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车大劫案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和历史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史上最早的西部片,也是较早地利用蒙太奇来组接镜头从而达到流畅叙事的,平行剪辑和一镜一幕。尽管放在现在看有些无趣,演员的表演甚至还很浮夸,但是其地位却是无法撼动的。 |
|
埃德温·鲍特导演,类型片的鼻祖,第一部西部片/警匪片/犯罪片。连续剪辑转场、蒙太奇的初步探索。结尾对着屏幕开枪真是棒——打破第四堵墙&间离效果&“影史第一个特写镜头”。(8.5/10) |
|
手工上色,平行蒙太奇,有运动镜头(摇),一场一镜,全景镜头。最后一个镜头打破第四堵墙,在银幕上“向观众开枪”,很有趣。演技很好玩,西部片/黑帮片混杂喜剧类型么?【看到5碟早期电影集里面收录的版本,开头的彩色字幕版还是很重要的】 |
|
The.Great.Train.Robbery.1903.DVDRip.XviD-AEN |
|
我不知道除了学习电影历史的人,为什么会有人自动自发看这些片子。给五星是因为我也在学电影历史。这片子开创太多历史里程碑,第一部运用了相机外剪辑的片子(惊讶梅里叶居然没想到这点),第一部发掘出平行剪辑的片子(虽然其实并不是第一部,鲍特之前拍过平行镜头,但反正都是他搞出来的)。 |
|
我觉得这是美国一切商业片的鼻祖 |
|
之前看了《凯撒必须死》再看《火车大劫案》,想想电影自身的语言一点点建立到今天的模样,真是令人感叹的事。 |
|
景深产生信息和人物关系,构图增强观众注意力,摇拍俯拍仰拍带来“最美山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人物的平行剪辑扩大叙事空间,最后“打破第四面墙”的几发子弹击穿人心 |
|
交叉剪辑,电影到了美国就往故事片方向发展了,影史第一部西部片,开了好头。片尾开枪经典了。 |
|
精彩。剪辑很成熟,表演似舞台剧略显夸张。移镜。场面调度也见其用心。 |
|
20世纪初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发现时期,不仅有相对论、潜意识、勋伯格、马蒂斯,而且刚刚诞生不久的电影也在迅速更新自己的表现手法。本片甚至具有思想史意义,彼得•沃森《20世纪思想史》:“在当时,观众们完全被迷住了,甚至开始议论电影是否能够阐明意识流、柏格森的时间概念或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因为并行剪辑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心理紧张,于是越来越多的实践性想法得到了实施,而这样的效果是戏剧无法达到的。”影片让我最觉莞尔的是看出来搏斗时被扔下火车的是个假人,像纸片一样被迅疾刮走,反倒表现了火车的动感与速度。 |
|
8/10。 影视基础课:在画面内部的运动关系上打破了戏剧式规则,著名的第一镜以景深镜头为视觉线索(劫匪捆住电报员、窗外火车车速放慢),构成人与景多种层面上的相互关系,接着场景是一座木塔分割画面,躲在木塔下的劫匪从画左向右运动溜上火车,把紧张的外部动作同情节联系,时空运动关系上的同时性(舞厅和被解救的电报员两个不同地点的平行动作交替),摇拍和俯仰拍、外景的摄取都在强化运动的戏剧性(如骑马逃跑),也使用了当时的特效(枪膛射出的烟雾和近身搏斗),剪辑的局限性在于景别的使用不丰富,缺乏近景和特写。 @2018-10-17 16:03:04 |
|
看早期电影总免不了有种在博物馆欣赏原始文明的心态:看啊那时候的人类竟然已经会制造工具了!好评!五星! |
|
还算紧凑,有几个镜头比较有意思,但晃得眼晕,再短点能接受 |
|
「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警匪片,也是美国西部片的开山之作。」中远景,固定机位,用十一个镜头完整叙事,以及最后一个朝电影观众开枪的惊艳特写。试图建立一些基本的语法,把电影从“杂耍”的地位中拯救出来。尽管在表演上还存在夸张的成分(如人中枪后花式倒地),但无疑为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
平行线索、切换,第一次分镜,叙事的省略,景别的变化,西部片滥觞。音乐有爱,那个跳舞的黄裙女在一片黑白中好扎眼。这些书上的内容我看的时候真是没注意,唉……倒是他最后对着镜头开枪时笑起来。 |
