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觉得记者那么婊呢? |
|
三星半。世人只知工人惨,难知老板(中小企业)苦,该片为打工老板发声,却并不偏袒之,血汗工厂仍是事实。扎实有力的写实之作,让人感慨。当然,电影只呈现问题,中国制造转型期的致命难题,无解。 |
|
亲戚拍的,刚获得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男主角,明天(10.21)广东地区上映。 |
|
姚安濂演得好,但演得最好的是扮演他手下厂长曹森的演员赵炬,真实生动 |
|
虽然语言老派电视化,但是题材相当好。难以定性的现实。 |
|
很现实,台词也都深入人心。劳动法保障了员工,谁来保障老板,甚至还要限制消费,老板寸步难行,老板要如何翻盘还钱。看着很揪心。这部完全是老板心声。大多数时候老板还不如一个打工的活的潇洒自如。 |
|
看的时候想到了富士康 |
|
讲述国际经济危机背景下深圳一家加工厂的命运沉浮,由此可略览改革开放30年来民营企业的兴衰荣辱,中国复杂的雇佣关系和社会矛盾在此可窥见一斑。 |
|
民营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就是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剥削工人? |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林大林虽然有着充足的理由但仍然改变不了黑心老板的事实。厂长只是在楼道走过啤酒瓶就从天而降,这是非常要不得的行为。 |
|
无耻之尤 |
|
我没看过这部电影,是盗号的............. |
|
镜头拉回2010年,民营企业的老板在世界金融危机中在生存与道理的边缘如何挣扎着…我感触着,这些镜头如此之熟悉,我也曾经代表着企业一方,在2009年经历着企业一样的出口重创、资金链断裂,上千员工罢工而后仲裁牵厂,代表企业与员工谈判。那一幕幕是如此熟悉,打工老板的心情,我感同身受。中国制造, |
|
前面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着就像在给民营老板洗白诉苦,把问题往别人身上引;但最后10分钟,胆子有点大,揭示的问题有点尖锐,加了一星。 |
|
真实,上游剥削下游,下游剥削工人,作为最底端的工人如果反抗就连被剥削的资格都没有了。影片最后,厂子垮了,老两口拖着行李到哪去了呢? |
|
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片子。 |
|
勉强及格。比较扎实的中式现实主义题材。陷入经营困境的深圳玩具厂老板,要靠一单美国生意挽回败局。素材准备充分,如何应付ICTI认证;对生产质量的关切;老板和厂长间、厂长和工人间传导性的软硬兼施的情感式管理;新老两代工人的观念差异;政商、中外之间打交道的立场……都有所涉猎,当然还借一个卧底记者角色传达朴素的乌托邦理想。电影主要用姚安澜带点争议性的老总形象,展示企业家与法律&道德环境冲突的困境,有点为企业家立言的意思,毕竟他没有把工厂迁到缅甸牟利,还有个明确的把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的理想。美国订单的紧迫性给叙事提供了压迫感,但在后半段工人罢工后随着姚安澜的放弃就失效了,剧本跟剪辑还是不该放弃这点,另外全片制作上也有股粗糙感,全片多次提及的“喜禾”品牌似乎有经济利益输送。片尾戛然而止,倒也不失写实感 |
|
很写实,而且结局不搞什么圆满大团圆,充满了无奈,资本家和工人两败俱伤,但也许他们能过上新的生活。姚安濂饰演的老板可能是最苦逼的,这里面每个人、每个阶层、每个角色各有各的立场和心理,吵架的时候也各有各的逻辑,谁是坏人呢?谁不为了自己呢?资本家真的最大吗,头上还有查税的,还有供应商和客户,一个个可不比资本家逊色呢!都演的入木三分。看到工人闹事也挺爽的,就应该多拍一些这样现实的,黑色的。一个结局是厂子倒闭,听说还有一个结局是重新开张了。我觉得前者好,后者没必要拍 |
|
7/10,题材不错姚安谦演技撑起一部影片,但是电影语言艺术化不足,同样题材《压榨》以喜剧形式表达就很好接受,否则观众以一个极坏心情走出影院。 |
|
虽然电影制作上有些欠缺,但拍得挺真实的故事倒是让我有种「仿佛到曾经路过但没进去过的工厂体验老板与工人们生活」的观感。现实生活中没有的经历,通过电影去了解感受下。打工老板在获得更大收益的同时也承担更大风险,工人们辛苦工作也是为了赚钱过活。老板林大林与记者艾晶在办公室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争论的那场戏还挺不错的,道出了老板与工人之间的依赖与矛盾。两者之间的问题长期存在却难以根除。 |
|
……几乎不忍心看下去,很真诚也很无奈的电影 |
|
姚安濂已经炉火纯青,从青红,红色康拜因到打工皇帝,每一部都令人惊叹 |
|
拍的居然特别的好...真正的反应了制造企业的焦虑.... |
|
老板要以利润为中心,一旦丢掉中心而去追求责任,那就危险了。片中老板危机处理方式太弱了 |
|
熟悉的玩具厂 |
|
意识形态还不够中立 |
|
拍得太好,相当真实。 |
|
民企出路在哪里 |
|
