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过场戏,无刻画,不好看。从画面意图推测,燕青和李师师上了床,太过分。徽宗写字竟然不是瘦金体。姜大为有点冒傻气,燕青小乙浑身冒精气儿,他演不适合。狄龙太面,没有武松的狠劲儿。史进有点老,小说多次突出史进少壮鲁莽,不是世故猛狠。总之这电影选演员都有点错位。 |
|
一直觉得水浒传就是古人的b级片,血腥暴力,大肌肉男,各种江湖混名和神功,简直太适合张彻了。之前看张彻访谈说到他对水浒传的理解,特别正点,水浒传就该这么拍! |
|
武二郎和燕小乙明明是征方腊后难得善终的两位啊,张导你不能为了CP大业就生生把人家拍壮烈了呀…… |
|
别人叫他小乙哥,你叫他小乙。 |
|
尼玛张胖子居然让李逵燕青武松全领了盒饭! |
|
一个好男子,从生到死,应该有事情是能被记住的,比如赤膊血淋淋地大杀四方。我觉得这是剧中人和导演的想法。 |
|
荡寇志,英豪之死写就的手札;虽然改动较大,但是每一位的死法,较之原著更为悲壮;谷峰老师的黑宋三,自带城府 |
|
小乙哥血条太短,黑旋风老是坏事。有一种虽然很替他们着急,但又很真实的感觉。有能耐的人可不就是不一定听使唤,也不一定很聪明的嘛 |
|
敢情这荡的是方腊之寇。女追男隔层纱,想看看哥哥一身好花绣。给了李修贤颇多戏份,真的跳过水关,帅气逼人。借武松之身狄龙断去一臂,与小乙哥契克契克恰,而荡气回肠反而是孙二娘夫妇。两场相扑设计别致。小乙别怕,铁牛来啦,黑旋风这无条件效忠哥哥的义士战死是一种美,被兄弟毒死是一种叹 |
|
《荡寇志》是张彻1972年《水浒传》后接着拍的水浒题材电影,之所以拍《荡寇志》可能是因为邵氏那时候热血男儿真的是太多了吧,一起上露个脸。《荡寇志》本是清代俞万春在《水浒传》的基础上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世人只知《水浒传》诸雄的“忠义”,少有人谈《荡寇志》的“忠君”。张彻75年的《荡寇志》虽然名字与愈万春的小说相同,但内容却出入很大,更像是《水浒传》征方腊部分。这部戏里主角是姜大卫扮演的燕青,英俊潇洒,武艺一流,乱军之中单挑方腊相扑高手司行方,甚是精彩。但毛病依然是过于粗糙,这也似乎是张彻导演电影的一贯通病。轰轰烈烈的一场战役,以宋江一句“可惜这损我一班兄弟”收尾,胸中都憋着一股恶气啊。 |
|
燕青脱了半天衣服然后画面一黑,张彻比CCTV还狠。 |
|
又是胡改的东西,水浒跟荡寇志哪个都不挨,原创了些什么玩意儿 |
|
#1080p#狄龙姜大卫又㕛叒叕秀恩爱了,又㕛叒叕殉情(雾)了!原著里武松和燕青关系有这么亲密无间嘛~武二哥莫不是长了千里眼顺风耳,连千里之外燕小乙有难都能及时策马赶到拔刀相助,可惜刚下马就被断臂了,算是遥相呼应新独臂刀吧,最后又战死在了一块儿,完全把原著魔改了一通,啧啧 |
|
服,真真服了,同人大大可能都不敢这么写。一仗征方腊,燕小乙和武松几乎全程没什么对手戏,却也要在结尾双双赴死,而且死前还相视一笑,那缠绵劲儿比片里那对真正共赴黄泉的夫妻还要动人。别人都喊小乙哥,便就狄龙的武松喊着一声小乙,又是断臂又是死;所以说同台戏少怕什么,导演私心起来谁都比不过。P.S.拍得有那么点群英会的意思,但张彻本子的糙,真的是,英勇都要成坑爹了。 |
|
张彻拍水浒后征方腊的故事简直就是一场"阳刚美学"的暴力意淫,梁山108好汉够他挑着捡着杀掉了,该死的不该死的都是他用摄像机一翻玩味后的大逃杀。姜大卫-浪子燕青,眉一颦,嘴角一翘,李修贤-浪里白条张顺,看起来神似李小龙,樊少皇的爸爸樊梅生-李逵,还有打酱油的狄龙-武松。还行+ |
|
看到武二郎骑马飞奔而至,张老师的首本名句顿时涌上心头:“我就是来陪他一起死!” |
|
切克切克恰~~~切克切克恰~~~ |
|
虽然名字叫荡寇志,其实和余万春写的《荡寇志》不是一回事,这个主要是写征方腊的,而且着重在杭州之战,邓元觉(不是和尚了)、石宝、厉天闰、司行方四个元帅全部登场,也算是热热闹闹了。 |
|
现在的电影难有这般江湖气 |
|
武松能和燕青死在一起,估计天底下也就张百万一家了。 |
|
好壮烈,好惨烈。。。。全片从头杀到尾。这阵容真豪华!基本当年邵氏的精英全来了,冲着阵容真是不枉梁山好汉威命也!!!张彻导演对原著好汉们结尾改动真大。。。。。。 |
|
每个好汉出场都很有型。死的时候pose都很带感。 |
|
每个主人公的形象都是如此饱满生动。 |
|
分不清是武侠片还是战争片。 |
|
与原著相比改编不少。一如既往的一个接一个的死亡,却不知为何都如此迷人,让人一遍一遍地重温。石秀的剖腹,史进的临别一语,张顺的魂归涌金门,李逵最后如孩童般的一扑……看张彻我总是不爱深究细节,就只想一次次地感受那些死亡带来的震撼。 |
|
