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TA真是神烦……每回他拍个片子,我都不能说我看懂了,但却止不住地喜欢 |
|
PTA还真是碰上科学教这种硬钉子了,就连嘲讽和负面观点都克制的如此隐晦,就像一切要说的全用杰昆·菲尼克斯不屑的表情表达出来了,这个角色的反社会行为人格、战争创伤和心理变化反应了这种宗教信仰的虚假,但故事和主题却成了一杯含蓄的温吞水。看来颁奖季被无视,不是因为科学教的势力强大。★★★ |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部不能给予丰足的符号来让其获得解释的电影就是被失去意义的电影。诚然, 遍布可供读解的符号令人着迷,它引导出观众思维层面的潜力。但对我而言,最妙的肯定是下面这类的电影:它塑造起一个完备的世界,所有要素都坚实地浇筑于一体。我们沉潜其中,宛若偷取了一段美妙时光。 |
|
菲尼克斯身份是一个二战退伍兵,故事放在二战后50年代,这也是他的精神状态成因的一部分,因为对话中还提到了童年。他的空虚与孤独对应的则是信仰以及大师本人对他的认同感。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对抗和和解的过程,这种暧昧也是人对信仰本身的反应。可能很多人不喜欢这么样的故事,摄影和配乐大赞。 |
|
1.5 一部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电影,无聊的重复场景太多,主要角色的行为没有任何动机可言,弗雷迪为何反复的入教、离教?他对教主为何那么重要?“The Cause”教的魅力究竟何在?演精神病人真的太简单了,驼背,双手叉腰,胡乱爆发一通脾气就万事大吉了。 |
|
人外有人人不知,能人之上有大师。大师也是凡人做,只是凡人心太痴。 |
|
光阴消耗者的骗局,胸闷的最强力诱因,打着精神分析的幌子,摆出华而不实的调子,谁能重建历史,怎为无聊买单? |
|
先不吐槽PTA还是有些刻意还有想当然的手法... 主要是为毛我在一个胖子的演技当中感受到了一种叫做"统治力"的东西,然后这让凤凰哥在胖子面前表现出的不像是癫狂也不像是歇斯底里而更像是无头苍蝇似的演技。 |
|
菲尼克斯长了一张“来操我”的脸 |
|
看的过程一直在走神。这片儿显露出巨大的野心,巨大到盖过了其他一切——也许除了Hoffman的表演。摄影剧本剪接主题都是“优等生”,但在表情达意恰恰是我本人最讨厌的那个路数——过于卖弄机巧企图俯视而失了诚恳,拒绝跟观众交流。PS:Amy和凤凰凑一起互相影响都演得好紧,看得我好难受! |
|
看完电影就病了 |
|
2021-8-21重看;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战争创伤的阴影秘密被一层层拨开,他逐渐遁入何以为人的自我质疑怪圈,从一个谎言落入另一个谎言,痛苦像沉重的湿衣服紧紧困缚,像溺水的绝望叹息;根本没有一个人能救你,每个人都在生的路上如孤魂野鬼。华金的表演堪称入木三分。 |
|
故事没有那么那么吸引人,手法略显沉闷,但得个双影帝神马的还是很有戏的,原声啊摄影啊没的说,其实还是很好的片,但期待值太高真不是好事 |
|
我很想给个5星,但是结尾的草率和从偏离的角度处理主题我只能给3星半。50年代风格的拍摄和剪辑,画面优美,但是影片却是creepy,dark,uncomfortable。观影中有5人离席。邪教总是富于个人魅力与疯狂组合,两者相互吸引因为它们本质是一样的东西。演技一流,这也是PTA的电影总拿表演奖的原因。 |
|
PTA的片子一贯都很骚,这个也不例外,拍得真的太漂亮了。故事本身不如《血色将至》那么有劲,但还是有近乎癫狂的表演撑住场面啊(这次是让人刮目相看的杰昆菲尼克斯!)。两人的关系绝不仅限于“师徒”,甚至有些同性的味道。。。(一家之辞。。)说到结局的问题,是不是有传言韦恩斯坦让改过? |
|
