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是以前,我看完这么棒的片子肯定会给你打电话。 |
|
按掉的一星是因为我老了,过了拔腿就走,以为自己要一生在路上的年纪了。看多了这种类型的艺文作品,也开始怀疑所谓[内心的声音]和[旅行的意义],是否被过度美化和渲染了呢。背上包出发也许是一种宣誓,选择,诀别,或者其他。但是下一步,即使在城市尽义务,却更加懂得心远地自偏的含义吧。 |
|
1.行走,不需要意义。生活也没有那么多的意义,亲身经历过便以足够;2.哪怕是一个悲伤的开始,却是以更多的沉默来展示父亲的内心,不煽情却也让人动容,这是一位父亲的形象;3.喜欢影片用收的方式阐述,平淡不惊,你只有静心才能体会深沉的美;4.粗颗粒胶片一直是我的挚爱,摄影太美,我怎能不倾心。 |
|
电影本身其实挺平庸,但是这种穷游式的影像纪录却又实在讨人喜欢。推荐给喜欢旅游特别是穷游的朋友。PS:Coldplay的LOST一响起我就燃了... |
|
以行走疗伤。比较有意思的是,本片的导演,也就是里面儿子的扮演者,现实中也是马丁·辛的儿子,即查理·辛的哥哥。这个片正好可以和《转山》做个比对,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这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 |
|
“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 就是为了来到你的身旁” |
|
同样题材的转山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的作品,这部才是让心升华的精品。不去会死。它让人有走出去的冲动,因为我们大多人都不是在“生活”,只是在“过活”。4.5 |
|
不管心愿伟大还是卑微,心之所向即是神圣的。平实的旅途,并不算苦(儿子好像走的很苦,一星就差在这了)。粗颗粒胶片,幽蓝色画面,真是美,这风景还叫欠奉就是亵渎太苛刻了。。 |
|
小伙伴在飞机上看过之后一直推荐的片儿。这条路我是早就知道的,走过个别段落,当然第次都有迷路的曲折。曾与人谈及此路。对方道“能跟你一起走完的,就嫁了吧”。 -“嗯。”对方惊“你说真的?!” -“嗯。”两个月的迷茫疲惫和突发状况,饥饿怀疑和天不我予。能并肩走完的,需要牢不可破的感情啊。 |
|
santiago de compostela,总有一天我也会去走哒! |
|
原声全部是我喜欢的歌!!! |
|
现在仍存有抛下一切,背起行囊上路的勇气,不知这种勇气会不会在若干年后消失殆尽?圣地亚哥的这条朝圣之路真是安全,连被偷窃的背包都能被小偷的父亲完璧归赵。【生活不是选出来,而是过出来的】 |
|
转山才是美国版的朝圣之路吧,本来徒步旅行就不是只为了到达终点的马拉松,是为了确认“I'm not most people”的正确性,是“live the life, not choose one” |
|
He wanted to see the world...And he did... |
|
看,大地多么辽阔,上路吧! |
|
和转山极为相似的题材,不过更细腻真实更动人,原声也做得很好。 |
|
有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或者只是因为一个很蠢的念头就去了。 |
|
走完100公里毅行者在回家的路上看完這部,淚目一路。 |
|
真好看,摄影、配乐、外景,偏蓝的冷色画面质感都很讨喜,还有那么漂亮的西班牙风光。汤姆这个代死去儿子上路的倔强加州老头儿,喝醉酒大闹,被关进警局这段好。队伍成为四人后,旅途更有意思了。这是今年看到的最好的泛公路电影。《转山》比起人家差的不是技术,还是视野和气度。
|
|
人生就像是一条直线!所谓的转折分叉最终都会被修正!当你停下来看风景时只是回忆与缅怀!只有前进才能憧憬 |
|
公路电影,很感人的故事 |
|
设计感太重。 |
|
太有感触了,内心奔涌着各种不同的情绪…!好片!!! |
|
电影本身很无聊,人物的设置无新意,人物本身的故事更是老套,只是和友善的陌生人一起旅行朝圣本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
the tragic,the brilliant |
|
漂亮的风景,萍水相逢的友人结伴同行,再配上好听的音乐,算是一种人为的美化。 |
|
一本护照,折叠页上盖满驿站之印,千百年来,目的各异的人们,目标从来只有一个——朝圣之旅。感天动地父亲决定将儿子未走完的路走完。这才是真正的户外,那些以为在松花江边搭个帐篷就是户外的人们真是笑死了!沿途法国、西班牙的小镇田园风光啊,那山间小旅馆啊!在城市生活的我们,真的白活了! |
|
You don`t choose a life.You live one. |
|
有趣的题材,平庸的拍法。借:音乐。四人行。文化冲突与化解。情感宣泄点。小桥段(乡村鬼旅馆、吉普赛人)。对信仰的探讨,对生死的顿悟,份量重但不足够成为经典。 |
|
在路上。 |
|
我们总是习惯给自己的旅行赋予各种意义和目的,然而每次旅行的终点,往往并未达到目标,却收获了意外的感悟和欣喜。 |
|
20120718京上小火车畔,我激动了,迫不及待,想上路~ |
|
想买碟收藏观看的电影 |
|
非常治愈系 |
|
有一天我会去走这条路。 |
|
生命的历程,莫名的泪点。 |
|
原声弱爆了 |
|
看到作为父亲的主角接到儿子死讯的电话赶去法国取回遗体的时候便知接下来的内容,人物的性格的棱角分明使得故事走向更加明朗,可是过程中却几度流泪。在路上的故事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理由,这个理由是独一无二的。不过其实我对前半部分其实是有意见的,在最初走得太轻松了,这是没有道理的。 |
|
徒步、朝圣、旅葬… |
|
老头亲自上阵啊,这片子木替身的,老头累得气喘喘吁吁都是真的啊,落叶归根的国外高级版?西班牙实在太美丽了 |
|
这是一场疗伤的行走,一次关于我们是过生活还是选择的生活之间的差异。在路上,如果人们都可以慢慢的剥落内心的隔墙,彼此协持着并肩行走。如果人都可以坦诚相待,不谋讹诈不贪势力不计涩难。那就是最好的旅程。 |
|
12/16@浦东户外俱乐部+公社 7分。非常好莱坞的一部鸡汤,套路多,人物脸谱化严重(论编剧磨词重要性:警官+吉普赛人简直背书;标签化现代瘾症)。追问上路初心不如享受沿途风景,父子线这季节动人。优点是幽默感及,对圣雅各之路种草。(Way of St. James) |
|
年轻时太忙,没有时间行走。老了身体不行,没有体力行走。 |
|
四个人的朝圣,一个人的寻找~ |
|
吉他拨弦扫出brokeback mountain的感觉,旅行的原因永远是到了终点时才能参悟。 |
|
其实是很一般的旅行片,镀上文化生活和宗教的外衣后就有那么点意思了。其实电影最后在大教堂的时候就可以见好就收了,非要加一段徒步海边的戏,这不画蛇添足么 |
|
每个人都会有他旅行的意义,沿途,风景独好。 |
|
x1.3 倍速 清理 风光片 |
|
What a burden for you to be an old sad angry man... |
|
以完成最亲的人的朝圣之旅来化解伤痛和遗憾.一路风景很美,音乐很美,好想能够走一遍.每次父亲幻觉儿子出现的画面都让人很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