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代西部大镖客,就这么被小鬼子的一发冷枪给报销了。。。 |
|
影片中使用了不少纪录片素材。韦恩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被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或许是因为影片中的悲情成份给他加了不少分吧。不过不喜欢读信的部分,太矫情了,还是韦恩给婴儿冲奶粉的桥段要温情很多让人感觉很亲切。 |
|
吸烟有害健康:指约翰·韦恩饰演的上士在准备吸烟前被日本人冷枪打死。固然不能以现代定义下的战争片去看待这部电影,其更接近于情节剧,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重现《美军士兵在硫磺岛竖起国旗》,但真正能让人严肃起来的还是穿插其中的太平洋战争纪实影像。 |
|
看完就觉得我们的差距在哪里,1949年我们正在干啥。中国近代史值得每个国人去了解。硫磺岛,冲绳岛,都曾是重要的战场。中国这条龙却一直在沉睡 |
|
1949年上映,时隔半个多世纪,今日独自观影,内心很受触动,佳片 |
|
三星半,部队冲突很真实,韦恩穿P41很帅~ |
|
基本上是一段室内戏一段纪录片剪辑混合使用,反正就是很混乱。战争场面对比欧洲中国的那些敢死队游击队耐看许多,但表演风格整体都僵硬,矛盾冲突也无非是新老士兵的价值观对抗 |
|
truthful account of war.i do not want it,but things turn out that way. |
|
老电影 没有刻意去渲染战争的那种惨烈氛围 没有煽情 打仗的时候给人感觉很真实。就像新的战士可能还没搞清楚情况就已经死了 混合了当时美军拍摄的一些真实的影像 觉得这电影最赞的是 也有反应战争对当时女性及家庭的影响 女性没有工作 又要养家 只能去做whore 就像魂断蓝桥里的女主一样 战争终究是残酷的 没有人渴望战争 不管是士兵还是民众 战斗只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这是目前在看战争片时最赞同的价值观了 |
|
整体还是差了些东西,导演想要拍男主队伍的群像,但是明显能力不行,他们的剧情和主线是没有关系的,哪怕那个偷吃的,我个人感觉都没有必要刻画,就应该着力于刻画男主和男二的冲突与和解,果然男二当了父亲还是不一样啊 |
|
7.0/10 分。2017.10.08,第一次看。。。名字叫硫磺岛浴血战,其实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没那么血战啦。。。战争场面表现较少,人物刻画方面比较多。。。 |
|
补标,日本人角度看这次战争,与《珍珠港》不同 |
|
用现在的眼光看剧情还是稍稍简单了点,但战争时期各种人物特色还是挺分明的,甚至还写了爱上美国大兵的新西兰美女以及穷困无奈设套路骗男人钱的夏威夷单亲母亲。用《硫磺岛浴血战》这个名有点太大了,借用后来的《父辈的旗帜》,不如用《旗帜》。那对兄弟有点意思,应该是从小打到大吧。 |
|
1/4塔拉瓦,1/4硫磺岛,中间衔接着补充兵和休整的段落,重点是作为主角的squad leader某Sgt和他的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沟通,老鸟和菜鸟之间常见的那点子理解与不理解的事,但菜鸟不死就会成长,最后总是会理解的,从而也就完成了新老接棒。小看点是三位升旗手在片中扮演了自己吧。 |
|
充分体现黑白电影的优势:战地纪实和电影场景剪辑在一起几乎没有违和感。塔拉瓦和硫磺岛的篇幅差不多,但是著名的升旗场面让后者身价大增。印象深刻的台词:Philadelphia, city of brotherly love. |
|
