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uto被九大行星除名,章明也该被第六代除名 |
|
曾美慧孜可以用后背演戏 |
|
明白赛人说的“性感”是什么意思了,整部电影有一种浮动的情欲,这种情欲与暴雨与泥泞与曲折的山路进行相互作用,在影像和现实空间中肆意弥散。这是《冥王星时刻》的神秘之处,完全区别于新导演们的伪阿彼察邦风格。
内核及男女尬聊的形式相当洪尚秀,但绝无半点模仿或致敬的痕迹。章明完全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式,又很聪明地(无可避免地)给人物赋予剧组勘景的任务,艺术工作者之间的哲学交流变得顺理成章。
当我以为它要变成一部无聊的消耗体力和精力的“登山电影”时,曾美慧孜出场了。空气中欲望的浓度在那一刻达到峰值,她的服装、动作乃至呼吸里都是戏。伸手接水是最高级的情色段落,而这居然是现场即兴发挥的。曾小姐拿影后是迟早的事,她塑造的女性形象是比春夏更强大、更鲜活、更有包容性的存在。只几个镜头就让观众确信她已经融化在角色里。 |
|
传言需要失明才能应验,生命需要止语才能行走,道路需要涉水才能趟过,丧歌需要死亡才能演奏。据说往生的人若没有渡河,就会变成野人在丛林里出没。我们追寻一场死亡,等待一场大水,饮酒传递爱意,接水抚慰情欲。眼冒绿光,化身野人,燃起星火,在每个幽寂而孤独的时刻,我离地球很远,离冥王星很近。 |
|
王导演是孤独的,他有才华,可是没人懂他。
度春是孤独的,她怀孕了,孩子的爸爸却一无所知。
小白是孤独的,他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没有人在意他的意见。
春苔是孤独的,她被“囚禁”在大山,和外界隔着一条鸿沟。
正如冥王星也是孤独的,它是太阳系最外围的一颗行星,曾经还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大家庭。
有人说,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曾经我们相亲相爱,如今我们天各一方;
曾经我们情同手足,如今我们形同陌路;
曾经我们相见恨晚,如今我们有缘无分。 |
|
是一部有趣的电影,不断行进中的身后跟拍,几次溘然梦醒,大叫有野人,甚至是天黑落雷雨,滚烫而来的情欲。导演不断撩拨观众的好奇心,你以为有故事发生,至少,总要发生点什么吧,结果在那趟采风之旅中,什么都没有发生。甘当后援、言语较量、心如死灰的女性角色,似乎构成了许多种电影观众。可是,那些过于书面文绉的感慨,却不能为电影要探讨的话题背书呀。刘丹和曾美慧孜身上,各有死火山与活火山🌋一般的情欲,很棒的女演员。然而,名为《黑暗传》的丧歌,包括那个洞穴,又让人联想到需要共情的四个春天。想穿过那些生命的黑夜,可不是简单操练,推衍几盘就行的呀。 |
|
导演说打翻水盆是意外 后面曾美慧孜在楼下接水的片段是即兴的表演 这姑娘太厉害了 |
|
“也许拍着拍着就有灵感了。你这话听着让人感动”!一个导演把一个导演拍电影采风的过程拍成了电影,于是就有了这部《冥王星时刻》。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有诗意但不丰富,更多的还是神秘,复杂的人物关系,抖机灵一般让人会心一笑的台词,道出了电影拍摄中的诸多无奈,也指向了人生的思考。最喜欢夜宿小村寡妇家那一段,拍出了双方的暧昧与克制的精髓,捧水而睡,熄灭心中情欲的火。最后,但凡叫老罗的家伙,都挺可爱有趣的。 |
|
章明导演的这部新片回归到早期的风格,在思考电影故事究竟是什么,加上他之前几部电影偏类型化,感觉片中导演的思考和困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这部电影在美学风格上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写实的风格,东南地区的地方民俗加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东西,观感上非常的不一样,和阿彼察邦或者河濑直美那种东西又很有不同,可以说非常个人化,非常章明了,至于好不好,大家喜不喜欢就因人而异了,反正这种东西这两年已经是烂大街的趋势了。至于几组人的关系,非常的直男,特别是小寡妇出来之后。 |
