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简单的片子真的不简单,首先体现在马勒的配乐。60年代省钱的片子看起来都又生又猛!每次都说最后一票后就安顿下来。这女人的毛病就是太不专业。嫉妒心强-贪吃-杀人;交换锤子(杀人的仪式)-杀人后性欲大增-埋葬死人也埋葬耶稣,紧接着下一段就开始讲给林肯过生日,这片子太特么神奇! |
|
阴冷残酷,不时还冒出一点黑色幽默,好看!《危情十日》的凯西·贝茨一定有借鉴女主的变态表演。 |
|
幾近蒼白病態的質感讓影片的效果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某個程度上來說或許呼應了常見的「不能沒有你,也不能有你」男女關係。影片嚴謹的構圖似乎總限制、對照著瑪莎的狂亂與癡迷、臃腫的身軀,這樣的作品似乎才能被稱作是以「嫉妒」為情感的基調而發展。 |
|
真实事件改编,曾有过多次影视改编经历,包括《芳心谋杀案》。除了犯罪之外,更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极简主义风格,叙事多处省略。整个案件也拍得很冷感。女主角形象太大胆了,查了下,跟真实人物确实有几分相像。 |
|
喜欢《天生杀人狂》和《邦尼与克莱德》吗?那一定得看看题材更阴暗的《蜜月杀手》——一个肥胖的老处女遇上了一个英俊的骗子,之后一个骗,一个杀,专门从中年寡妇或者老处女手里抢走她们所有财产。在最后一次谋杀之后两人被处以绞刑,他们见最后一面那场面甚至煽人泪下 |
|
对这电影毫无认同感。这和人物的恶无关(比如天生杀人狂);也和人物的丑无关(比如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这电影让人厌烦,从头到尾。那个又胖又丑,性格也不可爱(甚至恶劣!)究竟有何魅力,让那个拉丁情人乖乖听命于她? |
|
男鲜花女牛屎,催睡,X32速度,, |
|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后针,两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本为受害者却成帮凶,恶向胆边生,以爱的名义谋财害命,谁说蛇蝎专属美人,女主无论肥胖外貌还是险恶心肠皆令人难忘,恋爱中的女人智商为零无论男女皆难过美人关,蓝胡子杀手历史上并不鲜见,因雨蓓推荐而看此片,导演竟然仅仅拍过这一部电影, |
|
真实事件啊!完全论证了女人一恋爱,一谈及结婚、蜜月这些东西智商就基本没有了。无论年龄、职业、经济地位、太好骗了。男人不去骗,都对不起这些个送上门的小白兔吧!有女儿的从小应该多给看这类片子,少看白马王子灰姑娘故事。 |
|
如果本片拍成一部血腥恐怖片,或许我会更加心安理得。可偏偏那冷峻的叙述让人毛骨悚然,看着其中那位老年受害者临终时的哀求与哀嚎,感觉自己也是凶手之一。这爱情是如此不可理喻却最终让人震撼。男女主角都表演的太出色了,阴冷的基调让人难忘~ |
|
真实、残酷的雌雄大盗 谋杀戏一场的场面调度超赞 马五的运用很震撼 |
|
神作,从任何方面都无懈可击的神级犯罪片。难以想象这是导演唯一的作品。利落顺畅的剪辑质感实在是神的手笔。全片表演几乎零瑕疵,女主角的惊人表现更堪称《飞越疯人院》《危情十日》等影后级表演的完美教材。 |
|
与同题材的《雌雄大盗》《天生杀人狂》截然不同的独立气质,导演的手法也很“新浪潮”,情节的推动与人物性格非常吻合,喜欢这样的气质,喜欢这样的故事! |
|
如果爱情的本质是「自私」那么这个极端的故事就充分证明了以「爱」的名义施行牟利将会何等的疯狂,当然如今以女性主义的视角而言,则又是直男癌的滔天罪行,毕竟「爱」可以成为男权的工具。 |
|
体型让玛莎看起来非常适合这样一个胆大笃情的人,她认定了雷,便不遗余力盯紧雷的每一次作案,不让他有丝毫背叛的机会,手段被榔头与丝巾升级之后,血案已经无法停止,雷的不忠诚无从改变,只去不回的爱,唯一的终点是共赴黄泉。 |
