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勇军进行曲和铁蹄下的歌女的出处;不要总认为主旋律的电影就是绑架你的价值观,三十年代舍弃温柔乡奔赴战场怎么就不可以呢!国产第一百部电影! |
|
指向爱国主义的左翼情感抉择,英俊小生袁牧之主演,主题曲的影响力远超影片本身。中国有什么理由不成为一个电影强国?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是以电影插曲作为国歌的! |
|
国歌也出于此。很典型的左翼电影,国难当前,谈什么儿女情长。以两种爱情的选择暗指对时事的两种态度,不闻不问或是奋起反抗。越来越喜欢袁牧之了,虽然有些腔调,不过小白脸的样子很可爱。3星半。 |
|
每次看到当代观众用现在的电影标准去要求那时的电影真是苛刻呢。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知道当时的创作环境,仅仅依靠影像语言侃侃而谈,真是最大的不负责任。#《义勇军进行曲》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 |
|
一个男人的堕落和重生。义勇军进行曲太打动人心,令人振奋了,聂耳就是天才!谈瑛扮演的富商遗孀史夫人腐化袁牧之的辛白华,谈瑛演得太邪气、太有魅力了,演得太好了!把其他人衬得好幼稚! |
|
历史价值大于艺术价值 |
|
上海1935年就有旅行社了,真先进哪。
谈瑛扮演的某太太的熊猫眼和细线眉我真是受不了。王人美的表演很好,很自然,即使用大特写放大,也不觉得造作。铁蹄下的歌女演唱时的服装活脱脱一个资产阶级小姐,内八的姿势也完全和歌词不搭配,结尾明显是意识形态决定一切了,前一刻还双手合十求菩萨保佑,下一刻就变出手枪大刀来了。谈瑛的角色其实还算不错的,有钱够痴情,以今天来看,袁牧之对他有点狠心了,她顶多算不闻时政。不过当时那个年代,她是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最惊艳的是,二人居然有吻戏,虽然是502胶式的一动不动,可是已经很满足 |
|
辛白华你这渣男我看你只是吃够了软饭玩腻了熟女想换口味吧!史夫人好可怜人财两失还被编导各种黑! |
|
非常左翼了,鼓动手法非常娴熟,可惜除了无法置评的主题曲,完全是三流的剧本四流的演技。 |
|
7,谈瑛和袁牧之竟然有吻戏,这片算看值了。电影布尔乔亚式的浪漫味太重,说实话看这片的情节,我还真愿意呆在温柔乡里面醉生梦死,煽动力全在主题歌上了。主题歌就不说了,拿电影歌曲当国歌的,全世界也独一份了 |
|
补.初一暑假时看的。
(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
|
因为知道这部电影是国歌的出处看的,实在说前面有点沉闷,差点放弃不看了,不过后面还是好看的。看过不少民国电影,这部电影算是看到真正的吻戏,年轻的袁牧之真帅! |
|
电影很老,拍摄的没有那么精致,但是主题还是很震撼人心的。看完我惊叹于那个年代有钱人的生活品质就已经超越了如今的普通人。阶级叙事永远都不能丢啊。 |
|
人生就是一场怪梦史,只有今天是我的世界 vs 我希望你不是属于窗中的美人更要做大众的诗人 |
|
╮( ̄▽ ̄)╭电影本身乏善可陈,但是人家主题曲牛逼啊 |
|
国歌加成。口音天南海北的,女演员眉毛全是一条线,那时候流行?250110// |
|
真是太简单了 |
|
<义勇军进行曲>首播 |
|
看的完整版。开头结尾都用了义勇军进行曲。告别温柔乡,为民族解放奋斗。辛白华从爱国诗人到只顾儿女情长的资产阶级青年,又到走上抗争的小兵,完成了身份的转变。(20200918)︳49分钟,谈瑛演的史夫人打电话给中国旅行社要去青岛散心。目前看到的第一部有关于富婆包养小白脸的故事,哈哈哈,袁牧之演的是诗人。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义勇军进行曲》,这是国歌的银幕首秀。袁牧之扮演的诗人和史夫人第二次见面就开始接吻也是醉了。不管多么骄奢淫逸,都不要忘了救国救民,走向团结抗战的道路。(20181017) |