sb的电影跟tvb电视剧一个样子,很烂俗。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缘故,现在看来,难看的要命。最主要的是逻辑很成问题,人物塑造也莫名其妙 |
|
那里是去荡寇?分明是来送死!梁山好汉空有一身忠义,沙场上杀声震天,茄汁横流! |
|
那个时候总是群星荟萃 |
|
燕青自杀小分队,先是石秀跟石宝拼掉半条命被围住自尽而亡,然后史进为了抓方天定被围殴而死,紧接着张青孙二娘夫妇中埋伏寡不敌众捐躯,李逵为了争取涌金门开门时间以一敌百战死,张顺开涌金门而死,燕青追杀方腊伤重而死,全程消失最后突然骑马赶来的武松一来就被砍掉左手,然后单臂擒方腊后坚挺而死 |
|
还是那句话,悲壮是张彻电影永恒的主题,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于是便有了这个面目全非的水浒故事。马军尽皆步战,步军头领反倒策马狂奔;木栅困阮氏兄弟啼笑皆非,方天定死尸猛眨眼疑似抢镜;所谓大军不过几艘小船,这画面太糙我没法看。英文名《都是哥们儿》,可从片子里我真没看出来。 |
|
槽点太多了嘿嘿。。。阿尊扮浪子燕青倒是不错,李修贤的浪里白条就太黑了些~开篇的水战拍得很好,其他的场面调度倒是无趣。 |
|
水浒传自从攻打方腊起剧情就急转直下了,仿佛侠客拿起了杀猪刀,将军卖起了女儿红,燕小乙和武二哥虽然死得太ooc了,但还是替他们不值得。 |
|
又看了一遍,对这种李逵领盒饭的编剧,还是难适应,搞得它很英雄一样,方腊跟宋江没有直接经典对话也比较难崩 |
|
用冯巩对郭冬临那句话说:你不能胡改嘛。PS:后面今夜不设防里龙哥提到的少爷兵那件事,应该是讲的这个,他记的是水浒传,可能这部片当时上映也是水浒传的名字。我在涌金门那场戏还真的看到了他。 另外,双枪将董平居然是陈惠敏,也太囧了。。。历来版本都把李逵描述成个傻逼,而不肯做些创新改动,也是遗憾。 |
|
继续收集各个版本的九!一开始看剧照我觉得陈观泰太凶不少年【?】,我错了,看了动的我很喜欢,虽然这只史进是冷静睿智型的,更像是领头的哥哥,不是冲动少年郎,但是将小九那种大无畏精神表现很棒,尤其是将小九的死改为浴血奋战到最后,咬紧牙关誓死杀敌的样子就是无敌英勇史大郎,如果原著可以这么死我乐意!【喂】这次是真·团灭,但是主要出场的好汉都个性突出,虽然剧情和武打都有不合理的地方,但是70年代能拍出这样的值得肯定。炒的cp主打居然是武燕..然后雄秀和二五,还带点燕史...就是我大师人肉背景墙就一个镜头,有点可惜了。 |
|
比1好 人物出场和死亡都特有劲 |
|
6.9分,《荡寇志》原本是清朝俞万春写的三十六雷将剿灭梁山一百零八好汉的古典小说,这里却被张彻用来作为一百零八好汉剿灭方腊起义的电影名,感觉有点讽刺。电影唯一的优点就是将方腊的南国四大元帅都拍出来了,可惜人设却不对,苏州八飞骑,江南十二神,皇侄方杰,小养由基庞万春这些人还是没有。相较于小说魔改较大,李逵、武松、燕青都战死了。 |
|
茄汁滚滚身全死,武松也叹无后人。 |
|
挺血腥的,里面居然还有丹波哲郎 |
|
自古以来李逵就是二逼 从没影视剧能把他拍的稍微聪明一点,也是醉了。狄龙看到姜大卫的那一刻 两眼放光,那个暧昧的眼神哎..... |
|
阵容真牛逼,张彻能用上的人全用上了 |
|
这回龙哥断臂了,真是配一脸…狄姜同框,满眼都是粉红的我,就是水浒本是群戏,两人热恋才开始就虐,离别前那对望一眼万年…开头差点被李师师脱了衣服的阿尊简直难得! |
|
番茄酱满天飞&原来武松是为小乙哥断臂滴 |
|
最近喜欢看老片子,虽然鲜血都是红油漆,打斗也需要1.5倍速看,但看到影星年轻的样子,还是心生欢喜。#20230625 |
|
喜欢让人光膀子和惨烈去死的张导演 |
|
招安原是水浒传中不俗的文戏,许多英雄的另一面性格,在这件事情上被写得很丰富,从动机到行动到最后的结果,许多人在这其中也有变化,但张彻和倪匡都处理得很粗糙,他们甚至都不是用水浒的逻辑来写,而是惯常的武打片的逻辑,只有第一场戏必须用到燕青,但又啰啰嗦嗦写得很猥琐。 |
|
走马观花一样的亮相然后挨个儿死掉。香港真的不适合拍金庸水浒三国这些大场面。 |
|
李修贤可怜啊,有水了,死在水里 |
|
武术指导:唐佳、刘家良、刘家荣、陈全 |
|
2022狄姜花车巡游。全程保持颧骨高高扬起享受张百万的恶趣味。就算脱离academia里male bond的研究,纯看邵氏黄金(男)班底演一把水浒也还是很过瘾的,更别提非要加进去的狄姜镜头私货。好美的小乙和他二哥啊!!顺说史九张顺都颇得我意(unexpected casting choice but still),还有铁牛赴死那段挺好。以及HET伴侣死去时镜头呈现完全比不过男性之间的浪漫,就想说不愧是你张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