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已死,你看马雅可夫斯基也流下了蛋黄泪。 |
|
他会把你变成跟其他人一样的知道吗?你不能跟别人一样!你是个诗人!你是我的颜色。 |
|
参加过廖一梅的讲座,一度无法接受这么极端的世界观,但是她的作品却次次让我喜欢不已。这不是悖论嘛o(╯□╰)o |
|
我的理想,还只是一个理想 |
|
这是一部玩出来的电影,也许可以称之为黑色喜剧。
千万别问孟京辉或廖一梅这个什么意义那个什么意思,这是最自讨没趣的事情。我也怕孟京辉夫妇(廖一梅是孟京辉的妻子)站出来“解构”这部电影。这都是多余的。 |
|
诗歌,时代,臆想,幽闭恐惧症,还有一如既往无从逃脱的生活。当马雅可夫斯基那首<穿裤子的云>被诵读,他的照片时不时闪回的时候,这个时代已经不再属于诗人。我想说,鸡与诗是两个奇怪但有意思的意象。
突兀的线条,僵硬的颜色,以及人物莫名其妙的动作,构成了这部电影所有令人触动的场景。 |
|
开头还像电影,后头完全变成话剧了,各种超现实的镜头,除了痛仰那首《复制者》不怎么协调,其他的音乐都很好,看片尾的工作人员真是群星云集啊! |
|
有点像话剧。时间:2004 |
|
2008.6.19 大量镜头缺乏前因后果,剪的乱也应该有内在的联系啊。有些表现手法特别好,有感觉。 |
|
一个走向末路的诗人,一个寂寞燃烧的灵魂。诗是梦想家最后的颜色,它将在尊严的天空下结成干瘪的果实,让现实带走它忧伤的汁水。电影镜头组接前卫,但它未以荒诞自居。谁也无法拼接诗人的碎片,正如他们拒绝完整的爱情。结尾欧阳云飞带着哭腔诵读,这个哑孩子发出了最后一声悲鸣。诗心自问,冷暖随风。 |
|
舞台灯光很妙,可惜玩的不够彻底,庸现了…… |
|
哈哈,在一个倒悬的世界倒立着用钢笔写出悲伤的诗歌壮阳,固然只能剃光头就是马雅可夫斯基了。哲学家可以当厨子,诗人不能养鸡,这是什么逻辑?要是偶有的灵光乍现就是“天才”,满街游走的固然都是圣人。水中月,虽可眼见,不可手捉。但破可取,不破可见。 |
|
很久以后才看了孟京辉的话剧。这部电影的无数台词在我的脑子徘徊久久不能散去。马雅可夫斯基说过,人应该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我没有他那样的勇气,但我像他一样剃了光头,希望有一天可以有他那样的勇气。 |
|
这真的是一部好片子 廖凡血萌 |
|
孟京辉把话剧延伸到大银幕,关于养鸡与写诗的困惑,关于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给过多少女孩希望,而自己却游走在无望里,喜欢这部话剧式的电影 |
|
这片儿很有孟氏话剧的范儿!能有这么大能耐楞把话剧排成电影的恐怕也只有孟老师一人吧,当然,这里少不了他的贤内助廖编剧。只是当年那个号称“恋爱的犀牛”100场演完就收山的人,把现在小白领们的口味拿捏的很准(反正只要你有人演,他们就有人买票,哪管他还是不是当年那只犀牛,哪管是不是当年的那个马路...),俨然话剧界大亨,可不嘛,人家都有蜂巢剧场做根据地了,只可惜票价和闻“恋爱犀牛”就倾巢出动的小白领数成正比。。。俺们穷人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怀念以前还给办卡打折的北剧场...sigh |
|
