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归尘,土归土,灵魂归白鹤。 |
|
老人的残酷是任由蜜蜂蜇了孙女,然后把蜜蜂放进烟袋;孩子的残忍是死命给鸭子喂食鸭肉,然后把鸭子当成宠物。不懂生死的孩子送看透生死的老人离开,不谙世事的孩子为压五百年的大圣嚎啕不止,以老为羞的老人藏入泥土等待白鹤的驾临。沙枣扎根泥土,庄稼是生命的舍利,老人看透生死让身体轻盈驾鹤西去。 |
|
作为西北人,全程看地津津有味(那地方太像新疆的团场了),但估计一般观众会打瞌睡,尤其前半段。结局作为一个核心命题,荒诞中透着惊悚、诡异,隐隐还有些不满足,却又想不出更恰当的结尾。全体非职业演员可以颁发集体表演奖,孩子们尤其灵。 |
|
这是一部你可以睡觉,醒来之后仍有惊喜的片子。农村的故事就像电影的某部分一样索然无味,但农村的故事也像电影的某部分一样让人欣喜与起敬。 |
|
欣赏不了 理解不了 |
|
无法理解也消化不了的一部片子。浅一点说,是土葬不合法化和人物命运的变迁。深一点说,是对“人生而自由,又无法担当”的悲悯。 |
|
虽然是个大闷片但是我看着挺惊喜的。编剧那一栏没看到苏童的名字反倒是在监制那一栏看到了苏童的名字,回来把小说找出来看了。很沉重的故事,几处笑点都是由对生死没太大观念的小孩引发。整体节奏上挺好的,看原小说后发现改编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真心很不容易啊。 |
|
人对土地莫名的依恋和执拗的热爱。儿童“埋”的游戏和老人“入土”的追求相结合,人与土地之间也有哲学关系,阎罗王到如来佛推不出一个完整的循环。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儿童,为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五百年而哭泣,为爷爷入土而满足。(为完美的声音处理加一星) |
|
没有人相信仙鹤会降临,没有人听见土地的叹息。大量固定镜头令空间的流动变得迟缓,小河的配乐堪称画龙点睛,素人演员的表现非常松弛。李睿珺一直关注乡村居民的生存情况和精神状态。电影没有上演《喜丧》般的残酷戏码,而是以一种空灵的方式正视人的尊严。生命的去处在哪里,我们应该拥有选择的权利。 |
|
拍得相当有意思,台词有趣(小结巴姑娘特别好玩)推进有效,摄影构图都很有想法。后三分之一节奏有点慢,加上完全粗暴地切掉掩埋过程使得结尾有点乏力,非常可惜。大鸟那段震到我了,好棒的地方,可惜身在其中的人并没有珍惜。调色饱和度高,导演说是为了有八月份的感觉特地做出的色彩。 |
|
虽然我们总是以进步飞速为荣,自豪于用十来年的时间走完别人几个世纪才走完的路。但我还是希望这一切可以来得慢一点,等一等那些跟不上时代,来不及改变的人。去倾听每一个声音。释然每一份恐惧。尊重每一个个体。 |
|
最后的“爷爷死后谁管他?阎王。阎王归谁管?玉帝。玉帝归谁管?孙悟空……”,层层的追问回到人本身,规则限制生存的选择。 |
|
中国人的土地情节 |
|
7分 |
|
三星半。如整体风格能像海报般云淡风轻,或许老马乘白鹤去时会更具张力,但如同片中被过度言说的白鹤,通篇过于直白用力,加上太多刻意的长镜头,从而难免有滞重之感。但在细节刻画和真实还原上仍是极好的,尤其小河的音乐,令人多少次情不知所起。 |
|
长镜头为主的电影。传统入土为安思想与火葬政策的对抗。此片演员比《有人赞美聪慧》自然。老人和孩子们演得都很好!中间部分沉闷枯燥了些。但也包含对结局的种种铺垫。最后那有些荒诞有些伤感有些悲哀有些美好又让人错愕的长镜头结局真是太震撼了。很喜欢此片。我也拒绝火葬,希望我死后能留个全尸 |