|
今日晚间维跳阅读刚刚读罢的《大崩溃》第548页通过蔡继恒说出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让我惊诧——描绘1944年中国历史的书籍,为何引用1949年的国歌,难不成……查阅资料,大开眼界,循迹至此。原来《义勇军进行曲》早在1935年即告诞生,49年成为代国歌,82年方得正式确定为国歌——又增加了若干历史节点的参照物。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依旧在催动一个又一个漩涡,席卷大地的内忧外患裹挟着巨大动能,不放过任何生灵,释放着巨大而惨烈的破坏力。在这变局之内,中华儿女有着如何的生存现状,他们如何求索,他们何去何从,在这里给出了一个有力有形的展现。 |
|
在电影博物馆看的,胶片太老…太老了,镜头中的人物都已经开始模糊了。 |
|
神作,无需多言 |
|
布尔乔亚式爱国主义... |
|
就爲了聽主題曲 |
|
电通公司制片厂出品,田汉编剧,聂耳作曲,国歌的出处,片头片尾两次响起。聂耳还是新凤唱的《铁蹄下的歌女》的作曲。开头用几个长镜头,摇,推,降,等等,很好地交代了影片主要人物的空间关系与人物身份。《凤凰涅槃图》是很好的隐喻,一方面隐喻国家的浴血奋战和重生的期冀,另一方面又有当时男性知识分子对于新女性的期许,他们救济阿凤一家,诗人更用自己的稿费送她上学接受教育,期望她成为“新凤”。国难面前,儿女情长or保家卫国?成为诗人辛白华的艰难选择。最后,上了前线,在古北口决战中英勇牺牲的辛白华的朋友质夫留给辛白华的信惊醒梦中人:“希望你不要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了防御长城的大志。勉励吧,我们的国民诗人”。辛白华终于离开了史夫人,加入了战斗。结尾大家拿起武器高唱《义勇进行曲》,奔赴前线。缺点是儿女情长部分太拖沓 |
|
诗人被好友的事迹感化,放弃温柔乡,投笔从戎,走向战场 |
|
资料馆展映。这些符号: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一二八、新凤女、凤凰涅槃、铁蹄下的歌女...历史与艺术兼具的珍贵影像,不过里面好多对话确实有点尬 |
|
散漫稚拙。 |
|
35年的电影就有吻戏了吗?!!!!!!!! |
|
那时候还让讲穷苦人民,现在反而不让讲了呢。 |
|
摄影配乐都左得浪漫极了。前进前进前进进 |
|
不知道该怎么为那个年代的电影打分。必看之作罢了。 |
|
为了许幸之而看 |
|
“旧凤烧掉了这里面就会飞出一只新凤来的。”“在什么地方呢?”“嗬在这呢。”“哈哈哈哈…”…《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题曲在这部影片中首发,号称也是“银幕第一吻”。这时期的电影比之40年代后期无论配音、教化意味还都比较生硬夸张,舞台剧味道浓。从儿女情长到家国情怀,其实主人公一直没忘记。许幸之导演处女作。袁牧之在片中真是个风流潇洒青年(虽然已现秃发迹象),女2号史夫人谈瑛比王人美更有魅力~那时中国银幕美女不管身形多窈窕都是个大脸坝子。修复版。声音哆嗦。除歌曲无字幕。资料馆2号厅八成左右满 沙丹映前导赏 “小西天学堂”第一日 号称限量的还就有这部的明信片就没见着1号厅来的都拿走了…桌子只剩昨天仨印章 散场去大厅听了下陈墨讲《延安内貌》《马路天使》映后,也是袁牧之,讲到左翼电影等,拖堂到16点。 |
|
但凡电影给力一点,这个音乐一响都能起飞 |
|
音乐的运用很好地烘托了影片基调,一部电影,不仅让主题曲成为了国歌,而且也出现了银幕第一吻,作为电通公司仅出品的四部影片之一,剧情的不落俗套让人惊喜,袁牧之的表演很鲜活。 |
|
【2019年9月20日-中国电影资料馆-「纪念影人·袁牧之先生诞辰110周年」-修复版】
影史地位颇高,虽然人物设定和表演很过时,但剧作结构挺稳。 |
|
没有《桃李劫》好,但依旧相当“左翼”。田汉剧本中的人物总是理想多于情感、观念多于写实,属于典型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顺带说一句中国老电影保存修复工作实在做得太差了,同为30年代早期影片,去看看其他国家的影片修复吧! |
