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看陈冠希嬉皮笑脸的,其实他是个真正的成年人,这个跟年龄无关,少年是跟生命中的所有狗屎抗争,成年人是跟生命中的所有狗屎和解,看不起他的人,未必有他成熟 |
|
最后还黑了一下有关部门。哈哈哈哈。 |
|
《触手可及》这个名字取得不知所谓。其实陈冠希坦露地就是两个字:不服。 |
|
陈老师没有掩饰他的真性情和嗑药feel,又或者用不掩饰掩饰了一些别的东西;把自己ins上提到赵本山的留言截屏也是没sei了;到最后一个坚如磐石的死颜控也略略被感动想要看陈老师复出拍电影呢,就乡村爱情剧场版吧(拖走 |
|
陈老师的歌和摄影作品都欣赏不来,但人很真性情,至少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二世祖。承压能力很好,可能跟受过的西式教育有关吧?“我依然在这里”,the end。 |
|
250萬港幣投資,1000萬美元年營業額。生活動力主要就是打臉,生意路數主要從歐美日本的街頭文化里學來。沒什麼啟發性的言論也沒什麼特別的心路歷程,只是表達下你們看我過得挺好,比你們都好。同樣最煩被問如果可以改變過去,過去不會變人也不會變,再經歷一次不會有任何不同,關鍵看你如何move on。 |
|
大写的广告。第一部:自己潮牌的广告。第二部:潮牌线下店铺广告。第三部:自己的专辑和电影的广告。 |
|
那些对陈冠希嗤之以鼻的人,做着本质上相同的事,却做不出相同的成就。没有他的成功,也没有他的影响力,也长不出那样一张脸。只有抱着键盘跟风骂一骂,丢下键盘也自怜自哀。 |
|
酷。不过,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他真性情什么的,当时事发之后那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很少人主动发出过“这其实就是个意外,他不是该谴责的那个人“的声音。主流声音冷嘲热讽的时候,谁都跟着冷嘲热讽,现在幸亏他坚持下去了,做出点东西来了,很酷了,冷嘲热讽的人又觉得真性情了,坚持自己了,很励志了。 |
|
上小学的时候我还是有忍痛听过他的歌的,那叫一难听啊,因为他长得像我暗恋的小男生。后来印象最深的大概就是陈老师的唧唧和张柏芝的胸了。这部片子让我惊讶地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我大概会觉得这人有点意思可以成为朋友,虽然他是典型资质平庸的brad kid被自己的经历成就了的类型。 |
|
“恨我的人都是嫉妒我或者没脑袋吧” 哈哈哈 屌! |
|
冠希哥狂放不羁的外表下是一颗坚持自我的内心,他知道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可以坚守它,真的不容易。 |
|
认真做事的人有魅力。 |
|
有一点叫嚣,有一点口是心非,有一点报复性活给你看,有一点互惠互利。总之,都是亦幻亦真的娱乐罢了 |
|
他作风不过是北美年龄十五六岁,那时的执着和自我在国内却在三十多显得独立牛逼屌了(其实在北美多数听说唱的男生都这么独立这么屌这么自我意识强)clot有些衣服真的好看可是有多少是觉得好看才买 why do ppl still give fcks about his past?反正吃你们的hate吧 他在香港有玩不了的simpsons游戏机 |
|
受西式教育,喜欢Hip-hop,尊重女性,推崇性自由,唯一做错的事情就是修电脑。 |
|
陈冠希很快乐,陈冠希国语依旧超烂。 |
|
冠希哥的《昨天今天明天》。
|
|
就一个感受,在天朝赚钱太容易了,只要是个明星,管你是不是负面缠身,总有群众为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埋单。陈老师确实是个好的生意人。 |
|
这个都有。edc活得越来越自我,真实。不可否认他对于国内的潮流事业起了奠基的作用,但是这两年的服装的设计 和日常出街的style越来不合胃口了,新专辑的两首歌更是糟糕。 |
|
陈老师如果继续拍电影的话现在就没有余文乐什么事了 |
|
我是来学英语的。 |
|
其实论质量真就是还行,只是陈冠希太特殊,太棒了,简直是个“怪物”,他长了一张中国人的脸,但从头到脚没有一点中国人的影子。“怪物”的纪录片就算是连机位都不变,也会有点意思的。 |
|
对陈当下的积极平和心态予以肯定,对某些行事方式仍持保留态度,毕竟他也提到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在当下这个更脏的年代,光鲜亮丽的明星大V网红们也不见得比陈体面到哪去,只有怪哉可言 |
|
过了怎么多年#陈冠希#还是那么欠抽,这部#纪录片#在我看来也就两个目的:一是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二是为了重回娱乐圈,所以里面的内容真假不重要。但是反应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西方文化差异。 |
