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情节来看本片是黑色电影的反类型之作,传统黑色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在本片中不在囿于心机,使用美貌来迷惑侦探式的男主,而是要么心生愧疚选择赴死,要么直接上阵,以色谋利。男主也不在是对事件显得云山雾罩,而是在一开始就决定了自己的目标,但却在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困难,最后的结果也是此次经历的演化,在经历生死之后逐渐走向虚无。影片最显著的还是那份冷峻的风格,寡言少语一心要钱的男主形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闪回、声音与色彩的别致令作者化十足,不仅仅在形式上制造了别样的风格,还在整体结构上制造了男主梦魇的一层,使其挥之不去的压力推动他的每步行动,最终决定了结局。音轨串联场景制造了别样的声音蒙太奇,太炫酷了,紧张节奏中的迷人风采,还有两段音桥的连接,贴合剧情的模式下,制造了动作场面的刺激感。 |
|
受到新浪潮反哺的新黑色电影,美学上也相当契合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大势。Point Blank有近距离平射的意思,由此衍生出一种濒死幻觉的推测,大大提升了该片的解读空间。大概贾木许完全沉迷于此,多年之后复制出《控制的极限》,很可惜,他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李·马文。 |
|
银发冷面夫,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情。
事了拂身去,月黑基督岛。
|
|
7/10。开场时主角已经在监狱牢房被好友射杀,整个复仇发生在临死脑海中,认识爱人和旧日友谊通过闪回使复仇显得痛苦,不停朝双人床开枪-再次进入房间发现妻子服药过量死在床上的空间重演,夜总会杀人段落张着大嘴的墙画里黑人歌手变成女士尖叫的背景音,结尾要犯罪公司还钱的徒劳印证了梦的虚无意识。 @2017-06-30 23:14:48 |
|
特别神经病的一部,穷人版寺山修司,炫技炫到自己都忘了想说什么,不过后半部神经到有些荒诞派的喜感,勉强能看。 |
|
CINEFAN五六七月“迷上脑”主题展映@ PE|7,不好好讲故事硬拗造型和叙事看得我好难受,结局居然看到睡(怀疑很大原因是PE厅太冷了)。布尔曼的《生死狂澜》我觉得还挺有趣的,但这部……我也实在get不到李马文,觉得他像冷静但疯癫的李吗喽(。)主角杀背叛自己的兄弟那段很基……糟糕的坠楼特效笑到…… |
|
形式很有逼格,但逻辑我有点捋不通,很多重复的闪回和相同场景发生不同事件的处理,如果说全部都是男主临死前的臆想倒也说得通。 |
|
60年代的後現代電影。結局在IMDB竟然引起三種理論,玄妙。我贊成銀髮鐵漢伯會拿那臭錢,反正仇人女人都已離他而去。 |
|
I want my $93,000!
The same question to John Boorman as to Rob Reiner, what happend to this man??? |
|
这种风格强烈的动作片完全是我爱的类型,出色的摄影和音乐以及对蒙太奇巧妙的运用,每一帧画面都美。还有同样个人风格强烈的李马文简直帅到爆炸,越来越爱他~~ |
|
"Walker"。那個走路的一串剪接真是帥呆了。牆。監獄。無數閃回。個體 vs. 組織。鏡。 |
|
莱昂内应该是这部电影的铁杆粉丝吧,里面的同一音轨过渡两个场景,各种闪回的方式后来都在各种往事里有见到。不过这都不是重点,这个纯粹的讨债电影之所以很好看是因为 1 反派都像纸板一样隐形了人物形象,并直截了当地说你跟我讨债没用,你想扳倒大集团更是做梦 2 李马文帅破天际,帅到吐血 |
|
叙事很差,摄影有范儿。 |
|
闪回、声音和色彩三要素构造出梦境般的晕眩感,也难怪影评人会往死前梦境或心理创伤的路子上走。正因为这路子不是大家心中的Parker,它才得以成为最成功的Parker,破坏和删减有时的确是改编的正途。 |
|
感觉类似法国黑色电影,孤胆英雄的复仇故事,硬汉黑帮片中的杰作。那些剪辑和闪回,被人津津乐道的复仇的足音(画外音的应用),简直在炫技。李马文的表演十分精彩。 |
|
约翰·保曼在1967年拍出的具现代感的黑色动作片,堪称时代先躯,由李·马文主演,虽然是一头白发,但依然尽显银幕硬汉本色。全片节镜头绝不拖泥带水,某些片段还拍出真正的暴力感觉。另外片中还用了大量的闪回,将观众带入主角的感受中。出演过《赤胆屠龙》的安吉·迪金森在片中也有精彩表现。 |
|
水槽里打碎的五颜六色的颜料、酒吧后台投影仪上一张张惊恐的美女面孔、象征男主角无法摆脱过去阴影的各种闪回。男主角对抗的对象不断地变化,但是最终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莱坞向新好莱坞过渡的痕迹明显,经常会让人联想到约翰·卡索维茨。况且由李·马文出演这个复仇者角色,本身就不明觉厉啊! |
|
无数跟拍剪辑和时空变换混在一起那个年代看来还是很有冲击力的,但仍没能成功掩饰剧本上的薄弱,至于Lee Marvin本该是个智慧型反派,却搞得像神经病患者一样在两棵树之间倒车试图整晕坐在副驾驶上的对手,全片中出手没几次,打得还不如女人精彩。为什么好事总是不能两全? |