|
导演双周看了首映,印象最深的是电影里的女性角色各自极致。为男导演挡酒处理事物的女制片,年轻有思想可以与男导演交流的女摄影,肉体饱满且仰望男导演的村妇,分别像是男性向往的母性,青春与欲念。每一个都被男人需要着,却又都残缺着。 |
|
年度最作者电影的国片。稳定风格、独有笔触、自我指涉,三部曲之一,多年积蓄的阶段性呈现。双重感知落下来,是艰难不堪现实世界与孤独迷茫精神之旅的交叠。噩梦之后,重回巫山,源泉还是黑暗之心?未完成的人物结构、不断移转的关注、微妙而强烈的情欲、丢失的闲笔、太日常的神秘和被包裹的私人情绪。 |
|
声音问题也太大了。。。 |
|
文青界的《逐梦演艺圈》...围困在全片的所有人物、事件发生的所有环境,都可以当做是一个“颅内故事”/“内心困境”。当然,这也同样映射向了章明的中年矫情症候群,无谓的创作困境。神秘主义的氛围一直没做起来,流于言传身教,自然环境白搭,那么辛苦地拍摄有必要吗?全片唯一华彩就是曾美,她拯救了这部电影。 |
|
人物关系之微妙与暧昧恰如冥王星的地位一样尴尬,制片人拉的电影赞助和导演的剧本灵感就像乡政府的车一样永不到达。然而最让人意想不到和念念不忘的却是密林深处一个思春的小寡妇,伸手接你的洗脚水,和脸上泛起的一抹红,便让人无耻的硬了。曾美慧孜,看名字以为是个日本人,演得很性感,下次重拍《水浒传》,潘金莲的角色就是她了。 |
|
章明重回巫山,有导演的自我投射,对灵性的追求有如阿彼察邦,却又很章明。围绕丧歌展开的电影采风中,提供了丰富的对立关系,包括生/死、男/女、年轻/衰老、过去/现在、商业/艺术、乡村/城市等,每一种都值得玩味,后半程小寡妇与导演不可言语的心灵碰撞,更是观众与电影的关系。 |
|
制片人没剧本就敢找投资,导演没钱就敢拍电影! |
|
丁制片开玩笑地说,三四十岁的我们有,二十岁的我们也有。可究竟什么样的才是男人想要的?越往山中走,他就越迷茫,却在这山林深处遇见情欲的激荡,粗粝且撩人。曾美慧孜即是肉欲的化身,袒露的胸脯,泛红的脸颊,无法克制的喘息,伴随着总是汗涔涔的呼吸,她是那一抹无法名状的渴望。 |
|
前半部分公路片部分看得有些困顿,但后半截真是精彩,女二号甚至比女一号更出彩。也有牛逼的长镜头以及山林野人的传说,村落很是迷人。建议精力充沛之时观看,不然容易撑不到后面。 |
|
戛纳最差,之一,矫情的快尬死我了。 |
|
7。比预想的好看。尤其后面,情感细节和调度都很有心思,人物关系也很有趣。跟拍长镜头在技术同时,还饱含情感力量。 |
|
上海这么偏远的地方,没去过 |
|
女人爱男人的三种方式;男人回应女人的爱的三种方式。章明的神秘主义还是那个味道。 |
|
电影整体虽然散漫焦虑有些不知所云,但为了曾美惠孜那一小段还是非常值得看看的(就是她的段落太短了)。一个压抑欲望似乎已经很久的年轻寡妇面对突然出现在身边的帅气男人会如何应对呢,那种荷尔蒙暗流涌动的感觉呀~ 能感觉到观影者和她一同面红耳赤地低喘。而且这种奇妙的感觉就像一个意外一样,并非任何人的本意,是多么美好,更加值得珍惜 |
|
一个以机会主义为思想方针的知识分子剧组,闯入了一片以实用主义为行动纲领的乡野原始森林。初始的困惑在人物之间如接力棒般传递,带着无目的的试探,又如电筒一般忽明忽暗。直到点了烟淋了雨,像是一脚踏空坠入虫洞,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待再次回到现实社会,一切都混沌了,界限模糊了,黑白颠倒了。镜头内的人物出现了消失了,镜头外的声响减弱了放大了。王学兵饰演的导演从头至尾都搞不清楚想拍什么,也许一部电影中、一段关系中,我们最终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导演、不是对方想让我们看到的。2018年快结束了,第一部华语五星我给《冥王星时刻》。 |
|
曾美慧孜的背影一出来,就感觉有盛大的春水从屏幕里涌出来,整部电影都活过来了……#Best Ass of The Year |
|
