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片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个教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教授了 好酷的女人 一些台词:所有你离不开的地方都是监狱。当你读书占用了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时就应该合上书本出去多看看世界 但当你在生活中时 却觉得还不如在床头看本书快乐。 |
|
Life happens!太想去热爱生活又对此感到恐惧的人们,时间就在犹豫的时候匆匆过去了。I'm actually trying to read less, for reading about life is taking time away from actually living life. 能遇到什么人是Jesse的幸运,但现实中我依然怀疑那不会发生。ps,现在看这片子真是about the right time |
|
我就是喜欢学校,我就是文科...我就是老了 |
|
泰德果然是个才子。这是2012年电影里我极爱的一部私人电影,里面谈到的很多恰好也是我的问题。爱情并不是主题,真正的驱动力是对成长的恐惧,是惧怕老去。重返大学,交年轻的朋友,爱上萝莉,这都是想抓住青春的尾巴。所谓的品味与离群索居,孤独感,害怕读太多书失去真实生活,这也是我的困扰,很对味 |
|
把文艺还给文艺,让生活拥抱生活。电影拍得虽清新,但努力加入了现实的灰底子,没过分渲染文艺高于生活,几个讽刺的嘴巴还打得啪啪响。3.5星。 |
|
想把那些歌都 听听 特别是那首 让所有路人 都看起来很可爱的那首 |
|
那些毛毛虫,开始只是默默当着毛毛虫。突然有天,成虫细胞在它们体内出现了,说:颤抖吧!破茧成蝶的时刻到了!然而,其他细胞却开始攻击成虫细胞,试图杀死它们,说:去死吧!我们就甘愿当一只毛虫!可成虫细胞依然不断长大,逐渐掌握了毛虫的命运,并开始结茧。猜猜接下来怎样?最终毛毛虫幻化成了蝴蝶。 |
|
爱上你好像是我成长的快捷方式;爱上你却是我怀念大学时光的方式。好像邂逅是为了圆彼此的一个有关时光的梦而已。竟然颇喜欢这部电影的调调,也没想到故事走向会是这么一回事。浪漫主义的Ted在这部电影里终于回归到了daily life,编剧和导演都做的不错。另外我下载的内嵌字幕太烂,几次看不下去。 |
|
非常合我口味 |
|
“我们成人世界见” 年龄差不是问题,问题是,读不同书的人怎么可能在一起?对于自导自编自演的男主来说,拍出这样一个清新不流俗、讲述世界观对感情的影响、又略带遗憾的故事,已是不错。3星半,要不是前半部分很难入戏,评星可以更高。 |
|
下午看【桐島が部活やめるってよ】,晚上看【liberal art】到还蛮应景,感慨良多。要是也能成为丽娜杜汉姆、乔什拉德诺那样酷的人该多好啊,你看。 |
|
2012/09/28 节奏很好,幽默中穿插一点温情和大道理。男主man-boy形象非常到位,女主的眼睛明亮而炽热,美极了。事实上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果一个人喜欢你认为毫无价值、浅薄或者愚蠢的事物,这个人还值得喜欢吗? |
|
《老爸老妈罗曼史》里的Ted叔叔乔什·拉德诺太有趣了,自编自导自演新作,我太喜欢这个剧本了,很多时候我都能在审美趣味方面从看到自己的影子,关于古典音乐、阅读和成熟的话题都一不小心的找到了共鸣。文艺屌丝们的生活缩影,看来全世界的文艺屌丝都一屌样,小情小调小智慧的剧本太赞了。★★★☆ |
|
" Hey kids, so this is your mother." |
|
"Growing old is not necessarily awful", alright, I get it. |
|
一事无成的35岁屌丝,为何拒绝与自己爱好相通无话不谈还送上门来的19岁萝莉?因为保守?还是因为强烈的卢瑟情结?最后他毫无惊喜地选择了自己能Hold的同龄女性。那个以为谈书谈音乐谈哲学就是爱情的小女生,等你长大就发现大叔不过是个Loser,长大了一切都好,那只不过是成年人肮脏的秘密。 |
|
there's no short cut for growing up - which is the beauty of it :) |
|
要求有《工科恋曲》和《理科恋曲》,这个看着没有共鸣。 |
|
其实这片剧本很不错,例如男主角在草稿纸上算年龄那段,对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精准。到头来仍然是个成长的故事,文青估计会更喜欢。 |
|
一个人又导又编又演一个爱情片会不会太yy了 |
|
