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玉良是个幸运的人,青楼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成为终身伴侣;她自始至终出淤泥而不染,皆因有后盾支持;她成为一个传奇,只因为选对了三件事:男人-潘赞化,兴趣-西洋画,栖息地-法国。所有的选择连在一起,我由衷佩服她的明智。如此,她避开了多灾多难的命运,没有成为娼妓,没有经历战争和文化大革命 |
|
《画魂》电影里潘赞化说国人的思想十年前什么样,十年后还是什么样。其实过了一百多年,现在网络的“键盘侠”和当时辱骂打压潘玉良的民众没有本质区别,时代是进步了,人性却从未变过。 |
|
原來真有潘玉良這麼一個傳奇女子!又多了個崇拜對象!!女性意識相當強烈,可以媲美《人鬼情》,對自己身體的發掘,再到思想上的解放,很不錯的片子!!!PS.看到趙薇的龍套了嘿嘿,還有爾冬升!那麼年輕的爾冬升!!! |
|
“在巴黎,陶瓷是艺术品。陶瓷虽美,但在它的故地上,人们永远忘不了它是泥胎。” |
|
在纪念馆看到过很多她的自画像和照片,形容粗悍,表情冷漠,从未笑过。总觉得电影里过度重于“谈情”而没有“画魂”。人肉背景板里的赵薇真是惊为天人。我信那个演小燕子之前是内向女孩的说法。像一颗转瞬即逝的露水。 |
|
巩俐颜色无两(她好会演欲望)。潘就是新旧冲突中的矛盾体。电影似乎垂怜太多而深掘稍弱。@电影资料馆 修复版 |
|
不少亮点。1,大太太很可怜。平白无故做生育工具还得忍受骨肉分离,2,达式常啊,小时候曾经奉为帅哥啊,妈妈的偶像。结尾那个脱帽礼非常优雅。3,尔冬升把握很准。 |
|
潘玉良的艺术还有她的人生,都是反思那段昏黄历史与国民性的绝好素材,被侮辱被损害,然而她是不幸中有幸的,潘赞化就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没有他就没有她,更没有那些惊世骇俗的画作。讲的绘画艺术,实际也是爱情,是茫茫人海中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
4K修复完整版130分钟
没有看见130分钟版本,这个是法国115分钟DVD画质版本,中规中矩的人物传记电影,说到青楼必须有妓院,而千岁红对年幼的玉良还是有影响的,以致她后来的绘画都有了她的影子;说到赎身,必须就要牵扯男人恩人,潘赞化到底是负心玉良还是被她感恩一辈子的男人,各有微词,不就历史考证单说电影已经是把家庭、愛人的复杂和社会的丑恶嘴脸摆了出来,在那样一个时代,窑姐儿、女画家、留法学生都够让一个达官贵人被人议论纷纷了。(更加)惦记那个4K修复的130分钟完整版。 |
|
电视上看到的时候,已经放了一大半了,依然看得很感动,有天分和执着的女人果然是幸福的 |
|
一段历史一段人生,把玉良拍的有点圣母了,不过这也是古典套路。关于裸体画,玉良在女浴池没经过人家允许画不妥当,大家都没穿衣服,怎么就玉良穿了? |
|
导演是在九十分钟的时间中来讲述性格刚烈 决不妥协的杰出女画家潘玉良的一生 从最初的妓女出生到优秀画家 我们除了看到一段坎坷艺术之路外 还有一段凄苦 伟大的爱情 本片是巩俐意欲摆脱张艺谋“御用形象” 接拍其他导演的第一部作品 巩俐将一个不屈服命运的女人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演绎得至诚至真 经典 |
|
刘海粟一百年前因为人体模特打了十年官司,结果现在这部关于艺术家的传记电影在正规平台却仍需要被剪掉40分钟的裸露镜头,也是挺好笑的hh。。。 |
|
黄蜀芹导演继《人•鬼•情》之后,又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作品。《人•鬼•情》里相对自由的作者表达,跟本片中融艺术性、市场效应与社会接受度于一体的拍摄考量之间的反差,本身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不同时代氛围之间的真实写照。即便在这种多方因素的考量之下,本片(笔者观看的是124分钟的光碟版)的最终呈现,仍然体现出多维度的纵深感。一是女性的自我与独立意识,跟作为其拯救者的丈夫关系之间的张力;二是婚恋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背景下,被解放者(潘玉良、潘赞化)与被牺牲者(潘赞化正房夫人)个体命运之间的冲突与悲剧性;三是社会归属感与艺术归属感构成持续性矛盾的家乡中国与艺术家乡法国之间的对照关系(在法国,其艺术得到承认,但商业化环境让其不得不卖画为生;在中国,其艺术受到攻击,但去世后,仍然希望画作回归故乡) |
|
碟影 130min 4K修复版蓝光 画质不错~
女画家传记片,片中有多处露点,也算是大陆电影中的一朵奇葩...
