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日本新浪潮的青春与法国新浪潮的青春形成了完美的对称关系,其中青年人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影片配乐风格和人生如游戏的结局都让人怀疑在看日本版的《精疲力尽》,两部又恰巧都是导演首部公映作品,都是是同年拍摄上映!晚会一场镜头在舞池伴侣们的对话碎片中游走也让人想起戈达尔。可惜吉田喜重没能像戈达尔一样留名,津川雅彦的淳与贝尔蒙多的米歇尔,这东西方战败国与战胜国60年代初的镜像关系太值得玩味了。205 |
|
极2B的电影,为了一个长得不好看却有内涵的女人,不是无所事事,就是争风吃醋。完全就是在复制美国的一句话:rebel without course |
|
1.青春的迷惘;2.自以为与众不同的人,到头来发现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普通人;3.哪有什么相爱所以在一起的故事,不过是因为无聊罢了;4.相似的人应该结婚。 |
|
另一部青春残酷物语,也在1960。回看1960前后,筋疲力尽、四百击、广岛之恋、八部半、甜蜜的生活、夜、蚀等一系列反应资本主义现代都市男女众生相的电影充斥着迷惘、奢靡、无聊、无助、愤怒、彷徨的躁动情绪,可能半个世纪以后中国才出现同样的社会性问题。 |
|
日本新浪潮的味道 |
|
这片子总算帮我打开了吉田喜重。迫力。意地っ張り到底。ろくでなし・青春の苦境。触到了深处,勾勒了全景,描摹了气氛,对废男明确地描摹外部动作含糊地表达心理,不归纳的高明。人物的共振。女。对话每个音都削过似的快而冷/不在场。每人一句话。半角对白狂。 |
|
拍得一半大岛渚一半增村保造的吉田喜重 |
|
结局真是够伤感的 |
|
日本的新浪潮,结尾和《精疲力尽》如出一辙,这是和戈达尔商量着拍的吗? |
|
4.5跟一無是處的人玩耍,結果就是——你會變成一無所有:) |
|
富二代,小混混,无所事事,还抢钱,情感上的你我对抗,确实非常的新浪潮。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就如此的消极堕落,完全无视未来,或者也不抱有任何希望。从商业财团可以侧面透露出一些对金钱味道的批判,对人情味丧失对青年毫无抱负的描写。 |
|
不仅核心议题与戈达尔的《精疲力尽》极为相似结局也大同小异,连上映年份都是1960…但总体来说比《精疲力尽》那部观感好太多了(戈达尔黑发言
用几个青年组成“一无是处”的小团体,放大了秉持着虚无观念的人物间阶级的差距,贫困的人受挫于物质匮乏,富足的人看清了真相后对人类充满悲观想法
他们由于自身的环境导致对自由的向往不尽相同,有人觉得去美国就是自由,有人认为有钱就能自由,有人觉得不束缚于亲密关系就是自由,而有人觉得死了就是自由…
我们无法判断他人对自由的解释正确与否,因为每个人自身的经历与身处的环境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有着难以想象的差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一无是处”的自我认知里解脱出来,废还有什么可辩解的呢…
ps:三岛雅夫的声音太有辨识度了! |
|
So will our sad youth... |
|
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一無是處恰到好處地刻模出了虛浮焦躁現實下青年的惶惑和焦灼,舞會里那些囈語的男女,像是在夢境中一樣,失落了的靈魂輕浮地飄蕩在腐爛的空氣里,一種群像下的掠影。以一對男女的際遇展現現實的空白以及現實下年青一代的放逐,夢想遙不可及,處境骯髒狼狽,死亡反而成了解脫。 |
|
60年代,世界每个角落的青年都在风起云涌,如果你不能置身街头呐喊,那么彷徨苦闷至少还是我们共同拥有的。nothing between us,他临死都这么重复,而女人的悲剧在于,一旦投入,便永远无法轻松抽身,即使眼前这个人一无是处,你都要铁了心蒙了眼跟他走下去。 |