斯特莱克酗酒遭降职,但他严格训练队伍几乎不近人情,为了让部下在战场存活,他对于战场犯错误:中途喝咖啡导致战友无弹药被日本兵杀死的上等兵拳打脚踢,他救济酒吧附近养孩子的单身母亲,他是个有血有肉,有责任心,有坚强信念的士官,最后被暗枪击中,怀中还有给儿子写了一半的家书,远处几个士兵将代表自由民主的美国星条旗奋力竖起,正是这样的军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自由幸福而去战斗。 |
|
三星全给纪录片部分。在laveran等待的时间里看完了这部,浪费军队的一天,好过浪费自己的一天(尽管这也依然是自己的一天) |
|
唯一的缺憾是Conway和他老婆那段。里面有句台词很喜欢:“让他们(指日本人)为国家去死,我们为自己活下来。” |
|
太早的片子,现在真的没法看了,而且老美的那种絮絮叨叨的风格,也真是一以贯之的,快进看完 |
|
这部算是宣传了一把海军陆战队 |
|
美国西部片,战争片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桥段,男的出去打仗,老婆跟别的男人跑了,这种伤痛似乎取代了枪林弹雨,成为所有主人公内在悲剧的核心,从盖茨比,到公民凯恩,从日落黄沙到红河,莫不如此,其实这本身就预示了,世界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一个自相矛盾的世界,正义只是表面上战胜了邪恶,似乎根本就没有赢家,只有一个个个体的虚无沉沦。 |
|
最早看的一部“硫磺岛”。
《硫磺岛来信》与《父辈的旗帜》有些镜头是相同的,只不过,“旗帜”更多对英雄、资本、荣誉、良心等有所反思——战争本身却不重要了!
民众需要“英雄”、资本需要“动力”、战士们的荣誉与被工具化后“英雄”们的创伤及“活着的诅咒”!
战争是有“仪式”的,如同一场体育盛会(运动会其实是和平年代的战争),那飘扬的旗帜,是精神(正能量),是“一个号子一个调子一个步子”,却恰恰不是把它竖起的某几个个体——战争,是一个利维坦对战哥斯拉的群体“狂欢”,唯独不能有个体!
|
|
被年代技术问题困得无法动弹,即使配乐使了劲地去烘托,韦恩铆足了劲地耍帅,甚至是真实影像也放得够量,可整体看起来仍旧无法让人信服。 |
|
美国文宣系统真是高效,这么快就拍了硫磺岛的电影,而且请了约翰韦恩来做主演,规规矩矩的一部电影,但少不了美国人的戏谑
“这是我见过最贫瘠的土地,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
“孩子,这就是战争”
“战争是什么”
“拿人命换不动产” |
|
瓜岛战役后,海军陆战队在新西兰派卡卡里基修整。斯特莱克因离婚后收不到孩子来信酗酒降职,其严格训练让新兵满腔怨言。劝说康威不要在战争期间恋爱,反激其逆反闪婚。部队开拔进攻塔拉瓦环礁比托岛。海空炮击效果不佳,登陆部队被压制在滩头鹿岩下。喷火兵爆破手前赴后继,才摧毁旧电厂改建碉堡。弹药准备不足,托马斯在补给点喝咖啡打盹,导致格雷克耗尽弹药牺牲。两两趴在散兵坑中守夜,斯特莱克冷酷阻止康威营救不断呼救的巴斯。血战四日牺牲千余夺下改岛,部队后撤到夏威夷檀香山修整。斯特莱克又未收到家书到酒吧买醉,结识勾搭士兵骗钱养家的单身母亲。部队开拔进攻硫磺岛。连续数日的舰炮轰击未能有效摧毁地下工事,在舰炮延伸射击下发起冲锋的美军伤亡惨重。激战三日仍困在折钵山脚,希勒中尉组建突击队在山顶升起国旗,但斯特莱克被冷枪狙杀。 |
|
记住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米国人战S了那么多,现在米国人恨日本人吗 |
|
为什么要登陆作战呢,可以像解放军围困长春那样,等岛上日军饿死就好了。班长遇到的那个妓女,丈夫参军了,她躲在后方卖淫,好吃懒做的荡妇 |
|
应该是用了很多真实战争纪录画面。美国的文宣确实强,最后那些看见美国国旗后坚毅的眼神。 |
|
同样题材,都是美国人为了美化自己插手国际事务而拍的洗脑爱国片 😃
但是稍微比绝不后退好看一点
