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有什么好的?女孩:太多了,春天的早晨,夏天的夜晚,音乐,艺术,爱情.... 就这么一个段落,又差点老泪了。相比之下,结尾的控诉确实指向性太明确了,没有那种可回味可反省可自清的余地。 |
|
在萧条年代为了真正的妻儿用哄骗诱杀有钱老女人的方式生存,轻松无忧的面孔下,藏的是悲观冷漠的心,毫不犹豫的向“妻子们”下黑手,却对同病相怜的女犯伸出援手。凡尔杜是社会变革的牺牲品和产物,生无所恋,死无所惧。片子再精炼些会更完美,向Orson Welles致敬,真是位生不逢时的天才。 |
|
“杀一个人是坏蛋,杀数百万是英雄。数量决定神圣与否”一部发人省醒的黑色经典。看到的不止是卓别林高超的表演和导演才能,更应看到他的不畏强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
大情节不错,执行上太粗暴了,各个转承起合都不够圆润,尤其结尾的提升,在人物性格而言太过牵强。然而考虑到创作年代还是要为影片的意识形态加一星。 |
|
本片是在美国电影界“驱逐异端”运动甚嚣张之际,卓别林正遭受攻击之时,他沉默了七年后拍摄的影片。片子的剧本由奥森·威尔斯根据法国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而成,并准备亲自导演。在开拍的前几天,卓别林突然变卦,将威尔斯踢出剧组。随后拿过剧本改了几个情节,把威尔斯的名字也从编剧上面划掉了。 |
|
嘴甜哄寡妇,
海水变汽油;
数钱无影手,
买房炒股票。
小忽悠见大忽悠,
杀人者诛万人王。 |
|
一个辛辛苦苦30年的小职员失业后,为辛辛苦苦维持家庭,又去辛辛苦苦奔波各地骗取女人欢心钱财,既悲伤又荒诞,究竟谁是真凶;后半部有些流于说教,不过也算点题了。 |
|
亨利·元宵模子·套路狂魔·点钞机器·凡尔杜;威尔斯式悲剧+卓别林式戏谑;看了一个小时还在纳闷这是要玩黑色?后一个小时那位熟悉的卓别林又回来了;一个骗子,会被一个傻子感动吗?;“在你的哲学腐蚀我之前,快点儿离开吧”;“杀一个人,你是罪犯;杀一百万,你就成了英雄”,这台词太威尔斯了 |
|
8.0/10 分。2024.05.03,初看,FRA法版蓝光。修复得挺清晰的。差不多快一百年了。这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卓别林的电影长片。短片倒是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主要是电视上看的,系统的看好像还没有。。。钓鱼船上那一段把我笑死了。那个傻大姐演员是不是叫玛莎·雷伊,我看豆瓣上有6个前夫,汗。。。台词和动作还是有点浮夸,过去老电影的缘故。转折不够圆润。而且,最后他为啥不跑? |
|
不知这是不是卓别林最黑暗的一部电影,虽然仍旧有他招牌的默片式表演,也有搞笑的配角阿姨,但这部二战刚结束后的电影充斥着他对当时社会绝望的控诉,承担杀人罪责的永远都是单独的人。竟是真实故事改编,编剧还有奥森威尔斯... |
|
确实不理解凡尔杜先生前后矛盾的怪异行为。他的思想毫无一惯性,仿佛所有的善恶都蕴含在他那彬彬有礼的举止和教养中。尤其不理解的是他最后又返回咖啡馆的选择。这不是相当于主动投案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不跟妙龄女郎坐车回去呢?为什么一个如此冷血无情、杀人不眨眼的坏人,银行破个产就能幡然悔悟呢?所谓的完成使命,就是在根本不必要的情况下引颈就戮吗?恕我无知,这样混乱的行为,又不是个神经病,那我还真欣赏不了。而且本片也太多说教了。我发现这是卓别林晚期电影的一个毛病,总喜欢在电影中板起脸来一本正经地说教。还真不如早期那些默片那么纯粹自然,不上课,不演训导主任,只是让你欣赏艺术。全片最动人的就是那个女孩了。自然、纯真,美得让人倾倒,让杀人犯都放弃了杀人,改行善了。她的三次出场,是全片最亮眼的地方。6分。 |
|
当你被现实折虐得彷徨/脱力/凌乱/抓狂时,欢迎观看《淘金记》、《城市之光》,或是《凡尔杜先生》,必有一款适合你!【10】 |
|
非常好看。从理论上说,个体的善恶判断其实不能作为时代伦理的标准,凡尔杜对“资本家遗孀”的杀戮不是正义的,更不能与纳粹的战争两相对照,这只是弱者的伦理,一旦放大会灾害无穷。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卓别林的深情与演技,以及电影对人间非正义状态的表现。 |
|
