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明星阵容,冯小刚卖假证,江珊办离婚,当然还有御用牛振华……黄建新绝对是生活流大师,这也是中国电影最值得继承下去的优良传统 |
|
疯子说,我想脱光她们的上衣。其他的医生说他还是个疯子,可是这位医生说,他要脱女孩子的衣服,这不是正常思维了吗?医生接问那个病人:“然后呢?”然后脱她们的鞋子和袜子。再然后呢?脱她们的裤子。再然后呢?病人不好意思的说:“脱她们的裤衩。“再然后呢?抽出皮筋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
|
找个猴皮筋做弹弓砸你家玻璃。 |
|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王劲松(气壳)110秒的段子实在让人拍案叫绝。结尾李小萌跑去了西安,黄建新真是有幽默感,李小萌用离家出走逼冯巩吕丽萍复合:“你们还离吗?”“不离了。”而在64年前,在同一个地方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光着屁股的蒋介石:“你还内战吗?”“不战了。”于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
|
想表达的太多,又不懂得取舍,导致乱炖且节奏其慢无比。李小萌这个角色根本不像是个女儿,倒像是寄居在此的一个亲戚,台词靠段子,和父母也没有化学反应,选角和剧情上的失败。对于政治的讽刺犹豫节奏的慢和故事的碎显得特别生硬做作。不过在镜头语言上黄建新依旧尝试着。 |
|
属于那个年代的小市民喜剧,婚姻之痒,中年危机,精神病院拍得有点意思。“扒下她的裤衩,拉出皮筋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
|
真心觉得冯巩演电影比说相声强得多,尤其是这几年 |
|
在那个没有假脸的年代,演那女医生的演员怎么就没红起来呢 |
|
张国荣:“如果相爱,没有这一纸婚姻证明书也可以过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这一纸婚约也改变不了什么。” |
|
借“结婚证”这一兼具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介质”,呈现个体被困缚在体制/流程/手续/制度内部的压抑和焦虑,且这种焦虑想是某种集体癔症,会传播、会发散,将男主工作场所设置为精神病院,讽刺指向很明显——脱去长久以来的“壳”不仅体会不了自由,反倒惶恐被大众的标尺所遗弃,所谓正常的人奔溃也是瞬间的事;这种焦虑根本无法治愈,它的开始和结束首尾相衔,如永远不可能抵达的城堡——结婚与离婚是互为悖论的一体,好现实的超现实,这个暗喻比暗搓搓的政治隐喻塞入更好(人民/公社、西安)。以儿童视角讲述整个故事有点牵强;一众配角瞩目。 |
|
这是中学全校组织去看的电影,当初真不识货啊。又看了一遍,感觉这真的是部相当有内容的好电影,现在看也很IN,细节很给力,结局又文艺又大气。再看杜拉拉和我知女人心这类货色,只能说中国电影进步到哪去了? |
|
源文本来自叶广芩的短篇小说《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原句出自京剧《平原作战》中的一节“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此句亦在《我爱我家》(1993)中被强调。
为黄建新“心理三部曲”(《说出你的秘密》《求求你,表扬我》)之一,饰演精神病人的牛振华为导演御用演员,作为主演和前另一精神病人王劲松参与了“都市三部曲”演出;王志文和江珊是《说出你的秘密》男女一号;冯巩在《站直啰,别趴下》担任男主。影片中举牌求助、奖状证书也出现在导演其他作品中。
顾小文认出了办假证的(冯小刚饰演)“他长得像那《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导演”,对方回答“全都这么说”。 |
|
题材虽是吾女初成视角下的中年危机家庭矛盾,故事本质还是具有鲜明世纪初时代思潮(或局限?)的贬旧与警左。片中凡制造了不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都与此有关:结婚证、娘子军、广场舞、兵马俑、直至被迫重圆的地点也要特别设定在古老的西安钟楼之上。意图如此直白,以至吕丽萍的角色快扁平为一无是处的反面典型,我爱我家的和平大姐好歹撞击失忆之后才如此折腾,加上冯巩这回演精神专家现代高知也多少有点力不从心,缺少与片中设定相匹配的专业与魅力展示,才倒衬出了诸多配角的抢戏凶猛:李小萌灵动全场堪称最佳,罗湘晋美人倾心黯然离别,王志文推销伟哥一脸坏笑,冯小刚印证达人钱来就干,王劲松用猴皮筋做弹弓子打你们家玻璃……充斥奇闻趣事的精神病院始终是那个年代有一定想法的国片导演赖以藏锋施讽的取巧所在,只是看多之后仍难免审美疲劳。 |
