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尾之前的部分都太平淡了,又没有2001的味道~结尾部分是精华,HAL和钱德勒以及鲍曼的对话又一次让人觉得HAL很可怜:"thank u for telling me the truth","Dr.Chandra,will i dream?","I'm afraid"…挺感人的… 结局“木星太阳”和“木卫二地球”的诞生绝对波澜壮阔~~~石碑又再一次出现并将再一次启示新的文明… |
|
这部电影在1984年告诉我们,北京2008年要开奥运会。。相比《2001太空漫游》还是差很多,故事上相承,气质上则不过是个标准普通的好莱坞太空惊悚片。 |
|
虽不似库老师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大神风范,但也还原了不少原著精髓,值得五星。看完才倒回去找刘翔,好想读遍克拉克老师的作品,看看他有没对我朝经济做过什么预测。 |
|
是《2001太空漫游》的清晰注解,然而16年后,本片只能算《2001》的重复,本身没有任何创新。同时因为彻底分解了《2001》的神秘与未知震撼,反而流于平庸。 |
|
克拉克的2061跟3001也拍拍算了,落个圆满 |
|
这部续作/改编作,把克拉克的原著不偏不倚地呈现在了银幕上,又拥有熟练的叙事手法与先驱般的制作技巧,外加上致敬和预言意外成功的彩蛋。再受争议,也是一部值得掌声鼓励的电影。 |
|
在我看过的所有太空片中,这是唯一一部只死了一个人(而不是只活了一个人甚者全军覆没)并且顺利返航的片子。片子主题特积极:开发宇宙要全人类通力合作,宇宙不是任何国家的私属物品。可惜可惜,政治家们是永远也不会这样去看待任何问题的。ps:84年的太空片视觉能做成这样,真是叹为观止。 |
|
库布里克拍完2001后销毁一切模型,特效组根据照片还原,其还原度很高,值得称赞。HAL温柔冷静的声音语速变快,变味很不爽。弗洛伊德博士与苏联同伴搭乘的飞船总让我觉得是《异形》串片场。黑色石碑吞噬木星比苏梅克-列为9彗星94年的撞击更为震撼。至于用双面胶把笔粘在玻璃上制造漂浮状态也算致敬吧... |
|
ALL THESE WORLDS ARE YOURS EXCEPT EUROPA .ATTEMPT NO LANDING THERE.USE THEM TOGETHER.USE THEM IN PEACE. |
|
和2001一样节奏缓慢神神叨叨,却没有库大师那种充满恶意的人类学和高逼格的超人哲学(及配乐)。格局局限在冷战恐惧症产生的看似很美的人类大同,实则是毫无信念的李克忠,只能寄望于黑石和新太阳这些虚无缥缈的玩意,与科学的精神背道而驰。 |
|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克拉克被誉为世界科幻大师了,这是跨时代的电影作品。相较于库布里克极度符号化的2001,这部充满故事性的2010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同时较前作有着密度更大的科学细节,观感极为舒适! |
|
哈尔是个好同志~ |
|
非常好看,广袤的太空+瑰丽的木星+神秘的黑石+巨大的飞船+智能的哈尔9000+诡异的鲍曼+美苏争霸战+新太阳的诞生……这些就已经令人心满意足了。 |
|
一84年的片儿,现在看都不过时 |
|
2001神作在前,这部显得比较普通了。开头对话较多,削弱了神秘感,但看到后面还是挺不错的,80s的特效也很出色。印象深刻的场景:木星像瞳孔一样收缩;Bowman不停变换着年龄与Floyd对话,告诉观众对于高维生物来说,时间是非线性的。结尾呼应2001开头:另一个星球上,新的cultivation即将开始。 |
|
《2010:太空漫游》原本只算是一本过渡的小说,改编成电影作品之后内容成了过于平铺直叙而无头无尾的片段。导演改变了库布里克的叙事节奏,在视觉效果上与前作保持吻合,除了极重要的对太空失重环境的展现。同时影片放大了原著的政治因素,但整体而言影片内容仍空洞,这也是很多时候影像逊于文字之处。 |
|
跟2001比,当然差远了,2001是诗篇,2010是普通的记叙文。博士离开地球之前婆婆妈妈地跟老婆孩子告别,太磨叽了,不喜。不过以1984年的水准,也算一部合格的科幻片。Helen Mirren一开始一直没认出来,倒是个惊喜。 |
|
6年前看了2001,不记得什么时候看的后面的小说了。2010年已经过去10年,而我们也和这个假想中的未来越来越远,仿佛一个很真实的平行世界,巨石的神秘感在这部里被进一步阐释,虽然特效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很震撼,但真的全程都看得我手脚发冷,就像飞船里的人们,每一个下一秒都是未知。//P.S. HAL和鲍曼的声音真的都是温文尔雅,感觉好喜欢这种明明不是人类却很温柔的设定。。。。 |