|
大段的闪回、旁白、升格镜头、平行剪辑以及反类型的配乐,几乎将影片引向意识流,也增加了解读的多义性。不过总览全片,内部和外部视角的变换就显得踌躇不前、分外游移。这么一大套视听设计放在这么一部硬汉黑帮片里,是能看出鲜明的类型突破的企图心,但终究又显得意义不明,超前是真的超前,但可能也太超前了。 |
|
8.5/10。①男主因为一笔钱而被同伙和老婆背叛,他被他们合谋枪杀,虽侥幸活下来但依然进了监狱。出狱后的他为了拿回属于他的那部分钱而四处盘问追杀仇人,最终成功追到钱。②一种既冷峻又酷又紧张的氛围的营造:冷冽干净且悬疑诡谲的高水平摄影美术(布光【大量低调打光&表现主义光影】/【冷色调】色彩/服化/构图等);大量平行杂耍蒙太奇(比如画面是男主赶去老婆家,声音却还是之前场景的前进脚步声)和较突兀的闪回(即没有明确表示角色接下来将陷入回忆)渲染了一种肆意不羁的酷;极佳的配乐和表演(满头银发、冷厉干练的李马文)。③运镜精准娴熟。④不少部分都故事重复;结尾毫无铺垫突然揭示的阴谋有些突兀。 |
|
现代派与心理学驱动着黑色电影的新浪潮,约翰·保曼用闪回编织出了一场濒死大梦,成为了远早于大卫·林奇的杰作,梦的尽头是虚无和绝望,结局杀手退回到阴影中,放弃了人世的执念,主角如同卡夫卡小说中的“K”,在一个个后现代迷宫之中痛苦追寻,殊不知从未存在过出口,酗酒且患有PTSD的硬汉李·马文是该角色的绝佳人选,保曼将他拍成了有些憨傻却又冷血的杀人机械,如同电影所讲述的,一具灵魂即将离开的魁梧身躯的回溯幻象,这是后来海尔格兰德和吉布森的翻拍版所丧失的。 |
|
1.色彩非常华丽的一部黑色电影,场景中充满大量的高饱和度色调,音桥设计很特别,剪辑凌厉,剧情紧凑留白很多。2.主人公置身于非常现代化的城市场景之中,动作充满力量和速度感,不时出现的闪回瞬间暗示主人公脑海当中偶尔出现的空白点,风格化的视听语言之下,剧情乏善可陈。3.片中出现的阿尔卡特兹监狱场景,曾出现在多部影视剧中,包括肖恩·康纳利的《石破惊天》,伯特·兰卡斯特的《阿尔卡特兹的养鸟人》。 |
|
没什么好看的,这算动作片吗,成龙那样的才算动作片吧,烂片,浪费时间 |
|
Cinefan The Golden Age DCP 60$ AC 港譯:急先鋒奪命槍
Anti-film noir. Antihero. Lowbrow talk. Masterpieces. 配合psychedelia滲透迷幻色彩之選片,視覺效果非常風格化,顯著影像質感大於storyline,生活與監獄之區別在於是否被拘禁,我們又如何分辨拘禁方式、範疇、領域?最後擺脫不了一切如同that paint at the sink. Messy . Miserable. Loss but u can’t even figure out ur loss. |
|
并不惊魂,更是缺乏紧张感,故事推进的合理性欠缺,男主形象弱鸡,跟男人打架居然重击对方下体,实在是下三滥至极。唯一亮点是那些表现人物情绪状态的闪回镜头,交叉剪辑的代入感很强,像是醒不来的梦魇,但这也侧面证明了本片形式大于内容的本质。 |
|
沃克最后藏身收手不要钱的结局是亮点。不过话又说回来,他回忆自己讨债期间的杀戮与失去,据此悬崖勒马其实说服力还是有点欠缺,毕竟坏人只剩下那奸诈的会计,干脆一并杀了干手净脚。 |
|
笑疯了,这TM约翰保曼是有多迷雷乃左岸派啊 |
|
与其说是一部黑色电影,不如理解为一部精神分析电影。这部电影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关注的并不是某个被精神困扰的人,而是困扰着一群人的同一个没有实体的东西,一个能指,也就是马文李饰演的沃克。虽然他们所困扰的东西各不相同,但全都可以投射到沃克身上,这也是沃克得以复活的原因。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闪回也并不是出自沃克,而是联系着沃克的这群人。沃克的目的并不是钱(最终沃克也没有碰那些钱),而是作为一个复活的精神实体,将这些人射杀。影片头尾形成一个闭环,沃克从未离开过监狱,片中也无数次提醒着我们他已死去的事实,也是他可以所向披靡的原因。影片的最后,对沃克的呼唤在监狱里不断回荡,完成任务的沃克也消失在回荡声中。 |
|
节奏紧凑,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设置,梦境与现实的蒙太奇!结尾定格那一刻不禁让人质疑是否这只是Walker临终前对命运不公所产生的南柯一梦。 |
|
帅爆了,爷爷版基督山!(李马文看着就像爷爷这不怪我... |
|
保留黑色电影传统,更新了一些镜头设计,尤其是色彩,优点突出到可以忽视剧情逻辑的孱弱。一直索要93000与最后留下钱的对仗,李马文放下自己,给雇主留下留下压力,寓意很到位。酒店潜入有一股黑色幽默,同时描绘出女主的心态(长期压力与情感矛盾),与床戏四段切换角色对应。别墅一段堪称经典,在女主广播提醒他应该放下阴影时,反而是全片最惊悚的时刻;离别时“whats my last name”对“whats my first name”真是绝了!还有就是被人津津乐道的闪回,私以为前半段用的不错 |
|
故事情节简单粗暴!但,剪辑配乐镜头以及不断闪回的运用均出色。ps:1走廊2固定机位 |
|
音效、剪辑;碎片式闪回;https://www.bfi.org.uk/news-opinion/news-bfi/lists/point-blank-john-boorman-thrillers |
|
