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主好可怜哦 只想安安静静当一个婊子 却被两个自恋又伪善的作逼男主轮番羞辱 一个日完批满嘴仁义道德 一个满嘴仁义道德其实只想日批 |
|
3.5. 侯麦片子里的男人都是自以为是的幼稚系生物。2020.12.6 男主每次叫Haydée的名字,都是一次幼稚的企图。书里读到Mijanou Bardot 是BB的妹妹,还读到芙芙看完片子给侯麦写信。真美好。 |
|
令人留恋的原因不在于结局,而是那个与不同的人相遇的过程,那么自自然然地就能坐下来交谈,海边,树荫下,草地上,客厅里…… 贝蒂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经心成了她的诱惑。 她想要爱,但不会刻意追求预设对象。她让自己像流水一样,经过那些在她身边出现的人。 |
|
男人想占有女人,但当占有了这个私生活开放的女人的同时又成了女人的收藏品。是占有欲的满足还是道德轻曼的沦陷,男主人公一直在斗争着,开放的女人很下贱,被她迷住的男人也如此,最后男人终于一鼓作气成功摆脱了欲望的纠缠,静下来的一切让人很难忍受,人生就是满足与不满足间的此消彼长 |
|
男主的欲擒故纵透着知识分子的狡黠与伪善,但跟行事如风的女主相比他其实就是个孩子,他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诸如嫉妒,嘲讽,推搪,甚至讽刺女主为收藏家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欲望,殊不知他已沦为女主收藏的廉价艺术品,随时都可弃之。 |
|
#侯麦展#侯麦电影里的男人,嘴上道德要讲,手里便宜也要占。 |
|
简直是鲍德里亚博士论文“论收藏”那一章的电影版。这里的“收藏家”是这样一类人:他没有办法把他人看作真正的主体,只能把他们作为物来收藏。当然,他具有一定的鉴赏力,知道什么值得收藏。但也仅限于收藏。他没有办法和他的收藏真正一起生活,一起经历生命里的种种变化。因此他想要独处,但又没法真的享受独处,而是在焦虑中寻找下一个藏品。收藏家显得和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他们更喜欢另一个时代。但既然另一个时代的意义也不过是一些死的物品,他们也没法对当代做什么有力的批判。这类人自视甚高,又喜欢自怨自艾。 |
|
Bravo!漫不经心却又极其推心置腹的结尾堪称是侯麦作品的缩影,典范。无关乎理性和感性却是恋爱游戏的胜利。对(追求异性时的)男青年纤细入微的心里透视,侯麦可谓无出其右。多以两男一女,或者两女一男的不安定结构,电影技术(音,色,声)决不喧宾夺主,剧情的层次递进过程中产生的心里反应最是魅力 |
|
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被自己的想法包围无法把握它。道德的伪善? |
|
候麦说:宗教不是道德戒律,而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套用到这一部的话,专一的道德观似乎也可以成立。但你如果以“专一”的观念束缚自己的同时,又希望能有“放任”所得到的艳遇。这恐怕就会成为一种道德困境。 |
|
“我要在这个假期过有规律的生活。”“这捉迷藏的游戏跟我所珍惜的孤独感实在相差甚远,介入了戏剧化和不确定的因素,迫使我对她越来越关注。”“我最不想要的就是平静和孤独,我被完全自由的情感所征服,现在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了。”“然而当我回到那空荡的房间,我又感到焦虑,无法入眠。” |
