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这么长的篇幅让人通篇下来就只记住了那个老兵 |
|
满分!三小时的片长让很多人觉得剧情平淡,少了荷尔蒙和刺激的大场面,但只有这样的战争电影体现的才是真正的战争!没有主角,没有热血,没有酷炫特效,战争有的只是磨人的煎熬和绝望,漫长的等待和活下去的希望。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是个统计数据。 |
|
写实的流水帐。 |
|
不得不说,欧洲人的战争片拍得比美国人明白多了。思维的复杂化是需要时间和历史积累的。你想做英雄,我不在乎,我该趴着时趴着,该前进时前进,我们来这不是为了被杀,而是杀戮。 |
|
芬兰人真心认为不该打这场仗,所以才会把这个题材翻拍三次。参加冬季和后续战争的老兵显然是个象征,最后回归家乡,也是一代芬兰男子的完成或永远未完成的心结所在。芬兰这场战争才真正配得上叫卫国战争。 |
|
每次看这种战争片 我是真觉得应该把现在得人都扔战壕里去溜达一圈 如果能活着回来 可能能带回点人性 是人就得去生死边缘走一圈 |
|
从续战到停战。一樣是抗蘇,拍的比波蘭片好多了。 |
|
芬兰独立100周年。剪不断理还乱的苏芬战争。不管怎么说比我们国家的个人英雄主旋律强很多。作为战败方拍一部电影每年国庆节播放,提醒自己反战主题,战争没有胜利,没有英雄,只有按部就班的躲避和自保。所以也就没了戏剧冲突,群像处理,记不住任何一个人,没有虽远必诛的自带光环。 |
|
一部没有观影经验的战争片。芬兰军队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只要一开战,苏军一压过来,还没真正开打,芬兰士兵就开始拔腿就撤,从头到尾都是,军官一边喊别跑,冲啊,士兵一边跑得飞快——真的是不想打仗啊。 |
|
不设严格意义上的主角,以老兵Rokka和四个战火里成长的汉子,为贯穿整片的核心人物,再次重现一场惨烈二战史里不太引起关注的苏芬战争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冬季战争)。摈弃华丽的电脑动画,回归质朴,真实到如临其境。同时还是一本战场教科书和博物馆,同类影片还有《苏芬战争》和《血战1944》。 |
|
这是一场关系上错综复杂的战争,芬兰最终站在了战败方。小国的利益永远只是大国争斗的殉葬品,至于陪着走进坟墓的人,包括贵族和平民、丈夫和父亲、新郎和处男、老兵和菜鸟。看得出导演仇视俄国人,但不知道一个老鸟干死这么老多毛子是否有这么一出,想来很是夸张…… |
|
只有死亡才是从战争中解脱的唯一出路。进攻时的牺牲,没有悲伤,撤退时的牺牲,更显悲壮。越到后来,每一次阵亡都深受触动,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每一双闭不上的眼睛。 |
|
继承了55原版的话痨本质,也比纪实风格的85版多了点可看性,但对于一部长达180分钟的战争片来说,改编它实在是太累人了,同样对观众来说看三遍也太累人了。 |
|
看多了苏联战争片,从德国小弟芬兰的视角来看看那些莫名其妙的战争吧~ 也是真实人物事件改编,但是一人灭掉50人的偷袭队,这个就更传奇了~从几个小人物的故事来表达更强烈的反战主题,打完苏联打德国,这种夹心饼干式的战争真的是无可奈何~ 打到失去信念,最后就只剩活下来的愿望了~ |
|
三个小时的电影加三个小时的百度百科才了解以前从来不知道的“冬季战争”和之后的这场“继续战争”。也正是芬兰在二战时期的奇妙地位,注定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影片很客观的将这场战争流水账一样的表现出来,影片也很北欧风,画面阴暗,节奏缓慢,对战争处理的异常的冷静。脸盲症发作,到了中期才分清了几个主要角色,然而印象最深的也只有那个能征善战的老兵。虽然没有什么很热血的战争场面,但是战争的残酷和无奈还是表现的十分到位。三星影片在了解历史背景后喜提四星! |
|
刚在电影院看完,三个小时,全程没听懂,但不影响理解剧情。很好的战争片,纪念芬兰独立一百周年。 |
|
3小时国际版,真是教会了大家鹅是应该拿来烤的 |
|
我来这里不是为了你,我有妻子和孩子。 |
|
准备去补55版和85版的电影 |
|
人如蝼蚁啊。 |
|
苏芬战争。 |
|
叙事零零落落有一搭没一搭,情节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缺乏焦点,但摄影处理得很好,视觉上还是很有感染力。一星半友情入一下 |
|
芬兰,人性啊。 |
|
倒不如说希望故事更平庸些才配得上这场战争的空虚。 |
|
邻居财大气粗老欺负你还占你院子,这时候一个四处杀人的罪犯找到你跟你说咱俩一起灭了他 你欣然同意。你的行为算是正义吗?全程带着厌恶的心情去看这部影片很不爽。片子没问题,除了芬兰挂壁多了点毛子傻了点。 |