看完PTA的新作大师恍惚的出了电影院, 回家的路上不断想起很多电影的细节. 晚上睡觉前一次又一次去回忆电影中的情节. 这电影, 看完后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仿佛是多年一直在看的电影, 仿佛是老的经典片子不断被人提起, 仿佛是一直伴着我们成长的影片, 他过于深刻以至于念念不忘. |
|
不是你们想像中的那种电影。非常特别。这部讲的其实还是一个人,是血色将至里石油大亨的另一面。难怪担待和菲尼克斯惺惺相惜了,他们太像了。 |
|
退伍兵弗雷迪的精神异常反社会边缘人的角色属性很好识别。可实际上大师卡斯特也处在他领导的“缘教”组织的边缘:信众盲目居多参悟盖寡,二版著作问世遭吐槽和质疑;家人也更多把组织当作一种获取地位和财富的营生。唯有弗雷迪体验受益和真正捍卫其理论,最终造访前女友家,开启新的两性关系;反过来,孤独压抑的卡斯特也从弗雷迪身上感受到了释放野性冲动的美好,自制烈酒与摩托狂奔。只是这种师徒情谊惺惺相惜并没有带动起多少观众移情,卡斯特的神棍职业与弗雷迪的失控精神总在遏制你对他们的好感。可“最不正常”的两个男人在信念与道德上相较其他角色又的确处于相对高阶的位置——想想大师女儿勾引弗雷迪遭拒却诬告对她图谋不轨。安德森其实是把具有类型特征的美国社会故事降一个八度去拍,使其不可避免落在压抑疏离不易讨喜的基调。 |
|
其实两个主人公根本不认识对方,虽然几乎每场戏都是他们互相咆哮抑或神秘微笑。 |
|
没有景仰之意的一次不打分。下完定论会跟自己过不去→直接记录我的分裂:1.一次瓶颈期泄闷创作。类比百提不厌的《闪灵》。2.一次探讨过载于文本、文本脱节于影像的非典型表达。“非典型”在于自知与不求成效。3.PTA达巅峰后的大型回馈实验。玩性大发内化出花,嘲笑被解读,享受被两极。 |
|
两位男主的几场对手戏都精彩非凡,不断跳进回忆的剪辑法也与邪教寻找“前尘往事”的主旨相统一。然而在叙事调和一点上电影却卡在了一个尴尬的高度,晦涩有余情绪不足。从商业影片角度来看太过个人化,从个人作品角度而言个人风格又不够突出。3.5~4星。 |
|
又一部普通老百姓无法接近的片子,没看出啥名堂,暂且差评吧。 |
|
神演技!为戏而生的杰昆•菲尼克斯既然如此的天赋异禀,何必当年宣布息影。2005年奥斯卡败给菲利普•霍夫曼,这次两人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2013年的奥斯卡有的看了! |
|
还需要多说吗,库布里克也会很欣慰的。 |
|
基本上喜欢《私恋失调》这种怪腔怪调的朋友都会喜欢PTA的《大师》吧,从音乐到摄影都怪怪的,却无比迷人,《大师》之好在于PTA拍得很自在,揶揄讽刺都点到为止,小坏坏小幽默,没有《木兰花》《血色将至》那般工整匠心,每次看见杰昆·菲尼克斯在勾兑酒水就激起一腔口水,真想尝一尝。真那么好喝么? |
|
PTA是最好的,但这不是最好的PTA。虽然,有些地方真的值得打五颗星。 |
|
病以信而治,催眠万众开邪教;心因情乃伤,忽悠一代证大师。 |
|
影调摄影和配乐太棒了,也是我喜欢的战后题材。一开始很喜欢,后来慢慢就不明也不觉厉了。 |
|
也不能说平庸,有部分另类的特质,但很容易让人觉得贫乏。困。 |
|
威尼斯、奥斯卡都低估的作品,从这方面看安德森绝对走着威尔森的路数。
影片各个层面都很强大,而且形式上完全作用于精神层面的诉求,而且不是简单的二分人物,对人性的剖析真的很棒!而非简单的人物传记或者时代剧。 |
|
美国李大师的传奇故事。同样在本国没混下去,逃到其他国家,结果墙内开花墙外香。似梦似真谁搞的清,也许人生真的是一场Inception,醒来不过半晌。一个骗子,一个神经病,两个基友一拍即合的过程完全无厘头,故事又臭又长,但拍的很美,演的都好棒。 |
|
配乐和摄影都还好,表演也还凑合吧,被剧情拖累了,另外摄影又何尝没有被无聊的故事拖累?开场挺惊艳,但是托马斯安德森很快暴露了无聊傻逼的本色 |
|
从没见过如此逼真的50年代,每帧画面都像照片一样完美,这就是PTA,总是精工细作、克制而内敛,但我得说,这电影难看到有那么多好看的镜头、神奇的台词、美妙的音乐也救不了的地步,就是因为,它太认真、太克制、太谨慎小心了,像80年代的中国电影。 |
|
