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半天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东西。你说它烂吧,它还有点腔调,但是看完了就是感觉昏昏欲睡,浪费时间。钢琴曲还不错。 |
|
河濑直美处女作 & 尾野真千子银幕首作,获戛纳金摄影机奖。1.每一个镜头都是生活的味道,细腻,恬淡,隽永,尽管不易进入,但属实是愈品愈有真义的佳作。2.关于童年的玩趣,劳动的辛累,自然的丰实,铁路的兴停,暗恋的情愫,村庄的衰败,难免的离别。3.乡土之息像极了侯孝贤早期作品,多次复现的摩托车前跟运镜亦令我忆及[南国再见,南国],隧道、吊桥与猝然出走逝去的丈夫则同质于是枝裕和[幻之光]。4.【光】成为影片中最令人动容的自然元素,生活中的神性透现其中:隧道尽头之光,妻子白伞上的叶影光斑(想及莫奈[撑阳伞的女人]),洒入室内的晨光,医院出口之光,放映机之光,透过树林的日光。5.穿插的三段录影涌溢着生命的本相,那些质朴、辛劳而真诚的面庞呵!6.荣介一路跟随舅母(骤雨),牵着表妹的手走过夜市,暗夜上屋顶玩闹。(9.0/10) |
|
4.5,27岁就摆脱了故事的绑架,创造出自己独特美学观念,摄影机像一名家庭成员,默默触碰着他们情感轻微的律动,奈良呈现轻柔的油彩质感触手可及,从没出现过的山外却逐渐改变山里的诗意和封闭,最后一切的喜怒哀乐被远山眉黛和屋外风铃轻轻扶平,赋予全片奇异的私密感和柔韧的植物性 |
|
抬眼就看到的绿色,生命一样无常。 |
|
感觉就是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人想象的电影 |
|
四星半入;重看@电影博物馆;09年初看不快时分最好的治愈剂;不仅直接启发《沙罗双树》,更直接提到,很多桥段的影子;屋顶的且听风吟,隧道的幽深神秘,索桥承载的时光重量,欲言又止的暗涌,廊下清凉的风铃和奶奶安详的面容;尚未离去便已怀念,现代化的侵入和离开故土撕扯的痛。 |
|
淡泊到近乎冷冽的画面。虫鸣。静夜。一次短暂而冗长的握手。一个未曾发生的吻。 |
|
河濑直美的长片处女作竟然如此舒服,天然去雕饰。那些8毫米机器拍的村民片段很美 |
|
无语,凝视,离别,实录光阴流逝,非全知全能叙述,五次音乐,结构性段落酝酿离散情绪。河濑直美有些源于个人经历与记忆的标识,比如乡野自然,风吹草动雨落,男孩女孩的懵懂情感,父或母的离去,慈祥老人的歌谣...这些在第二扇窗里还有。这部主要讲对故土的坚守,隐隐的伤感。4:3的坡路构图,戛金摄 |
|
7.8;為著離棄這塵世,沒法睡著亦要睡,你不肯睡我都睡 |
|
90分钟版。河濑直美的影片具有一致的气质,却不拘泥于形式。用极少的人物语言略显导演自我制约的表现人物关系与从容自然地延展看似简单却又蕴含饱满的主题的剧情时空,河濑承接了小津对衣食住行的日本生活置之于女性化个人童年生活化的表述,残缺的拼凑的家庭,模糊关系的爱慕,离去与坚守,美景亦在 |
|
10-2-2008 12:30pm bc sunday |
|
罗罗嗦嗦能说出点什么呢 |
|
某种程度上说比殡之森要好,但最无法接受的一点就是看河濑直美开头10分钟总是晕晕乎乎不知道怎么回事儿,接下来80分钟在琢磨人物关系到底是甚,剩下一分钟恍然大悟,最后两三分钟终于感动,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儿…… |
|
四星半,河濑直美处女作,明显比她最近的两部片子好很多。 |
|
通向桃花源?? |
|
就处女作来说太沉稳老练了,很像80年代台湾乡土电影。前面稍乱和闷不好入戏,情感慢慢的带入到小姑娘后好看了,喜欢穿插的记录群众肖像和家庭录影的部分,吊桥隧道新旧的留守与出走,萌萌懵懂的暗恋,大山小镇怀旧的色调好听的主题曲,最后的离别戏一下被击中仿佛被带回到小时候的地方,尤伦斯河濑直美回顾展胶片版。 |
|
闷不只一点点。 |
|
《布米叔叔》似乎有借鉴此片。感情高点处理得比较潦草,比如屋顶看星星一段,比较MV。 |
|
如诗般美丽。 |
|