|
悲剧 |
|
问题在于偏科。剧本上面太老套了,并且还直耿耿的 |
|
又见基本功教科书 |
|
没有方向和目的的青春可不就是一无是处。一无是处,在诸多同类题材中,这个词用的也真是到位。 |
|
迷人的新浪潮。 |
|
松竹映画的新浪潮,吉田喜重的“鬼火”。与自我角力,与世界角力,与感情角力,与无聊无法角力,无法抗争才最令人筋疲力竭。浪费时间,浪费精神,浪费拯救,谁又需要拯救?自以为特别,一点也不特别。自以为放弃,又仍心存念想。在狂躁与衰落下横躺侧卧,一无是处,任君消遣。 |
|
开始像《疯狂的果实》结束像戈达尔。能看到松竹制作的科班操作 无论是摄影机从一个角色跳到另一个的打量式运动还是松竹标志性的庶民要素(男女主角都来自庶民阶层 而故事却在富二代的世界里展开)尚不能看到很多吉田自己的风格 但唯一一个(没有性爱的)性爱场景肯定出自吉田之手 上半身的爱抚太独特了。一无是处的坏分子本质上是正派(立派)的好青年,最终没有辜负女主姐姐的信任。
和《血的饥渴》一样的重复结构:两次表演中弹,两次抢劫。很多时候游戏成真 无心玩笑也会要有心人的命。 |
|
“为我们的无聊干杯”,干净利落(无论是节奏还是画面)的“青春之歌”,日本经济奇迹下青年人的“无所事事”(在草地上读Rimbaud)与日本街头的热血交相呼应(法国新浪潮的“无聊”,令人不断想到12年后美国的那部《热天午后》),时年不到30岁的吉田喜重恐怕在戏中的每个人身上都投射的自己的影子吧。 |
|
完全可以和《青春残酷物语》对照来看。一个是纯粹政治性的,一个是指向经济发展和商业社会的,青年的反叛和虚无,毁灭性的命运,看似承袭了太阳族电影的外观,但又完全是相反的方向。纵使没有大岛渚那样的决绝,这部的观赏性又更强,精妙的闭环结构,高效的叙事和人物关系,令人惊喜。 |
|
灵活自由的开场 终于等着被狼咬的那一口 傻里傻气却也是实实在在的混蛋 郁子自嘲的笑言喜欢一无是处的 bastard 一抹光点亮了些许眼神 茫然过后山一样的身躯封闭沟通 兰波的文字太轻浮 哥哥的 Hysteria 更气 最终还是不被信任 虚无的目睹着自我毁灭的最后一点点力量感 p.s. 吉田喜重在 Party 那场里还安排了男女 男男 女女 分别说着后现代意义的对白 哈哈哈 |
|
王4思0聪4对4马0加4爵讲,
谁的青春不迷茫?
其实我们都一样~
最后思4聪0移4民0去4美0国4,
马4加0爵4横0死4在街头~ |
|
和筋疲力尽同一年1960!五十年后,天朝也迎来了自己的一大批颓废年轻人,作为其中一员深感荣幸,可惜我没有富二代好友唉!一直浑浑噩噩他就不会死了不过他不在乎。 |
|
【8.8/10】竟然与《精疲力尽》同年诞生!但日本新浪潮的社会批判力度好强 |
|
吉田喜重的《精疲力尽》。投身虚无的日本年轻人,恶作剧只是活着的一种存在感。在一无是处的人生中,兰波诗集比可有可无的爱情更露骨。 |
|
7.6 底层蛆虫、工薪阶级、富家子弟,一同烂在日本。作为处女作很是老道,但失望的是缺少一股锐气。结尾踉跄背影一如贝尔蒙多,日本法国新浪潮遥相辉映。 |
|
自由和青春,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
|
三星半。一无是处只因早已精疲力尽,青春不竭的精力好似不被浪掷就只能被掏空。追求自由但有意义的自由悬在体外遥不可及,只剩无意义的虚空膨胀成附骨之疽。当然无法不想到戈达尔的精疲力尽:同一年上映、同是身为新浪潮主将的长片处女作、同样的愤怒和迷茫,以几乎完全相同的方式收尾,如今二人也在同一年辞世,融入浪潮逝去的同一声回音。当然,作为镜像,吉田喜重讲述的版本,有自己的东方特色:不同于贝尔蒙多的单枪匹马,吉田喜重的无聊青年群体仍是个阶层等级分明的小社会,潇洒不彻底、苦闷更有余。 |
|
4.5吉田喜重描绘了在战争中出生的一代的青春期,他们没有经历疯狂军国主义年代的洗脑,在一种不确定中长大,面对一个没有主体性的国家,唯有选择决绝的叛逆和孤独,似乎在这种游戏人间的态度里才能从这个没有爱的世界找到存在感,富二代凭借金钱,淳却是什么也没有,唯有一无是处的固执和理想,在青春结束的幻梦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而不是在金钱的庇护下逃离到一个叫做美国的梦幻岛,在阶级的对位之中,战后日本需要酣畅淋漓的追逐利益来完成重建,淳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游离其外,因为在新的时代中,他却无法丢弃掉尊严与自由,如此看来,他真的算是一无所有了 |