|
无论是借孩子的视角看成年世界,还是刻意构建的正常人与精神病人的反讽,都在试图解构世纪初伴随新概念潮涌而来的新型家庭关系下的失调。看得出,黄建新在把握最擅长的都市喜剧的风格之上,还在借助飘忽的镜头调度、动画插入、打破第四面墙,做电视电影转向电影感的先锋尝试,但呈现效果明显没有摆脱情景剧画风与京味人设。透过家庭危机触摸孩子心底的动荡与压抑,故事的落点不错,只可惜离家出走的结局用力过猛。或许只有孩子才会相信父母的和解意味着矛盾的消失,一湾重回平静的湖水,等待着下一次的凉风过境。 |
|
她爹和同事去酒吧,去打游戏机,这妮子是怎么知道的??? |
|
小时候看的,挺好玩。当时觉得真的挺不在乎的,后来长大了一点,想想,真的是口是心非。 |
|
后来回想一下发现冯巩电影在我心中的地位和葛大爷差不多~~~
精神病院那几个疯子真经典~~ |
|
中年婚姻危机。吕丽萍饰演的中年妇女执着地寻找结婚证,以寻得虚妄的安全感。而冯巩饰演的中年医生对病人耐心细致,对自己的老婆和婚姻却采取了敷衍逃避的态度。“第三者”小安逢到关键时刻便讲粤语,构成沟通的天然障碍。精神病院里不少搞笑的名场面,“我抽出她裤衩里的猴皮筋儿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全明星阵容,王志文送蓝色药丸,冯小刚卖假证,江珊办离婚,牛振华演精神病患者 |
|
黄建新这次很是让我失望啊,怎么拍出这么没劲的一部戏,着实像是出自一新手的作品,也就适合在CCTV-6非黄金时段播出来充充数了。PS.越来越喜欢王志文了~~ |
|
没太懂主旨,只是更加恐婚恐育了,有了孩子想离都离不了,活不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总记得小时候看的不少作文会鼓吹自己调和爸妈矛盾让他们不离婚,也总记得高考过后会有高考生父母离婚的新闻。 |
|
看了这种电影更加不想结婚了。李小萌真是美萝莉啊 |
|
可以算是国产版的《美国丽人》吧,冯巩表现一点不比凯文史派西差,把中年危机刻画的如此生动,看完只能一声叹息!两三年前看的,应该是在视频软件上看的,不知道现在为什么不能播了!吕丽萍和冯巩表现的都很好,隔了这么久印象模糊了,所以就不按照标准评分体系评了,整体印象中就是中年男人被老娘们吵来吵去,不省心的孩子,年轻漂亮下属的诱惑有贼心没贼胆,实在太真实了!给8分 |
|
105分钟高清频道版本,中间一场戏对白有剪辑痕迹,不知道时长差异是不是和码率有关。黄建新的电影真不能连着补,后劲十足总是让人忍不住回忆里面的细节,越想越是头疼。做绷弓子打玻璃的名场面倒是名不虚传,估计也是整部电影唯一的喜剧段落了,这部电影连同隔壁的《求求你表扬我》标签里的“喜剧”太误导人。 |
|
人到中年的婚姻危机,用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整个故事,创意不错,结婚证丢了是一种非常简单直白的婚姻危机的隐喻,那时候黄建新拍戏喜欢用喜剧明星,冯巩的精神病专家的身份制造了很多笑点,但是大部分零零碎碎的跟故事主线主题都没多大关系,基本就是拼凑的精神病段子集,当然也有能用的,就是牛振华那条线,但也没来由,前面没有任何铺垫,强行合成一条线的感觉,这人物就没做扎实,动画太多了,以前可能看着时髦吧,现在倒是显得土气,越时髦的东西越快过时,这剧已经是黄建新的转型之作了,没有针砭时弊,尤其精神病院都用上了也没想着借题发挥一下,比较温情的都市片,寡淡但也好在平实。 |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yMQmztJg_0/ |
|
现在谁还把结婚证当回事儿
我一生都把你当作全国粮票
你说这么半天我一句也没听懂
这夫妻俩一个治好,一个给送进去
彭小莲的写实主义
与黄建新的黑色幽默
这个小女孩很像导演编剧或者叶广苓
就不如小培像小女孩
《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 |
|
以孩子画外音展开叙事,用动画呈现想象、回忆场景,让故事的荒诞感变得稍微合理了些。精神病院里每个患者都病都很直白地指向社会问题,旧时代不留痕迹的逝去让当下也显得不那么稳固,尽管找结婚证是个靠不太住的A故事。整部作品都有一种为了剧作目的刻意设计情节的感觉,信服力不足,尤其女儿的出走和两人的分居。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转磁版。儿童视角讲述父母中年婚姻危机题材。一个结婚证引发的闹剧。冯巩的角色太蔫太窝囊,吕丽萍演的女主有种没事找事的胡作胡闹感,偏执得让人有些尴尬无语。气壳、傅彪的客串显得有些多余。倒是罗湘晋,牛振华的表演较为符合角色。此外电影儿童视角和上帝视角混淆。三星半 |
