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尝试在一片散乱的碎片中寻找秩序时,喝醉酒半裸着的德尼拉旺出现了,于是才意识到秩序根本就不存在,影片也因为德尼拉旺得到了定义和提升。 |
|
法语真是一门难听的语言。 |
|
强迫症一样的对称构图和精致摄影,吸取了欧格斯·兰斯莫斯,罗伊·安德森,林奇的精华,请来从卡拉克斯片场来串门的德尼拉旺,共同堆砌了一坨好看的屎。 |
|
你怎么这么像汤姆哈迪。。。。 |
|
影片非常不美国,混杂着巴尔干半岛x北欧的气息,导演类似于和他同名的设计师Rick Owens一样给出了一种难以解释的风格。精神分析,类别归属,在一堆符号里困惑,又在Denis Lavant醉后的独角戏中变得更加茫然。母亲与群山,梦境与现实,困在心底的问号,是闭塞的困境。 |
|
非常wtf了,电影做得真的很精致了,摄影冷峻,节奏极慢,气氛营造得很赞。然而德尼拉旺出来之后就完全看不懂了,本来还算能理解的谢里丹为爱而疯的主线都丢了,感觉有不少形而上的东西,却最终落了个不知所文的下场。 |
|
影片整体故事性不强,有效对话很少,基本上是无头脑交流,有着文艺片的慢节奏和色调,我认为是一个无知青年对性的探索和对家庭的追求吧。不过全片构图超赞啊,无论是景深还是景别,再加上复古窄幅画面,很有那种调调。 |
|
从占卜盘里读到言语,从风景画中看到艺术,从马林巴里听到喜乐。眼球上方敲进脑内的钢针,阻断了暴力,也切断了情感。男孩用光圈记录痛苦,在长椅上保持沉默,直到爱上一个女孩,宣泄暴力体验冰锥。失去母体爱抚,梦到性别互搏,切断脑叶终再无悲喜。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仍在经受社会的脑叶白质切除术。 |
|
生命有限,退场保命 |
|
4:3畫幅下的精緻構圖和永遠不超過四種主色的灰蒙蒙北歐配色也救不了這沒頭沒腦的情緒啊,(會讓觀眾感到莫名其妙的永遠都是表達失敗的情緒而不是劇情),就算只把它當作隨便一部實驗電影看也覺得一個早上被浪費了…算了我也不是因為看它才早起的 |
|
性是解构亲密关系的最重要一环 这个我懂 然后呢?德尼拉旺也没能扳回一局 真的不需要这样的导演再来欧洲了 |
|
画幅、封闭简洁的场景和寡淡色彩,都像是一种囚笼把主角和他的情绪都困在里面,即便是猜忌冲突或欲望释放也没有激烈的表达。由于各种内容都没有给出具体细节所以可供猜测和拼凑的地方很多。但看得见的这个“主线”还是太单一了。 |
|
跟旧作一致的超现实主义风格。在狭窄画幅中,打破常规叙事,间离感强烈的舞台表演,乖张的表情和肢体,点缀零星装置的喻体,拥抱情绪,拒绝理性。导演似乎什么都没说却又说很多,既在拍电影也在反电影。通过眼球改造女性让我想到一条安达鲁狗,故依稀看到一些男性立场里对性别权力结构进行反思的影子。 |
|
切除脑叶/剥离人格,到最后德尼拉旺洋洋洒洒滔滔不绝令人目瞪口呆的长篇关于「性别/位置/权利」的演讲,以及游离在故事中若隐若现的爱情与「性觉醒」,只觉得人活在世界上太难了。 |
|
Almost Roy Andersson, almost Yorgos Lanthimos. 導演映後QA表示,當代電影說的太多,他要留點空間讓觀眾呼吸。只是蒼白的呼吸簡直浪費時間,搔不到癢處。 |
|
2019年被遗忘的电影系列,另类公路电影。一个失去双亲的男青年为试图找回被关进精神病院的母亲而与一个专门做脑前额叶切除手术的医生结伴而行的故事。视觉设计挺讲究的,剧本最吊诡的设计是在德尼拉旺出场之后————青年男女自然而然地相爱,但经家长安排插手,情感被阉割之后才能在一起,电影里时不时响起的鸡汤插曲莫不是对此所谓的家庭关系巨大的讽刺。群山是画,是照片,是家庭的回忆更是真情实感的象征,所以也就能够明白男主最后的行为————因追忆往昔而痛哭流涕,再往下一步也能理解————对贫血的现实绝望而轻生。电影整体还行,每当以为空无一物之时都能蹦一个有力的设计出来,美中不足的是德尼拉旺那一段太长了破坏电影结构。还有,泰伊谢里丹很性感,小奶狗式的那种性感 |
|