|
影史著名的分镜头影片,已经突破了之前一个镜头一个故事的叙事方式,在平行叙事上有了突破性的表现。虽然每个镜头中仍然以一个中远景到底,但车厢那段已经很丰富了,表演也多了些细节和流畅性。看到史上最矫揉造作女演员,就是那个救了铁道员的斗篷小女孩,囧得可爱了。整体感觉比老肖的1st大劫案给力 |
|
没办法,老师要求,一部犯罪片
|
|
最早的警匪电影,根据真事改编。想起了小时候街机玩过的恐龙快打,结束的画面就是在向此片致敬吗? |
|
影史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为西部片在美国的统治地位打下了基础,发展了卢米埃尔的户外真实表现方法,改变了梅里爱的戏剧叙事的创作方式,揭示了令人信服的剪辑技巧的潜能。 为叙事电影开辟了道路,直接影响了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的形成。 |
|
对默片时代的配乐一直好奇 so 百度之 资料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18371/ |
|
被认为是西部片的开山之作,埃德温·鲍特在片中首次运用分镜头,短短十分钟内,通过7个内景镜头和7个外景镜头的交叉剪辑来叙述同时发生的平行动作。该片是美国第一部最卖座的影片,上映之时被电影学家推崇为“美国叙事性电影的诞生之日”。 |
|
珍贵的历史影像
最后打破第四堵墙的镜头应该能吓坏当时不少观众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上色太詭異了。又是一枚教學用片,當時的歡型是多麼的樸素啊。 |
|
当梅丽爱还在以舞台化的形式拍电影时,埃德温已经将影片带入电影化的时代了。这样的意义不言而喻。什么蒙太奇、染色影片都不重要了 |
|
影史上第一部西部片,讲述的是四个劫匪抢劫银行,最后都被打死的故事。最后那个特写的镜头、对着镜头那一枪,太有个性了!还有最后工人刷the end海报,很有创意! |
|
美国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在场与场之间的剪接运用蒙太奇技巧,使全片风格显得统一而紧凑,建立起一般剧情片的结构雕型,是西部电影类型的开山作。 |
|
短評談剪接的都是拿來補作業的吧?不只剪接,全片十三幕十三構圖,從窗框到藍天,無所不動,這調度竟然不惡。 |
|
影片共分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镜头之间空间交错和切换,创造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被誉为西部片的鼻祖,而本片所带来的西部风,使得西部片盛行到今天。而因为大受欢迎本片也连续上映了十年,是美国第一部卖座的影片。 |
|
率先使用剪辑手法并高潮处使用平行剪辑,开创了一分钟营救式结局的先驱,鲍特是制造出戏剧效果的导演第一人。除此之外此片就无味道了。 |
|
多场景叙事 摄影机虽然还是基本处于固定视点 却已经开始出现摇镜 俯拍与仰拍 探索意义大于影片内容 |
|
后来的犯罪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填的吧?印象深刻的几处:手工上色太写意了😂群演居然这么多🤣每个演员倒下的那一刻都很拼🤣以及最后一个镜头~又及,这部片子之所以载入影史,需要了解一个前提,此前是一个镜头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再进入下一个,而本片运用的剪辑手法虽然在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但在当时确实划时代的。 |
|
有着电影该有的一切 |
|
很有风格的老作品~又是一个时代的初始之作啊 可惜没有音乐 也有人嘲笑老套的拍摄手法 但也有人会欣赏这样电影的味道~ |
|
西部电影的鼻祖,大部分由定场镜头组成,讲述一个火车劫案的故事,无对白、字幕,完全由肢体语言来表现,用短片的体量毫不费力地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对子弹射出气体以及裙子的后期上色,也是相当超前的表现方法,讲故事的方法在电影诞生初期也是相当成熟。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影片,而西部片也由此发扬光大,成为了影史上不可或缺的电影类型,至今仍经久不衰。 |