影视作品赏析课上看的,影片中包含了大量其他的艺术形式,比如戏剧、MV,虽然有些费解,但形式和内容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挺喜欢的~ |
|
像鸡毛一样飞,飞来飞去,就像罗大佑演唱的歌曲《未来的主人翁》里面的歌词:漂来漂去。 |
|
先锋!本片其实大多数场景还是用舞台来表现更合适,最出彩的是台词。那首《颜色》不错。 |
|
大学时候看的。很话剧很孟京辉。看的时候不止一次地被逗笑了,心里却又被打动得哭了。 |
|
很孟京辉的舞台感,诗意渗透在现实的夹缝里,嘀嗒出一种黏糊的败落与固执。写诗,养鸡,一体两面,曾经的文艺气质猛地撞到市场经济的横肉上,进退维谷,赢家唱着跑了调的流行曲式哀乐,败家拧巴在五斗米也换不来的馊味字句里。八十年代风靡的先锋,那种归根结底为不甘却又无力的一时锐意,跨到新时代,成了最末最末的一股跫音。什么都没了,但你看镭射光盘、掌上电脑、澳洲鸵鸟也曾唱过乡镇人间的未来,二十年前的蓬勃乃至疯狂里,我们迎接当下土味的真实,在诗歌成为一种顶无用的假把式,甚至徒留光头模样的空壳后。那时候他们也青春,尽管滑溜的陈建斌演21岁是死活说不过去的,那时候,秦海璐、廖凡的演技亟待雕琢,那时候,大家都还有些想法,不像现在,乃至主创,也空余章法。 |
|
这是一部好片子,看得我有点想哭~ |
|
完全是话剧的调度和运镜,内容是很好的,将诗歌和“鸡毛”做结合,阳春白雪和琐碎生活,一些片段展现的极好,脑洞大开,突然展现歌舞还有动画的片段,陈建斌和廖凡说对口相声,这部片是秦海璐《榴莲飘飘》附近时间拍摄的,好青涩。廖凡也竟有如此可爱的时候。评分:7.0/10。 |
|
牛逼,我也想用吸管吃西红柿了。这要是窦唯来演会怎样 |
|
孟京辉和廖一梅这对神雕侠侣。开头被马雅可夫斯基鹰隼一样的眼睛和血和泪样的番茄汁震慑住。通篇镜头语言和台词对白统统视作浮云的话,到结尾和我的人生观论调契合:人总得选择一种生活,并有勇气坚持下去。总而言之,这是个激烈、尖锐、哀伤得让人蛋疼的故事。 |
|
蓝光重刷。马雅可夫斯基开场和收尾,抛弃诗人的上海女人小夏,因诗人重燃希望但世界回复单色的京郊色盲女孩秦海璐,养起了黑鸡又无故消失的好友,藏在盗版光盘里的诗歌软件掀起一场荒唐又短暂的创作革命,孟、廖夫妻俩的创作核心,是一次次缓慢而不断折回原点的苦闷诗情,伴随着清醒、痛仰、崔健的音乐和flash动画,把喧嚣世相的怪诞跟边缘艺术的敏锐并列,总的来说是90年代艺术方法的余韵,精神层面不太强韧。能看出些话剧的痕迹,秦海璐原地踏步的跑步分明回到《恋爱的犀牛》了,但早期的曹郁是很灵的,把京郊拍成一个疏离又不乏俏皮的世界。很多细节也很俏皮,陈、秦好上之前,出现了多次双胞胎的意向,喝的番茄打脸的番茄,秦海璐气鼓鼓的要陈建斌写诗,纯情的不行,但这段感情收尾太匆忙了,爱情都救不了陈建斌,这让他最后剃光头也没了意义 |
|
新光 13:30 过电瘾 25元 with omi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3083287/ |
|
之所以在我看了一半就做出评论是因为我始终觉得这他妈就不是电影,孟京辉+陈建斌摆明了是要排一部先锋实验话剧的。 |
|
首都机场附近小镇上,曾经的诗人陈小阳当了黑鸡养殖场场长,做着营养黑鸡蛋全部占领北京市场的梦。昔日好友、失败诗人欧阳云飞来了。孤独、有许多怪癖、患有色盲症的小镇姑娘方芳爱上了欧阳云飞,她一心想做空中小姐。在一张偶然买到的盗版光盘帮助下,欧阳云飞一举成名!诗和梦想一样,像鸡毛一样飞! |