应该是巩俐颜值巅峰,从少女饰演到晚年,片中的几个造型真是美到冒泡(尤其在国外和教师那个) |
|
给人的感觉很平淡,没有重点,导演有些仓促,似乎要表达尽潘玉良的所有,伟大的先行者总是受到世俗的排斥。巩俐很漂亮,表现不错。PS:看见了赵薇顶碗,那时就像个小孩啊 |
|
7/10。玉良出走到巴黎是为逃避男权观念的陈旧与暴力,开头名妓千岁红的惨死渲染了一种恐怖,玉良在迎接赞化的宴会上唱的京剧黑头震惊四座、卑微求来赞化的拯救,她对理想男性的依赖和社会空间对女性身体的禁忌(美专风波、偷画女浴室),使其在私人化的画室和镜子前才得以审视自我,当玉良卸下衣裳、注视镜中裸体而挥笔自画时,镜上挂的衣物和水壶烧的雾气朦胧化了玉体,镜头转向赞化与大夫人求欢、拥抱和分娩,画面交相叠印,将玉良不能生育的绝望和大夫人的怨恨,化为旅法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然而这样具有心理呈现性的画面太少,缺乏超越叙事的声画语言,尽管情节集中了爆发力:妓女、小妾身份承受的道德污蔑,丈夫对玉良公开展示裸体自画像的埋怨,好友贺琼和赞化的死讯;玉良的一生矛盾重重,但她温如水的性格缺乏抗争和情感的爆发,使节奏沉闷下去。 |
|
潘赞化,乃真英雄也!!!潘玉良,为西画艺术而生,也是命好,遇到了潘赞化,年轻时的巩俐,穿上男装真是帅啊 |
|
本来想打四星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尔冬升作为意义重大的男一号演得非常差 好像是第一次看他演戏 还以为是一个很牛的人结果就这 还是比较喜欢他的大哥二哥 不过想了想还是改成五星 因为除了他之外其他的部分还是不错的 而且这种电影真的应该多拍 不然都不知道在那个时期还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女画家 |
|
这应该是跟外婆一起看的唯一一部电影吧,外婆和妈妈一定很后悔带我去看吧,当时完全不能理解,还一直以为是去看“画皮”一直期待着女鬼出现。2014.9.7.重看,当然还是有鬼,只是不是女鬼。 |
|
130分鐘修復完整版。說實話,拍的非常一般。首先,你拍了這麼長,卻完全沒有解釋潘玉良是為什麼愛上畫畫甚至一生都要畫畫的,就因為正好老公的朋友是畫家?人生的轉折,生命中的全部就這麼一筆帶過了。其次,為什麼潘玉良鐘愛畫裸體?執著于畫裸體?可以畫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了,是什麼讓她如此執著於畫這個?我覺得電影沒有解釋這兩點,使得整部電影不但不成立,還把關注點全放在一些不是重點的地方。還有,最後晚年的成就,開創了畫技這些,竟然只在報紙上提及一句,而完全把重點放在她做小老婆,又和大老婆之間暗自吃醋較勁這些事上面,實在有夠無語,完全是為了滿足大眾的好奇而拍,而不是真的想說什麼。還有,看了這個電影之後,難道更值得說的不是大娘嗎?她的一生,從大家閨秀到獨守空房到生育機器到孩子被奪到雙目失明到最後葬生火海,簡直了 |
|
天,这可能是我最喜欢的巩俐电影的一部。 |
|
属于中国电影史上极罕见讲述一个女人的传奇的传记作品!巩俐在她最好的年纪,塑造了一个兼具东方古典气质和西方现代思维的传奇女画家,在柔弱婉约、风情万种和自信坚定等多种面相间游走,光芒四射。 |
|