|
后人难望其项背的杰作,堪称是对活学活用的一部小品。侯麦的主题是一种和欲望相依为命的自欺:当他的角色说自己不想做某事时,他其实是在给自己的欲望找台阶;当他真的开始行动的时候,却又意味着他只是想摆脱被悬置的不安全感,而在目标唾手可得的一刻,他会立刻放手奔向久违的自由,但这一切回到原点便会重启循环。将他暴露在自己的欲望中是危险的,因为他将同时丧失道德的完整,和一场关系中的主动权。对于侯麦的男主角们,幸福不在于欲望的达成,而在于想方设法逃离欲望辖制,与它擦肩而过的那一瞬。 |
|
侯麦第一部真正的长片,成功之处不在于其主题探讨有多么深刻,而在于这种通过严肃、哲思性的旁白与对话来建构人物性格与关系的手法为电影表达所带来的一种几乎是全新的表达可能。Almendros的自然主义摄影在极度紧缺的经费之下达成了最大的效果。Haydée那种懒洋洋的attractiveness真是要命。。。 |
|
adrien真是典型的侯麦男主角,想了半天,最后也没怎样,只好去找自己女友。haydee反而坦荡。这三个男人衬托一个女人。哟。unmitigated happiness bores me. |
|
侯麦首部彩色片&首部剧情长片。1.没想到侯麦最早的代表作色彩调配就如此和谐美丽,每一帧皆可入画,温暖而怡人,本片也是金牌摄影指导Néstor Almendros掌镜的首部长片,不少场景都拍摄于一天中的“魔幻时刻”,残阳余晖下的柔美自然光让人无法不沉浸其中。2.探讨三角关系、生活开放的“女收藏家”和口是心非假装道德的男人们,却毫无激烈的戏剧冲突或狗血的情节,唯有看似云淡风轻的一场场对话暗自撩人心扉,侯麦的影片大抵是恬静闲适的,一如影片中不需要工作还大谈懒散好处(追求虚无与不做事,“不工作要有很大的勇气”)的男主角,还有永远的暖阳、海滩、乡间别墅与换不完的美丽服装。3.对美丑与爱情的探讨挺有意思,只看脸的颜控vs.更重内涵的人。4.打碎的宋朝瓷器与盥洗室中的多重镜像。5.读书:卢梭,堂吉诃德,论德国浪漫派。(8.5/10) |
|
太聪明了。很难不尴尬脸红。面对一个出现了的活着的女的,他永恒地排泄稀烂的话语,反复获得排泄的满足感,依靠这种强迫的排泄度日。“我多么了不起,竟懂得定义这个女人!我宣布她是女收藏家(看我想到了多么精准的形容)!我又提出这样完备的理论,侦破了她的性生活!我——逻格斯的天才,一切的主角——要和她斡旋,并且占据上风!要么干脆就愿赌服输式地臣服!”甚至,更可笑的:连挫败这种疲软话语的,都不是为了挫败它而出现的。但他永远能反刍,继续排泄绝对不可能推翻的“假说”(hypothèse):她的所为皆(“进一步地”)应证了他。就算宋瓷打碎了、别墅里没有人了、一切都排泄完了,他也能分泌出最后的血清素,高喊一声:“我终于实现了绝对的自由!”
然后焦躁不安、睡不着觉、来回踱步,订了当天的机票去伦敦找另一个活着的女人。 |
|
7/10。侯麦的男性都是书读太多,行为思考方式都具有哲学家一般的优越感,宁愿磨嘴皮也不决定到底上不上床;女性胜在对情感游戏了如指掌,当男主在海滩扶摸她时用力推开了,然后跑向男二号的怀抱激发男主的占有欲。散文化电影通常只是带领观众走进某类人的生活状态,如果没有自身相似的体验便感到烦闷。 @2015-03-08 22:13:51 |
|
侯麦讨论人与人关系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电影就像化骨绵掌!结尾转得妙啊。女主身材诱人,长得蛮可爱,有点像Taylor Swift... |
|
有一个Haydée在镜子前面出现三个像的镜头不错。 |
|
我开动引擎的时候不过是为了让路给别人,或者让haydee快点走,但我迅速意识到我不想停下来。 |
