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來可以好深刻的,結果卻拍得亂糟糟。 |
|
10年在香港库布里克放过。
现在看感觉有点理解集邮女了(“要收集天才至少要有与天才相匹配的坚强的意志”—然而同情心方面Alma比莎乐美好一点)| 评分低得不合理 | 除了马十运用过度外画面感都大好 | 结尾爬山那段大有尼采感 | 歇斯底里果然是世纪之交的主流 佛医生又扮演了知心姐姐角色 以上です |
|
基本就是按照阿尔玛的《忆马勒》拍的,比较忠实于原著,就是配乐能不能别他妈从头到尾都是马十,马勒那么多好曲子全喂狗了吗 |
|
文艺人就是会玩,剧情真是一团糟,情感戏毫无美感 |
|
其實不想承認,雖然是個又胖又有點瘋癲的女人,但當看到Alma沉醉在作曲夢中時,頓時覺得她好漂亮。看著她很悲傷的想,爲了愛我們究竟能退到哪裡?電影落幕,右邊的果哭了,左邊的情侶摟著大腿在大肆親嘴。我說,太累了,這麼歇斯底裡的。一輩子一次,都嫌多。PS'佛洛依德怎麼是這麼瘋瘋癲癲的小老頭? |
|
稍微有點糟。。。但是我藉此片知道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
|
我 在你的音乐中 |
|
第一次见到电影里的弗洛伊德 |
|
整部电影都以不对称的构图形式存在,场景似乎都是倾斜的,是一个精神分析法的治疗过程,是大作曲家受感情折磨的创作过程,背后的传奇史实故事也好多,古斯塔夫马勒找 弗洛伊德看病,还有妻子阿尔玛一生五婚的传奇。 |
|
以弗洛伊德为马勒进行精神分析治疗为背景,展现了马勒与阿尔玛之间的关系。基本事实相差并不远,不过影片最后将马勒定位于盘剥者,认为阿尔玛是因马勒的不允许,而丧失了作为音乐家之梦,阿尔玛的多次出轨也是由此而起,恐怕有些太过想当然。其实读一下均由阿尔玛审定的书《亲爱的阿尔玛》与《忆马勒》,即可明白其中缘由。阿尔玛一生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她什么都想拥有,有着太过旺盛的欲望。 |
|
弗洛伊德式的马勒,被压抑的妻子和找不到出口的男人 |
|
果酱游戏 |
|
强者的爱是精神上的虐待 |
|
赶稿高峰时段,心境不对,无暇细观。对片中软弱娘腔的马勒印象不佳,倒是神经质的弗洛伊德算是一种有趣的阐释。小爱是标本式的女性,本片值得作为标本式使用。只是本片小爱卡司一脸横肉,不甚风雅,倒是十足的荡妇痕迹。插入纪录片式的访谈,某些现代感的镜头,倒也可作谈资。 |
|
一步颓废迷人的情感之路。 |
|
自私的占有欲最终导致妻子出轨,女儿的去世让婚姻彻底破裂。跟《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对照看,一下子就知道优劣了。 |
|
躺在弗洛伊德《沙发上的马勒》并非是那个天赋异禀的艺术家,而是某个深陷情荒里执念深重的嗔痴者。且他的“病”又不得忏悔和救赎,因为那些柔光幻影灵性斑斓的艺术也成了缚绑人性或欲望的借口与枷锁。可惜这篇论文轻佻的分析了一番,结果竟不如医师的观点简洁:爱的逝去是从性的无能开始的,反之亦然。 |
|
围绕着马勒和阿尔玛的风流韵事,既有老夫少妻红杏出墙和多角恋的烂俗八卦卖点,又能够搭上几位艺术大师二具有高格调,剧本都是现成的,咋就这么难拍?《风中新娘》差强人意而已,《沙发上的马勒》简直尴尬到死,故事的剪裁,带入回忆和旁观者讲述的叙事方式,镜头语言,演员选角和表演,处处透露出“让我们尝试一点不一样的”,然而无力驾驭的大大的尴尬。更别提从头到尾配乐就用了没写完的、没有存在感也不好听的马勒十。失望。 |
