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梵高的绘画是其情绪的直接表达,他确实是通过个人作品来说话的罕见艺术家。阿尔特曼在向日葵花田的显著场景中将这一点进行了戏剧化处理:在梵高作画时,摄像机毫不停歇地朝向日葵猛冲疾走,将作为被动绘画题材的它们转变成充满敌意的陌生环境。让向日葵代表除了它自身之外的一切,这是导演和梵高同时采用的巧妙策略。除了这些露天作画的广阔景致外,影片更有意地展现幽闭的室内环境。该片展现了梵高生活的众多细节,但和擅长采用非线性叙事的群戏大师阿尔特曼的其它作品相比,该片却忠实依照传记片的线索。尽管阿尔特曼表示这是因为他不得不遵循一个人生活的年代顺序,但影评人罗杰•伊伯特认为实际原因更加复杂:梵高的个性过分分裂且饱受折磨,以至于影片作为它的框架需要提供稳定保障。 |
|
因为是第一次译字幕,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印象更深了。我始终觉得提奥比文森特更伟大,文森特的成就只限于艺术,但提奥,却更懂得做人。他与文森特之间的感情早已超越兄弟之情,那种无私的付出,直至今天仍叫人惊叹不止。提取码:t32ad25a4f,字幕射手上搜吧。 |
|
觉得明明原名叫“Vincent & Theo”,译名却非要叫「梵高与提奥」实在有点太不公平。毕竟没有提奥的支持就不会有文森特,没有文森特世人也无从知晓提奥,梵高这个姓氏的荣耀是共同属于他们二人的,而不应该特指谁。 |
|
真实 压抑 癫狂 自毁 第一次让我忘记了他是Tim Roth,还原一个自卑孤独的贫民画家,只此而已。
|
|
有一个让人费解的吻~~还有,凡高决不是一个疯子。凡高原来是提奥的全部生存意义,甚至就是他 |
|
梵高在麦地里举枪时光盘正好损坏跳了过去,下一幕看到的便是roth血淋淋地走回旅馆的画面。不想看到那没有人知道的一幕,但是哪怕只有一次,也想要看到这个伟大的艺术家眼中的世界的模样。 |
|
奥特曼以惊悚风格完全戏剧化的《梵高与提奥》讲述的仅仅是画家与画商的无聊闲话。故事在法国却无欧洲的气息,更不要奢望它的艺术氛围。复杂微妙的兄弟情谊被他胆大而粗暴的简化为利益纠葛,怒吼狂啸式的表演简直是帮助它快速沦为庸俗的失败案例。只比皮亚拉的《梵高》早了一年却要远远地排在它的身后。 |
|
画面太无力,伟大就是要从用菊花开啤酒瓶的过程中爆发出来,梵高创作的痛苦几乎被肮脏的造型凌乱的布局etc消解殆尽 |
|
梵高和他的弟弟Theo的故事,有种兄弟虐文的感觉... 有些人可能生下来就是必须相互依存的,无法独立活在这个世界上吧。Tim Roth真不错,他演梵高不仅有癫狂、天才,还有在Theo面前的单纯和无助 |
|
这版体现的文森特的性格我太喜欢!太!喜!欢!萌哭我了TVT (好喜欢看TR叔演梵高 |
|
本片塑造了一个执着于描绘生活且极其神经质和情绪化的梵高,配乐也非常神经质。大概正是出于这样的创作意图,导演甚至完全略过了梵高进入精神病院后精神状况好转的那一段时光,也没有提到那幅平静安详愉悦并让人感动的名作《卧室》,连做戏的卧室也未全景拍出。这不是一个完整的梵高。高更形似!【NS】 |
|
TR演的梵高很邪气。整部电影和以往的梵高电影在某些方面有些说不出来的区别 |
|
4.5 尽管传记片限制了部分奥特曼的发挥 但是独特的运镜还是贯穿全片 而且这次的侧重点反而更偏向Theo 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实一开始觉得演的用力过猛,尤其是看完Pialat那版 但越看越觉得真实 毕竟涉及到钱 其他版本反而弱化兄弟间抓马的部分 |
|
硬生生把梵高和提奥两个人都拍成了疯子,梵高骨子里应该是个朴实的大叔啊,太糟蹋故事和画作了 |
|
给我装点烟吧,然后他就这样消逝了。tim太适合这类神经质的人物,他背着画架驼着背带着草帽叼着烟斗的样子简直与梵高融为一体。被结尾触动。vincent, where are you, help me. |
|
先不打分,还想再带字幕看看。但总觉得这部电影里的梵高有点神经质,我想真正的梵高既然可以在画作中如此理性,在生活里应该也会有理智深邃的一面吧。http://tieba.baidu.com/f?kz=341120167 |
|
关于梵高影片中通俗而不陈词滥调的一部。Tim Roth 感觉其实是supporting,真正的叙事重点是弟弟Theo。我感受到的这部电影更多的是来自于人对天才的无法承受,不仅自己的生活垮塌,甚至天才身边的人,如果不去切割也同样会卷入漩涡直至毁灭。印象里法国1991版本莫里斯·皮亚拉的《梵高》非常沉闷,但有几场精彩的群戏。黑泽明《麦田上的乌鸦》让斯科塞斯演了一个偶像眼中的梵高切片。至于《星空之谜》故事就真的太老套了,更多是技术上的趣味。 |
|
惊悚片一样的梵高传记,兄弟最后的日子都像地牢一样绝望,当年的Paul Rhys神似一美啊。 |
|
V I N C E N T |
|
【旧版1956年柯克道格拉斯的梵高,比后面90年这版蒂姆罗斯的梵高更接近我心中的形象。这儿蒂姆的版本,貌似有些睿智,确切的是大智若愚,而不是疯疯癫癫+1 而两版的迪奥都是真爱好弟弟,梵高有这么个弟弟真的太好了。 |