好电影总是无人知,屁民喜欢奶头乐。 |
|
做制造业就是这么的难。现在更难了一些。卧底记者有时候像狗仔一样 让人喜欢不起来。 |
|
还是有点沉重的额,可以打3-4星。民营企业老板也不容易,不过他们一套房子卖了能有800万,他们也是蛮有钱的 |
|
今天看来,老林就是国外学了点技术回来网上教学的人,而那个记者艾静,就是当下疫情时没法上学只能上网的网友!还谈什么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哎呀我去,当这台词出来的时候给爷整乐了。根据企业破产法,老林工厂一卖,都给你个黄毛丫头医疗保障去吧。 |
|
是工人养活了资本还是资本养活了工人,这个问题很明显片子没有搞清楚,只是把矛头指向了外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本质就是剥削,一层剥削一层,片子确实很写实,老板口口声声喊着中国制造,民族企业的口号,却干着剥削工人,自己则过上别墅靠大海女儿赴美留学的美好生活,始终做着是资本养活了工人的美梦,写实倒写实的很,但没有更深的批评探讨,写实也仅仅只是写实,好玩的是略显纯粹的写实是为了将最后的矛头转移到外企压榨,战争是最好的转移内部矛盾的手段,其本质依旧是欺骗,如果资本倒闭,那不是工人的问题,甚至不是大鱼吃小鱼的外部问题,是这条路的问题,请直视,莫要躲避。 |
|
no absolute truth; AAIFF 2015 |
|
不差 |
|
这一整部剧唯一获利的只有那个记者 |
|
看的时候,痛苦回忆一点一点的涌上来。无知虚伪的正义感啊,算不算伪善? |
|
姚安濂主演,演技真好。当老板真的不容易。 |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3NzA0ODY3NA==&mid=2247486683&idx=1&sn=9637d4e7bf658c165d44c1951898e3f6&chksm=cf29aad6f85e23c0a4c04147d950007dc340c511fd8c3ab536528ee511e1111d1081bba056e4&scene=21#wechat_redirect
“但只要分配机制和大众价值观仍然处于错误方向,那选对了门,也无非是拉大了贫富差距、膨胀了债务泡沫、实质降低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
|
姚安濂一番作品好少,演了这么多年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差。 |
|
还行吧。 |
|
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 资本鬼佬压价 社会良心爆料 苦的是打工者 苦的是企业老板 中国制造光环下是蝼蚁命的黎民承托 |
|
小时候那种大厂子里的生活至今难忘,这电影让我回忆起了很多的曾经年少。 |
|
虽然本片对作为群体的资本家有以偏概全+洗白的嫌疑,但是不得不说,无论是不是林老板,在市场环境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这个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发展阶段的客观情况。只不过绝大多数资本家黑心而极少数还算有良心而已。本片是国产电影中难得的现实主义题材,可惜被淹没了。 |
|
像纪录片,又不是纪录片 |
|
目前看过的国产最佳经济题材故事片,比《南中国1994》要好出不少。因为王兵(本片的联合编剧之一)发现的本片。张唯在我心里一下就封神了。姚安濂太牛了,完全就是那个民营企业老板,有血有肉。几乎全部是实景拍摄,细节丰满,光这个就可以让我高看两眼。本片最厉害的地方是劳资双方都说充分了,完全不回避矛盾。电影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作为反映社会问题(矛盾)的重要工具,本片堪称模版。 |
|
一部警示企业转型的读本 |
|
影片一开头就告诉我们,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艰难求生的制造业陷入疯狂的内卷。林老板就像雷雨里的周朴园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样,两面受气,可是他就真的完全无辜吗?他确实创业艰难,可是这就是他心安理得的让工人们的超长工作的理由吗?很多人观众讨厌里面的女记者,估计也影射了现实中的那些南方系记者,感觉何不食肉糜,可是他们相当多人的初心,也确实是想要让这个社会更好,就像那个女记者对那些外国老板的发问,凭什么我们要为了这么一点钱疯狂的内卷压榨自己。可是当你实力不够的时候,你这个发问也是如此的苍白。感觉整部影片里谁也不是完全的好人或坏人,甚至包括外国资本也一样有顶包的替罪羊。只能说在产业升级这句口号背后,有太多的人看不到黎明。 |
|
朴实而真实,经济危机下挣扎求生的工人和同样挣扎的老板,很特殊的角度,发人深省。 |
|
工厂实地取景 很多真实工人 可以管中规豹 毕竟讲中国工厂的纪录片少得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