別人總問我白羊座有甚麼好。點答好,其實或者真的沒甚麼好。有人說,我們喜歡白羊從來不為他們的好,只為著他們的不好。我覺得所言甚是,看《華度先生》就會明白。 |
|
之前一直欠着这部没看,看完觉得这才是卓别林最佳,真·神作。彻底刷新了我对卓别林的印象。电影史上也许从未有这样一部电影,用最幽默、深情、善意、保持体面的视角,去解构一个疯狂的连环杀人狂,令人彻底明白他为什么杀人,甚至在一些时刻与他产生扭曲却又温柔的共情。这和史蒂文斯的《郎心似铁》其实是同一类电影,表面上此片是黑色幽默、犯罪悬疑,实则是模糊罪人的爱与欲,指向二战及战后社会现实创伤的“二战电影”。凡尔杜先生最后为了在女孩面前保留体面而使伎俩、并在随后撕掉名片自首的一场戏,尤为感人至深。 |
|
卓别林批判性最强的一部,和默片时代的他简直不是同一个人,也许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带了太多的个人恩怨吧 |
|
卓别林通过凡尔杜消灭了夏尔洛. |
|
“杀人者诛,杀万人者侯”“法律专抓小的”,七十年前的电影中,反映的正是当前社会的现状,不禁想起那个为了给妻子治病伪造单据而入狱的丈夫。凡尔杜一定很爱他的妻子,所以听见年轻女孩说可以为了自己所爱的丈夫而杀人的时候,才会放过她吧,所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
|
据说奥胖也是剧本创作者,难怪剧本如此精彩,可惜卓别林还保有默片时代的夸张演技,拍摄方式也过于古典,更想看奥胖用这个剧本去拍一部黑色电影。 |
|
4.5 很难说这片子到底归功于谁,甚至可以想见奥逊·威尔斯会怎么拍这个片子。卓别林自己上手倒是有了威尔斯需要的喜剧感,场面调度却(相比之下无可避免地)变得古典起来。不过至少有一个太好太好的剧本,一手好牌怎么也不会打烂(后半段肢体喜剧更是量身定制):关于那个时代的阶级和战争,资本与梦想……如果在卓别林和威尔斯之间可以建立起一个序列的话,那应该是《大独裁者》-《城市之光》-《凡尔杜先生》-《历劫佳人》-《公民凯恩》 |
|
deleuze说“卓别林不就是想告诉我们在每个人身上都找得到一个潜在的希特勒和一个潜在的杀人魔吗?”杀一个人让你成为罪犯,杀一百万让你成为英雄,不得不说凡尔杜的伦理观很正确。相比卓别林其他电影,这一部是最邪恶的,但也是最深刻的。电影最后凡尔杜没有做一点妥协,薄情世界里最深情的人。 |
|
和老蒋@宁波路新光影艺苑 前半的诙谐剧各种片段感 后半有点形而上的严肃讨论 夹杂各种王尔德式的两可隽语 猫 女人和小孩依然如早期迷人 发见Chaplin身上始终有我理想父亲的原型 结束时候没能群起的鼓掌 新光是老剧场了 容量300 气氛还不错 疑心剪辑版 有空可原声原版学下语言 |
|
又是那种妄图踩着自己的尾巴跳起来的电影,“杀一者凶,弑万者雄”对此的抨击固然成立,但你反对什么,首先得不是什么——那些擎着美辞丽句号令群众党同伐异,行残虐无道之事者,固然下流。但以爱之名义,施欺诈与杀戮的凡尔杜先生,与他所嘲弄的对象,又有什么不同?卓大师老矣,夏尔洛死得真冤。 |
|
虽说是喜剧,但很残酷! |
|
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如海报所写,卓别林变了,因为世界也变了。 |
|
唯一能让奥逊威尔斯心服口服地让出掌控权的恐怕只有卓别林了。剧本黑色得过头,很大程度归功于威尔斯构思的框架,而卓大师填充的喜剧基调淡化了剧情层面的黑色讽刺强度,却加强了文本符号背后所指的反叛性,在幽默滑稽的笔触之下是辛辣尖锐的恶,在喜剧表象之下是完完全全的时代悲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与庄子类似,卓别林并未控诉掌权者犯罪以及背后法律的正义天平倾斜问题,而是倡导"绝圣弃知",揭露维系社会运行之道的局限性,以批判的眼光看待造成吃人的社会的原因。古人犯罪以圣人之道冠冕堂皇地掩盖其罪行,而作用于电影中的语境则是借经济危机之名实施犯罪,借法律之局限性掩饰其罪行"事业化"趋势,小恶汇聚成大恶便是社会之恶,个体在社会"大事业"下要么被同化,要么以恶来回击,无论选择如何最终都将被吞没 |
|
观众视角是那么奇妙,恐怕没人会希望Monsieur Verdoux被抓,一次次希望他逃脱,如同我们总要英雄脱险、侠盗脱身。卓别林眼角嘴角像一幅面具,看着他杀人,看着他回到家中陪伴妻儿,似乎就能透明得看透他的喜怒哀乐,而最终的自白又完全颠覆之前的理解。观众控制最高作。 |
|