|
这一次导演直接讽刺了雄性动物的自以为是,连片名都是嘲讽。海蒂从来无意收藏男人,反倒是男人都无法招架他,所以摆出一副姿态并试图荡妇羞耻来表明自己的雄性地位。男主这种读了太多哲学的伪君子,给自己设置了道德困境,并企图拖人入套,可惜了,海蒂这种女孩就是连真正的宋朝瓷器都不在乎,何况一个糙男人呢。这个演员一看就是侯麦喜欢的那种,大眼睛,有点小男孩气,对谁都是狡黠一笑,然后从指缝溜走。 |
|
他还是适合拍彩色片,缓慢安静,对话中有玄机,情感的纠葛 |
|
2017.9.25重看,第一次根本白看了。感觉Haydee是侯麦电影里最神秘最erotic的角色,神秘在她不发表观点但表现出知晓一切的样子,还时不时露出谜之微笑(把男主角唬得团团转)。erotic在于她基本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欲望投射对象。从来没见过侯麦以特写身体部位的方式介绍女性角色出场,她是唯一例外。 |
|
4.0 一個試圖mindfuck他人但其實從頭到尾mindfuck自己又再合理化的可笑小故事。如果男主不是長得那麼魅力無邊款,估計早就被摔一臉雞蛋了。(印證了序曲裡關於與醜人或好看的人交往的那段討論)知識份子的偽善道德觀是如此不堪一擊又矛盾頑固的。麻煩哈哈 |
|
男人无尽的非难和说教背后,是可笑的虚伪和难以抑制的欲望。嘴上说着要安静独处,一番闹剧后还是订了去伦敦的机票。男人以为世界围着他转,女收藏家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他,可她最后离去时并无几分不舍。男人让女人去勾引富商,她竟然坚守自我还打碎了富商的花瓶(检查伤势时镜子里映出三张脸的镜头令人难忘)。豪宅里那段关于工作和休息的讨论虽不是重点,但作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来说真是字字珠玑。 |
|
三星半。男主对女主产生欲望,但又对自己随时可能交出主动权成为女主的“藏品”之一感到不安,于是逃避、将女主交给另外一个人窥淫或以道德为遁词对女主进行言语羞辱。他最终没有得到她,但其实也没有如愿彻底逃离她。电影的拍法很聪明,先设定严密的剧情提纲,但具体的台词上大量留白,侯麦让三位演员就激情和爱情的话题随便发言,将他们的话录制成音频,然后根据演员的话,融入其性格来编制接下来使用的台词。 |
|
叙事完全服务于关于道德问题的阐述,收藏男人的女收藏家若无其事甚至理直气壮,对比之下道德观强烈的人倒陷入某种伪善自私的局面,显然侯麦这样的知识分子有明确的、与世俗化迥然相异的道德观,把女人分门别类划分级别当成物品狭隘双标才是不道德,倒是敢爱敢恨从不虚与委蛇的女人才有自然而然的道德,让你陷入深深痛苦的不是她的“随便”而是你的伪善,侯麦真真是真性情的,不露声色辛辣批判的自然派诗人啊 20190519侯麦展@大光明重看 |
|
"收藏家真悲惨,只对数字有兴趣",在侯麦去世后,我继续看他絮絮叨叨的道德故事。 |
|
这个女孩子的强大就在于她没有目标、没有标准,只是随着性子来。这样就强大了,虽然这些男人口口声声的谈起来性道德,但其实都想得到她。2. 男主角很帅,有点意大利球星马尔蒂尼的影子。 |
|
“我和你一样现代”,Adrian说,他和侯麦其他电影之中的主人公一样诚实,女主角Haydee即是具身化的hedonisme。《女收藏家》是对于基督教虔诚的反讽,特别是画外音以及部分特写,剪辑有意模仿了布列松的影片风格。男性的危机与欲望被建构然后摧毁,但在影片中,他的危机首先是对于某种作为女性的现代技术物的焦虑,古典的爱欲伦理被情色取代,性交配不过是收集不同人的体液,她即是“多”或“群”。但侯麦想要通过她返照Adrian更为狡猾的另类现代性,他的收藏并不仅仅是字面含义,正如同出现在影片之中,却又在Haydee与Sam调情游戏中无意被打破的宋朝花瓶,Adrian的诱惑与性快感是东方的,通过将自我作为一个空集,从某种意义上,侯麦已经接近了西谷启治,直到意外的运动/吸引将另类男性中心主义诱惑倒转。 |