|
光绪年间上映的电影。以前不爱看老电影,觉得画质粗糙,表演浮夸,但是如今作为一名影迷再看到这类奠基性的作品甚至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像埃德温·鲍特完全也算得上电影人的老祖宗了,《火车大劫案》所开创的剪辑手法一下子为电影探索到了一条崭新且宽敞的大道!还有片中的运动镜头、景深镜头的运用,以及胶片上色、烟雾特效等,还有最后那个特写打破第四幕墙的画面,百多年后的我观看时,真的会有触动。 |
|
据说是后期手工上色?什么概念啊,感觉好牛逼啊!!! |
|
第一部警匪片 还很废功夫地把胶片上的一些衣服和烟雾都一一上色了~ |
|
镜头已经开始移动了!横摇、俯拍;虽然略显生涩,但这比我想象的早了很多。有彩色,结合月球旅行记,看来手动上色已经是潮流了。剪辑流畅,确实值得注意,平行剪辑已出现;叙事紧凑完整,已经开始利用景深。表演仍带舞台风。14个镜头,中远景居多,最后一个特写探讨了观众与片中人物的关系。 |
|
13个镜头就带出了影史的重要地位之一,以革新的剪接技巧作为基础,对电影独特的叙事特征进行了实践,且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交错切换技巧上如此娴熟和流畅,对于观众引入了一场一目了然的复杂故事,摇拍、俯拍和仰拍等不同视角的变化更突出了户外拍摄但运动效果和环境特征,在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手法也打破了传统戏剧瞬时叙事的原则,迎接了电影美学艺术的叙事时空,虽然在运用近镜头和特写镜头上有明显缺陷,但如此创新性开辟了叙事电影的道路,已经不愧是电影先驱之一了 |
|
乘客举手下车一段让我想到《半斤八两》打劫戏院 |
|
牛仔是盗寇。最后一组镜头只是为了弥补了无听觉的感官刺激缺陷,剧情是一部分,观感是被割离的另一部分。电影恐怕在当时只是创作者的工件或手工,每个零件都有被刻意安排的相应功用,互不打搅。 |
|
《火车大劫案》根据1900年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抢劫事件改编,影片用14个场面镜头讲述了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是鲍特拍摄的第一部西部片。本片成为当时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持续上映了十年。这部作品给美国电影带来一股新的“西部风”,西部片因此逐渐繁荣起来。—— 现如今在我看来,颇为可爱的感觉。 |
|
早期难得一部讲述了完整故事的影片,整体的起承转合简直是后世商业片的模板。惊险、刺激,一个多世纪前的传奇。 |
|
电影的剪辑在1903来说年不论是技术手段或者是可行性层面都可谓是超前,厉害厉害! |
|
刚才也看了很多朋友的点评跟我感觉差不多,手法上··平行蒙太奇··一个场景一个小全景··讲诉一个空间的发展··电影的时空延展效果··但是导演在画面上有特点在于··小全景如果是静态就很枯燥导演每个镜头都会处理动态画面进去·后面几个镜头有简单的摇·最后结尾很有意思! |
|
(7/10)这种技术更新的经典当然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评判了,作为1903年作品它在当时已经有相对复杂的剧情。片子改编自真实案件。 |
|
打破传统戏剧顺时叙事的原则,创造符合电影艺术规律的叙事时空。虽然只会用远景长镜头,不及布莱顿学派,但为叙事性电影开辟了道路。1903 埃德温鲍特 |
|
片尾的设计镜头震撼人心,不管是不是警示作用,在电影产业刚刚开辟不久的上个世纪初期一定吓到不少台下观众;西部片和复杂叙事也很值得庆祝。 |
|
当时世界电影形成了爱迪生,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三足鼎立的局面,只可惜前者分别被后者取代,爱迪生为了挽救局势雇佣了鲍特,拍下了影史第一部西部片。其实本片最大的意义除了分镜头叙事,交叉蒙太奇的应用,最伟大的还是第一次用已知的电影技术拍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火车上的假人太坑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