从民国青楼女子到一代绘画大师,潘玉良是女性抗争命运和自我意识觉醒的典型代表。丈夫潘赞化重启了她的人生,而她傲人的骨气,为自己谱写了新篇章。中国之大,容不下一个画裸体的女人。影片整体节奏比较仓促。黄蜀芹自我阐述时也认为介于女性主义视角和男性商业视角的中间路是不能走的,谁走谁失败。巩俐意欲摆脱张艺谋“御用形象”首次接拍其他导演的电影,不过还是张艺谋监制。片中的裸露镜头当时也引起了很大争议。 |
|
很期待的电影,可是看了很失望,表现力不够,没有完全体现出潘玉良的伟大和凄惨遭遇。可惜了,巩俐也太美了,不适合潘玉良,她本人长的和她的画一样粗犷!一代画家,就这样被历史淹没!想来男人才是最小心眼的动物,总是嫉妒有才气的女人,进而恶语攻击。很少有女人嫉妒有才气的男人! |
|
资料馆2014.7.23.7pm 青楼和芜湖部分拍的还不错(雪地上千岁红的尸体),上海及法国则较为浮光掠影,虽然也展现了一些遭遇,但缺乏对历史更深的切入。 |
|
感觉拍的奇奇怪怪扭扭捏捏,囫囵吞枣……因为剪辑的关系?我只能安慰自己因为看得是90分钟的版本吧……期待看到130分钟的4k修复版不是这么个感觉……无论绘画的过程还是情感的过度都处理得非常糙,选角也是问题,巩俐太美了,完全不是想象or真实的潘玉良的样子。 |
|
手法太中规中矩了,就是把事一件一件讲下去,潘对于绘画与艺术循序渐进的感悟给简单粗暴的简化成说教式的“我就是要为艺术献身”,人物命运与时代大背景也很脱节,可惜了这么个题材 |
|
一个自由的、充满野心的灵魂,幸运地攀上了善良淳厚的地方官,获得了爱情还不知足,求学海外接受了洋思想的熏陶,回国后不过日子、不感念报恩,一天天自私妒忌狂妄任性,受到社会毒打还殆害家人。赞化是正常的、传统的、专一的,甚至为了她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休妻,但她还是逾越了突破了他的底线。分离在所难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
女导演,女主演,女性角色的传奇。艺术院校里的艺术画展被大众贴上淫秽横幅的场景值得一再品鉴。当外来的西式艺术被贴上道德标准的标签并只能被西方标准西方观众所理解接纳时,当代的我们反思这种行为,但好似如今潘玉良彼时在大陆遭受的羞辱和愚昧落后的民众到现在都未曾消退。电影在当时所呈现的时代性是进步且又有思辨批判的。 |
|
妓女奋斗史这个叫流水帐国产片还是避免拍传记吧 |
|
【B+】足本实在找不到,只能把90分钟HK公映版给看了。这片子属实很神奇,无论黄蜀芹张艺谋,还是刘恒巩俐,放在内地都算得上独当一面的作者了,但偏偏是HK的电影工业将他们捏合在一起,有些“类型至上”的端水范,一切严肃表达都为大众娱乐服务。主题是真不错,透过人体艺术反映女性觉醒,配角比主角都要扎实。尔冬升的角色称得上同题材电影中,对历史局限与思想进步融合的最好的角色。只不过在港片高度醇熟的类型市场下,创作初衷还是有些消费女性的意味。 |
|
跨度长达几十年的人物传记片,却对历史背景结合甚少,过于流水账。叙事层面缺乏连续性剪辑,场景转换总是跳跃式硬切,看的是130分钟完整版,依然感觉故事不连贯完整。黄蜀芹导演从九十年代开始拍电视剧,恐怕在电影叙事结构方面不太擅长了。
片名“画魂”,却未能真正拍出人物的魂魄。电影表现出的潘玉良经历过于顺遂的一生,第一次就遇上接纳自己的男人,一画画就特别顺利上手,想安排丈夫和正房太太的事情就做了,想去法国留学就去了。作为大女主戏,视角从传主本人出发没问题,可对于潘赞化的经历省略过多,从头开始理解不了两人的情感基础。达式常挂名第三主角,面目模糊到只有工具人属性。