|
这片是01年的片 里面电视上放的是98年的世界杯 79年结的婚 到98年愣说自己结婚已经二十多年 time slot好乱啊!!! |
|
吕丽萍变成那样了还不关进安定医院?哈哈哈,幸亏演员是吕丽萍,真的很符合人设,要是别人准演不出她的疯魔偏执 |
|
是个喜剧内核,能看出原著小说写的挺好玩的,是叶广芩的短篇小说《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改编的,冯巩是精神病院的著名大夫,精神病院的桥段写的大胆好玩,猴皮筋给我我做弹弓子打你们家玻璃,现实中,吕丽萍找结婚证书找出了强迫症,逼着周围人都接近疯狂,形成对照。有冯小刚,王志文江珊、周涛做绿叶的电影,吕丽萍适合出境,多角度都不难看,但穿衣服就很丑,冯巩也在当打之年,20多年了,可看。王劲松贡献了一个精神病人的经典桥段 |
|
看了一大半~只记住了罗湘晋的微笑和王劲松(气壳)的演技 |
|
以前看的,考古来了... 很经典,再次重温了下2010年1月22日11:59:49 |
|
电视电影混搭风,黄建新在一出现代家庭戏中尝试了很多新的镜语(高速运动、插入动画、迷幻迪厅),颇让人耳目一新。缺点是一切都塞得太满,音乐、情绪、对白,很难脱离当初夏钢那股子“深情喜剧”的土俗气与煽情的电视剧风。引入发笑的同时又三不五时惹人尴尬。最后的追问勉强挽回了探讨婚姻的立意。 |
|
老电影,连海报都这么有怀旧的风格。不知道是不是主题偏重家庭,还是所有影视剧总是如此,感觉他们工作都很轻松,不像现在的社畜一样回到家就劳累,哪里有心思做那么多菜阿汤阿还得摆盘。婚姻脆弱的原因根本上还是心理脆弱,担心伴侣变心离开,才需要用一张纸来维系家庭感情,这下反而把人逼走,事与愿违。女主人有点太固执了,好像脾气也挺好但是说爆发就爆发,这件事闹成这样确实她才是最大的问题。这小孩子主意太大,行动力也很强,才13岁,离家出走威胁父母在一起,咱看《家有儿女》,即便是小雪刘星也做不出来这事,不知道是不是北京小孩都这么独立。其实,只有吐露真心才能弥补裂缝,而不是通过手段,这样的结局只是暂时为了还是缓和而已。 |
|
挺严肃的冯氏电影 |
|
小时候看过,记得竟然看哭了······ |
|
比较小孩子气的作品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现在谁还要什么结婚证啊 同居小三哪里都有 精神病院里 那个拿橡皮筋打你家玻璃的梗还不错 虽然几年前就听过这个笑话了。 |
|
那该死的结婚证与那逗乐的拿弹弓打你家玻璃。 |
|
关于结婚证(一件琐事)引发的家庭荒诞,小童星演的角色简直是时代先锋,成熟的工作男冯巩和更年期的吕丽萍也是冤家路窄的经典家庭夫妇形象,时至今日仍旧是众多家庭的缩影,就是黄建新这部怎么有一瞬间一股冯小刚味儿。 |
|
虽然很内地,但是我支持冯巩~家长里短也就这样了,节奏不错 |
|
哎呀,当年我还挺喜欢那小女孩来着……
|
|
北京文艺频道每天这个点儿都放电影了居然,现在在放这个老片,@李小萌ANNABEL 很萌哇。。。 |
|
好玩的片子~也好看~剧情差点~但是绝对好看~冯小刚那卖假证的~牛叉啊~ |
|
更加自由的镜头语言和动画形式增加了变化和娱乐性,疯人院象征城市人的普遍精神缺失,主角一家表达人到中年面对诱惑时的摇摆心灵,一纸婚约的丢失,带来难以自证的尴尬,也引入了现代社会的婚姻观,整体依旧保持了群像的风格,小文的角色比较复杂,承担了很大程度心里叙事的作用,作为旁白对角色和故事进行解释,同时又身在其中,加之有种内外不一的成熟感和过于表现的广告感,略感过载,我觉得她也并非是本片的核心人物,而是应当充当观众的影子,结尾她的转变比较突兀,但其实这才是一个孩子应有的表现,前面都太“冷静睿智”了 |
|
开头的动画相当有趣 当然 这是个 主流 家庭剧 |
|
结婚证的丢失是中年婚姻关系脆弱的表象,也是维系。但内核总是没展开,这样显得剧力较弱。还好表演都不错,广东话出现得虽然惊喜,但很突兀,像散文诗,却与剧情衔接不上。 |
|
有太多事情,我们其实很在乎的 |
|
还好吧~有些地方蛮好笑的哈!但是觉得没啥很吸引人的地儿== |
|
原来是黄建新的。。。。和爸妈一起在电影院看的。。。突然想起这是很久远的事了啊。。。小时候一直和爸妈一起去电影院。。大了点就自己去了。。。现在两个电影院都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