|
冷暖交織的改編。低成本限制了鏡頭的發揮,但沒有抑制住來自原生風景尋常人家的攝影美感。 |
|
所谓入土为安,我想大部分北方人都能理解这种情结。结尾处理有些荒诞和诡异,感觉不是最好的结局,却想不出更好的结局。不少影评人说节奏太慢,但是侯孝贤、小津更慢,他们却说是经典,这部片子我很喜欢,至少看到了很多的诚意。 |
|
外景好,色彩舒服,非职业演员自然真切,孩子们和杨瑾的片子一样可爱;前半段平、慢,后半段不错,配乐略显随意粗糙,四星推荐鼓励。在技术上小成本独立电影怎么拍出风格,值得思考。电影不同于电视剧在于摄影、节奏、剪辑、调度等方面,很多独立电影还没摆脱电视电影面貌。 |
|
我太婆那辈 可是有很多人有病不治有钱不医 就是为了赶上土葬最后一波啊。现在后人谈来 大多调侃打趣儿 不理解这政策给传统务实的那代人带来多大的冲击。电影里的老人就是那群人的缩影 “担心的不是死而是死的方式” 一点都不荒诞好嘛 回归土地才是良策! |
|
老与少,土与火,生与死,幻与真,人之将死,执念深重。 |
|
苏童的短篇小说真的很不适合改成电影,这片拍得太“实在”了点,超现实、反讽、荒诞、虚无的情绪完全没有出来,光有几只白鹤算啥意象,放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做背景意图增添神话氛围也完全是百搭……到了结尾只能让人替导演遗憾,这题材绝对应该借鉴下阿彼察邦的手法。 |
|
摄影鲜艳得过分,完全没有苏童惯有的阴郁,不知作何考虑;配乐虽好却和影片不搭调,甚至有不伦不类之感;最好的两组镜头要数村头老人聚众来回三次镜头、水中割草平移;不少所谓隐喻,用意过于明显;中国农村完全可以拍出魔幻荒诞中诞生的诗意,但我们仍要继续等待。 |
|
有些失望,故事其实讲得一般,也看不出太多导演技法,很多设置都有些像影展专供。 |
|
siff2中国版的《火葬大海》(Rocket Gibraltar),同样都是不懂事的孩子成就爷爷的完美葬礼,却更黑暗,对比出成人世界的残酷和新旧传统的交替,但对祖孙情刻画不够。隐喻多多,填烟囱、活埋游戏、哪吒闹海的仙鹤、西游记的地府。结尾“谁管如来佛”和《赞美聪慧》的“大海有多大”一样无穷。 |
|
对不起,刚演到老爷爷拿吃的逗小孩时我就走了,实在看不下去了,连三分钟都没坚持上,难怪上台的姑娘在被主持人要求说两句时会说希望大家能把这部电影看完。本来最初木刀的敲打声和拉锯的声音交错节奏很让我惊喜的,但画面和声音都拖得太久,又没有新的信息,于是惊喜就变成了不耐烦……大红棺材一出来 |
|
小河配乐,好在没有搞成社会题材。棺材、水草、鸭子和烟囱。也算是一个畸人故事,小说感强,不是文学性,因为有传奇,平常里的浪漫主义。 |
|
文艺片确实都这么拍,渲染意境的铺垫留白和固定长镜头都很够水准,就是故事背景的单薄和太接地气的现实主义路子让它本该有的诗意、荒诞和讽刺大打折扣。片中一些细节铺垫和传统文化里大家熟悉的民间文化及传说都成了隐喻符号,赋予了故事新的意境和解读,这点着实让人惊艳了一把。★★★ |
|
准备好两块手帕去的,却完全没用上。苏童的原作尚未翻阅,结局还挺意外的……印象最深的是小河的配乐,每每在我走神时将我吓回来! |
|
小成本的弊端很明显体现了出来,但并不影响这部电影的诚意。很乡土,很朴实,过于注重细节让故事的主线有点飘。日渐消失地土葬,让乡下的老人们对自己的归处感到彷徨。"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念想着安眠于他最亲切的乡土。 |
|
童年是根煞有其事的白马。片子有意境,喜欢。 |
|