1.“人生的些许欢乐,些许忧伤,都只是时光的永恒流动中的一点涟漪,淡淡飘逝在轻风中”。我想,这句话是这部电影最好的一个注解;2.在影像中感受着被胶片压缩的时间慢慢缓缓地在脑海里延展流淌,感受安静的份量;3.影片中的情愫仿佛能够轻述,我房间里的空气开始让人醺醺然。 |
|
不错啊 |
|
2.5 中途省叙一出,孩童长大,祖亲渐老,因果关系尽显(自然规律),叙事轨迹也就外露了,但生老病死本就是万物之理,这实属于废话式的自然主义,而情感纠葛的故事,被这种去戏剧、去雕琢思路修饰起来,就显得沉闷有余而灵动不足,反倒只有那些捕捉到乡土人情的记录式片段很有温度和质感,不虚无。 |
|
含蓄到了无聊的地步 |
|
河濑直美早期的作品这么隔绝,似真实似梦境,晦明之间的影像是太多情绪的喷发,没想到最后一个摇镜之后忽然回忆大量涌入,让人猝不及防。河濑直美继承了小津拍吃饭的风格,拍少女单纯又复杂的状态简直美到无以复加,尾野真千子表演风格奠基之作。整体来说太散乱隔绝了,不过感觉这也是河濑直美珍贵所在 |
|
镜头意境美得令人感动,尤其是最后一幕镜头从陷入熟睡的老母亲逐渐上摇越过屋顶,逐渐远望定格在绿色群山,整部电影所诉说的琐碎小事乡土情怀在这一刻更加汹涌 |
|
可以看出阿姨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父亲的胶卷就是这部电影,河濑直美就是开出大山的火车。 |
|
被一种很莫名的情绪击中,可惜画质太差,字幕也不对,有好的版本重来一次吧。 |
|
可惜导演见面会取消,不然很想真诚求教导演本片究竟有没有一种叫“主题”的东西。我回味思考良久,感觉应该是表达一种对逝去事物的留恋,只有旧时光是暖色调的。 |
|
像极了命题作文写不出来硬凑字数的我。 |
|
很喜欢的风格 |
|
新的与旧的。可以说出来的与藏在心底的。留下的与离开的。河濑真的好爱大自然。尾野真的是天生女優。 |
|
开始注意时间 |
|
似乎得过金摄影机奖?我忘了。。。回头查查 Orz |
|
萌动的情愫糅合家人间细腻的情感,在奈良的美丽山谷间游走。对故乡的坚守与舅舅的8mm摄影带一起回潮,有人离开,有人选择这一种生活。 |
|
悠长 清新 琐碎 有点好奇河濑直美和是枝欲和到底是啥子关系 |
|
河濑的静帧画,美 |
|
A/生存的歧路潜藏于满目哀绿中,已逝的灵魂成为让生命停延的摄影机,两者间是幽深的废弃隧道。镜头视角、演员调度都在开拓看似封闭实则极为开阔的地理语境,而光则将静止的空间不断分割重组并动态化。对装置中光的敏锐捕捉很像阿彼,其他日系高亮柔光看多了竟也不觉得刺眼。金摄影机诚不我欺。 |
|
尾野真千子那时候还水嫩嫩的 |
|
慢电影的诗意,滤除了一切喧嚣浮躁,只沉淀了侘寂般的宁静,缓缓的日出日落,与自然同生同息,时间无意义了,回归最本质的生活,每一个镜头都那样充满实感,仿佛触手可及,仿佛感受到山风拂过脸庞,摩擦轻微的角质,在耳畔发出嘶嘶低吟;这一时半的光影流转,是这个盛夏沁芳的凉玉。 |
|
1997 河濑直美(28) 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
|
好棒!之前只看过一部《澄沙之味》,以为河濑直美就只是像那样的治愈小清新,所以虽然知道名气很大,也没有兴趣接触,现在才发现有印象偏差。电影里那种私密的记忆,原乡的情感真的好像好像侯孝贤,远山黛影,午后风铃,越到后面越有味,结尾慢慢淡出。好到不知如何评价了。 |
|
心情不平静时这片看不下来,隐忍到了极点。那片山林真是难忘,我是绿色控 |
|
深綠的山林那麼美 以致是一種困鎖 我們帶著茫然 恐懼 穿越隧道 微弱的光亮 只有一線 |
|
钢琴曲太感伤了啊。。。 |
|
值得回味 |
|
鲜有我都看不下去的片子 |
|
在學校看的,河瀨直美的成名作吧 |
|
被堵截的乡村和离散的人,在某种奇幻色彩的社会学角度和女性视角的恋情故事之前平衡得很漂亮。当然主要是尾野真千子姐姐大加分。 |
|
如诗如歌 情绪都藏在光和风里 / SIFF第21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