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物苍生没变,心变了;眼鼻口耳闭了,心没闭。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
|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
|
春是生死的负重,夏是情欲的勃发,秋是因果的了断,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庙宇,人间化禅境。如果是我身处如此胜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个只执着于讲自己故事的怪咖。 |
|
春之杀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赎之道。又一春又是杀戒,是轮回。可见金基德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难怪要疯。 |
|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块塞进小动物嘴里,从直接度和伤害度上说,都比往小动物身上绑石块更严重,而且他比前一个春里的童僧从作恶中获得了更大的乐趣——金基德强调了他的傻笑。此一细节足以揭示人类的无可救药和恶之走向。 |
|
四星半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灵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让我们背负上命运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 |
|
里面有佛教“轮回”的概念。是否也说明人类劣根性的从不改变:杀戮,欲望。拍的很美丽,像水墨画般幽静雅丽。 |
|
金基德身体素质真好。 |
|
概念先行的电影做到这部是极品了吧。这是美工决定影片风格的绝好例子。还是喜欢“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确实疯了…… |
|
画面很好,精神却没有很好的领悟到~~ |
|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过的最有禅意的电影。关于轮回、人性之恶、因果、救赎、觉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经历怎能领悟,不遭苦难怎能修行解脱。摄影和音乐美得让人心碎。春夏秋冬,鸡猫狗树,鱼蛙蛇龟,苦集灭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经,无墙之门,无形之法,蘸水练字,负石致远。(9.5/10) |
|
“木盛则春,火盛则夏,金盛则秋,水盛则冬,四季交替,冬去春来。运命之石、轮回、业报、修行、顿悟、救赎。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
|
这无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电影。生的轮回,代价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说,金基德就像一个执着的苦行僧,背负的东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顶点时,只剩下他一个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刹那瞬间升华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阵,在冰天雪地中拖着石磨前进,他到底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
|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爱欲情仇与四季交替,本不连贯的春夏秋冬,成为生命轮回的标志驿站。恪守良久的无形房墙在月夜下被轻易撞破,兽欲驱动中,符号门便沦为无用,所谓与世隔绝以独善其身,到头来还不是不堪一击的虚禅。历尽红尘方得归空,俗世是一趟弯路,却非走不可。→2018.7.24二刷。 |
|
概念片拍成这样真心服了,金老师珍是能文能武。希望在我看完他的所有电影之前他还没自杀。 |
|
不能再好了! |
|
arte观赏之风景片,轮回,顿悟,都说有禅意,那是装的,个人不喜金基德,矫情。 |
|
春生于杀戮,夏长于欲念,秋收于救赎,冬藏于了悟,从渴望拥入怀中的冲动,到摊手放下一切的释然,季节的轮回犹如生命的复杳,天地与人生被收纳于方寸亭下,静水流深处的岁月俯视着周而复始的世间。不入仕何来出仕,不遁逃何以归来,走入红尘注定一场歧路,却也是抵达五蕴皆空的不二法门。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墙之门自在心中,你又将你的佛置于何处。
视觉美学与隐喻符号下是东方哲学中的禅机,人们总是在垂暮才领悟这庸碌又空欢喜的一生,而此时又一个春天已然到来。对待其他生命的方式照见自身的因果,从缚石到塞口,人类的罪孽仍在不断加深。 |
|
一个花和尚的轮回和救赎。 |
|
“夫一心之源,本自清净。心随境转,妄念即生。如太虚起云,辄成障翳;如宝镜蒙尘,随韬光彩。如此逐缘而堕幻,安能返妄以归真?”-----朱棣,金刚经序 |
|