|
电影实在是一般,伟大的音乐家也是人,也许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缺陷。 |
|
剧情有点乱,情感戏亦平淡无奇,缺乏美感。 |
|
剧情平平,鬼神式的配乐负分 |
|
这部电影可以与《罗丹的情人》对读。一个人才和一个天才相遇相爱,总有一个人要先疯。男主的长相和本尊差别挺大,倒像是肖斯塔科维奇。女主长得有点老,不像是和马勒有19年的时差。马勒的音乐那么铺张恣肆,有一种史前的震动与不安,然而,艺术家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创世纪却搞不定爱情。佛洛依德,呵呵 |
|
相差19岁的老夫少妻,在激情褪去之后。难免陷入平淡的琐碎日常。更何况岁月是把杀猪刀,老夫的身体也是大不如前。后来有了推手,Mahler年轻的太太终于红杏出墙。一切都有据可循、合情合理。不过Mahler有个大胡子老头儿朋友很厉害,就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力图挽回这件事,甚至还刺激了他的创作灵感! |
|
還得苦練床技啊… |
|
圣母怜子那个角度太取巧啦。女性的悲剧是连够优越的阶级也无法对抗的 |
|
看的挺tm累的...一开始觉得挺黑历史的,看完还好... |
|
不从电影的角度看,我很融入这部剧。 |
|
马勒的太太 |
|
比起前几个传记电影已经好很多了好么…… |
|
3片段 |
|
现代主义影像,刚开始觉得有些凌乱无序,习惯了还觉得挺可爱。一些失衡的镜头非常有趣。不是我心中的马勒。 |
|
或许我有马勒滤镜(?) 就 |
|
镜头很好 |
|
毫不留情地揭示了马勒的弱点:1. 控制欲太强 2. 工作狂,生活和工作混成一团。从马勒接受心理治疗将故事展开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
|
献给妻子的柔板 更适合 |
|
ai还是更喜欢死于威尼斯里的那个‘马勒’ |
|
献给你,是最好的借口 |
|
◎构图有趣。
◎音乐无趣。 |
|
就 挺可爱的 |
|
看过留痕 |
|
娶这么个媳妇可够闹心的,片儿里的人怎么都神经兮兮的 |
|
Love will find love and fidelity will find fidelity. 看破红尘别纠结了 |
|
心理分析部分还不错,但也是浅尝则止。 |
|
alma很迷人,我沦陷了 |
|
德国人的幽默有点尴尬;有些镜头很好看,喜欢结尾部分,两个人在爬坡的设计和剧情。 |
|
有些问题就是自己造成的。明明是团队合作,各有其功能,各有其职责,如此才有互相需要互相爱护不离不弃。你非要大包大揽独掌一家,你有这麽多功能和能力吗?真他妈庸人自扰之。 |
|
现在收音机里放马勒的交响曲,突然想起自己也曾看过这部电影。电影画面调色和比例都很别出心裁,故事讲得不够精彩,但是非常全面。对马勒的音乐和生平都不是很了解,借这部电影能够知道些八卦。 |
|
trash,把一个恋情是艺术史的艺术女性描写得如此丑陋和歇斯底里。 |
|
也许只有真正的马勒迷才会看这部电影吧。一个多小时从马勒去见弗洛伊德的事情展开,也只能这样了。只能说作为一部马勒逝世100周年的电影令人有点失望,但作为马勒迷还是比较喜欢的。个人觉得爱尔玛的演员应该选的更符合她本人,毕竟是维也纳艺术史的传奇。 |
|
这个马勒演得也太憨了……这配乐最后发现是萨洛宁挥的,难怪听着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