|
人家唯一的一部导演作品,怎么居然也有模有样?看来经验不是拍出来的,王晶拍的多,管个屁用! |
|
好贱的骗财骗色二人组。尖酸刻薄小气妒忌心强,好变态的护士Matha。这男人遇到了这个女人真是毁了一生。 |
|
拍的潦草,缺乏表现力,报告文学式的意图也做的不够,如果一个胖女人也能算“影史亮点”的话,那不如去john waters 那儿找一大堆胖女人来满足这种剥削性需求 |
|
僵硬夸张的台词配着50年代的死板价值观,直到漫长激烈的杀人场景把压抑全释放出来。但剧本克制了对真实人物的发挥,也杜绝了观众对其内心世界的理解,换句话说,Martha和Ray是如此怪异冷静无情,更像是John Waters电影里的人物而不像人了。跟同类型的凡尔杜先生比就是缺失了这点宽广度。 |
|
真的很惊悚!作案的细节恐怖、令人作呕,表演和台词非常戏剧化,但却又有着现实主义的凛冽。 |
|
@filmoteca 这个故事数个改编版本中最贴近真相的一个,但还是大幅度美化了这对连环杀手的形象并且为了戏剧化需要修改了很多关键事实,效果还算尽如人意,选角和配乐无疑很出色,许多手法颇新浪潮。 |
|
真好看。我真喜欢那些干净的、对着人物的充满关切的镜头。这也是导演唯一的作品。 |
|
4- 三星半。风格简洁冷静,要比2006年那版来得更有Docu感也更就事论事。水下镜头、轮转惊目、男主背面全裸、蒙尘圣像等小细节做得不错,但仍无力挽救老老实实照搬真事而显得平庸过气的本子。电椅这个敏感点模糊化处理减分,马勒配乐加分。 |
|
A couple of years after Bonnie and Clyde, another film on cold-blood killers whom we could sympathize with. |
|
于佩尔阿姨的cc之选|“This is a true story”,影片整体都是一种病态的爱,玛莎嫉妒的表情都快溢出屏幕了…几处杀人的镜头剪辑感觉毫不过时,危机感和紧张感拉满 |
|
本来是从buscemi的个人cc前十电影单里看到的(自重),没想到这么惊喜,首先这个小成本独立片拍出来的阴阳怪气感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白演技和烂镜头反而助长了气氛,其次谋杀的场景拍的太真实了,比玩血腥的片子要恐怖的多,整体把男女主的扭曲表现的很好,绝对是cult经典 |
|
歇斯底里的女人和英俊的花花公子,本以为他在操控她,可她却成为他的主人,异常冷酷的电影,如同玛莎活死人一般的表情与声音。爱比死更冷,这样的结尾或许倒遂了她心愿,他再也不会与别的女人在一起了。 |
|
三星半。特吕弗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美国电影。和1996年版的《深深的腥红》相比,初版更为的写实与冷峻,黑白也让电影有种难言的粗犷,两人的爱情被各种心狠手辣盖过。最后的受害者从狐疑,焦虑,愤怒,绝望,哀求,情绪饱满,事情败露后两人的气急败坏和痛下狠手一气呵成,戏剧张力十足。电影还鲜明的表达了对犹太人的嘲讽和厌恶,“I'm not so sure Hitler wasn't right about you people”,摆在现在不可能了。 |
|
雌雄大盗,但是他们绝不是《邦妮和克莱德》。有种《危情十日》式的惊悚。还有“省略”的魅力。 |
|
6.4/10 |
|
~~~~~~~~这男人居然真的喜欢那疯婆娘 |
|
七夕看,很有意义,真爱啊! |
|
这个就不一样了,画面又阴冷又无情,让人觉得一点都不心安理得,似乎也是参与行凶的一份子。又偏执又疯狂的爱情,只觉得不寒而栗啦。 |
|
Dear Martha/“He (she) who cons last cons best.” |
|