|
凡是看见长的丑的,我就不想和他说一句话,更不用说谈什么电影了.我讨厌相貌丑陋的人,相由心生 |
|
B+. 一边用“女收藏家”进行荡妇羞辱,一边把女人当作藏品打包送人,殊不知妹子早就看透男人的把戏,在恋爱的游戏里潇洒坦荡,不带走一片云彩。自以为是反被打脸的讽刺感太令人享受,无论力道还是喜感都十分出色。塑造虚伪自恋的男主角,侯麦真是一绝。 |
|
在《道德经》中,有关「无为」的概念因「语境」众多而最容易被误解。道德家侯麦认为,一个人的「美丑」本质上与其举止、表情和姿态等这些可见的外在条件无关,美与丑只跟一个人言行是否矛盾有关。即,知行合一的人因真实而迷人,表里不一的人因虚伪而可笑。男主是一位擅长科学分析的技术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抛不下书本的教条主义者。作为一个动机不纯,明显带有道德瑕疵的藏家,他想要将单纯的女主添加到自己复杂的理论体系之下。根据他的自述,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将「无为」理解成「形而上学」的人。前者令人依「无」而不妄为,后者令人空虚。即,无得。最终这个被知识打扮得漂漂亮亮,喜欢评判他人,貌似道德感很高的男人,朝着他「自由意志」相反的方向走去——从这一道德梯队里最具价值的「藏品」变成了《女收藏家》手中随意抛弃的玩具。 |
|
4.5 自视清高的男人无法对一个“下贱”的女人视而不见。所以阿德里安布置了两场牌局,第一场为插缝而入,企图利用丹尼尔的荒谬性格给海迪留下伤疤。自己好以“安慰”之名暂放道德。可惜他高估了丹尼尔的威力,也轻视了海迪,反倒使得自己无法自拔。第二场为坦率而出,想利用萨姆的金钱构建不纯洁的男女关系,使自己从心底里“恶心”海迪。然而他们都是收藏家,双管齐下,打得他自尊自信荡然无存。“可遇之时不可求。”海迪对爱情的态度显然豁达的多,真正的收藏家为了获取珍宝从不怕等。而看似谦逊实则傲慢的道德人士在挫折过后甚至无法自愈,只得灰溜溜的跑去最开始他严辞拒绝的计划里。“他不是畏惧道德,是不可一世。”而道德也有短板,有时若想追求幸福,则必须放下道德的可笑假面。 |
|
#重看#3.5;“男人只会变老,不会成熟。”嗅到爱情降临的危险气息,他只能用愤怒的回击、绝望的迂回、徒劳的逃避以求挣扎,以作说服,颅内自导了一出自作多情的感情大戏。站在道德高地妄图以自身局限的道德观洗礼对方,最终完败。较多说理。 |
|
用洪尚秀(尤其是《夜与日》)的眼睛看侯麦才看懂(对于东方人来说显然洪尚秀更容易理解一些);之前被哲学化的法国人唬住了。女主真是尤物,那个时代的自由与放肆,那些闲人真的很闲呀(绝无托尔斯泰笔下的忧国忧民)。 |
|
说到头来,其实海蒂一句彼此的道德观不同,最对。不过是欢场游戏,你情我愿无伤彼此的时候,旁人何必置喙。不然这汹涌澎湃的内心戏,能淹没的只有自己。三星半。@ 资料馆,#北影节。(有点好奇“集邮”这么古老的词,什么时候进入当下语境里,“收藏家”反倒听起来是个年轻词汇) |
|