|
漫无目的,蔑视一切,空虚的灵魂与坍朽的皮囊,堕落沉沦,嬉戏人生,生存的唯一目的就是等待毁灭的时刻。 |
|
27岁 |
|
“你觉得你一无是处,但实际上,你只是软弱无力,你自我欺骗,独自逞强”二十出头的年纪,青春与成熟的交界口,徒有一身愚勇,跌荡在爱情与生活的边际 左碰右撞,自我欺骗,独自逞强。吉田喜重的起步真高。 |
|
只要还有愤怒,一切就都还没有失去。“这个派对好像挺贵的”“享受它最重要”“这舞太无聊了”“我没问题”“那太荒谬了,我一直告诉你这很无聊”“那你怎么来了”“我很随和,就像你一样”“女孩不好玩”“男孩子也一样”“你是对的,人类没有乐趣”“我越来越困了”“我希望你更浪漫”“你在哄我睡觉”“我不想要任何大的东西,只想要一小块天堂”“小两居室,4000日元”“伟大的”。新浪潮,也是伟大的。 |
|
夏布洛尔,中平康。 |
|
重复无聊的日子何时能结束呢 没有头的 要么晃 要么死 骗自己吧骗自己吧骗自己吧骗自己吧骗自己吧 |
|
一群年轻混沌迷茫的混子,以一个富二代为轴心。其他狐朋狗友跟在他身边各自有不同的小心思,他有钱是一个极大的引力。女主独立,男主作为富二代的狐朋狗友之一同样独立但又迷茫,冷酷沉默的气质宛如一个杀手。这两人之间的情感是一个女人主动男人隐忍的状态。对于一个有志但又不得不被现实压制的男人来说,在个性以及外在上保持冷酷和成熟是一种伪装乃至自我保护的方式,尤其面对一个远比自己成熟独立的女人时。他不会向女人敞开心扉,不时向女人表现出厌烦的姿态,甚至当着女人的面约会女同事,这种我知道你爱我离不开我所以我肆无忌惮的心态在这种年轻、自恋又自卑的男人身上很容易出现。但是到了最后,发现女人遭遇危险时,男人才真正的变成了他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一个成熟勇敢的英雄。最后中枪的男人踉跄着前行,镜头在背后跟随,《精疲力尽》附体。 |
|
吉田喜重拍出了大岛渚的味道,和他后期的作品差别很多。 |
|
“笑太多老得快,皱纹多”。好帅的男主角淳。三个男主角都很帅。“我忘了,你对女人没兴趣”“我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夏天要结束了,我们伤心的青春也快结束了”“我喜欢你,因为你一无是处”日版嬉皮士。迷乱的青春。不良朋友。三星半 |
|
一无是处 一无所有 |
|
最后一段和精疲力尽竟然如此相似,但影调又让我想到广岛之恋//20岁出头是看新浪潮的好时候 |
|
2022年不是无聊的时代,1960年是个无聊的时代,但是2022年和1960年都是虚无的时代,两种虚无,虚无和无聊往往并不一样,2022的虚无是恐惧的,绝望的,湮没的,1960年的虚无是激情的,自由的,破碎的 |
|
年轻的津川虎头虎脑白衬衫小伙,自暴自弃空壳人生但心仍未全死;女主的表演方式很奇怪,眼睛不看人,说话全脸不动只小幅度动嘴,哒哒哒机器人一样 |
|
原来日本60年代就有这样的电影。。不比现在的青春片差啊。 |
|
7,作为处女作还是值得称道的,音画处理竟几无青涩之感,对战后青年心理的把握精准但不够有力。日本与法国的新浪潮就像同条铁路上的两条平行钢轨,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手性对称,实在太值得比较研究、大书特书了。 |
|
吉田喜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对社会的关注,而且表现出一种冷静。这大概也是那个时代青年导演的普遍追求吧。 |
|
同样是1960年的电影,竟然和戈达尔的《筋疲力尽》如此相似,这大概就是时代的症候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