从jesse拒绝zibby之后这个故事突然就急转直下,开始obssessed with变老这个问题,完全跑题不知所云。最后大叔回去成年人的世界,小姑娘去慢慢长大。这种天天发生的事干嘛拍电影啊摔!一颗星给josh的大胡子,一颗星给第一封信,一颗给结尾的歌。 |
|
所有大学文科学生都必看的一部佳作,清新明快的画面和剧情节奏,没有裸戏没有口水湿吻的暧昧恋情,男女主角典型的文科生思维方式和充满趣味性的对话、较真、拌嘴、争论,像极了学生时代为了一道有分歧的题目争得面红耳赤的场景。电影非常仁厚给了主角们各自最好的结局,每一个活得拧巴的人都值得被理解 |
|
喜欢Elizabeth Olsen的小清新小可爱样子,她都成独立电影小公主了。年龄有的时候就真的会成为一种阻碍的。世界上一个懂你,你也懂那个人的事情比较少见。更别说就算遇到是否能真的走到一起了。 |
|
文艺青年就是三十多岁活得依然那么没谱,蛮好,要一直文艺下去啊。 |
|
成熟,与年龄关系不大,与心态有关。 |
|
自编自导自演果然是有风险的 换个男一号要好一些 一天看了3部 2部都是烂片 还是滚去复习吧 |
|
it goes down easy……but too easy |
|
能看懂这片的一定是文科生,或者至少有文科生范儿。 |
|
不错的剧情,就是翻译太扯了 |
|
兜了一個圈就為了告訴大家別玩跨年戀 |
|
开始不入戏,有点儿心灵鸡汤,表达还算到位 |
|
近 100 分钟讲了一件「谈恋爱年龄差距不要超过 15 岁」的故事 |
|
超写实 |
|
文科屌丝男谈苦逼恋爱失败记 |
|
技巧上的完善都是额外的惊喜。更重要的是那种细腻的情绪,任何文艺过的人都能感受到吧。它就是戳中了我身上所有的文青气质,让我忘掉了电影本身的毛病。 |
|
醉醺醺得看完的电影。。。 |
|
看“寻妈记”的时候,我莫名觉得男主角就是一个讲话会冷场的人,结果我因为口碑榜而拖了这部片男主角一出来时我才发现,这不就是寻妈记的男主角吗。结果这部由他自导自编自演的片让我发现,原来看“寻妈记”我对他的感觉真的没错,他就是一个开口会让我觉得冷场的人啊。 |
|
中年导演写给成年礼的情书。从开始的“没人喜欢当成年人,这是人们肮脏的秘密”,到点拨的“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波动时的“收起你们伤感的小心脏”,“任何你离不开的地方都是监狱”,直至最终“别做英年早逝的天才,要活到老死,变老是很酷的,自然变老,然后死去” |
|
少女为啥控大叔?答案在这里。一位人当中年不想长大的大叔,一个刚上学羡慕成年的少女,一位刚退休不适闲暇的教授……交织一起便是整个人生。很美很文艺,年龄终归是爱情的真相,我们都需要傻逼样的成长,然后回到自己的世界,不是么? |
|
今年的文学小清新电影好多......作为文科生加叔控看这样一部电影真的会觉得优越感蹭蹭地往上涨。Ted自编自导自演,再加一星。 |
|
#28th Sundance# 小清新 暖暖的 虽然不是HAPPY ENDING |
|
文艺终究高不过生活。属私人电影。 |
|
看看人家拍的怀念青春,自然轻松间金句连连,非常喜欢编剧,也很喜欢散文式格调;还喜欢:听耳机走在路上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手脚、抑郁天才、红帽治愈男、竖中指的文学女教授、草稿纸上计算年龄差、一起变老的幻想。关于成长和怀念,关于我们周围无力抓住的人和事,就等着慢慢过去慢慢流逝吧。 |
|
四星半。很喜歡這部電影,細節對白把握得很好,反映出年輕人渴望成長的焦慮,三十后在現實中掙扎后懷念青蔥歲月,以及步入中老年的教授對生活的無力感。輕鬆幽默,不乏讓我感動得落淚的場面。 |
|
看这部电影让我不自觉的追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不低的豆瓣评分想必也触动了不少已经离开校园的上班族。但就电影本身而言,华丽的词藻堆砌的太多,剧情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了 |
|
呃,读书人好蛋疼,为毛要用条条框框禁锢自己,睡御姐真的比睡萝莉负罪感少吗?文艺也是一种病,所谓的理性大多理有余而性不足。校园绿色不错,原声也还行 |
|
片中每个画面,每段情节,每句台词,每段音乐甚至Zibby寝室墙上的粘贴画都能戳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
|
爱文学的人大概无不喜欢这样清澈的电影,难得的是高潮部分婉曲的讽刺,以及19岁和35岁成长中落寞勇敢的诚实。打五分是偏心,一两年没看过好的爱情小品,审美荒芜了。 |
|
还没上大学的年轻朋友千万不要因为看了这部片子就选择文科 |
|
我得回成人世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