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喜欢看历史片,看看过去的人们生活的怎样,可以移情。 |
|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尼禄同学,以你的智商性格,皇帝这份职业真的不大适合你,所以悲剧了 |
|
这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恺撒大帝的末代子孙,罗马末代皇帝尼禄 |
|
1950年的好莱坞巨片,总让我想起《闪闪的红星》?构图齐整的英雄群像,正邪不两立的剧情设置,铿锵有力的台词,大段说教。不管是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赞美上帝,还是毛主席。渲染意识形态的影片总是挺像的 |
|
尼禄和彼得的对照与互文,还是好莱坞古典时代恢宏的道德说教史诗剧的老生常谈,对于尼禄「庸人」化反而是最大亮点,其中的连篇累牍劝教场面令人不胜其烦。 |
|
男主长得一副屌得万年不信的样子,女主缺爱到只想信男人。只有尼禄真是演得好,坏到骨子里却又坏得孩子气,跟原著的气质太接近了。 |
|
尼禄演得太好了,绝对可以进影史最佳表演的好,把尼禄的残忍脆弱神经质无情无知,诠释的入木三分!另一个惊喜就是大帅哥罗伯特泰勒居然演了一个最初很轻浮,逐渐变得可以令人依靠的有担当有觉悟的英雄形象!还有就是叔叔和女仆之间的爱情,一次是女仆对主人的深情告白,一次是主人对女仆的告白,令人潸然泪下! |
|
Andrew Sarris说这部比“令人无法忍受的”Ben-Hur好多了,哈哈哈哈哈。但我感觉,这部就算在有些方面做得很好,男主Robert Taylor是致命的缺陷。大多数情况下我不太喜欢”谁让谁在某片里黯然失色“这种说法,因为很多时候是角色的差异;但凡事得看个频次,一个演员如果多次在自己做绝对主角的戏里让配角显得更亮眼,那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Robert Taylor就是这样——从Johnny Eager到Undercurrent到Quo Vadis,从Van Heflin到(生涯早期的)Robert Mitchum到Leo Genn和Peter Ustinov,都能把他的戏抢光。 |
|
初看还是被惊艳到,场景华丽,群戏壮观,1951年相对难得,电影把大致人物、事件一一交代清楚,不拖沓,Robert Taylor一如既往地扮演“骑士”,Deborah Kerr太过“冰美人”略显平庸,尼禄也刻画到位,只是“风雅裁判官”的塑造弱了点,彼特罗纽斯是原著中我最爱的角色啊,整体3.5星~ |
|
“i am the way ,the truth and the light”茂文.勒鲁瓦在表现爱情方面方面总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即便是在这种宗教史诗片中。从表演来说彼得.乌斯蒂诺夫扮演的尼禄真是令人难忘,与其说这个尼禄是个暴君还不如说他是个头脑简单的可怜虫精神病人。相比原著来说电影在精神方面还欠缺深刻性。 |
|
没有人是禽兽,他只是身心有病的人
我是用火创作的艺术家
去拿来我的哭泣之杯
我看到的一切近是完美
我亲爱的母亲,我亲爱的妻子
你是我的罪恶 |
|
那个时候,美国将罗马的倒影从第三帝国移形为苏联。耶稣之死为人类之自由,“a miracle occur”—“America, is here”罗马的写作是在两极之间开展的,而另一侧的代言人,则是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
|
恭喜此片力克Troy加冕我看过的最脑残电影!STUPID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S!!! OH MY GOD SENECA NEVER DIES! P.S.: 把该片当历史看的人,你们也可以去斗牛了。 |
|
FOX的The Robe跟这个比起来更显得渣了。剧本挺用心,尼禄一条线很丰满,这片要单是他的传记会更好看,Ustinov版尼禄应该是经典了。基督教部分的感情线和The Robe差不多糟烂。 |
|
民众是最易受欺骗的,也是最容易被讨好的。当暴君为了创作诗歌而下令焚烧罗马,愤怒的民众即将杀入皇宫,暴君只需一道谕旨,宣称焚城是基督徒的恶性,民众便为基督徒在竞技场受到的虐待而欢呼。这部电影是披着历史片外衣的福音片,结尾对基督徒的信仰难免美化,可历史上新迎来的加柏皇帝也并不比尼禄好多少。罗马毁于腐败的元老院、腐朽的君主和傲慢愚昧的民众,那些被罗马征服的蛮族反而有着高尚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 |