6/10。仙鹤作为老马的精神符号实则为湖边的水鸭,却沦为儿孙桌上的佳肴,象征传统文化被子辈亲手埋葬,爬房顶堵烟囱可见对火葬青烟的恐惧,可现实中在子辈安排下随波逐流(吃冰糖戒烟瘾);村里老者树下聚、留守儿童堆沙的重复场景隐含了孤寂境遇,耳边夹着枯花钻入深坑的结尾是看透了世间悲凉渴望逃避。 @2017-05-31 01:59:33 |
|
每年清明回家都有土葬的祖坟会被基建刨开的担忧,但是被活埋着实不愿接受 |
|
没看过小说但土的可以,画面和配乐又好的不搭,编排造作,非专业演员就说反映现实或艺术创造吧,还真把农村那些讨厌的拍出来了,越看越烦。还别说商业片有枪手,独立片评论就跟民间字幕组事件似的该不该批?国内搞文艺片的还别看不上阿彼和何濑那类导演差得远了,年轻人就讨论生死还嫩。资料馆小厅。2022.2.20李睿珺回顾展连映重看加一星到三星吧,滤镜和打光导致色彩还是有些特点的,人就是一股烟,电视里的台词也与剧情稍有配合,静下心来感觉比第一次看好了些。 |
|
民俗大全 |
|
@小西天。1.想起昨天看的《一切顺利》,都是老人不堪衰老主动求死的故事。欧容的电影里阴阳怪气的一句穷人出不起一万欧做安乐死怎么办,就只能等死声犹在耳,李睿珺就给出了更残酷的答案。农人在田间劳作一世,想尘归尘土归土亦不可得。本片讲述衰老与临终,真诚丰厚细密惨痛,有着真正的坚韧和达观,文本上全方面胜过欧容。2.秋天拍摄,有很漂亮的色彩,是旧日子的温暖、明朗,也是夕照的凄婉哀伤。让人想起锡兰的电影。 3.烟与鹤这两大点题的意象过于密集而显得有些刻意。人是会变成烟的。西游、仙鹤、白鸭,以及“老毛鸡鸡”。4.爷爷有点狠心,这会是孙子智娃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吧。5.明天再放孙悟空就被从五行山下放出来了。智娃大哭:不是明天!是五百年! |
|
故事缺乏懸念推進,顏色也略嫌喧賓奪主,奪去角色的光采。 |
|
这片子不看字幕太累了。 |
|
随烟囱去了。。。。。。。 |
|
坐在豆瓣一堆看电影很出名的网络人士边上,似乎他们之间的哈啦远比台上讲话有趣。一开始的音乐就想让我大喊小河!中途定景太多,迷糊了一会,类似的心情各种体验过,听到挖坟的那段小领导口口声声那句政策,不知道是否在西方人眼里只有这样的写实才吸引,而忘记村里头这世代的根源其实挺简单的。 |
|
睡着了,然后继续。 |
|
看着看着 睡着了。。。。 |
|
电影的色彩很鲜艳。故事我太熟悉了,强制火葬那几年村里的种种情况。电影本身最后的结局有点儿黑色幽默。没有控诉谁对谁错,这就是命。但是我落泪了。 |
|
天画画天该设计一个提神的、大气磅礴的片头了,而不应该是现在的黑底白字就一行啊。各位电影青年,赶紧想办法啊,哈哈! |
|
李睿珺是个值得长期关注的国产导演。 |
|
结尾睡着了。。。 |
|
韩少爷睡满整场大家冠以不靠谱给他,我觉那是专注力不够。导演剪辑版,本片是闷闷闷,想走会神,再回神却迸发小火花,灭得又极快再度闷。时间过长前大段铺垫老人想留全尸死得体面的戏动机太刻意,小点又过多,不足以支撑整场戏,讨喜的部分如孙悟空来自导演情怀。最后半小时才是可看的核。 |
|
反映农村丧葬改革的立意和最后的黑色结局不错,其他的长镜头、画外音、非职业演员和“重大题材”都属于独立制片的俗套,趣味和节奏按说在同类作品中算照顾观众的了,但还是看得人昏昏欲睡。其实有宗教力量的话,丧葬改革这种小事让牧师或者禅师去打个招呼就好了嘛。 |
|
一星给摄影,一星给我的小乡镇情怀,一星再给最后结局的超现实主义,一星给小河的配乐。减一星演员表演,再减一星小河结尾唱歌太他妈难听了。 |
|
选择如何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