|
风云儿女情,乱世家国恨 |
|
梁质夫留给辛白华的遗书:白华,我最敬爱的朋友,在动员的那天晚上,才得到你要来平(北京)的消息。可是,前方已经紧急万状,不允许我们再做友情的告别了。朋友,此去是为民族争自由,为国家镇疆土,别了白华,希望你不要因为一个女人,而放弃了防御长城的大志。勉励吧,我们的国民诗人。你的朋友,质夫。
辛白华:噢,朋友,我一定不会使你失望,我也要做一个像你一样的长城上的雄鬼! |
|
左翼电影人眼中的现实主义,与其是电影,不如说更像文学作品,之于那样一个时代,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有较高的评价。电影的主题曲被定为国歌,一方面也加重了这部电影的意义。但是在我看来与时代有小小的脱离感,有点浪漫主义了。 |
|
前几天听到《苏联颂》,就突然想起当年历史课本上说《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就想看一下。1935年的老电影了,很多地方都糊没了,演员带点儿口音,很多地方听不太清,但大概意思还是很清楚的,凤凰的涅槃,长城这个意象也反复被提起,还有首尾呼应的义勇军进行曲,看完感觉对“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有了新的理解。我能坐在屋里看电影,当年的中国人却在面对战争,就觉得挺难过的…和平来之不易,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
|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以「九·一八事变」为背景,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主旋律,这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试图动员「小资产阶级」加入「义勇军」的意图明显。袁牧之扮演的「诗人」角色是个「上下」流动的「中产阶级」形象:他一边对自身被资本家剥削的生存状态感到不满,一边又向往舒适的资产阶级生活——他与迷失在「历史虚无主义」烟雾当中的「富商遗孀」接近,并毅然决然与其「接吻」可谓「人性」本能使然。但「五百年一遇」的「新凤」计划的「成功」才是启发和指导这位「国民诗人」回到「前线」的源动力——他被「新青年」的「怀乡病」和「挚友」的「家书」成功感染和感召——从「幻梦」中觉醒。但由于主创们的「左翼」立场明显而又坚定,所以,对与《风云儿女》不在同一频道的「异乡人」来说,这些「先行者」的「思想转变」可能没有很强的说服力。 |
|
义勇军进行曲出现在片头和片尾。
中国早期的有声片,对白人声从现存效果属于半损音质,大概只能模糊听清一半话语,也还没配上字幕,不过也不太影响理解。左翼电影多数是以爱情与革命为主线,可本片里的男主不是底层劳工阶级,在一男二女的爱情线中,男主俨然是渣男行径,到邻近结束10分钟时才去北方找阿凤,感情变化缺少铺垫显得生硬。 |
|
完全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像化解释,暴风雨的时代里,诗人写了一篇万里长城,然而长城挡不住敌机,与其抒发感情,不如到战场当一名小兵,被捕后的质夫的命运不断在报上耳闻,深受感染的白华唱起那一首振奋人心的歌曲,毅然走上了抗争之路。 |
|
精髓在最后的义勇军进行曲,袁牧之不是千面人吗?演得那样糟糕! |
|
19.09.20 2号厅 补标 |
|
主题曲的意义远超故事本身。在这样一部左翼电影里居然能看到袁牧之演被富婆包养的小白脸,还有好几秒钟吻戏,身为考古党表示一本满足233333 |
|
这是那个时代里四万万中国同胞的精神觉醒。
再从电影的角度看,我们中国为什么不能成为一个电影艺术强国?试问有哪一个国家的国歌曾会是电影主题曲呢? |
|
价值观令人生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