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爱的老太~ |
|
影片第29分钟,Alexandra走过一辆辆坦克车,画面突然扭曲失去比例,《父与子》中的儿子角色随之出现。两人简短对话,陌生而微妙的感情联系让本片和前作短暂交融。它比大多数人想象中的要深刻 |
|
是我08年观影比较喜欢的一部 |
|
一位银发妇人的来访,没见着战争的野蛮倒四处是迷茫的眼神。 |
|
21-3-2008 12:30pm science museum |
|
为什么索科洛夫能够在最简单的人物身上藏着深邃的主题? |
|
威信D9 提名金棕榈 |
|
7.5,别样的索科洛夫,少了晦涩,多了温情,俄罗斯老太的车臣前线寻亲之旅,一个“俄罗斯母亲”视角下对自己“车臣孩子”的战争关怀。索科洛夫没有拍战争戏,但营地随地飞扬的沙尘和残垣断壁下的破屋一直提示我们战争从来不曾在此缺席。相比起寓言式的《精神病院》,索科洛夫拍的车臣更有临场感,但也更着重于个体对战争的体验,看惯了《俄罗斯方舟》这种大气磅礴的作品,看这么一个小品还莫名有点不习惯。 |
|
足够深邃,但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索科洛夫会被人说成是这个时代的塔可夫斯基。 |
|
竟然是Галина Вишневская |
|
最后两位老人各自茫然失落的眼神,好感人。尤其是那位车臣老人,那怔怔地神情在说,明明,我是去不了你那里的…… |
|
老妇人探访前线军营的孙子,使其在父权主导的残酷战争中获得一丝母性的关怀与温暖 |
|
2007/12/01@金馬 |
|
593 WX |
|
索科洛夫从一个出人意料的角度,来呈现并反思车臣问题。几乎没故事,但却非常生活化,用不多的言语,以镜头来表现战争的残酷。索科洛夫一直用着悲悯的眼光看待这一切,里面很多细节有趣,让人有会心之处。影片中主角老太太演得非常好,很有光彩。演员应该是大提琴家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太太吧?名字相同,形象很相似。
|
|
我认为的战争片在情绪上就应是极端寂静的,《钢琴家》,《万物复苏》,《撤离加沙地带》,《细细的红线》等等,索科洛夫突然性发璞归真,在正常画幅和画面状态下,神构图于悄无声息间信手拈来,此片也应该是我看过导演自我致敬和回溯最高级的一回。 |
|
简单的情节,平实的对白,自然的真情流露,和对生活的矛盾的思考。4.5颗。 |
|
老婆婆看孙子 |
|
《旅程挽歌》里,导演将后期对画面的旋转变形处理解释为想要看到事物的背面。遵循同一种逻辑,当祖母进入到车臣集市后,大量的旋转变形随之而来,离开军营才见到战区的全貌。 |
|
俄羅斯,一場戰爭兩輩人。 |
|
主演Galina Vishnevskaya,罗斯特罗波维奇之妻 |
|
只是看完了.有点难过! |
|
喜欢这部远甚于《浮士德》,可以和【士兵之歌】互文,不辜负我想了那么久。国宝级的维希涅夫斯卡娅怎样荆钗布裙也难掩优雅霸气。 |
|
战争与和平,老人与孩子。14年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俄罗斯索科洛夫。 |
|
很个性 有点无聊、没有明显高潮的电影 战争电影却一个战争场景都没有 但是却有一种随时随地的不安全感 总以为老太太要出什么事 俄语翻译过来也是神神叨叨的 |
|
不是,俄国年轻士兵怎么都这么可以啊。 |
|
@Christine21 |
|
我們捨棄了甚麼,為要得到甚麼?
走過了許多的路,原來就是歷練。
I know it's not up to you, but please give us freedom. We don't last forever. |
|
好坏相混合 没人喜欢你 圣人与恶魔 都搞不明白喜不喜欢战争呢 流变的镜头过多 表意的对白过多 |
|
好闷... |
|
91.01 |
|
几年前看的威信D9,看完也没有留下太深印象,毕竟比想象中沉闷,当时不知道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后来又看了浮士德,那种史无前例的沉闷风格“震撼”了我,原来都是同一个导演... |
|
到处都是涼しい目,不管是士兵的,还是平民的。又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不过用眼神来代替故事来延展以展现主旨,我好少见哦!第一次看这个导演的,不知道他的风格是不是这样的,所以不说了吧! |
|
6.0。 |
|
虐得深沉。。。 |
|
那个出现过三次一直没能和老奶奶说上话的士兵让人印象深刻 |
|
索科洛夫放下了艺术情结,努力但略显生涩地去直白描绘普通士兵与平民的悲哀。车臣老太太转过头,长官和普通士兵的欲说还休,小摊贩的敌意……在这些细节中这份生涩似乎也不知不觉与镜头扫过的那一张张彷徨、稚嫩、无助的面孔相融合。来年阿巴斯的《希林公主》对此则是完全驾轻就熟,士兵、难民、女性,也许加上伯格曼的人的感情, 响起一句歌词“幸福在哪里……” |
|
8.1 相比于《孤独人类之声》更平白朴实,没有大起大落,情感却是更浓厚了 |
|
孙子和奶奶那是真叫一个亲啊,摇晃着拥抱,抱着奶奶走路,都能看出来。 |
|
喜欢!老奶奶简直就是战场上一抹温暖的阳光。非常喜欢这总纪实性的电影风格,虽然沉闷,但是足够真实。 |
|
“斯拉夫人民总是不同的,他们看得到那些苦难,却还都是小伙子呢。” |
|
2/4/2008 - HKIFF 32th 太累, 看的時候睡著了...可惜. |
|
俄罗斯靓仔真多,可惜毛熊反同nbcs |
|
20221210 |
|
B,#FIFF13#,一场探亲记,带来疲惫的男人们的群像戏。本以为这么多鲜活的年轻男人能给缺失活力的镜头带来几分生气,没想到还是那么昏沉。 |
|
人的心啊,被战争划了一刀又一刀,那么无力和苍老。 |
|
~In Stock~ |
|
一位祖母获得了军队中唯一的集体身份认同 最终陪她走出大门军营的只有一只狗 索科洛夫镜头下的亲情永远让人心痛 “他小的时候还好 后来完全变了 我怕他们都会变成这样” dedicated to Andrey Sigle 两人真是天作之合 |
|
夜晚的场景印象深刻,军营中的低语和徘徊配合音乐抒发情绪,亚历山娜总归无法理解这里的军人,原住民,和最后在火车站送她的她同龄的老妇人 |
|
亚历珊卓 威信简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