|
看完鸡毛的人严重两极分化 大爱 或鄙视 我没想到自己竟然会是前者 也许全部因为廖一梅吧 |
|
对不起,孟先生和廖女士,我活了23年还是你们眼中不懂理想二字画出的是怎样的弧线的一员 |
|
2008.4.11.23:09...这个"还行"是感情分...孟京辉+廖一梅.陈建斌+秦海璐.唯美的意识流.但总也不及马雅可夫斯基... |
|
老孟,你还是好好导话剧吧。无病呻吟,故作文艺。这片看得我实在头疼 |
|
没看完,破烂碟。from Esplanade Lib |
|
typical世纪初的后89挽歌,无法被纳入象征交换体系的诗人不如鸡。(不太想吐槽主创的诗歌观有多少浪漫主义遗毒了,反正青春期与80年代之后诗歌的不可能就是革命的不可能。 |
|
“一个人出门不带内裤不带剃须刀,这就是当诗人的下场”,讽刺得好。这是从根本上和我世界观抵触的世界观。另外,好好的为什么用陈建斌?演技太烂。秦海璐本身不漂亮,在这片里也不出彩。 |
|
许多年后,我还会回想起一名记不得姓名的老师给我拉《像鸡毛一样飞》时的场景,几百人一起盯着一台电视机,老师播放,暂停,回放。问大家为什么要这样转场?男主角为什么要盖这种颜色的被子。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是拉片,什么是电影语言。谁能想,十几年后,我经常去的影像工作坊也在首都机场附近的草场地。被涂成白色的墙壁,是那么熟悉。 |
|
我不是诗人,我是那个以失踪结尾的人。老孟的团队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有一股子剧场味儿。 |
|
在变成黑鸡蛋以前,我们都曾想诗意般生活。(那段“我每天死去一点儿 ”是谁写的?) |
|
很久之前看过一遍,在家里。
2007年4月18日 |
|
孟京辉在剧场里的表现手法放在大银幕上仿佛就不那么灵光了,仍然有在聚光灯下的奔跑,只是素颜的秦海璐童鞋长得实在是... |
|
11.20 每天都死去一点儿,再死去一点儿。有些地方,不会再有人到达。 |
|
用电影表现话剧理念。我喜欢的矫情。视觉版《恋爱的犀牛》。形式感。关乎灵魂。胡紫薇。。。吴越。。。 |
|
不被重视、被人群抛弃、没有才能、成为一个失败者,谁不害怕呢? |
|
你不能跟别人一样!你是个诗人! |
|
荒野下飞过飞机、倒着吐烟圈和关厕所里那几个桥段很赞。原来秦海璐演内地文艺片这么有年头了。孟京辉的书生气重,这部片子又像话剧又像诗,相比之下更喜欢王家卫。 |
|
孟氏话剧的电影版,男主角总在现实与理想中挣扎,女主角总是有那么点神经质。
如果你曾经的理想还未实现,如果你已对理想彻底放弃,那么你会对这部电影又爱又恨。电影配的歌不错,蛮喜欢廖一梅写的那首《颜色》。 |
|
所以 真的很像话剧嘛 原来 蒙太奇就中手法的 长见识了 |
|
孟京辉、廖一梅牛逼啊!我说实在的,只有写过诗并持续了三年以上的人才会感觉的共鸣,实在是拍的太好了(´;︵;`) |
|
一开始就知道是话剧风格的电影 却还是被震撼程度吓了一跳
看孟导的戏心脏会颤抖 我庆幸 因为那团火还在
哪天我不再感动 不再热泪盈眶
能在嬉笑怒骂中讥讽哪哪哪装x时
就可以为死去的那个自己立一座碑了
ps.原本的男一窦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