试车审问Jazz尖叫光腚坠楼远程狙杀,无穷镜面共感剪接重复呓语,黑吃黑版《祖与占》开头,隐入黑暗安全收数结尾。嬉皮导演 John Boorman 把食脑hustle的Walker/Parker塑造成了梦游莽汉,你说命硬胆大心细吧,又带前妻老妹上仇家帮派会址去滚床单被暴打再绕全屋耍,也是挺有想象力 |
|
约翰·鲍曼的电影语言炉火纯青,他能用镜头叙事,也能最微妙的表现人物心理,这部电影的剪辑无可挑剔,不断的闪回没有一处多余,运用闪回的手段也视需要而定,让人发现电影是如何直观的表现出了文学之美,镜头运动不多,固定机位使本片气氛更加凝重沉静,开头结尾为什么取景监狱?这就是人循环的命运吧 |
|
这部片子竟然被我彻底看成了搞笑片 猩男啊猩男 - - |
|
A pulp movie sublimed by fantastic production design. Lee Marvin as a strong, macho, old-school criminal seeks and obviously gets the money stolen from him. Contrary to common categorizing of the film, I consider the revenge-seeking angle to be mislead: Walker isn’t set on revenge, but only on getting his due. As such, he’s waging the war of the symbolic in an evolving world - therefore the social critique of corporatization, dematerialization and the loss of responsibility & decision-making. The city has become this cold, unhomely place, in which feelings are only relieved by womanly figures. This overarching confusing sentiment and its artistic rendering embody the best of Point Blank. |
|
新好莱坞黑色电影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情节太薄弱太乏善可陈了,李马文的表演拯救不了这部无聊的电影,导演的一些镜头设计挺有艺术感,但是仅此而已 |
|
Boorman signe 1film noir flamboyant et atypique caractérisé par sa (dé)construction visuelle et narrative. Appuyée par les montages expressifs,cette stylisation singulière fait de son héro sans prénom, mû par 1 objectif bien défini, 1symbole de la brutalité masculine |
|
Basically a postmillennialism neo-noir/psychological action film made in the 60s, with such an array of bold stylistic choices and a plot so intricately dark that it frankly gets quite tedious and boring toward the end. The montage sequence with Lee Marvin walking down a tunnel is so damn good though. |
|
新黑色主角很多还是经典黑色里的形象,疏离之外还有时代的抛弃 |
|
斯科利莫夫斯基的第二顿晚餐时提供的真实笑话 |
|
《迷魂记》留下的无数遗产之一。从叙事结构和妻子的卧姿上看,它也应该有直接启发《穆赫兰道》。 |
|
引领了此后的不少影片,也开了此类电影的先河,90年代梅尔.吉布森翻拍了此片,片名叫危险人物,不过远不及老版的。 |
|
步步惊魂 Point Blank |
|
第一部约翰布尔曼。我已经一年没写短评了,一年以来精神状态经历了巨大的跌宕起伏,但是我对电影的爱却并没有削减一点。这部新好莱坞早期的动作犯罪电影在剧作上明显受到法国新浪潮(尤其是戈达尔)的影响,调度上追求稳定但不是锋芒,布光很有特色,由浅入深的分层和对逆光底光等偏位光引人入胜 |
|
午夜梦回,神隐黑暗,结尾说是一个为寻仇追债的极主动角色瞬间嬗变为一个濒死甚至不存在的极被动角色,还是一个被怒火推动的极被动角色一下转变为一个认识到虚无本质的极主动角色,都非常make sense,可以说牛逼结尾拯救了故事的一根筋。 |
|
费拉拉感觉有点像这种 |
|
领先时代的结构剪辑和场面设计,除了坠楼特效受限略假外,各种细节都很赞 |
|
【YVR-que】超越时代的一部作品,大踏步走在产业前沿,哪怕放在现在,剪辑和整体风格都毫不逊色。而这银发杀手的形象,让备受赞誉的借刀杀人也相形见绌(这是不是借鉴/致敬所以设置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