凡尔杜先生 Monsieur Verdoux (1947):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8561 —— 最近按上映时间顺序补看「查理·卓别林」的作品,终于因此看了这部迟迟未观影的《凡尔杜先生》。依然习惯看片前没怎么了解影片的内容,没想到讲述的竟然是一个“谋财骗情害命”的故事(编剧一栏看到「奥逊·威尔斯」的名字惊喜一下),让我联想到现代网络世界的“杀猪盘”。剧情于我属于渐入佳境型,风格有些「希区柯克」式犯罪与「卓别林」式喜剧融合之感。…… 凡尔杜:…作为一个大屠杀凶手,这个世界没有怂恿吗?它有没有为大规模屠杀制造毁灭性的武器?它有没有将无辜的妇女和儿童炸得粉身碎骨,而且还做得很科学。同样作为一个大屠杀凶手,相比之下我只是业务水平。…… P.S.:又见“人物台词翻译成中字 可影片画面里与情节相关的外文都没翻译”的情况。 |
|
杀一个人是罪犯,杀一百万人是英雄。 谁来控诉那些为一己之利而直接间接伤害无数人的资本家, 商人? 为了生活得赚钱, 想赚大钱,就得“杀人”。 |
|
唉,其实卓别林讲的只是万恶以无明为首,所以法庭辩论他要感谢检察官说他有脑子。吃人的社会当然吃掉的是脑子。有人说卓别林这个片子拍晚了,因为1947年法西斯已经被消灭了。这就是不明白事物变化密移的道理。惨事只是一时,但由惨事所形成的思维方式恐怕几百年都难以涤除。前两天看微博有一写鸡汤散文的作家呼吁网民不要去追究昆明“劫持人质事件”的原因,大致理由是群众为歹徒被击毙而鼓掌已说明了一切,不要为恶人找理由。然后一个被誉为“民间”英雄的作家转发点赞,引来一片喝彩,这就是哲学中所谓的无明之恶。民国时的哲学家经常说名士居士爱名之恶,不经过2020年总是理解得不够透彻。 |
|
表演上的细节依然拿捏得当,喜剧通过巧合制造的笑料作为常规表现,部分剧情稍显刻意,结尾的说教有些明显了。杀一个人是杀人犯,资本经济危机杀人千千万却不是罪,和《游戏规则》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卓别林迫不及待的点题说出来了。片中的女孩就是《城市之光》盲女的一种延续。 |
|
卓别林还是不大适应,演认真的角色,以及大量对白的电影,喜感减弱了很多。他是最伟大的肢体演员 |
|
很深刻,仿佛两个三观相悖的卓别林在拉扯,“我留下了火种”,他说。杀一人当诛,杀万人成侯,是什么迫使他谋财害命?是更多的谋财害命者。 |
|
杀人越多越没有罪,真正的罪人又有谁来控告呢?你要学会无情,才能在这个无情的社会活下去。这位喜剧之神总能让人笑中带泪,强烈的现实感和辛辣的讽刺有如利刃直指畸态的社会制度。他以独有的喜剧方式调戏着当政者,却自始至终将怜爱的目光投向芸芸众生。 |
|
卓别林一直都在电影作品中做着超前的梦,这部影片的主题,放在当下来看,也一点都不过时,有多少年轻小伙子也做着这样的梦,找个富婆然后把她杀了,获得一大批遗产,现在也屡见不鲜。虽然这部作品算不上大师最经典的作品,但始终保持着大师对社会的前瞻性,人类本质的劣根性与心中最柔弱的点,在凡尔杜先生这个人物上得到了体现,他可以对富人下狠手,也心疼自己身患残疾的妻儿,怜悯与自己境遇相似的女生,社会与人性,一直都是大师作品中所关注的点。 |
|
批判力度极强,角度刁钻,某种程度上比大独裁者还要好一些。卓别林最好的有声片之一,凡尔杜是夏尔洛的黑暗面。邱岳峰神级配音! |
|
第一次看他非默片感觉很不一样,少了单一的滑稽动作,而将喜剧性体现在了叙事之中。时间差与误会以及局部视角造成的喜剧效果总是有长久的生命力。对于如此凶残、大逆不道的人物却很意味深长地小道德暧昧。最终的审判又再一次从叙事层面升华,不仅是个人,亦是时代。大、小人物。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依旧是关于高尚的爱与正义的电影。卓别林表演收放自如,丝毫没有默片演员到有声电影的不适感。故事充满夸张与巧合,虽然演的是连环杀人情魔,却有情而可爱,让人一点也恨不起来。喜剧元素老套却也好笑。只是结尾的自辩显得可以说教而诡辩,反而失去了潇洒自如的灵气。三星半 |
|
表面上是在说卓别林在杀人,实际上是在说这个社会在杀人 杀一个人是坏蛋,杀百万人是英雄 这是我看过卓别林最不好笑的一部 但却是卓别林寓意最深的一部黑色喜剧 |
|
"杀一个人是罪犯,杀一百万个人是偶像"——这发人深思的思考,《大独裁者》时,卓别林逗乐抨击法西斯希特勒时就有此表意了,直到有声片时代,活久见的默片大师卓别林也开口了,依然不忘讨论战争暴力,时代环境对个体的影响,真真配得上一代大师的终身成就。看惯了“钓鱼段落”时那样动作搞怪嘻嘻哈哈的卓别林,突然看到表情严肃,作为反派,还满口批判说教的卓别林,再一次深刻感受到——大智若愚——这四个字是何等的真实,玄妙。 |
|