|
记得最早是在电影频道上看的。剧情接着《2001太空漫游》。电影结局其实单一,探索揭秘的过程坎坷冗长让人牵挂却不刻板,对白较上部多且生动,让他不至于成为部闷片。细节处理依旧细致,硬科幻一部。 |
|
在娱乐性方面强于2001,但是艺术性和思想性就相去甚远了,结尾部分有点强行硬凹正能量的意思,不过单独拎出来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当之无愧的硬科幻,在很多细节方面非常考究,太空行走一节精彩得让人无法呼吸,即使是1984年的制作水平,也足以秒杀现今的很多所谓科幻片了 |
|
《2001太空漫游》阴影下的科幻片,没有突破没有亮点,但只要把《2001太空漫游》挪开看本片,会发现它同样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幻片,1984年在影片里呈现的太空画面完全不输21世纪的太空科幻片。黑色石板吞噬木星并形成“第二颗太阳”、诡异出现的大卫·鲍曼。 |
|
2001太空漫游的续篇~第一部印象深刻,它对宇宙的表达更广阔,而第二部相对来说台词多了,也揉进了当时一些国际局势关系,好笑的说畅想的2010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还是有些相似,但国家间偶尔闹个小别扭世界总也不太平却直戳人类本性。peace有时候比truth更难达到。 |
|
这部1984年的电影算是库布里克于1968年的电影漫游太空2001的续篇,也是亚瑟•克拉克小说太空漫游系列改编,对2001年太空漫游这片进行了比较清晰的诠释,但本片比起16年前的前作就显得平庸了,喜欢“太空漫游”这系列科幻作品的可以看看。 |
|
作为2001太空漫游的续作而言是比较平淡无奇的,填了HAL与其它2001中挖的坑。木星变太阳什么的,不该很有史诗感么,但却没拍出来,84年就这样败给了68年....... |
|
与2001相比,一个晦涩,一个通俗,个人认为不能因为变成了容易让人看懂的叙事片就看低2010一眼。虽然不及2001的诗意和哲思,2010更多的把重点放在科学与政治无关,人类和平这种主题上,最后包括HAL发疯的原因和那句“Will I dream”的含义也都和2001联系上了,总之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独立”续集。 |
|
《2001》是不可复制的太空史诗,《2010》则切换赛道,拍成了一部纯粹的通俗商业片,似乎也不太适合放在一起比较。但电影唯二的两次令我头皮发麻的体验,却还是头尾两次响起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仿佛梦回《2001》。改编上,完全删除了“钱学森号”的篇章,同时将小说中相对和谐的美苏关系拉回到剑拔弩张的现实,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火花一触即发,也算是修正了阿瑟·克拉克在当初相对理想化的想象了。 |
|
use them together,use them in peace。黑石板消除了麦克斯,大卫出现在前妻看的电视上,众人重新返回到发现号,他妈康复了刷子会飞,大卫让hal9000传递危险信号,红斑里一百万个黑石碑。大卫已经成神了。 |
|
2001的时候,看老库的太空漫游尚可展望未来,2010的时候,看这部太空漫游却只能想到早已成为历史的美俄独立。
如果没有之前老库带来的震撼,这部片子还是可以看看的,但是自精髓到皮毛的巨大差异实在让人无言。
尚不说情节主题上的落差,单看画质效果也差太多了! |
|
2001的注解,彻底打碎所有神秘。 |
|
比起书来,实在是太一般了~~~在我看来唯一的亮点是木星的爆炸。 |
|
解释告知理解传播阐明 会错意了啦笨蛋 宇宙里哪需要这些 そもそも人类是宇宙恶意的产物这些你明白了么所以 同样不需要的当然还有 LOVE&PEACE 好失望喔这部 不被人类辨别的神类文明干嘛硬要成型 别扭生硬 喏可是 到处都他妈的是星星 「I understand now, Dr. Chandr」是的我明白了 |
|
"My God, it's full of stars!" 巧了,跟刚看过的《深渊 The Abyss》是一样的主题:高一级的存在形态警告人类不要进行愚蠢的自相残杀。本片上映于1984年,《The Abyss》是1989。当然,此后就没有苏联了。感觉还是略有宗教色彩,《2001太空漫游》也有吧,不稀罕这色彩。 |
|
同样的模型,换成其他人就拍不出老库所要的质感;再者,这部很好完成小说里所描述的剧情,除此之外,也算是精彩的电影,可惜前有老库,亚历山大。 |
|
HAL说话的时候