我们追究的不该止于男主的道德假面,这点明明白白的摆在观众面前,并没有絮叨的必要,关键是男主为何要执着于此,宁愿扭曲自己的情感,设计伎俩也要将自己摆在道德高地上。海蒂并不单纯是一个自信大胆的性感尤物,她也困惑于亲密关系的发展和维持。男主不愿意去理解这一点,不是对他者的漠不关心,而是源于对自身道德危机的恐慌。这种恐慌下,海蒂不可以是人,只能是也必须是一个愚昧的、邪恶的、诱惑的化身。和侯麦的很多作品一样,结尾的一个偶遇,让男主的动物性本能没能突破他的道德藩篱。可惜我们已经明白了,藩篱是脆弱的,下次它必将溃败。一直都是这样,面对动物性,我们屡屡溃败。 |
|
侯麦十分懂得如何展露女性"生理"上最情欲的一面,美好的肉体情而不色却极度诱惑;也十分擅长解构男性"心理"上带着未进化完全般的占有欲,仿佛特定时刻能够俘获芳心代表了某种英雄气概——尽管男权当道几千年了,但物种之间还是天然保持着微妙而互补的平衡,机智的女性总是把握着主动选择权,她开心便心甘情愿哄人开心,她厌倦便不露声色断开联系,即便你知道她所有不堪的缺点,却无法讨厌反而愈加深陷,当你从顺其自然满不在乎到开始不由自主观色察言,此刻你已不知不觉被完全驯服收藏了。 |
|
侯麦也是革命性的,日常生活的革命 |
|
“六个道德故事”之四:藏品
侯麦将他的极简风格推到极致,音乐的缺席让观众得以聆听到男主人公内心独白背后的声音,侯麦只保留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自我沉湎的男主人公过于自信和矜持——像那个被刀片包围的油漆罐,最后连成为“藏品”的资格都没有。 |
|
一个随性而为的女人,被男人解读为女收藏家,而事实上,女人只是在寻找一段正常的男女关系。女人过分的单纯与率真,违背了感情唯一性,自然,站在男人的角度看来,她是放荡的,是善变的,是欲擒故纵的。结论:男人永远无法绑架一个没有道德的女人。CC#342#346 |
|
侯麦镜头下的男女真法兰西,法式的虚无慵懒是始于二战后吗?
女收藏家的眼睛和笑容明亮得刺眼,男收藏家的独白又多又长,但正因为絮絮叨叨地自圆其说,才暴露出趾高气昂的可笑。
感慨的是,恶作剧无伤大雅,满口仁义道德,倒不吃人 |
|
2019侯麦回顾展。对于男权视角下「荡妇羞辱」的犀利抨击。也是在「六个道德故事」中男性视角(自白)最道貌岸然的,「序言」中借女性之口阐述「外貌协会」(男权价值灌输)与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而最后女性也只有用「放荡」来反衬男性的虚伪。 |
|
在这个炎热蔫吧百无聊赖的夏日午后看这么一部同样蔫吧无聊的片子还真是合适~女主男主的身材都属理想型,丹尼尔很像英国迷幻摇滚乐队主唱,令人怀念的60年代哟……明明想上,却故意不给上——文艺就是要别扭……1967年的中国哪儿有这等闲到发蔫睡不着眯着的日子捏?资本主义消极思想的鸦片哟…… |
|
无法把握的女人最迷人的吸引力在于她的漫不经心,漫不经心地交往。她的漫不经心成了她的诱惑。 她想要爱,但不会刻意追求预设对象。她让自己像流水一样,经过那些在她身边出现的人。而他一边轻视,一边留意,辗转反侧又恍然大悟地逃离。 |
|
男人自我感觉良好、虚荣心作祟、骄傲、妒忌而且虚伪,令人作恶;女人自由、真实、美丽、善良、温和… |
|
侯麦大道理一套套的男主角们真是够好笑!他们如此相信自己的道德观,一举一动都充满自主性,整部电影因此也特别地生动有趣。想想《西厢记》里张生自我辩护的逻辑也是一样,妖精害人,自己可是清白无辜。 |
|
7 两个文艺的,内心戏多的,妄图控制的,虚伪的男人面对一位真实的,敢爱敢做的魅力的女人的完败。 |
|
错位的三人行,兜兜转转、认识自我的过程。看到这部之后着实对“道德故事”有些疲惫了,不如“四季故事”来的轻盈和灵动。也感觉多数侯麦没必要在大银幕上观赏,情人们在小荧幕开评论音轨会更有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