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只记得小学组织看过,只记得这个名字。别的什么都忘了。 |
|
终于把我妈当过群演的这部电影看了,还不错,那个时候虽然评个三好学生都上纲上线,大环境无比压抑,可是纯粹的人理想主义的人心中有坚持的人也活生生鲜楞楞的,也抱团大批存在着,现在就全是迷迷瞪瞪一大片,没劲极了 |
|
第四代还是留下了不少记录时代的佳作。铁凝的本子好,邹倚天和罗燕两个演员选得也好,没想到第四代除了张暖忻还有陆小雅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导演。最惊艳的还是对教育体制和成长价值观的反思吧,这样的立意搁现在能过审么。。。 |
|
理想主义不畏庸俗和强权的少女形象,之后内地电影里是再也没有了。 |
|
一颗新芽。红衣少女当然是好电影,可算得上多好呢,直朴动人,又太直白简单了。青春的问题总是单纯直接,但也不是不能深重和耐久,所以还是束缚在了时代浅白的性征中,执着于对抗不该成壁障的壁障,格局、胸襟、洞见有缺,真正的时代感就欠些笔墨。对于一代人是动人回忆,再往深一层却缺乏历时价值。 |
|
能想得到铁凝的笔触。真的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家人,但那年代,恰好是经历过波澜的时候,不谈人性被扭曲出什么苦大仇深的产物,只说所谓的“经验”与“见闻”,可以让人怂到什么地步,以及,让这种余波用怎样的方式扩散到下一代,让下一代如何权衡新旧思想美丑嘴脸,甚至如何反噬。 |
|
“红裙子”暗示了新一代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向往成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不再愿意被整合进统一的形象中。不想将“我”的美寄托于宏大的社会主义美学,“我”要表达自己的思考。今天再来看这个片子,或许更有意思。 |
|
铁凝的本子好,几个主演也好,姐姐妹妹各有味道。 |
|
片子很棒,很契合八十年代追求自由、追求理想的时代风貌。主角是一个可爱又优秀的女生,影片很好的表现了她在成长中遭遇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内心的细腻情感变化,最终她用理想应对现实,坚守了自己善良真诚的可贵本性。 |
|
#百花奖最佳影片##金鸡奖最佳影片##华表奖最佳影片#一部牛片,邹倚天也很牛,片子的时代烙印很强,铁凝当年也曾经牛过,但是最有意思的是安然掏出来的那五毛…… |
|
简直就是八十年代不得鸟小姐 |
|
那个傻不啦叽的年代。 |
|
这可以看做是对当时社会某个断面的反应。这个安然很像我一个同学,不太喜欢社会那一套,和同学关系不好,不过还是保留自己的个性,挺难得的。 |
|
80年代中耀眼夺目的一袭红衣,描绘的是想象中崭新的公民社会图景——真诚的人不复杂,复杂的人不真诚。 |
|
现在所谓的“青春片”在安然面前都得活活羞死。 |
|
不温不火却汹涌澎湃的叙事,日常琐碎却直击心灵的故事,其节奏其张力其蕴藉,无不让我陶醉,甚至有一种遇见李安遇见胡金铨的恍惚感。时代一角,风火之天。不堪炉壁之木的妹妹,不解炉壁之木的姐姐与妈妈,来之安之的爸爸,迷茫不觉的晓玲、冬虎、文娟,大家何去何从,皆有展示。 |
|
直白却丝毫不令人生厌 另辟蹊径的“伤痕电影” |
|
呵呵 |
|
少见的青春质感,在尚不坚决的时候与这个平庸的时代猛烈碰撞。 |
|
8,树上的眼睛记忆很深,还有漂亮的白洋淀 |
|
小叛逆!~ |
|
片子挺给劲的,罗燕也挺给劲。但是又揪一件傻逼事不放 |
|
那个年代是与非分的还是很清楚的。 |
|
五味杂陈 |
|
学生时代看过,只记得内心一直为安然呐喊,那首插曲一直记在心间,好听至极 |
|
是一起看的吗?不记得了。但是记得她给父亲油画的名字起的是“吻”,秋天的落叶去亲吻大地母亲 |
|
一定看过的,只是不记得剧情了 |
|
小学,郑州? |
|
谁的心里都有一块疤,可为什么我们的热心,遇到歹毒的世事? |
|
很有思考 现在国产的专门讲这个的可真少 另外,那个年代什么都很嫩啊 |
|
天生萝莉有三好,何必又评三好生。