重回巫山,不见云雨。很神秘意识流的一部片子,最后半小时突然出现的孤村寡妇更是一度成为主观视角,更添迷幻。采风小队的经历无疑映照了作者很多真实心境和独立导演的一些共同困境,王学兵饰演的导演披着端庄文艺外衣,内心却是骚气猥琐,也是很耐人寻味了... |
|
#PYIFF#导演要拍观众看不见的东西。观众看不见的导演又是否能看见。观众看见的又是否为导演所见。一部导演拍摄传记剧情片,《黑暗传》和农村葬礼,孤独死亡和个人意见。章明导演的调调散淡自由,充满情欲,挺喜欢。 |
|
本想大肆尬吹一番,没想到章明不在状态,山中戏疲软不如《新娘》。
导演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就跟这些村干部聊不到一块去,于是捧起了手里的《金瓶梅》:从头看到脚,风流往下跑,从脚看到头,风流往上流,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脸,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黑洇洇,不知是甚么东西。脸媚眉弯,目光斜视以多淫,春心哄动,腰肢不摇而自颤。
正是:章明误入烂柯山,叉竿误打章明头,巫山夜雨涨春池,巫山之春一点红,小楼一夜春苔生,热烫温和大辣酥,君问结果未有果,洗脚水点滴到天明,郎在对门唱山歌,早日走出烂柯山,烂柯山下是巫山 |
|
失重的两段式视为逆向结构亦可,或者视之为导演在创作困境的一个梦亦无不可。根植于东方山林民俗传说的神秘主义,深具章明式的标识元素---氤氲,迷蒙,暧昧的欲望交错,生死界限的探触,以及与自己作品的互文。在冥王星时刻的半明半昧里,《黑暗歌》揭示的宇宙大爆炸前的混沌,恰是每个人不可言明心事的映照,在长夜告罄的时分随着「灵山」的幻灭,迎来又一个漂浮的日子。 |
|
近两个小时的片长,好像没有什么叙事,但又好像有些什么东西悄无声息地生发过了。狭仄而止语的山洞,潮湿而幽绿的密林,躁动而压抑的情欲,彼此暧昧而疏离的男女,咿呀而唱的葬歌,都在流动一种灰蒙蒙的黏稠情绪,也笼罩在我们每个人似毫无意义又晦明至暗的人生徒步路上。 |
|
【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延续了章明导演一贯的神秘而又压抑的写意式美学,故事颇有些自传性质,透过一场戏中戏的结构,既探讨了电影创作者的自我困境,又试图去映射当代男女之间的欲望和情感枷锁,超现实的元素和各种长镜头的调度确实精致,但在叙事上是非常含蓄隐忍的,章明一如既往的个人风格凌驾于电影文本之上。所谓的冥王星时刻,萦绕在每一个急于寻找光明的自我挣扎者的内心吧 |
|
章明对于中国当代电影绝对是另类但又不可或缺的存在 |
|
又是一部属于南方的电影,在《长江图》里没找到的“灵山”气息,在《冥王星时刻》里找到了,如果适当缩减人物权重和出场序,拓宽影片的长江流域外景,王准变成一个苦修式的作家就好了…… |
|
核弹头曾美慧孜。 |
|
导演明明适合拍老罗这种类型的人物,却偏要展现对农村妇女的刻板印象,台词写得差极了,一样是野人看看路边野餐! |
|
其实就是想表达人生中的灰暗迷茫时刻,没有吹嘘的那么神秘,只不过极度私人化罢了。里面的三对男女关系拍得相当有意思,可章明拍得还是太含蓄,都是点到即止,再大胆一点就好了。曾美慧孜太魅惑,真想看《三夫》。 |
|
看得舒服是最重要的,想了想很久没给五星了,那就给它五星吧。忽明忽暗的焰火,神秘一如遥远的冥王星,无影无形无脸面,是平静镜头下暗潮涌动的情感,是永远不会出现在镜头中的野人,曾美慧孜就是电影之中触不可及的冥王星。 |
|
O fuck off |
|
@ 福岡アジアフォーカス 半土半洋的看得十分别扭,标题也是噱头大于实际吧。山村拍得还是有味道的,曾美慧孜的俏寡妇也挺加分 |
|
很多亮点,而且整部电影都处于一种似乎有故事要发生的撩拨气氛中;但几处直接表达导演意图的地方太尴尬了。这种尴尬还不同于洪尚秀那种有意展示出来的自嘲式尴尬,它本身是想自圆其说的。 |
|
平遥电影展 睡足一个钟…求求各位文艺片导演了,别再拍深山老林里的农村的奇怪的仪式了,把你自己感动哭的那些哲学思辩,我们压根没兴趣,更不要让演员用台词的形式说出来………拜托了 |
|