前半段是“我没有信仰,我好痛苦”,后半段是“信仰让我好痛苦”,最后恍然大悟,痛苦不过是有人治疗我的时候我放弃了爱情,我挽回爱情的时候放弃了治疗。爱情和信仰都抛弃了他,但这之前,他先抛弃了情人和大师。 |
|
一掌打在人生导师的脸上,一掌打在没有人生的学员脸上,一掌打在虚无的社会精神上。 |
|
只有九浅,没有一深。 |
|
昨晚看了一半和onion聊微信去了,补完...对电影越来越宽容对小说越来越苛刻是什么情况~~PTA就是我们时代的库布里克 |
|
看着小凤凰在里面撇着嘴挤着眼睛一脸便秘样使出吃奶的劲来演戏真心让人想冲进屏幕里揪着他领子抽俩大耳光 |
|
★★★★★但凡二人對話,那近之又近的鏡頭,真的讓我覺得,宇宙只有我和你。難離難捨,因為是唯一。一神教如此野蠻。蠻夷裡就滲出血的甘甜。甜得像你調的烈酒。酒又原是水,只因你行過的神跡奇事,世界不再一樣。 |
|
PTA的[大师]是一个关于人归属感的寓言。宗师信仰家庭社会规范,是否人必须臣服于他们,才不至于如浮萍如游轮无根地漂在大海上?我们的这一刻的状态牢牢扯在过去上,当我们遇到了问题,是该钻回有型的记忆里,还是在创造的世界里找庇护?这个未来我们伸手能不能够到?于是整部电影宏大得简直如生命一般 |
|
太累人的片子 |
|
人是什么?对这一终极命题有着清醒而深刻认识的《大师》告诉我们:人是天生带着固有缺陷的动物。为此人要试图在漂泊的一生中找到或者创造克服《性本恶》的方法和对策,于是现代宗教的起源与终点便在PTA这部杰作里逐渐清晰起来。影片研究的领域是现代(战后)社会运行的规律:命令与服从之间复杂的辩证关系。这无疑也解释了为什么PTA的作品最终都能归结在隐秘的SM倾向的两性关系这条核心叙事线上。经过摄影师敏锐的眼睛以及漫长的观察,一幅现代宗教的肖像赤裸裸曝光在他的崇拜者面前——基于历史的回忆最终被”神“修改成了凭空臆造的想象。故而“大师”这部巨著讲述的是:一个作为人的人如何一步步被“神” 规训为一个作为人的奴隶,以及一个作为奴隶的奴隶如何一步步被“神”塑造成一个作为主人的奴隶却最终失败的故事。 |
|
正如大师所说,这个疯子从来就没离开过大师。不是因为他笃信邪教,相反我觉得治疗成功了。通过回忆和想象他重新掌控自己,复归生活。其实是一种修行!开始照相那一段真是美翻了! |
|
BS Master |
|
又是一部没怎么看明白的电影,不过杰昆的表演让我深深折服!这如何能再与角斗士中那个魁梧壮硕的人联系到一起?与菲利普两人的首次治疗过程堪称全剧精彩顶点。 |
|
PTA最佳。 |
|
战后迷惘时代,不紧不慢的节奏,长时间特写,迷上这股气息。65mm胶片,真希望能看大银幕,影调美上天。开场20分钟、菲利普出场前尤佳,尽显PTA大师手笔,前后多次呼应。这片最早也是梅根埃里森出的钱,复出的杰昆奉上完美表演。阿汤哥离婚也是因为这山达基教吧 |
|
《大师》某种意义上是《圣经》或者圣徒故事的预言——只不过PTA在影片中将不断受难的圣徒形象给予了一个骗子,PTA坚信神圣的价值,但却亵渎地令邪教填补了战后的PTSD,无神的1950s中“神迹”与“等待”的功能空缺,也就是我们对于虚拟“提升”的渴望,由此可知我们究竟为何需要宗教。
同样,将背景设置在1950s的《大师》也对前1960s的状态进行了社会考古学,它审视了1960s左翼狂欢前夜的深层潜意识,并如何走向一个被阉割的神,以及信徒的狂欢,《大师》中的宗教再一次成为一个消隐的主体,作为爱意(繁衍意志)觉醒的义肢。 |
|
重看还是喜欢得不行 太好了 只有6.9 大师与小清新的相互依存与螺旋上升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你仍不是我我仍不是你 PTA才是世界上另一个我 你们爱懂不懂 |
|
三星半吧,期待有点高,两人表演皆纯熟,杰昆第一场session的表演就几近完美,而菲利普的表演则一直收放自如,相比之下杰昆则稍显用力过猛。电影的叙事很有问题,冗长乏力。更可惜的是,对Scientology只虚描其形,却不予置评,摄影很美,配乐很奇谲却有点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