恰好两人都擅长“错过的感/爱情”一个中青年、一个青少年。大胆实验的90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这种打破计划拍摄的游击方式(尤其是冲绳段落)在今天的日本更是无法想象。我们不过是进入了一个用精致表象遮蔽强暴的时代。本片气质尽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的画面中 致命 |
|
断断续续看了三回,才看完。中间打盹N次。 |
|
2K修复146分钟版。感谢俊二让我对德彪西脱敏,月光虽好,也不能铺这么满吧。他明明知道大音希声,连阿卡贝拉都整出来了,可还是禁不住展示你听我这段配得多好,你看我逆光拍得多漂亮,这是看了多少遍牯岭街才熬出来的故事,21世纪对世界无因的反叛,窃夺资本,将金钱抛向大海,踩在脚底撵入泥土,终无法摆脱其束缚,风筝脱离线只有无尽的坠落。最好的是冲绳的部分,还有比半夜看海龟下蛋更浪漫的事吗?伪纪实的footage,摄影机冲撞、溺水,最终它的灵性也一同死在了神居住的地方。后半段过于冗长,贴吧留言没能实现字幕卡式的节奏掌控,也不具有默片对时间的凝神消解,只充斥如戴着耳机般挥之不去的配乐,加速冲向一个个情绪奔涌的节点。 |
|
6.12 重温于衡山电影院。5- 3对我执意温习此片不屑一顾言必称颔首忧伤又一春囧。我却明白自己对这片子的情结何在:不是剧情,不是表演,不是卡斯,不是导演,甚至也不是音乐。而是记忆里那一片茫然夺目的绿和小真CD里影影绰绰的白。十年前的你,如今哪里去啦? |
|
我可以理解星野,但我不想理解了。我只心疼久野和津田。美丽、智慧、有勇气的女性凭什么只能成为暴力与恶的祭品? |
|
“曾经最好的都你被占据了,这次我只想夺回仅剩的一点”。绿得清爽的感觉,黑得幽美的意境,很喜欢!很喜欢! |
|
情书/四月/爱丽丝VS燕尾蝶/梦旅人/莉莉周,岩井俊二治愈与颓丧、青春与死亡、愿望与梦魇的两面。作为我最爱的日本导演,我爱的是后一面的他。在这一切之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就如同影片里的莉莉周本身一般,于我是圣灵般的存在。如果我临死时的走马灯中会闪过记忆深刻的电影,想必第一帧会是莲见在纯净的绿色麦田中听CD的画面。
曾与莲见彻夜谈心的星野,后来也是强迫莲见自慰的星野。莲见引暗恋的女孩进入性侵者的棚屋,破碎晃动的镜头,而后他在痛哭。津田笑着说想如风筝般在天上飞,转头埋向地面,鲜血从头部渗出。在网络上救赎自己的人,见面时方知是现实中逼得自己不想活的人。友谊的青苹果,藏起杀戮之刃的青苹果。似精灵、也似邪神的莉莉周。青草、石头、苔藓。藏污纳垢的心灵。以太。 |
|
对数字摄影的开发和利用在当时绝对是极其先锋的,可惜这次看的是个质量很一般的胶片拷贝。但感觉整个故事如果用二次元展现效果会更好 |
|
大繁至简,至臻至善,一部几乎没有杂质的电影,因为岩井俊二呈现了一个几乎只有杂质的世界,dv录像、黑屏字幕卡、摆拍式的角色pose...乍看之下它们过分得矫情和破碎,但在不断地反复与深入中以一种迷茫而又忧伤的质地汇总成了贯通全片的情绪体验,也许可以这样认为,岩井俊二力求的并非情节和影像的连续性,而是即时的情境作用于人物的直接体验,若说镜头是风,那这些人物便是落叶,他们在环境中几乎被动式地“反射”出强烈的情绪,是最纯粹的情绪,也只有最纯粹的情绪可以把观众拖入这个残酷灰暗的世界里,彻底忘掉那些属于“电影”的“加工”,这是摄影机能做到的极不可思议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