一花一世界,一岁一枯荣。和尚负重如罗汉涉水,施主蒙面似菩萨易容。野舟无楫飘飘荡荡,庙室无墙进进出出。枕前千般愿,且待青山烂,这凡俗的欲念没人得解,那因缘的玄机无从点破。怎奈树木百年易枯,青山千年易烂,许下的天长地久敌不过一朝荣枯,刻下了一生愁苦皆遁入晨钟暮鼓。再回首,又一个春天。 |
|
人们最爱拿禁忌的身份做文章。 |
|
万物有生。 |
|
意境深远而唯美,透出淡淡的人生哲理 |
|
看完疑惑不已,精神的修为和肉体逼近残忍极限的苦行究竟是什么关系?肉体痛苦到一定程度便会转化为精神的痛苦吗?有没有纯粹的不藉由肉体而生发的精神上的顿悟?如果肉体必然要遭受折磨才能打开精神和谐的殿堂,那这样的殿堂又有什么追求的价值呢?我不知道。电影也没有很喜欢,光在台词上留白是不够的,身体力行的说教满满当当,男主角每个阶段的表演都在用戏剧的夸张向观众宣告现阶段的“我”在表达什么,为了在短篇幅内快速凸显主题而弱化了对层次丰富性的营造,大写的主题先行。禅意?空有工整、巧妙的形式罢了。 |
|
一跃而成为我最喜欢的韩国电影,虽然金基德到最后也不会让你好过。场景太特别了,史上最喜欢的电影场景,各种厉害的细节,讲述耐心平静悲悯。比起来《圣殇》弱爆了……建议不要看剧情简介。 |
|
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起点…… |
|
重看觉得章节过于工整,对应过于明显,隐喻符号的运用也是模仿影子颇重且匠气较重。
但整体来说仍算好看,画面非常加分。四季流转契如人生各阶段,无常天命,修行漫漫,大悟终须摒弃万念。春兴初生,识得万物运行各有其命;夏盛蓬勃欲望之门全开,尝尽爱恨不枉人世一遭;秋枯红尘隐遁,静心刻经略领要义;冬严万籁俱寂折回原点,重负背上石。 禅味十足。
最后一幕是金基德自己出演的,的确是个狠人。 |
|
春,生命本质中最脆弱不堪的一面(万物消逝),夏,人类原始冲动里对性渴望的真实写照(欲壑难填),秋,人性最恶劣至极的邪恶面孔(罄竹难书),冬,人生百态兜兜转转仍在原地(浮生若梦);水天一体的‘漂流’寺庙,看不见的‘墙’不可逾越,被淹没的‘路’若隐若现,地板上的‘字’刻骨铭心,被封住的‘口’自焚圆寂,冻结住的‘湖’寂寥无声,被凿开的‘洞’无底深渊;一块石头夺去生命,一扇木门阻绝情欲,一把尖刀剔除罪孽,一本秘籍百炼成钢,一个婴儿枯木逢春,超脱世俗,普度众生,万物归一,重获新生;金基德导演用最平淡无奇的方式讲述最残酷无情的现实,先人留下的舍利子是悼念的遗物,苦行僧般的自我折磨是无法抹去的烙印,爬到山巅俯视万物苍生,眼前是万籁俱寂的空旷山坳,心底是毫无波澜的平静水面,春夏秋冬又一春,周而复始复而周。 |
|
我把春天砸的头破血流,到了花开的时候,她才真正原谅了我 |
|
佛说不要执着,结果还是执着于技巧性的轮回。宽恕自己很容易,但是要怎么宽恕这个世界和他人。金基德没用力到点上,一部心经,变成了花花绿绿的红尘 |
|
爱就是我唯一的罪恶。 |
|
春天里的罪恶和忏悔,夏天里的欲望与情爱,秋天中的生与灭,冬季里的重生与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人于世俗循环大约如此。8.2 |
|
小时候用苹果核砸晕过青蛙,老妈就给我讲了青蛙王子的故事。长大了看见心动的女生,老爸会告诉我别怂去搭话。所以这些年放肆的笑过也哭过,爱过也痛过,但觉自己是放开了身心在拥抱人生。一直对青灯古佛敬而远之,四季绽放各姿态,何苦心锁庭院一生愁。看破红尘终寂寞,只缘身在红尘中。 |
|
寂静的春天,四季轮回的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要背负着巨石沉重的生活。看完脑子里竟想起蜂蜜四叶草里阿久画的风景画,同样的框架,不同的风景,十分讨喜的叙述方式。个人最喜欢的还是春天的部分。符号性语言颇多,显得略刻意。结尾不论是中年和尚的赎罪还是青蛙的挣扎都充满了金基德的冷峻色彩。 |
|
电影符号学教科书。人生四季,枯荣有序,春和景明 ,夏欲勃发,秋之亢龙有悔,冬之高处胜寒。经历得越多,看得更远,回首过处,曾经的天地也只是沧海一粟。 |
|
深山藏古寺,静水有人家。电影中最美的是风光,最让人无奈的是故事中所表现出的人性救赎,爱欲和生死轮回。佛教用具象来指抽象,与人为善,但用在电影中却成了导演过于刻意和执着表现的缺点,凡事不可说,一说即破。 |
|
充满了象征的片子,直白到乏味。有些事可能金基德自己也没想明白,不然也不会去自杀了。 |
|
想给3.5 |
|
金基德估计是吃牛羊肉长大的吧 |
|
要是最后没那个女声往死里唱就完美了,金导还自己演了“冬”和“又一春”。 |
|
能把男女之事拍的如此让人寡欲的,也只有金基德了 |
|
最喜欢的金基德的电影 |
|
工匠之心过满,实违背禅意初衷。秋时,主题已“昭然若揭”,冬与又一春未免迟缓,金拍的始终是农民电影,完全背离观众的自觉性,适合所有对电影外部全无知觉的人 |
|
重温。有了不得才能的人碰到不得了的好时候想不了得都难。 |
|
感觉很不舒服 |
|
佛教的禅意,四季和人生的轮回,在如诗如画的优美风景里上演。金基德亲自赤膊上阵,去讲这个故事。画面实在太美!同样是浮在水面上,电影没有漂流欲室中的暴力,却多了欲望、因果论和佛理。鱼、蛙、蛇、船、佛,象征意图很是明显。少了一分不经雕琢的空灵。忍不住再去背诵一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
春夏秋冬,又是轮回。人类不曾改变的是欲望,新生,杀戮,死亡。 |
|
基德最成熟也是最好的作品,几处空镜头的使用,也暗示着作者态度的转变,不再只关注人,还有人所处的环境。 |
|
比起这个修行教化世代轮回的故事,还是更喜欢那座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无墙院门以水为庭以船代步的小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