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优秀的喜剧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悲剧。千百个王抗美在街头与你擦肩而过,被拥挤的人潮、嘈杂的歌声所淹没,成为没名没姓的弃子。有人以微薄之力为其写书立传,然又有谁敢为千千万万的他们埋单? |
|
像是纪录片了。草根和底层的真实生活,理想的破灭,无处可逃,中国中年男人的悲哀。对其中剥鸡蛋的镜头印象很深刻 |
|
写实主义手法,不温不火,却是无比黯然无比荒诞。小人物见大社会,处处都是讽刺,处处都是无奈,处处是黑色。这就是中国小县城的老无所依啊,太真实。哎哟这片,相当可以了!范伟同志真影帝。8.4 |
|
范伟演的好啊!影帝风范啊! |
|
因为《钢的琴》而补看了《耳朵大有福》,原来是个长久以来被我忽视的好电影,感觉很像谢飞的《本命年》,是更具生活质感的反励志电影。同样的绝望,《本命年》中最后可以用死来为李慧泉解脱,而“欢迎整死”的王抗美却无路可逃,只能用高唱《过雪山草地》来反讽这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 |
|
这片各方面都比《钢的琴》处理的得当,分寸掌握的极好,悲中带喜,让人笑里带泪。PS:范伟是个好演员。 |
|
范伟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简直好得让人颤抖。张猛是个好的观察者。看这部电影,也就理解了他为什么会接拍《一切都好》。不是什么艺术对商业的妥协,是因为他本来就喜欢表现生活,不是说质量稍高的生活就不再是生活。 |
|
东北贾樟柯,写实性非常强,各种文化符号以及脸谱人物,乃至那些流行歌曲,都太让人熟悉不过了,往前往后各捣10年,好像百姓都是这样过来的,什么都没变。中国电影史上其实从来不缺少这样的电影,不过事实却是如今想这样拍敢这样拍的电影人确实越来越少。范伟(至少)10年前就该拿(至少)金马影帝了。 |
|
当范伟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唱起长征组歌的时候,我在想当他唱完,四周的黑暗和寂静会将他再一次吞没,生活的悲剧不会因一时的豪气而消失,那首歌更像是他彻底湮没在生活之中的葬歌。 |
|
不得不说这部剧真的是特别棒,范伟对这个角色的诠释很到位,特别是感情拿捏的很准! |
|
以前总觉得经历再糟糕的事,一切也都会满满好起来的。而真实的情形是日子常常是望不到底的黑,找不到救命的稻草却有人需要自己的依靠,被压垮了肩膀也只能咬着牙站起来继续走,生活是一种勇气。 |
|
小人物最难演,范伟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演员。很多时候好电影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期待越高反而失望越大,这种电影看完会让人心里一亮。 |
|
范伟从这部片子开始成为表演艺术家。张猛《钢的琴》是失落的阶级,这部片所写便是失落的时代。人的生命在时代的更迭中被赋予更多的可能,但也意味着更早的没落。片中无处不在的流行歌曲与王抗美的声影对照鲜明,如此一部好片宣传时还要被冠以喜剧之名,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
|
1看不出是08年,我以为更早。2剧本太强大!繁简得当,节奏控制好,细节充分,很有想象力!3范师傅演技太牛!不多说。4编导对人生和当代社会认识很透,角色非常有代表性。后半段的困苦让我心里不舒服,我担心编剧最后解决也不是,不解决也不是,很难处理,结果最后就那么结束了,牛逼!5别被海报骗。 |
|
既然给了《钢的琴》四星,那这部就该是五星。相比之下音乐与画面结合得更自然,且带着诙谐戏谑自嘲的意味。写实的场景和故事,里面的每一个市井小人物都曾经出现在身边的生活里。范伟演得很好,情感克制却让观众非常入戏。生活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措无力和无奈,被打成一地碎片,也闪着微光。 |
|
范伟演的特别贴切,小人物的在外生活,内心世界,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
|
9分,范师傅实在太能演了,好多姿势表情真的很难拿,角色设定也让人心疼。单个镜头中信息量巨大,台词的推进有效,而且生动有力,有一种鲜活的“当代生活感”扑面而来。不知道是不是版本问题,影片色调和拍法像是上世纪90年代的,没想到是08年的片子。小空间调度不错,虽然打光有些糙。映照现实生活。 |
|
也没见范伟耳朵多大啊,这部电影真的太恐怖了,里面的事情现实到让我觉得恐怖。不过最后终于闹明白一件事,自家日子还得自家过啊,指望不上别人。恩,有一点点像男版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只是一点点 |