|
切入点很好,不用神神叨叨那套来蒙人,而是让观众对艺术家的生活有更清醒的认识。资料准备充足,演员也做了很多功课。 |
|
3.5. 有些地方还是太粗糙生硬了 |
|
【t32af39a7f】够颠覆,但不够精彩。梵高疯癫的偏离轨道,提奥疯癫的匪夷所思。 |
|
似乎到目前為止,任何一部有關梵高的電影都沒有這部拍得那麼殘酷。。從頭到尾晦暗的色調,只有在向日葵和麥田那幕突然明亮豔麗了起來,好美。。TIM叔和他爹都追隨著梵高,和我聽聞的一些人一樣,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總是有這麼一小撮人,繼續瘋著。。 |
|
Tim 演技没差,呈现的梵高符合我脑中的印象。鬼魅的节奏中梵高完成神的使命。西奥也是这伟大功业的一个支点,没有他梵高或许他撑不起的美的事业。 |
|
奥特曼把整部影片的调性都处理的犹如文森特的画一般神经质而包含感情 如果说文森特是充满养分的向日葵 提奥就是文森特全部的养分 |
|
没法儿说!p.s. Opening credit很有恐怖片的感觉。 |
|
讲真,连着看了导演七十年代作品后看这个是有落差的。摄影色彩运用挺好的。 |
|
2018.05.18
艺术是如此令人不安。Tim Roth当年的演技真是好。 |
|
文森特与提奥,两颗敏感的心互相依偎着生存,无力的怒吼,空间里无形的在意和挂念,几下淡淡的钢琴敲碎心弦。
文森特与高更,志同道合的欢喜,阶级底色的差距,性与宗教的幻象,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法国南部的快乐与心碎。
挺强的同性暗示性,文森特对高更,提奥对文森特,安对提奥,并且在这里梵高不是梵高,他只是落魄人文森特。
|
|
最痛苦的一次奥特曼电影的观影体验,怎么都进不去影片中,故事很简单,人物对于之前的名作来说可谓是简单至极,但是感觉拍得很应付,然后也挺随心所欲的。怪异的配乐反而有时候能提点神。 |
|
整体有一种非常恼人的焦灼感,重点是梵高的精神困境给观者带来的焦躁不安。虽然提奥关怀支持帮助文森特,但他在艺术创作上没有知己(与高更也不欢而散),生活中没有长久的同伴,情感上没有融融泄泄的归属。艺术创作可能是他唯一的倾泻和保护,在创作中,他的痛苦和对生活的热爱交织在一起,才能产生后世仰慕的作品,那是他赤子之心的表达。对梵高作品的体验强烈到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感受,明媚阳光下发光的黄花和村舍、阴沉天空下的金色麦田、奇幻的星空树木、那些底层人群生态,(极具辨识度的扭曲笔触、响亮的色彩、光影处理)。。。片中不少对梵高画作场景的复盘,令人惊喜,剪耳朵段落触目惊心。但蒂姆·罗斯对角色的演绎一般,内心激情和痛楚不是只靠咆哮来表现的,眼神里缺乏深层次的悲伤。 |
|
阳光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
|
像艺术家们致敬。 |
|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始终摆脱不掉苦逼的命运 |
|
开场就正点,大特写怼着颜料的反复覆盖涂抹层,加上诡异,但有力的配乐,一笔一笔,都在往深处挖,往着死亡宿命般的前进,找的切入点也好,兄弟两人的关系,演员更是演的好,几个关键点处理的突然但是不刻意煽情,总之是非常出色的影片。 |
|
梵高的版本很多,但蒂姆的神经质与梵高很相称 |
|
失控的奥尔特曼,只剩色彩 |
|
Roth 真是好演员 |
|
Who can say where the road goes? And who can say why your heart cries? Only time……Vincent & Theo 才是van Gogh |
|
提奥一辈子的信念和付出。电影没有感染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对提奥的敬仰。 |
|
在时光曾把这片子列为最想收集的碟, 看时倒并不十分投缘. |
|
拼贴梵高重要的人生片段,画面质朴,配乐诡秘而压抑,片中的梵高似乎过分神经质,和书信中的人格有些许差异 |
|
片子有个奇幻结尾,凡高与高价拍得画作的日本商人相遇,凡高对日本人的行为颇不理解,其实世人真的理解凡高的艺术价值?看到的不过是节节攀升的价格吧.片头艰难喘息的凡高先生,不是文森特,而是临终时的弟弟提奥,他也未必理解凡高,但他有兄弟之爱,这就足够了,文森特一生最少两样东西,理解和爱 |
|
感觉蒂姆表演有些用力过度,也许梵高本人就是这样吧? |
|
高三看的 湿了 |
|
片子本不壞,但不符史實太多就不要叫傳記了。另有槽點:仿畫也不仿的好點兒,好幾副都給進景呢。 |
|
片源的问题么?画面好暗,看三次睡三次可耻滴快进了…… |
|
2K DCP@ Filmmuseum. 场景切换有些突兀,感觉缺了些剧情,等TV版有靠谱修复了重看 |
|
paul rhys演得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