不过女主太丑了吧也 像青蛙 |
|
果然不喜欢黑白的战争片。。。看着都要睡着了= =不过最后一个镜头的史诗意义还是蛮强烈的美国淫啊= =PS没觉得这片子很有名么 |
|
又见约翰·韦恩,龙潭虎穴何足惧,剑戟丛中久鏖兵。 |
|
既没有表现战争的残酷,也没有表现人性的光辉。这就是一部普通的美国爱国电影呀,被推荐书单坑了,《父辈的旗帜》都比它好看 |
|
那年代不是没有优秀的战争电影,这部吧就文戏不行武戏也不行,从哪方面来说都,ugh。很多战争电影里都有菜鸟成长接替老兵的桥段,但如果一个菜鸟集刺头以下犯上扰乱军纪,不分场合思春恋爱脑的毛病为一身,ugh。总的来说电影头重脚轻靠真实镜头和棚拍拼凑,演员演技死板无法与之共情 |
|
美军视角的黑白电影,二战甫一结束就投拍应该很多亲历者能提供素材,影片里用了很多纪录片镜头,人物性格多元,有诙谐的有虔诚的,不乏幽默元素,英雄群像塑造比较生动,虽然美国主旋律了点但是比东雅强太多了。 |
|
#补标 古典结构战争片,惨烈的战斗场景,必不可少的老兵新兵较量,父子冲突与和解,寥寥数笔的温情戏份,吵闹真挚的战友情。《太平洋战争》应该有致敬这部片子。 |
|
在絕對優勢下都那麼艱難,可想戰爭的殘酷,故事過於啰嗦。 |
|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里面演员的表演多少有点浮夸,透露出舞台剧的风格。最喜欢里面的一句军官给士兵战前动员的台词:Let other guys die for their country, you live for yours |
|
太乱了,且有拼凑之嫌 |
|
除了结构上的前轻后重,其他都挺好 |
|
二战刚结束四年就上映了,真不容易! |
|
那些纪录片的片段很过瘾。 |
|
先泡妞40分钟,打个不知名岛礁25分钟,打架5分钟,继续泡妞10分钟,硫磺岛25分钟,升国旗5分钟……打硫磺岛花的时间还没泡妞多,你给我说是硫磺岛浴血战🙄 |
|
我以为是纪录片,其实主要还是电影,里边的感情线很多,男女、父子、兄弟、战友,也可能太多了,影响了其作为战争电影的连贯性。也许因为时间太久远,我已习惯《雷霆救兵》《兄弟连》的真实感,所以看起来感觉一般,但放在1949年…… |
|
节奏相比如今的军事片慢太多了。因为真实的战场就是如此煎熬 |
|
虽然片名是硫磺岛浴血战,但是真正开始在硫磺岛登陆已经是90分钟的事情了,硫磺岛战役的情节仅仅20分钟,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不过片中有些真实拍摄的战争记录片镜头还是颇具震撼力的,这些画面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啦,能通过这部片子保存下来也相当难能可贵,本来预料中的重头戏折钵山顶的竖旗草率了点 |
|
1这两句台词不错: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些不同的困难;有许多比上战场更艰苦的生活方式。2.战争片难拍在于同样的服装下面众多的人物容易让人眼盲,主人公有点像高山下的花环里的靳开来。约翰韦恩很好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气质。 |
|
一般电影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这部电影直接就是真实场景真实记录,战场实地拍摄,除了年代原因,还是一部不错的战争片,能看到经典的硫磺岛升旗就物超所值,唯一缺憾是韦恩的演技非常浮夸,也许是当年黑白片技术上的原因。 |
|
3.5/5 |
|
战争的残酷啊! |
|
三星半吧。49年就有这样的摄影技术真是了不起,进攻场面很真实。如果前面内容少一点后边硫磺岛更丰满一点就好了。结束得有点突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