Eisler came to believe that he and Brecht had radicalized Chaplin, and he regarded, rather grandly, the sharply ironic comic moments in Monsieur Verdoux as evidence of their influence. |
|
杀一个人是凶手,杀百万人是英雄,黑色幽默,对社会和时代的讽刺。经济大萧条,好像一切都因那次突发善心而改变了运气,迎来了最终的命运结局,善恶是非,谁与评说,不过是宿命循环,有因有报。ps没认出凡尔杜就是卓别林,惭愧惭愧。 |
|
"Wars, conflict - it's all business. One murder makes a villain; millions, a hero. Numbers sanctify, my good fellow!" |
|
卓别林的片子看的太少了,今天看了《淘金记》和《凡尔杜先生》,丰富又深刻。我已经把他放置在伍迪艾伦,斯皮尔伯格,科波拉之上,可以跟奥威尔、黑泽明、伯格曼、大卫林恩在第一等级里面了。 |
|
1.卓别林的黑色喜剧片经典,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小市民因经济大危机摇身一变为巧舌如簧的骗子+蓝胡子连环杀手,荒诞中暴露社会问题。2.以死后的第一人称自叙视角起首,制造戏剧反讽,同质于[日落大道]。3.湖上二人小船的失败杀人尝试(兀想及[郎心似铁])与婚礼上装抽筋急躲傻大姐的段落令人笑破肚皮。4.Marilyn Nash纯真而绝美的脸庞令人难忘,她的几度登场无论对剧中人还是戏外观影者都起到了云开雾散的救赎作用,一个无限乐观传递希望的拯救者形象。5.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结尾稍显说教,但对战争、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与控诉永远不会过时。(9.0/10) |
|
很多金句," Yet life is wonderful." "What's wonderful about it?" "Everything. A spring morning, a summer's night, music, art, love..." 还有结尾的"Wars, conflict - it's all business. One murder makes a villain; millions, a hero. Numbers sanctify, my good fellow!" |
|
Remind me of Bel-ami, an aged one. I have to say the film tecenique is too outdated and repeated, it hard to give this film a higher point even with Orson Welles being script writer. Another speech film before Limelight, after The Great Dictator. |
|
9.0/10。①大萧条期间为了养活妻儿而四处对富婆仙人跳的连环杀手男主(前银行职员)的故事。②大量搞笑片段(尤其是后半部分),个人最喜欢这几段:男主撩前来看房的中年富婆、小姐姐多次饮酒未遂、和富婆误喝双氧水、湖上二人小船多次杀人未遂、和富婆的婚礼、警察餐厅抓男主。③男主电影里第一次夜晚谋杀富婆那段很希区柯克,逐渐关掉的灯、充满诡秘之美的屋外景、画外空间的杀人现场等运用地很妙。④大量以快速转动的火车车轮实现男主地理位置的转场;男主快速上楼—火车车轮快速转动的声音匹配转场很妙。⑤电影气质上断裂较大,一会儿偏悬疑剧情片,一会儿偏现实批判剧情片(男主被逮捕后的段落),一会儿偏喜剧,一会儿偏惊悚片。 |
|
文艺中男深陷股市卖身养家,赚人热泪发人深省呀呀呀。可怜的凡尔杜先生,偏偏碰上一个张着血盆大口叫他pigeon的不文艺的女人,这,这其实是绝配来着。 |
|
杀人的喜剧这是本片最好的概括。。一如既往卓别林孝笑中带泪的故事情节以娶贵妇人并谋杀为职业先后继承十几份遗产而自己却早有家人孩子同情有残疾人丈夫的姑娘战争爆发经济潦倒感叹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如发战争财。。讽刺二战局势和大独裁者寓意相似。。听邱岳峰和上译配音真实享受。。音乐也滑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