,一种面对新智能的恐惧
|
|
威震太阳神的译名很可爱。剧情较之2001更直白,如流水线般交代的非常清楚。太空画面以及飞船形象、服装、内部环境等方面远不及2001。船上的苏联人跟老美比简直弱爆了。大卫出现未做明确交代,有种故意神秘感只能解读为鬼魂再现了。能接续2001并解答疑惑还有给出结局,导演编剧还是挺赞的! |
|
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奥德赛》的续作《2010:太空救援》改编,没了库布里克,2010的电影不是那么史诗,但是足够好看,犹记当年我看完甚至哭了,之后看2001却茫然不知所述为何,当然,排除中学生的智商问题,2010作为一部商业SF片是颇合标准的。 |
|
全名是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内容上比2001太空漫游要好懂一些,但深度不如2001,更多体现了美苏对抗,最后成了反战片,不过还算好看,有时间看看原著去,不过后两部貌似没改编成电影 |
|
风格比《2001》更亲民,"Dr. Chandra, will I dream?"也非常动人,至于两个太阳,世界和平就真的是黄粱美梦了 |
|
拍电影那年大概没人会想到苏联就在几年后不存在了吧。
苏联不存在了,但为什么觉得世界更岌岌可危了呢。
不知道现在有哪些“严肃的”思考“世界”未来样子的电影。 |
|
叙事上忠于原著,但气势上比2001差太多了,有些遗憾,但是也算是必看了。 |
|
对2001的一个注释 不同之处在于叙述远远大过思考与幻想 是包裹着科幻片的反冷战政治片 2001的遗留问题譬如HAL的失控和Dave的下落以及外星智能之所在都得到了解释 但正是这种解释可能最终消灭了解释本身的深刻性与合理性 尤其是最后木星炸成第二个太阳完全把这片子变成了流俗科幻 但在节奏上保持了稳当 |
|
比起《2001:太空漫游》,这部倒显得没那么深奥,故事讲述上也比较简单,科学与政治,外太空的发现,哈尔这个奇特的电脑,黑色石碑的谜团,宇宙的精彩变化,北京奥运会的巧合海报。 |
|
大卫鲍曼忽隐忽现这样剪切真的没问题吗!?!?如此明显的政治隐喻真的可以吗!?!? |
|
木星被两分钟增加1倍的1:4:9的黑色石碑吞噬,成为第二个太阳,发现者号和智慧电脑哈尔把自己当成助推火箭和俄国飞船脱离,并向地球发射造物主的信息要地球和平,从而避免了美苏大战。而别的星球在新太阳下也出现了生命和黑色石碑,就像造物主的签名 |
|
2001太空漫游姐妹篇。。。。也是经典。。啧啧20年前的科幻片都拍的如此写实牛叉。。。 |
|
最近正好在听阿瑟克拉克的原著。虽然本片拍的也不错,但是相比于2001太空漫游这部的科幻经典来说,十几年后的续集拍的还是有一些逊色。很多小说中的细节都没有展现,比如欧罗巴里面的奇妙生物。可能也是受制于当时,特效技术影响做了很多的删减。但是回想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在当时那个技术条件下,还能达到如此高的还原度,把人工智能视频通话,外星高的文明宇宙传说等等概念,都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导演的功力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如果是库布里克来导演这部,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呢? |
|
2001拍摄于1968,2010拍于1984,相差近20年,可为啥里欧诺夫号和发现号比起来显得那么破落呢。。悲催啊……在2001里,无论是月球基地,还是空间站,还是发现号,都显得那么奢华美貌…… |
|
围脖随手点开视频突然见到IO,超得意自己居然知道这是木星的卫星,因为漫画「生物都市」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04972384 一激动看了下去,节奏很慢,计算机很美,偶尔会有it's wonderful的提示,让我期待某种类似生物都市的"美好"…结果…完全没希望理解只觉得突然好脱力的结局orz |
|
克拉克是善于赋予科幻宗教感的,缺点就是小说文笔差且极度神棍。能将此种风格化为一首daisy daisy 就是库布里克最厉害的地方。相比之下2010 文本更烂且导演水平只能照本宣科,最后便屈从于看着高级智慧发在屏幕上的文本集体傻笑了。装置上的精致感还挺不错,感觉这电影对后面的《超时空接触》应该启发蛮多。 |
|
算个2001搞个续吧,感觉接地气了,易懂还有情感铺垫,那种紧张神秘的气氛也少了很多,不过风格还是统一的,空寂的太空,背景音乐,色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