赵薇在第一幕戏里有出场,虽然没台词,镜头还挺多,片尾参演人员字幕里居然都没署名。 |
|
“身处繁华界,心涌故国情,何日飞故里,不作寄篱人。”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因为对巩俐的片子没有期待,此片中巩俐用了配音演员,赵薇一晃而过还是小配角而已。又见江南水乡,倍感亲切。 |
|
不算立体,基本还是以潘玉良为主的女性命运的可怜可悲可叹,是时代和人类压在她们身上最重的东西,我喜欢前面,因为还没有画画的事情,巩俐演的潘玉良看着老板卷走千岁红的尸体送上船沉河,她只不过一个上楼跑到走廊尽头窗户的功夫,那种仓促的呼吸,就是命运被钳制住了,还有一次就是她坐在黄包车走,她的姐妹呼天抢地来道别,也很窒息,她面临的困难是女性的困难,不是艺术的困难,这个电影更像是电视剧长篇幅里那样很喜欢塑造的命运跌宕但矢志不移的形象。 |
|
不出彩的传记电影,潘玉良的主体意识、精神世界并没有立起来。印象最深刻的竟是青楼,千岁红以及她的死。看的115分钟版(对照了130分钟版本,主要差别为潘玉良第二次赴法后十几分钟的戏,好友贺琼的悲惨结局,潘玉良为她点大烟,帮她解脱。最后,潘自己情绪崩溃,迷失自我,质问人生,这是比较重要的一场戏。其后守信帮他,告白,被拒😂) |
|
没仔细看,可是看的部分觉得淡淡的,却道尽人世沧桑,那个年代,这样的故事太过传奇,只能如此淡淡的去说了。 |
|
那时候很喜欢这张海报,央求爸爸送给我,但是数量有限只能等撤片的时候拿下来,上面落满了苍蝇屎 |
|
虽然细节上有的地方觉得不对劲,但是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 |
|
不是每个张玉良都能遇到她的潘赞化,是命运和才华成就了她的声名。 |
|
重看补标 网络完整日文硬字幕版 女团14导演单元第二部 130分钟的体量讲潘玉良的一生 开场的妓院生涯有猎奇 中间的婚姻和学画展现欲望 后期成名又重批判 欠缺了一口史诗传记的气 这片当年能上映 现在估计是不可能了 |
|
给女人一个机会 她就能成为艺术家
古往今来几千年 不知道有多少女人的才华 都被埋没了呢 |
|
当年看还不错,现在看有点儿矫情 |
|
中学时看的,当年超级喜欢啊,但看到豆瓣这评分我开始怀疑当年我对电影的认知,有空再重温吧 |
|
我相信黄蜀芹选择以传记片的形式讲述这个故事是受题材限制,很多人觉得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但我觉得这部关于潘玉良的传记电影,已经无法超越了。黄蜀芹拥有者当今所有多数女性导演所缺少的高维度的人性考量,她对女性的挖掘不局限于小我而更具气魄。 |
|
真人真事,有关民初女画家潘玉良。其中描述了刘海粟在成立上海美专时实验进行女人体写生的事件,其实不管刘海粟的风评如何,但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对时代的作用(亦或是中国艺术)就是一种推进。似乎是我看得版本剪了很多,总之觉得阐述不清还一跳一跳的。片中意外看到年纪轻轻的龙套赵薇。 |
|
头重脚轻,题材不错,故事性差了点 |
|
130min版本 对10年浩劫的转译是这个片子最值得称道的地方。结尾学了老塔的卢布廖夫,厉害。 |
|
小时候看得 记忆里觉得好厉害 想再看看 |
|
多好的故事。期望拍出更好的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