|
再睇一部基督史詩大片,對歐洲史又進一層。尼祿蠢鈍殘暴而無天賦,卻要玩行為藝術焚城取靈感,確實是暴君之典範。BTW狄保拉基兒真乃美艷不可方物,看她第三部作品啦,懶得cap圖,此片正式封為我頭號亦是荷裏活黃金年代最後一個女神 |
|
超越爱和恨的界限,是宗教还是权力 |
|
读《人类简史》有个观点是:人类因为故事的传送而有凝聚力,所以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完成一些大事。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组织方式,看《暴君焚城录》,看到罗马帝国的公民正义感和法制,我想人类故事的核心之一就是正义被伸张。公平正义是人类思考和革命的历程中不变的东西,每一次革命都是因为有人希望真相可以被揭露、伪善可以被消灭、正义可以被伸张。放到个人来说,为了伸张大义而选择牺牲自己,我想这就是人性高尚的地方。 |
|
优秀的部分是,一看就很贵的服化和场景、油画级的用色和构图(罗马军队和林间小路不说,倒钉十字架镜头往上一拉震撼到我全身寒毛直竖)、乌斯蒂诺夫集贪嗔痴于一身的尼禄。至于其他方面的表现力大多不如同题材甚至同情节的《罗宫殉情记》,虽然从两个半小时中能明显推测显克微支的小说蓝本要精彩得多。最后你们罗马帝国角斗场的大拇指就从来没比对过(《角斗士》是不是也在这儿抄了一段?!)。 |
|
虽然是1951年的电影,但是画片非常清晰艳丽,男主角Robert Taylor帅的掉渣,非常棒!前半部分尤其喜欢Petronius和尼禄皇帝的对话很幽默,尼禄的作曲和演唱都令人捧腹。后半部分转为对宗教的迫害,从这片子也了解了一点点基督教。 |
|
宗教意味糊脸,但成本摆在那里,画面的确非常好。强烈怀疑前传三部曲那味儿,就是因为卢卡斯是看着这些玩意儿长大的,过于历历在目了。不知道原作的文学性如何,这里面的女的可都太以夫为纲了,但翻翻白眼也好,眼部肌肉需要运动一下。 |
|
窝曼副导演,没credit. 透过彩绘玻璃看东西很曼,想起Glenn Miller里面的滤镜切换。整体很坞,场面戏法西斯美学,群演真多呀。这都五几年了怎么泰勒还是那么美型啊?尼禄堪比Amadeus中的莫扎特,演得既违和又精彩,真是奇妙的观影体验。 |
|
Petronius棒得一塌糊涂!我以为很难找出像书中描写的那般智慧淡漠的人了 然而电影里面的Petronius简直就是活过来了 死亡好美。他实在太抢眼 两位主角在我这里只能屈居下位了 温习原著去了~ |
|
好莱坞一厢情愿的改编,把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性讽刺,编排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对恋情的刻意渲染。删掉了最灵魂的人物,却加重无足轻重的角色的戏份。不考虑原作的话,也就是一个乏味的大片,再把一些众所周知的宗教画面堆砌进去。 |
|
咱们就不提宗教部分了,对熟读书的人来说……他们每个人的岁数如果除二就是书里人的岁数……台词和场面都是好莱坞当年特有的大片场的坑爹感觉。本来女奴是金发,公主是黑发,前者是绝美的少女才能打动以美为乐的主人进而相爱,后者是纯洁虔诚的少女才能让见惯罗马贵妇骄奢淫逸之风的青年军官动心。结果从面相上看,姑娘小伙子们都30大几奔40了不说,那服道化还整得跟舞台剧似的。要说形象贴合,推荐大家波兰参与合拍的那版去看下 |
|
[国语][彩色][奥斯卡] |
|
小时候看的大牌云集的片:Robert Taylor, Deborah Kerr主演,Sophia Loren, Elizabeth Taylor客串。当时被Kerr惊艳到了,也很喜欢Loren,前者是清纯秀丽的美,后者是异域柔情的美。不过更喜欢Loren饰演的女奴和宰相大叔Petronius之间的恋情,比男女主角好看多了,算是我第一个喜欢上的大叔吧,墙裂推荐下~ |
|
尼禄若是卸掉皇帝的职位,专心做一个“艺术家”,他的造诣一定斐然。本是冲着罗伯特泰勒来看这部电影,却意外地发现罗马皇帝尼禄才是这部片子的亮点。这是一个神经质的暴虐的又有点“艺术天赋”的皇帝,他弹七弦琴,唱歌,写诗,他所有的爱好只能以杀人放火等“取乐”的方式来获得“艺术”上的灵感,为了修建罗马新城,竟然以焚烧罗马旧城为代价,并嫁祸于无辜的基督教徒,这个古罗马国王是不是很奇葩?而历史上的尼禄是不是真的如电影中所诠释的暴虐?无人知晓。但作为一代君主,如果以这种简单粗暴的统治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那么他不是傻就是脑子进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在优酷看的高清版,1951年拍的电影,没有特效,拍摄技术了得! |
