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那就是一个真实的梦想。一个小小的梦想。温暖。朴实。动人。它没有那么重。没有承载那么多的假设和期待。我们越走越远。都已经丢了那最初纯粹和简单的梦想。 |
|
非常有趣的少数民族电影,幽默、诙谐、真实、自然。导演胡庶非常懂得指导非职业演员,并借助运镜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就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与生态而言,该片不输《碧罗雪山》,虽然少了些沉重感,但对现代社会冲击的反思同样贯穿全片。 |
|
第一次 在影像里面看到自己家乡 |
|
没法用一般观点来评价,还是推荐大家都去看看这个主流视线之外的地方。 |
|
小片是个漂亮的姑娘。片中穿插的几段音乐棒极了,丝毫不逊色国外的new age和world music~ |
|
中间舞蹈是点睛,既是淳朴乡情的展现,又是人物情感的铺陈。其实更重要的,是全片作者所传达的不仅是清新自然的苗寨故事,还有深切的对于文化保护的关切。那种带有绝对的骄傲和苦痛的情感是很难由外人拍出来的。 |
|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贫不能贫教育~局长。。。。。。孩子辍学的事,推来让去,选苗条大姑娘(还不要婆娘)跳舞,倒是雷厉风行。 |
|
10.08@黔东南 男权社会治下的狭隘审美及所引发的进食焦虑,山高水远亦未能幸免。社会学意义。堪幸这片火候拿得特别好,虽旨在反思批评,却处处做得朴素动人。苗寨的多样化风情、少女的失学迷局、励志桥段的跳剪,均可一看。 |
|
少见的一个题材,穿插了很多暗戳戳的小幽默,导演很懂农村,反讽拍得不显山不露水,隐藏的种种问题很真实,代入一下老师视角血压立马就上来了。 |
|
小胖妞~ |
|
是也乎,( ̄▽ ̄) 这电影都有龙标, 但是, 主要城市基本不可能有排场...故事真水无香, 原生态的村/事件/场景/人物/环境/物件/...可以说, 除了台词, 都是现成的真实....只是为了过审, 没敢表露任何导演意识, 可以说是非常合格的作品了. |
|
逗死了,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局长,还有用方言念词大有《美丽的大脚》等西北片的影子。影片几乎是本色演出,画面纯净、质朴,也展现出了苗族生活风情。苗族小胖妮单纯、可爱,老师为扭转传统观念也是费劲了心思。影片故事展开方面,减肥参赛与复学两条线糅合的不是太好,重点不突出,没有把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矛盾冲突完整展现出来,那封信以及赞助商破坏了故事的质朴,没必要,还是应着重于观念改变,而不是赞助。 |
|
应该是在上映那年看的,记不得了。好像是很原生态的电影,演员也几乎都是为自己上演。对生吃猪肉印象深刻...好像是个老师T_T |
|
真实的淳朴简单与美丽,十多年之后了,不知苗寨如今是什么样子,那个有些粗壮的女孩儿是不是变苗条了 |
|
多可爱的电影。朴实到心坎儿里的电影,让我们了解可爱的民族可爱的人物,政府的相互推诿却不分民族一如既往的传承并发扬光大,真棒! |
|
很意外看到的一部作品,淳朴自然,叙述清晰流畅,都是针对现实情况提出的种种问题。比如失学的“大学生”,乡村女性的现实与未来,乡村与城市教育差异化,乡村教师的窘迫,村长和苗舞比赛赞助的化肥厂的态度,乡村财政流向等等。非常写实,比如地坑煮火锅,手搓胡辣椒面,穿线打耳洞,赶集买过期海报,各部落比赛,斗牛等情节都采用纪实手法,完全还原了乡村原貌。在语言上也采用榕江本地,看得不别扭。 |
|
qu ni de zhong yu yang |
|
很小的故事,很基礎的問題,很可愛的製作 |
|
看了访谈之后才知道是苗族村落里的非职业演员出演,拍摄过程中也有导演在现场临时获得的灵感,总体来说还是挺有真实感的。但是农村姑娘减肥这个梗的立意可以挖得更深一些会更动人,故事叙述还是太平,缺少大波澜。 |
|
#黔东南苗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乡野闭塞即意味着教育、发展贫困症!山野间乡治与政府机关之间的脱钩脱节、儿童辍学务活的繁重、教师资源和教育程度的稀缺与匮乏、父母教育意识的薄弱等等都是山海里笼罩的重重迷雾!传统观念与现代性的不平衡和不适性,按照本民族长居于山间从未走出的人来说,文化教育观念是退居于“野蛮生长”之后的,作为冲破重重迷雾之后的人重回山间,又带着想要去改变但又无可奈何的双重心态~ |
|
开水要烫,姑娘要壮 (2007) |
|
就像苗族版的《我的九月》,小孩子有自己体验世界的方式,她不在意读书,也不在意荣誉,就是想减肥跳舞,就像她独特的织法,她自己喜欢而已,没有任何宏大价值,也没有什么时代褒贬,这样原生态的拍摄,完成度如此之高,实属难得! |
|
真人出演,多了纪录片般的真实感。贫困地区现状,壮壮的姑娘小小的梦想。 |
|
导演是用了心的。 |
|
支持贵州苗族 |
|
看这片挺有感触的,让我了解了许多那一片土地上的故事,风景,人文。小片挺漂亮的,她的姐姐更漂亮。另外那个老师也挺不容易的,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去读书。你说,他图个啥呢 |
|
跟一个都不能少还是有差距的! |
|
原生态慢节奏的电影,贵州偏远苗寨的写照,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
|
1、教育困境(村民认为读书不好,使人懒惰,女人读了害男人,思想上就不认可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局长”的涂鸦,一系列部门推诿,最后还需要化肥厂的厂长来解决小片的读书问题,而厂长要的是打广告,着实讽刺。老师虽然有心,却面对无心学习的孩子、反对教育只想退钱的家长、互相推脱的上级,深深地无力。没经过教育的小姑娘被大叔骗出去打工,偷偷跑了,这也说明,教育在这个乡里是多么的缺失。)
2、审美标准(城里姑娘的纤细,乡里姑娘的丰腴。领导喜欢细条条,而一百斤的小片最开始就被淘汰。“城里姑娘吃都吃不饱,怎么会打嗝呢?”这一切都在质问,什么才叫做美?小片虽然最后也没有减肥成功,但是片尾她在水边梳她的头发,又何尝不美得惊人呢?)