|
妻儿老小不如意,一生劳碌难亨通,电脑难算世间命,半路退休怎光荣。王抗美的长征路上热闹非凡,既有《眉飞色舞》,也有《三年二班》,很多时候咬牙坚持,更多时候欢迎整死。都说耳朵大有福,为何福气迟迟不来 ,倒霉的事儿却接二连三。东北犹如唱了一半的《长征组歌》,往日风光不再,辉煌渐行渐远。张猛是真猛。细节捕捉异常扎实:彩铃广告、电脑算命、广播体操、倒骑驴、保暖内衣走秀,几乎完整的还原了2005年左右三四线城市离退休工人的生活描摹。王抗美一路唱着长征,可是他的路已走到尽头,信仰和情怀消亡的年代,曾经的热血只能变得冰冷。结尾长镜头可参考《鲸鱼马戏团》,那昏暗的无人街道上,被岁月所遗忘的歌,被时代所抛下的人,歌声似有千钧之力,直上云霄,最终飘飘然落于无形。那样不甘又凄凉的歌声,我也曾经听见过,唱歌的人是我父亲。 |
|
眼下谁还相信《耳朵大有福》这种神秘兮兮“诱人掏钱”的鬼话?怕是还不少。如今谁还在拍这种老实巴交的“贺岁”电影?怕是没有了。张猛这部后劲十足的处女作真像一首版本不好找的老歌,十不该被粗糙的视听埋没在历史里。影片说的是:日常而复古的词句年轻一代总是不会意,而新时代推出的主打歌老一辈人也总是不会合。一个乐天派的下岗工人在那些流行歌曲的指引下不知不觉地从工业时代穿梭到了网络营销时代,他一路观望一路学习还一路参与,但结果却令他心灰意冷悲观不已。事业、家庭和人情连同偶像信仰一起坍塌,分崩离析的土渣将整个沈阳,甚至整个东北都埋在了地下,渐渐的也成了一处有待考古和挖掘的墓穴。实在可惜,张猛后来没有沿着魔幻现实主义这条路继续骑行下去。范伟在这部作品里应当跟马龙白兰度一个命,看他浑然天成的尬舞真不是一个滋味儿。 |
|
生活,不容易啊! 退休工人难找工作、四处碰壁的情节确实很接地气!从这一点就可以感觉,这应该会是部很有情怀的电影!可这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总觉得内心没有得到充实的感觉!也许是由于生活境遇的差异? 电影中那些王抗美找工作时出现的搞笑情节,确实挺不错,但也让我同情!那些流行歌曲,也还不错!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M7SQ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范伟10年前的封神之作,号称影史上最催泪的喜剧片,太真实了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7689142 |
|
范伟演得太惨太逼真了,看了一大半,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 |
|
7.张猛很有自己的创作想法,每一段的“路上行”都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快感,以及全程如此讽刺性的反片名剧情,活生生的映画了发展后的大陆社会。然而国人几十年来一点都没变,就像不成问题中范老师说的只是建设带来的变化,让人误以为中国人变了。 |
|
张猛的片子每每让我投射到自己身上。看的过程中想到了我爸以及和我爸一样处在四五十岁中年迈向老年阶段的众多中国男人。他们为家庭辛苦了一辈子,该歇歇了。可操蛋的生活不让他们歇着,壮如牛的身体又早已远去,最后只能在午夜的街头唱起歌。TAT我想赶紧赚好多好多的钱,让我爸妈好好享福! |
|
真好。王抗美这个名字就暗示着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时代把钢号烙在他身上,然后回手就扔下了他。王抗美三次唱起长征组歌,只有第三次没人听的时候唱好了,不像契诃夫《苦恼》里那个老头吗,几次开口没人听,最后没人的时候把苦恼讲给马听了。
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是一场很远的长征了。不过长征最后没看到刘志丹,看到的是一地鸡毛。
耳朵大有福,骗人的,但也该信它,没这些东西憧憬着,就看不到奔头了。电影里2004年的流行歌放起来的时候,恍然发现真的已经好多年了。看来自己是真的老了。 |
|
才看完《不成问题的问题》,为范伟的演技折服,想起之前看过的《求求你表扬我》,不甚回味,于是找来此片继续过瘾。豆瓣对这部片的打分确实低了,我觉得怎么样都不该低于8.5分。小人物、甚至你我他的后半生写实,一辈子默默来默默去,无尽的压力与苦涩,都化作倔强又无奈的生命力。背景音乐为此片添色 |
|
范伟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演活了,特别生动自然,也感人至深! |
|