一种结构上失序,一种情绪上的失控,一种灵魂上的失重。尽管观众最终和电影失散了,电影的美妙永驻心间。 |
|
延续并优于旧作的灵魂出窍的诡异超现实风格,德尼的出场又从幻象里狠狠地拉回了现实。 |
|
年代感独特,其他形式雕琢痕迹太深 |
|
-.5 |
|
沉闷、混淆也有些自以为是的故弄玄虚,然而用Andy的故事和跟随Wallace路程却足以体会独属于他的不安、沉默和转变。最有意思的是十足干净的构图和声效,尽可能剔除了那些很标签性的时代印迹或是真实人物带来的叙事化,拓出了很不同的诠释。在离北美颁奖季的时间线与距离越来越暧昧的水城,它似乎是一展不可名状的无心风景。【我爱Tye Tye演所有“装神弄鬼”的片子(:】 |
|
很难想象这是一部有着vice studios曾经出品的片,而且极度不符合美国indie那种特质,只能说在2010s里面是能排上某些片单的~ |
|
邀来德尼·拉旺是因为心虚吗? |
|
类比First Reformed,4:3的画幅集中了更多的人物特写和紧凑压抑的场景,为数不多的室外也多是车内的镜头保持着这样狭小视野的一致性;只是群山不是画像,经眼脑叶切除这么硬核的操作在50年代时代背景下既荒谬又存在的合理,影片便是不安情绪进一步放大,我们可以看到大环境中的冰山一角; |
|
Damn,i don't get it,大概是看不了德尼拉旺的片 |
|
拍得像北欧的电影。构图,色调,摄影都很好。只是剧情比较沉闷,没看懂导演想表达什么。 |
|
不是很懂 |
|
像0.5倍速播放 |
|
没有看完 因为下载出了点问题 最后十分钟播放不了了 很催眠的电影 镜头感很好 情节太压抑了 |
|
美。痛。历史事实。 |
|
精致而空洞,但还远不至于难看。空洞的部分由无边的疏离与孤寂填满,德尼拉旺在一众行尸走肉般的角色中极其出挑的疯魔表演功不可没。开始还以为是谢里丹视角的《娱人日记》,没想到最后居然比那片还惨……瑞克艾弗森可以给自己的男主们开个比惨大会了。
(再走虚一点可能会成美式丧片版罗伊安德森) |
|
没看懂,查了一下片中出现的氯丙嗪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沃利医生做的手术应该就是臭名昭著的脑白质切除术,《飞越疯人院》最后男主就是被做了这个,一个好莱坞女明星好像也是。做完后人倒是不再精神分裂,但是也基本也没有任何悲欢感受了。 |
|
不太能理解导演的表达 |
|
制造情感氛围有惊人的能力,但不懂得深化,一直强行维持并在某个节点爆发,而后又恢复原状并留下回声,像兰斯莫斯。但区别在真实情感的流淌,这很容易辨识。希望下次不要选这样关乎群体性与历史性的议题。 |
|
迷糊 |
|
4.5/10。奇怪的片,但又没有昆汀·杜皮约那么奇怪,也没有兰斯莫斯那么有风格,尬尬的。 |
|
看完一头雾水 |
|
疯癫是常态,疏离则为结局,ost不错 |
|
一坨精致的玄虚——有多精致呢,一首配乐是Oneohtrix Point Never写的 |
|
一个不知所谓的男孩与不知所谓的大叔展开的不知所谓的旅程。。。 |
|
"where the deer and the antelope play" |
|
罗伊安德森+韦斯安德森,看得我都强迫了。 |
|
本想为了泰伊硬着头皮看到最后,结果到最后那个疯老头一出来还是快进了。什么鬼??? |
|
摄影很美 |
|
原来电击比磕药好使 |
|
观感就好像经历了额前叶切除一样,快要睡着的时候突然:???对称狂魔,从画面、人物到剧作走向都是对称的。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可能是有潜在视角的变化,但并没有发觉。 |
|
冰冷、干净的视听语言对着激烈、肮脏的精神分析,其矇昧、原初和黑暗的核心不可能是巧合的产物了,而是寻找“母亲”/“归宿”的必然。这个分真的太低啦。 |
|
情绪建立的失败 |
|
太丧了……WTF.... |
|
病人不可以啵医生的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