|
|
宛如纪录片一般,最有意思的是几个姑娘拿路边撒尿小男孩开涮那段,真性情!😄由于我去过广西北部山区,有些片段有共鸣。 |
|
妹子。。减肥这事要随缘。。哈哈哈哈哈 |
|
这节奏抓得真好!音乐满分~伪纪录片,懵懵懂懂地,小片坚持陌生向往的倔强,老师消解层层推诿的徒劳,都太生动了。 |
|
惊喜的音乐无法抵挡~ |
|
真实,淳朴,美!看到演员表感动得想哭! |
|
2018.12.30(真实的贵州山村苗族青少年生存状况,谁的人生都要面对这样那样的无奈,可悲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甚至想要改变,但是到头来除了万中无一的几个幸运儿,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反抗这种宿命,尤其是贫穷和愚昧。即使从泥淖中走出来,两腿还是洗不掉的泥土,穷尽一生追求的只是别人一出生就已经拥有的东西,自得其苦,自得其乐,是倔强者的归宿。当我听到剧中那几个孩子背诵的歌曲时,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感情从未晒过太阳——世上小伙有很多,但我想你想最多;我对你痴情一片,但你害我相思最深;我到小河边看到小鱼,就想起了你;我在这里孤独的想你,你是否明白我对你的一片痴情;你害我夜不能寐,睁眼到天明。我自诩情感丰富,心有世界,却从未表达显露过丝毫。) |
|
竟然比我想象的好看多了。高坡姑娘的命运,其实也是你我的命运。 |
|
嘿!没想到,从“大声朗读可以减肥”开始越来越幽默,哈哈哈。七分。看演员表,说自己从不读书的“村长”其实是乡中心小学校长,小片的“妈妈”也是寨小学老师。 |
|
参加苗舞比赛是小片最大的愿望,为实现这个目的,她要读书和减肥,最后阴差阳错参加了比赛。影片从这个角度切入,穿插了苗族民族文化元素,使整个影片自然清新,民族风情浓郁,带动观众关注主人公的故事发展。 |
|
1.晚上走路要举火把,小片独自练舞的收割后的稻田,村长越垒越高的稻草,杨老师和朱老师跳的广播体操,地摊上两块钱一张的海报......那么真实复刻我的童年记忆。
2.搞笑又心酸的小学课堂。
3.“生男生女都一样”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局长”的讽刺。
4.减肥片段可可爱爱。
5.喜欢极了那条小片自己编织与众不同的头带,亦是她自我意识的觉醒象征。
6.为了让小片不辍学一直一直努力的杨老师真的是太美好了。 |
|
有趣的少数民族电影,音乐很棒。导演是懂农村的 |
|
印象最深的台词“乡里干部自己那么胖,为什么喜欢细的姑娘” “女孩读书将来会害了男人” |
|
我么得办法,老师很无奈 |
|
有诚意也有趣。虽调侃为苗族版的《一个都不能少》,但主线还是不够明朗,美学风格和美学表现也不够集中。挺值得表扬的是其中的针砭时弊,有不少情节还挺诙谐幽默的。
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即便大多是蜻蜓点水,但也在有限范围内做到了让人意会。
不由得夸一句:朴实到心坎,可爱到心疼。 |
|
深刻反映了在“大水漫灌”式的状态下扶贫工作中的思想启蒙与物质提高之间的矛盾……最经典的就是最后几个局之间的相互推诿不过是赞助商一句话的事儿…… |
|
“城里人想变细,胸却想搞大”
最后还是苗歌和芦笙舞的印象最深刻 |
|
好早以前看的,很清新。 |
|
缺少一个情绪爆发的地方 |
|
小姑娘以后是个美人胚子。很写实,很真实。 |
|
教育与嫁人的选择,女孩读书多了会害男人。八块钱的考试费。现代对农村的冲击,种地要壮县城领导又喜欢苗条的。老师真好,姐姐真好,女孩子们真可爱。小片实在是太苗啦 / 因为是贵州的苗寨,有种遥远的熟悉感,语调什么的特别亲近,但又是苗语也不是很能听懂,偶尔听上去还挺像法语咋回事。方言真好听,哪的都比普通话听上去有生命力。不能用评判电影的眼光来看这部电影呀,很粗糙但很有诚意,我好喜欢的。想家惹。 |
|
苗寨胖姑娘的减肥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