C+ / 看似轻描淡写,实际上像是把“耽延”的时间状态做了一次样本采集,并忠实地发掘这一状态本身随着情境推移的自我具象化。这样想来毫无野心的叙事本身已经是莫大的野心。长镜头里的视角变换像是把日常生活“孵化”出了致密的结构,每一处都在经营着自如而躁动的分寸。 |
|
《路边野餐》所有被科班吐槽的技术问题,《走近科学之冥王星时刻》aka逐梦贵州演艺圈都要糟糕十倍,不知道北电的同学们怎么看嘻嘻 |
|
心境的微妙与现实的困顿,跋山涉水未必找到所求,所求并不一定是正解,梦中幻境映射真实,「关系」比雨林更神秘。印象最深是安东尼奥尼式的背影和对接城乡、男女的长镜头,但此间太多文本对白,丢失连贯的情绪视听。惊喜的是露天放映时候的小雨、穿着透明雨衣的观众和半透明蓝绿色的银幕内容,对看成趣,却也仅仅如此。最后清淡点题,雨也只下了几滴,我心中的「冥王星时刻」终究没有到来。#PYIFF |
|
片名乍一听以为毕赣拍的呢,路边野餐,冥王星时刻,地球最后的夜晚,嚯三部曲呢,当然这部更加“长日入夜行”。
题材其实我挺喜欢的,深入偏远乡村寻找即将失传的丧葬仪式以及丧歌,外加废墟探险实录、密林深处的神秘修行、村妇如石间青苔般湿滑的情欲。把电影采风、拍摄过程拍下来,也算一部电影。
曽美慧孜是一只盛满情欲的碗,有种让人想和她偷情的气质。她在片中穿一件剐丝的玫红色上衣,款式艳且俗媚。白花花的胸脯,潮红的脸颊,汗涔涔的喘息声,想和她就地野合,每一块脊骨被老茧烫过,每一片溪流都从她发源。她是屠夫的老婆,也是武大郎的潘金莲。春苔啊春苔,除却巫山不是云。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是谁,锁骨菩萨。 |
|
为什么在《秘语十七小时》中微妙的关系描绘和《郎在对门唱山歌》中的跟随长镜在此完全失效了呢?我觉得其一,人物的活动范围没有边界。章明的人物关系展开比较接近于荒诞派戏剧,为了让人物充分对撞,必定要设定一个边界,如《巫山云雨》中的瞭望站,《秘语》中的峡谷。其二,景深调度与视点镜头过分强调“观察”,而失却了在同一场景中发展多人关系的可能性,即无法通过某人物的视点去嘲讽他人,嘲讽是属于导演的。视点转换也过于频繁。其三,麦高芬《黑暗传》过于模糊,它可以是葬礼真唱,也可以是请人演唱,甚至还有很多变体。所以最后《黑暗传》出现的时候只是背景音乐和字幕而已,因为它的场面无法唤起回归感。纵向运动是一个阳性的运动,所以当后段镜头行进时,丁的角色几乎消失了。最后一镜纵向镜头借王的视角转侧向,最后停住,或许是变化的开始 |
|
不仅仅是不可言传的情节幽生出不可完成的关系,还有旁逸斜出而又如履平地的视角转换,之前还有谁这么尝试过?我只能想到吕乐的《赵先生》或者再勉强加上朱文的《云的南方》。年终岁末终于看爽了一次,章明到底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另外再矫情一句,我对曾美慧孜这个角色没有情欲,只感到难过。 |
|
影片没有故事,只有一片迷幻的丛林和一个导演的创作焦虑。
片中的女人是灵感的化身。导演在告别了上一个女神后,带领摄制组到湖北的深山采风。
这片丛林装着所有人的迷茫:女制片人找不到投资、男演员被所有人忽视、女摄影师目睹偶像的破灭、导演苦于没有灵感……
最终,在一个疑似的灵感“胎死腹中”后,曾美慧孜出现了,她带着一个已经长大的孩子。
导演也终于等来了他的“冥王星时刻”——那茫茫黑暗里的一点微光。
他对女人说,“你还是找来了。”
章明的电影从来都想捕捉隐秘的张力和崩溃的边缘。
正如冥王星时刻,不是黑暗,也不是光明,而是一个随时可能滑向确定的刀锋时态。
“导演就应该拍观众看不见的东西。”
可遗憾的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拍出来,却不一定有人看。 |
|
全片的印象最后定格在曾美慧孜那充满肉欲的背影上。 |
|
作者性尤为突出,与巫山之间构成半明半寐的叠合,对电影、故事、结构、关系的思考,似乎是最原始的那个章明,但是又往前迈了一步,那些湿润、雨水、山林与山林间的往前的步行,实则是一种逃离,现实与虚幻的双重对应,最后归于晨昏交接的死亡丧歌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