|
贵在真实,残酷战争,叫嚣者多看看吧 |
|
记得是4分的观感 |
|
什么保家卫国,什么正义不义,最后死的还不是普通小兵!芬兰群像战争片. |
|
扣下扳机,你的灵魂将会消失 / 新晋的长官懦弱学会领头前进,而领头冲锋要学会舍弃人间。他们想好了吗?/树林里死去的蓝色眼睛,最后一望永远是高光摇曳的天空/冷漠的镜头。阴暗的色调。五位无名。三种态度。一种死法。/能够清唱卡琳卡的美丽女人。总是人在硝烟中最大的遗憾。/如果我亲涉前线,抱着枪躲在掩体后面,我只能把头贴在头盔而头盔埋在地上。面部扭曲。大力呼吸。大力呼吸。 |
|
北欧主旋律题材
对非历史/军事迷极度不友好
基本没有对战争形势的介绍
几幅全景画面不错
全片没有看到几次苏军出镜,沦为工具人
运气不好下到了糟糕的翻译版本(还特么180分钟)关键国内爱优B都只有120分钟的
一边打仗还能一边回农村种田养孩子也是欧洲国家地小战多的特色了,哪里像天朝可以千里调兵一张战少小离家老大回
角色太多太碎,脸盲加糟糕的剪辑让人就算补课了冬季战争和苏芬战争后也无法完整理解 |
|
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可怕的,是谁发动的已经不重要了,所有经历的人都会受难 |
|
硬核战争片,我国影视业耻辱柱上又要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了,我写短评主要指出一点,很多观众以为芬军手里的冲锋枪是波波沙,其实这是芬军自己制造的索米冲锋枪,而且不是山寨的,造价贵质量好,以前这还是区分军迷和伪军迷的标志呢。最后推荐相同题材的爱沙尼亚《1944》体会更深的小国无奈 |
|
三个小时太冗长了,剧情衔接也有些跳跃。 |
|
这芬兰语咱们也听不懂,这字幕写成这样嘛我也真不知道到底说了个啥。不过好像也不用在乎他们到底说了个啥。这是一群普通战士所经历的战争,出发去战斗去死,胜利了好像也没什么力气高兴。休息就唱歌喝酒,闯了祸也没什么好追究的。撤退时绝望害怕,那怎么可能不绝望害怕嘛命都保不住了的嘛。你可以感受到这些主创是真的对战争这个东西是无感的,但是呢他们又挺能炫技的。 |
|
军官都不会打仗? |
|
三个小时非常乏味无聊地将战争展现出来,没有英雄,没有荣耀,只有绝望和死亡,这就是战争!没有一场战争值得夸耀,很好的反战电影。 |
|
苏联芬兰战争,惨。 |
|
好久没看3个小时的电影了,看完睡觉。丛林战,虫子多,视野不好,全是树,很多遮挡物,易躲藏。主祷文: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戴安娜·波扎尔斯卡娅 Diana Pozharskaya身材不错。战争中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
|
拼凑 |
|
影20150:二刷,很写实,新兵在进攻时的退缩。老兵安提有作战技巧,处处在讽刺战场上一些无谓的命令,他秉承的就是让自己活下去,保护自己的兄弟,即使得到上级的赞赏,也要留在一线,留在兄弟身边,勇敢冲锋,灵活对战,机智撤退。雪夜有一点苏俄冬季战争狙击手西蒙·海耶的影子。最后的几个新兵学习到他的战术。其他的几个人包括2个指挥官也很鲜明,不过是一枪,赌命,然而都牺牲了。 |
|
芬兰主旋律那么好看,就喜欢看老毛子被干的电影。对芬兰这个国家好感犹生,怎么像一个中世纪国家呢,同样是农民军队芬兰军队既没有政工、督战队,也没有什么人在阵地在那种事儿,为了捍卫宗教也是好奇怪的一种社会动员方式。 |
|
战争不是儿戏,不是开玩笑,《无名战士》明白这一点 |
|
人物刻画的太模糊了,虽然也是是刻意为之的,但是与之而来的是昏昏欲睡的三个小时。很少能看到这么不紧张刺激而是充满无力感的战争电影。 |
|
硬核战争片 需要啃的 |
|
曼纳海姆真牛逼,呵呵呵 |
|
十分钟 |
|
三星半
芬兰人自己拍的,所以不存在故意抹黑,但有些看不明白
看上去成功的几次进攻都是靠个人突进打赢的,其他时候芬兰军全在跑
而这场战争芬兰人虽然输了,却把苏联人打得很惨,怎么做到的
影片的主旨或者是真实的战争,也确实成功表现出了战争的煎熬
从新兵到死亡,全片透露着三个字“不想打”
而老兵Rokka骁勇善战,平安回家更像是一种期望和象征 |
|
长官:“冲啊~!”
士兵们:“打不过了,跑!”
这都可以,这才是真实的吗? |
|
从冬季战争到二战,芬兰是个异类。那么靠近强大的苏联,却能保持独立,了不起的芬军。战争中,战士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老兵不死。 |
|
比预期的还要淡,口味太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