这次回来纽约的第一部大屏幕,顶着没倒过时差的困倦还是看得心中抽痛,走出Anthology整个人都不太好...导演兼编剧只拍过这一部电影,技术来说还是粗粝,但正好很配这个粗粝却伤感的故事。Film&Emotion课刚谈过Medea,这里的Martha也是相似的情感困境:也许极端的恶可以被尝试理解也只能是因为爱了吧。 |
|
龌龊纠缠的亡命鸳侣,甚至整部影片都让人感到厌恶,两人虽然是作恶,但是很少有角色会有这种肮脏油腻的恶心感。但是同时,奇怪的事情是,两人的感情本身确实多层次丰满的,这种外在的极丑和情感本身一反常态类型的真挚简直是一奇。PS.配乐摘自马勒,格调超高。 |
|
6/10。玛莎和雷第一个受害者是可怜的老妇多丽丝,她赤裸地躺在浴缸里高唱美国,带着爱国热情挥舞海绵为自己搓澡时,新郎和同伙窃走了她的财产,这场戏描绘了一场庸俗的美国梦,它的本质是越战后的暴力和愤怒,并将其伪装成圣洁的婚礼。开场医院里,平移镜头后退,聚焦于玛莎跟随她走向气体爆炸的实验室,玛莎训斥护理后对房间的移动观察,急速过渡到她用脚将一辆玩具马车从道路上踢开的镜头,收到骗子雷的信时,她震惊地吃起椒盐卷饼,犹如受到性高潮的打击,她和雷的爱混杂了谎言和嫉妒,就像雷假装诱惑玛莎妈妈时跳起的伦巴,就像玛莎差点淹死的湖边。病态和绝望笼罩在玛莎举起锤子,袭击不断哀求的珍妮特那一刻,以及结尾,特写无情对准了德尔芬被麻醉的眼睛和脸,玛莎将她的女儿带去地窖里溺死,尖叫声吓退了门外的雷,成为最漫长和可怕的一幕死亡。 |
|
比特拉沃尔塔以及海耶克那个版本好太多了。martha的选角是成功的要素之一。若干场景场面调度极佳。仿佛《死囚越狱》一般的极简主义。难以想象自编自导的莱昂纳多一辈子就执导了这么一部作品。胖子果然都是可爱却惹不起的。片里的女人们内心都单纯的过于复杂。当然小姑娘除外。尽管她最后也死了。 |
|
蠢女人们可爱又可怜 |
|
马勒的配乐配这个很有感觉 |
|
7/10.老实说,反感把这种题材搞一个“真爱至上”的主题。但片子还可以,冷静简洁,很少废话闲笔。 |
|
前半和后半分别为2个导演 回想起来 好像的确有点感觉不一样 |
|
没有评论里说的那么神,但这部电影的亮点在于诡奇的故事;至于拍摄水平本身,只能说还行,马勒的配乐是亮点。有人拿女主的演技和《危情十日》里的Bates比,我觉得没什么可比性,这位是看起来凶恨,Bates是凶狠到骨子里。有意思的是爱本身是个多么多面和难以把握的议题,人类以爱之名可以做最恶的事情。 |
|
这是不是就是cult?后期配音很加分 |
|
变态的,扭曲的,因爱而生的嫉妒与杀人的念头,可以说非常离奇的一对鸳鸯杀手,但在某种意义上又可以印证出两人精神的异化。 |
|
Leonard Kastle唯一导演作品 整体气质很喜欢 Isabelle Huppert喜欢 John Waters很爱女主演Shirley Stoler 认为是她的巅峰之作 也能明显感觉到演员的表演方式对John创作电影的影响非常大 影片有很自然的诡异分裂气质 人物内心蓄积的诸多种力在日常下潜而待发 随时可能爆裂喷发 Shirley本身就对爱情已灰心 难得遇到了真爱 却无法阻挡爱人随意和各种女性调情出轨 将微小的希望也反复踩踏在脚下磨蹭 硕大的危机与恐惧将她包裹住了 日积月累的恨与毁灭也随之而来 Shirley Stoler的表演really cool |
|
每个胖子都有一颗脆弱的心 |
|
创意新鲜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但人物塑造真的太可憎了,对白也很矫揉造作,观感不好。 |
|
不是外观歧视,但这个版本真看不明白为啥ray会爱上martha,第一次谋杀(除去之前的误杀)在一个多小时后才出现,早看不耐烦了,特别是老电影表演又特别夸张,那个老女人的声音让我也想掐死她。- -||| |
|
胖妞长得可怕,现实比这更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