海晏河清终有日,甩开膀子再长征。
#唐诗一首# |
|
扁平脸,不喜欢。。。 |
|
喜欢这本小说 甩开膀子干吧 |
|
罗燕!!! |
|
眼睛一样的白桦林让我太震撼:“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在现在依然是很困难的事情。故事里的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制到现在也看来也还有现实意义,故事写得太好了。主人公安然正义、勇敢、坦率、善良,在她到黑板上写上明年当选的时候就哭了,她做了体制化教育里我们不敢做的事情,我很感动。 |
|
三星半。把评三好学生当成情节主干,这种青春片也只有八十年代会出现吧。表演节奏台词都太有年代感,需要习惯。但教育和成长的主题,对少年坚持理想主义和个性自我的表现,都是动人的,是现在极为稀缺的一种动人。这是朱旭演的第一部电影,演一个通情达理的艺术家爸爸,给女儿足够的自由,和严母的对照有意思。 |
|
片子本身4.5,加映后可以给到5+!隐藏在家庭与学校结构中的日常生活政治化,不带历史包袱却又时刻被人情伦理中的世故一面拉入漩涡的主人公,呈现性启蒙却又超越性征的女性特质,四处散落的80年代文化碎片,起初是符号又逐渐在具体情境中被去符号化的红衣,与主角冲劲极度契合的特写蒙太奇,这片的好我说不完!映后也是这几年来听过的最精彩的一次映后,导演主演主持观众的状态都好到惊人,在极为真诚且专业的交流中几乎有梦回80年代之感,映后陆小雅导演谈到的几处改编思路也是实打实的牛逼! |
|
中国女性电影重要的一部作品,此片故事性不是很强,思想性很深刻,总结来看可以这样评价:母亲100%旧思想,父亲75%新思想,姐姐50%旧思想,是最痛苦矛盾的角色,经常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处境,安然是100%的新思想,视听语言方面小玲离校平行蒙太奇运用和安然与男同学游览白洋淀情景交融的镜头值得称赞 |
|
资料馆2015.11.18.7pm 有世界图景和时代感的青春片,虽受当时的思潮影响,却也有超出其上的明艳。 |
|
情节已经记不清了,但被一群人说跟女主角很像…… |
|
1.镆铘 [mò yé] → 老师韦婉在课堂上读错成 [mò xié],安然举手指正,老师没有虚心看待,班长祝文娟查了字典也知道老师读错却没帮安然说话反而撒谎说自己没有字典,老师事后则说:大家要想学习好必须要端正学习态度,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韦婉自己都没做到她所说的谦虚谨慎;2.安然和祝文娟在路上遇到同学打架,安然上前阻止,事后报告老师时祝文娟却撒谎说她不知道;3.在选三好学生时,祝文娟47人有41人举手同意,而安然却因指正老师的错误被同学说“自以为了不起、完全是一种自我表现”…… → 有时候,实事求是地较真会冒犯他人,欺瞒撒谎反倒更能获得别人的好感;4.影片 51:00 安然把刘冬虎坑卖瓜大爷的五毛钱补给大爷时,泪腺触动;5.上一部观看的《大桥下面》里单身男子喜欢上单亲妈妈,而《红衣少女》则是单身女子喜欢上单亲爸爸;…… |
|
2011.Jan.6
上海九亭 DVD |
|
很有意思的80年代中国社会风情画。一部时代意义大于电影本身的馆藏品。 |
|
姐妹俩都是难得的好姑娘。姐姐安静看似是现实主义者,处事圆融,但在关键的择偶大事上遵从自己的内心,不顾家庭的反对。妹妹安然更是一代人的偶像,有思想,有傲骨,实话实说,不随波逐流,经历事情多了学会了成长和反思。这才是好的校园青春片。 |
|
真诚 |
|
这么多年过去了,其实一切都他妈的没变 ~ |
|
回望淳朴年代 |
|
第四代的女性导演留下了很多现在看来都很先进的作品。 |
|
80年代面面观,政治,教育,家庭风貌都有涉及,有反讽集体主义的遗风,也有反讽腐朽的儒家婚姻理念,但它建立的每一个冲突都好单纯啊,毕竟那可是满怀希望憧憬着未来的80年代。 |
|
陆小雅导演,陆小雅、铁凝编剧,1985年。影片借由对红裙子的关注,讨论的是是否应该有个性的问题。这样的话题在当时的中国,还是很犀利的吧!2016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