|
我爱了你15年。 |
|
虽然这个世界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但拥有优越条件的那些人也没几个像你这么敢说,敢作,敢当。就算不是你的粉丝也挺期待看你五十岁时的样子,不要输给那些整容的家伙(假货)哦~ |
|
一部短短的纪录片让我彻底成为Edison的粉,听他聊潮牌,聊音乐,聊八卦,聊自己的想法,不仅仅是一种真实的反映,更是一种态度。简直一个大写的帅,不得不服。Those who hate me,screw you,motherfuckers! |
|
他说一夜成名后,买了法拉利,去日本三天就花了五十多万,但感觉过的其实并不开心,卖掉了车子,觉得自己当了好几年的奴隶。音乐公司和他父亲都认为他自己去做注定是要失败了,他觉得fuck it 你认为我会失败我就努力好几倍给你看。回香港想做一段时间的好形象但没人鸟他,经过了这么多,他成为了陈冠希 |
|
拍不成电影实在是太残忍~ |
|
可以看到陈冠希确实在成长,在变得成熟。偶尔也会有些骄傲和乐观,毕竟他也是个正常人。片子一般,主要是能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个经历过轰动整个中国的艳照门的人,他的所思所想所为。 |
|
这张纵欲的脸竟已如此不堪,35岁的他仍然没有安全感。看客居然被所谓“真实”就搞定了,只能说这些年你们是见了些礼崩乐坏的世面,但还是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勇敢。 |
|
对于骨子里桀骜不驯的人而言,来自周围的轻视嘲笑也许真的是激发其潜力的最强一击。虽然早已经不再关注ED的动向,但他天性里那种“老子就是这么棒”的自信和敢想敢做的行动力仍然让我折服。每次看到他抿嘴笑还是会想起十年前那个少年。片子四星,另一星给过去的迷恋和现在的欣赏。 |
|
外表还是那个很屌的样子,但思想比一般人更成熟啊。不停说不在乎,其实还是很在意吧,一直想着证明自己,其实是为了翻篇。好希望能快点在大屏幕重新看到他啊……当年那么有灵气的大帅比演员…… |
|
《狗咬狗》正是开窍时候,没想到出了那件事。最打动我的话是:我已经八年没拍电影了,电影是我的激情所在,他们拿走了我的激情,他们赢了。我真的很想演戏,真的很想接一部电影,这是我唯一的遗憾。 |
|
符合vice的中二尿性 |
|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比他更dirty,更cheap,更low的人,美其名曰,"这就是我要的生活,bite me"之类的,这的确这是你的fucking life,so suck it |
|
片子最难的地方是约访,最出彩的地方是导语。绝佳的采访对象。他谈到音乐大家不是很尊重,电影八年一部作品都没有,自卑的决定性瞬间。 |
|
一部优秀的当代公关案例 |
|
建制派藝人 |
|
一个人因为他的性癖好而受攻击,也未免太委屈了。/ 第三集两拨记者对拍真是好尴尬!/ 一如既往地喜欢VICE |
|
He is a living person. |
|
初中同学在陈冠希出道之后瞬间就抛弃了谢霆锋转喜欢Edison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
|
如果回到过去,我什么都不想改变,因为我不后悔 |
|
七年前艳照门爆出的时候,我对陈冠希的概念只是一个港台男明星。今天纪录片里的这个人,够痞,够酷,够率直,任着性子说一些狂傲不羁的话,却有一些能够真真的打在心上。他的骄傲是没有什么可以隐藏的,失落也清楚的摆在眼前,岁月只是把他雕刻的更加棱角分明。 |
|
什么关系 |
|
有一段大概是说,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评论,但不是说评论好坏,而是能不能从这些评论中看到中国人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和以前对我的评论一样(想想08年时候网民各种喷子)。还有冠希真的很潮,最后说因为我是中国人,最后还是要回到这里还有些动容。我们的宽容度还是不允许犯错。 |
|
从只是喜欢他的颜,到喜欢他的个性,现如今,男神已经是一个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还鼓舞别人的大大,真的是有点骄傲的。“憎恨我的人,其实也给了我力量,所以我要感谢他们。我每天醒来,就是为了证明他们是错的。”08年的事早就过去了,他早就重生了。 |
|
没有人能让我输,除非我不想赢!你永远是那个陈冠希! |
|
刚出来的时候觉得这就是拍给粉丝看得,粉丝的消费能力很强的。。。这两天豆瓣微博上一直被刷屏,反正一集也就20分钟,就看了一遍,只能说是路人转稍有好感吧。。。喜欢dec对媒体狗仔路人的看法,“关你屁事”果然是能活出自己的生活态度,怎么舒服怎么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