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每一段感情的产生、滋长及毁灭如此相似,从一个怀抱流连到另一个,你以为掌握了爱情的全部秘密与奥义,永远觉得这是最后一次心动,其实不过在复制爱情,这是我们最大的绝症;我也曾踏遍千山万水,如今只想和我爱的人终老;太喜欢夜色里的街头漫步,以及间隔的配乐,新浪潮余韵犹在。 |
|
1.恋爱中的人忘却了思考,舒服就好,幸福得如同傻子一样;2.男人如果要背叛你,不会提前告诉你的,而你能做的,就是跟他做同样的事;3.性格决定命运,同样决定着爱情的模样;4.导演镜头里的女演员,非常好看。 |
|
请不要拿加瑞尔来和洪尚秀相提并论谢谢。整整76分钟的陈词滥调。 |
|
爱是谎言堆砌的真理。 |
|
还是比较喜欢加瑞尔的黑白影调,短促激烈而过的爱情小品因为黑白的过滤,与小清新与自我沉溺的小资感伤情绪拉开了最合适的距离,反彰显出生命韵律的自然风貌 3.5 |
|
看过却不列入年度十佳的,我们无法做爱。 |
|
想和那个躺在床上安详睡觉的年轻男子做爱。 |
|
加瑞尔果然爱情小品的高手,旁观的都是专家,可深陷其中谁也不自知看不清楚的感觉真是好难描述,但他很轻松的在黑白影像和欢快配乐里就让几位在情感中转换了视角循环起来。原来是导演女儿,还演了cmbyn里小男主的垫背女友。还是喜欢更漂亮的情人,结合教授老爸和之前几部作品看是一盘大棋。金马54。 |
|
調度調的如此精緻,旁白卻把觀眾當成瞎子。 |
|
菲利普加瑞尔实在是太会挑演员、太会指导演员了。他镜头下的姑娘,不仅用清澈的眼睛、曼妙的身段在演出,连每一根睫毛、每一个雀斑、每一束头发丝,都透露着欲望、踟蹰和脆弱。他女儿也是,在他的电影里是最美的。做一天的情人,只要用整个生命去爱,大概连它是否短暂都不会再去在意了。 |
|
这文本实在太漂亮了,一比洪尚秀简直是流氓。 |
|
喜欢在爱情中就像穿上了厚外套抵御寒冷这么个比喻。 |
|
法国洪尚秀,韩国加瑞尔 |
|
洪常秀完全不相信语言的意义,所以对话只有癫狂,重复,装聋作哑。加瑞尔更为传统,或者说乐观,因此人物能说出他们不可抵达的美。 |
|
侯麦好像后继有人了,导演更大胆,早就越过了侯麦这个虔诚教徒不敢逾越的大胆展示性以及对感情其实非常忠诚的界限,谈谈界限那边但离的并不远的人们的种种试探,小心翼翼的,但也总会受伤的其实是对爱的执着追求。里面的演员不大化妆,妆容不整,但轮廓都很好。爸爸女友像是文艺复兴名画走出来的 |
|
感情受伤的男人,很容易找到一段人间喜剧式的爱情,而感情受伤的女人,常常会遭遇另一场爱情悲剧。 |
|
金句真多,“她这么年轻敏感,一伤误终身。” “一生很长的”。“我不怕死,我怕不能和我相爱的人一起变老”。看的时候如坐针毡,因为好多句子都像抛给自己。。。 |
|
女主角的失误在于quickie场所太固定了一点都不顾忌被抓包 |
|
我们看过爱的专制,占有对爱情的腐蚀与钝化。菲利普加瑞尔则平和,细微的翻面煎烤牛排鲜嫩的另一面:自由、宽容何其好,但它同样可能毁坏爱情。开篇女子在高潮的喘息紧接另一名女子痛哭喘息(两位同等重要的女性),绝妙的开场。一夜情人,下不为例!我们允许电影自由(裸露),但它也有自己的道德感。 |
|
一日情人好做。像阿丽亚娜这样欲望先行的享乐至上者,就让自己沉沦在一日情人的节奏里不好吗,别寻求稳定伴侣了呗。 |
|
“双姝”构架下一个关于爱情中背叛与忠诚的寓言,哲学老师与放荡学生,一个崇尚相爱相亲,一个追逐欲望满足,却都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自由法则的牺牲品,女儿与男友反而更像是正常的一对,有争吵,有分手,当然也有羁绊,恋人们的故事总是欲说还休,在激情与伤害的宿命里轮回,其实我们都上了爱情的当 |
|
轻巧别致的爱情小品,如此简单的镜头和黑白影像竟举重若轻地展现了藏匿在每个饱满个体之后的同时包含着脆弱与知性的复杂情感。两个同龄女孩的在相互慰藉的过程中完成身份与心智的双重互换,细致微妙的情绪起伏刻画令人动容。 |
|
珍妮被男友扫地出门,投奔老爸,老爸正在同居的女友和珍妮同岁。老爸对女友说,你可以去找年轻的肉体,别让我知道就行,重要的是我们和谐。女友真信了,珍妮把一个想睡不敢睡的百人斩让给老爸女友,结果被老爸撞见两人在学校厕所大干,被老爸掌掴后,女友只好离去。还真信老爸那话了,呵呵。 |
|
所有被恋人扫地出门的姐妹们都该像女主学习,不卑不亢,让你走你就走。选择断联,即使再多的悲伤眼泪也要自己撑下去。爱一个人的最终目的是爱自己,只有你爱自己了,才会有人爱你。——我要主观(特别主观)的为这部电影打五分!!!!😭 |
|
看完就记得跳舞那场戏了。我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这个故事很幼稚……不,倒不如说,这样的角色和人物关系让我觉得“不值得一讲”。 |