|
冲着32000认的群众场面,很多狮子撕咬活人,与牛搏斗等这些场面,也值得一看。真不知道导演是如何调度狮子和斗牛的。是圣经中宾虚的后篇。这种恢宏巨制大概是后来《埃及艳后》的先声。但是对于尼禄的塑造有点颠覆性,过于小丑化了。 |
|
看中译名“暴君焚城录”还以为是尼禄的传记片,其实电影拉丁原名Quo Vadis?(你往何处去?约翰福音13.36)提示本片讲的是宗教:圣保禄和圣伯多禄的罗马传教以及尼禄的大迫害。佩特罗尼乌斯的翩翩风流让人印象深刻(影片中他比塞涅卡早死而且后者全程观摩他的割腕过程,这种剧情真是暴击)。后来的两位罗马皇帝迦尔巴和涅尔瓦也出场打了酱油。伯多禄身边那个口出圣言的小男孩Nazarius不知史上是否有其人。黛博拉·蔻儿的美非常古典。 |
|
又是一部史诗大片,根据圣经的章节顺序是宾虚的后篇,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没有很大的亮点,是一部有关圣经的必看片! |
|
听 上帝的声音,,,电影太拖沓了 就最后罗马的皇帝也把错都推给一个女人ε=(´ο`*)))唉,,, |
|
要不是外國文學課上老師播給我們看,我大概永遠都不會想要看這種電影- -但是真的蠻好看的欸……尼祿就是個神經病!!大神經病~~ = = |
|
宗教题材的史诗巨制,尼禄被塑造得很好,私心赞美RT的blue eyes |
|
非常古典美的传教片(我竟然标错成了另一部!!怎么那么多版本! |
|
Quo Vadis is certainly an interesting & quite a good movie. Some of the dialogues were very smart and well written while visually, the movie is stunning. Some of charas are a bit shallow or caricatural (the Emperor notably) and overall it feels like a biaised reading of history. |
|
电影有1951和2001两个版本,以前看过一个,具体哪个没印象了,补记录。 |
|
宗教片。正邪对立。喜欢看这类古装片里的建筑服装战士美女。(补记) |
|
171分钟的豪华巨制,时代背景是古罗马帝国,场面壮观,服装华丽,但节奏缓慢。1913年意大利有过一个默片版本,不过相较之下还是这个版本更值得欣赏。据说索菲娅·罗兰和伊丽莎白·泰勒在片中打酱油,完全找不出啊。看过《斯巴达克斯》和这部电影之后,越发喜欢彼德·乌斯蒂诺夫了。 |
|
暴君焚城录,罗马帝国沦亡录,角斗士都是接近3小时的鸿篇巨制。相比而言还是角斗士更好。老电影只能倍速观看。本片节奏和信息量都比沦亡录更好,就是女主瞬间爱上男主莫名其妙,传教神迹显现略微出戏。对基督徒的迫害,尼禄和波楚尼的刻画蛮精彩,把暴君和“清醒的佞臣”之间的互动展现的很生动 |
|
6/10。曾看过一个贴讨论为啥很多反派要世界在毁灭中重生,原因是认为这里充满了污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满足下私欲给正义团体找点麻烦,就像尼禄一样。典型的英雄历史奇观片,女神、大力士斗牛、密集群众、特艺彩色的遮片绘景和广大人物支线,这种堆砌场面和爱情的做法随着观众品味提高逐渐落伍。 @2015-07-29 16:00:36 |
|
明明就是道义和爱的召唤却非要附会在一个天主的身上,你依靠你自己去坚守道义和爱不行啊。 |
|
直接把基隆这个角色改得不剩啥了,没意思,不过裴特罗纽斯依然很招人喜欢。另外这片是用了多少群演啊,感觉电影上映了他们一人买一张票这片也就回本了…… |
|
好喜欢commander!好man啊!lygia都好靓女!最紧要介部电影无荣爷爷讲解,唔知咁多奥妙。fish |
|
和《十诫》《宾虚》一样,五十年代初大制作历史史诗片,对基督教有非常主观的美化,有失历史片的严谨。原著同名小说是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显克微支的《你往何处去》,此君就是小学课文《小音乐家扬科》的作者~ |
|
那个年代的光和影,鲜明的场景设计让人印象深刻。 |
|
对这类史诗大片总是无法欣赏,虽然看得过程中不觉着乏味,但是片子里几乎没有对我口味的。强行灌输上帝论,片子将军说的也是无神论者想说的,后来将军皈依基督教,显然说服力不够。 |
|
寓教于乐,但是真正的历史不是那么一回事。 |
|
除了乌斯蒂诺夫的尼禄,乏善可陈。 |
|
我对这片没有一点兴趣 只是为了来吸食Kerr的盛世美颜。还好戏份够多造型绝美 我居然三个小时没有快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