|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女生失戀后和父親的情人的友誼。差點又會是一部“女雙+父女”3P的設定,不過沒有那麼發展。沒有前程的鋪墊,上來就是轟轟烈烈的分手。使得觀眾對兩個女主刻骨銘心的愛情缺乏理解和代入感。倆女人一前一後尋死覓活還顯得有點好笑。整體感情還是挺細膩的,旁白比較多餘。三星半 |
|
把侯麦弄成黑白,就成自己电影了,比毕赣还懒啊 |
|
意外排在了考验人耐心的两部主竞赛中间看(《圣鹿之死》和《温柔女子》),简直是一股清流,和解腻的甜点。导致看完的第一瞬间就恨不得把Garrel的电影都找下来看...谎言、忠诚、爱情,讲得轻又摸得深。最喜欢片中两位女生分别的“活不下去”又以局外人安慰。搭配的几段音乐更是锦上添花。 |
|
整天没点别的事儿了 |
|
1.加瑞尔"弗洛伊德三部曲"终章,除继续探讨爱情中的出轨与女性性欲外,置入了若隐若现的厄勒克特拉情结母题。2.情节上,分手-复合结构对称,情绪与性格上,欢快+性自由vs忧伤+忠贞。3.兀自插入的轮舞段落很有导演最爱的戈达尔气息。4.碳素笔风格的黑白影像+略显多余的旁白,别有一番风味。(8.0/10) |
|
#Cannes2017 前半段节奏超爱 后半段有点话唠开始 看午夜场的我就有点迷糊了 到底什么是爱 每个人的感受不同 无解 唯一有个问题是在厕所啪啪啪为啥总是一个体位? |
|
目前看过加瑞尔里最喜欢的一部。简约、曼妙的圆舞曲,浑然得无需解构。 |
|
这很侯麦,不过我一直觉得侯麦讨厌女(人)人(类),而这部显然很女权,把原来刻板印象中男人做得事都交给女人做了。 |
|
哎,这老头,懂男人懂女人懂爱。 |
|
3.5。可以视为一个寻找且找到平衡的故事。金句不少,从调度、节奏到演员神态、体态,无一不让人舒服,可惜也还没到预定十佳的冲动。非常认同黑白是一种过滤的说法,旁白和音乐可以更节制。 |
|
在电影长度越来越长的情况下 加瑞尔依旧能用简短的影片来阐述他的故事 精简的黑白影片 模糊了时代感 摄影和镜头上却不廉价 两个同龄的女人因一个男人相识而发生的故事 对爱情和生活有些截然不同的态度 彼此帮助 然后分道扬镳 情人还是爱人 爱情的定义和理解从来就不固定 |
|
亲密关系中试探的边界,两性权力的拉扯,多爱一分砝码就往天平彼端游移一分。若要秘密存在,就好好守住它。加莱尔怎么可以如此精确无误又如此模棱两可。跳舞戏太美了,仿佛游离在灵魂与阴影之间的一场梦。 |
|
爱情故事终以无主题为高,如果主题在故事里处处留下痕迹,就更糟 |
|
最不喜欢这种法国文艺片的劲儿,没睡着真难得 |
|
做爱后动物感伤 |
|
感觉世界上有着一个Philippe Garrel cinematic universe,观众还是很幸福的 |
|
呵 |
|
我一直觉得,忠诚只不过是爱情的附属品,一旦你不爱对方了,忠诚自然瓦解。Ariane流连的是与伴侣之外的交欢,享受着的是与伴侣在一起的生活,很抱歉,世俗无法让你同时拥有。 |
|
好看,覺得編劇對邊緣型人格很了解。兩個女主角都有那樣的影子 |
|
这是我们沉醉于黑白影像质感的最好注解:赋予一个爱情小品(感情失败,迷茫犹豫)最刺骨的冰冷触感,爱情往往产生于一刹那的灵魂碰撞,而相守下去的往往脱离开爱情本身了。 |
|
加莱尔对男女之情、爱情道德有极深刻体察,这一部跟女人的阴影有诸多相似之处,仍然是黑白片,叙事效率极高,三个角色的叙写毫无废笔。 |
|
4.5 幸福自有和谐疆域,却无法仰仗单方面的持续付出,弗洛伊德的爱情哲学在短短76分钟内被演绎得精准无疑,黑白影像更增孤独哀愁;谁不是甘愿被爱情欺骗,怕的只是言之凿凿心怀枉然的大度,那化名为爱情的占有欲,其实也就是补全个体的欲望本色,以为它神化了自己,不过是顺从了自由。 |
|
旁白加的很妙,可以自由选择角色视角代入。如果按约定的方式相处,算不算忠诚?如果只说一部分真话,算不算撒谎? |
|
4 重看之後發現第一次實在看漏了很多微妙的細節,敘事真正的核心是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明明是同齡的競爭對手?卻因為男人的關係而在感情上形成了像母女般的依賴,但同時失戀的女兒卻因為嫉妒(對成熟的姐姐/繼母的對抗和父親的幸福對比自己的失戀慘況)而潛意識地擔當了入侵者的角色。誘惑無處不在,女主角一開始安慰女兒的話語和最後的結局對比簡直諷刺到極點,但比侯麥溫柔的在於加瑞爾對道德審判不感興趣,他更喜歡以彷彿還停留在新浪潮時期的黑白鏡頭探索年輕人的任性和多情。戀父情結的暗示和後作眼淚之鹽的父子關係形成有趣的對比 ps. 看到一半終於想到女主角長得很像VC |
|
可能我真的不适合爱情小品这个类别,没法很共情所以也没法欣赏,全程都是????,很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