说不出口的“时光飞逝,岁月无情”啊,看这个亲人一样、爱哼小曲的憨厚老头,在生活里东倒西歪挺难受,好在他依然有火气,导演也给了超离生活的瞬间。PS.觉得东北的自行推车很有特色。 |
|
范伟绝了,演太好了。朴素善良老实坚韧隐忍的中国人,明明是一系列的褒义词,却让人想重重地叹一口气。真憋屈啊。背景音乐里始终贯穿着零几年的那些流行歌曲。 |
|
苦涩的故事,心情本来就不好,真想死的感觉,生活太苦了。引起我注意的是各种媒体对这个故事的参与,只是很难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意味。 |
|
生活啊。上一代的意识形态宣传消解之后,新的生活需要找到新的出路。人人谈钱的时代,有的人找到了,有的人没有,有的人一开始没有,但后来找到了。 |
|
范伟这部就应该拿影帝,根本就不用等到《不成问题的问题》 |
|
别怕,点一下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80928/ |
|
张猛可能是中国最善于拍小人物的导演,范伟可能是中国最善于演小人物的演员,而两者合作的《耳朵大有福》则将小人物的逼仄、局促完美地展现出来。
中国的老人,没有退休的概念,只有忙活到干不动的那天。退休后的王抗美本想发挥余热,找份活计,却处处碰壁。有时候生活就是铜墙铁壁,凭着一腔孤勇徒手肉搏,只能落得遍体鳞伤。
我们太需要这种反励志的电影了,为小人物立传,替小人物发声,时刻提醒我们,在主流叙事之外,存在着太多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承认他们的存在,正视艰难的处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来吧,整死我吧,欢迎整死!”千万不要把人逼到这一步。 |
|
普通小人物的退休后纪实,因为极度贴近现实,放在今日可以当做千禧年后回忆录来看,片子里的市镇景象、流行音乐、电视背景音,一切都那么熟悉,现在却也成了回忆。范伟演技真实,仿佛透过电影看的就是自己,全片唯一能笑出来的也只有你比划我猜那一段了。 |
|
越发能看出张猛的作者论电影,对一个思想还停留在上世纪但脚步却已迈进21世纪的退休工人来说,这无疑对王抗美一种精神上的折磨,融合了现代流行歌曲与怀旧歌曲有更加剧了人物的悲哀,时代的悲哀 |
|
跟奶奶一起看的。灰暗的色调,平凡的小镇,本色的演出,更像是一部国企退休职工的纪录片。适合自己看,不适合和家人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可能更合适和家里人同看。 |
|
愁也一天,乐也一天,不乐多冤。生活总得继续,唯有向前看,朴实乐观,电视/收音机声缭绕的东北。像《漫长的季节》王响原型,一个开火车,一个修火车,都面临下岗,妻病,但沉稳不屈。
范伟的演技细腻到舍不得倍速,一个日日奔波医院与街头、落寞孤寂,戴着口罩、骑着破自行车,带着保温桶的退休失业者形象。
几个辛酸点:
1想开头提工作的事,出轨女婿(姑爷)和女儿闹起来,掀桌,独自收拾。
2倒骑驴体力不支狂咳嗽,放着《浅醉一生》,读到good luck算命纸,关键老婆孩子好才省心,一时语塞,女儿又哭着打电话来。
3宣传保暖内衣说可以来独唱,结果联系方式纸用来擦鼻涕。曾经的领唱长征组歌,因气管炎破了音。
4网络商务诈骗受教育: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
5破50元1块抽奖只一包洗发水。
6老父亲吃烤地瓜。整死我吧。 |
|
看来耳朵大不一定是有福的,生活中的问题不是有福就能解决的,怀念那个80年代的影像~即使生活再不易,人们还是乐观面对。 |
|
《耳朵大有福》是一部在幽默中浸透着老百姓辛酸不易的悲喜剧,而在电影中的范伟则演活了一个退休铁路职工的不易与无奈,生活中固然会遇到种种挫折,但只要还活着,生活就要继续下去,活着便是一种福气,范伟饰演的大耳朵王抗美背后是中国亿万普通百姓那朴实坚韧的缩影。 |
|
高度相似的人物设定和教科书般的表演,原来范伟老师早在十几年前就已拍过《漫长的季节》。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从头到脚的每一处都被鸡零狗碎所填充,黄金年代已经远去,新世纪里有心而无力。生活就像那台时常掉链子的自行车,就算坏在半道,修修还能骑;生活也像那长征组曲的唱段,老了整不动了,可憋足了劲吼一嗓子也能唱上去。小彩蛋很多,比如怀旧金曲,和本山大叔代言的保暖内衣。 |
|
在演窝囊小人物这一块儿,咱范大爷就是无冕之王 |
|
辽北第一狠人就是不简单,这故事简直就是为彪哥量身定做的一样,毫无表演痕迹。故事很棒,把普通人的生活描写的栩栩如生,再加上各种背景音,恰如其分。08年的奥运,08年的普通人生活。 |
|
张猛07年的电影为什么我现在才看,因为还不错的电影被傻逼的海报拖累了 |
|
看得蛮感动的,我身边的叔叔伯伯就是这样的生活,善良、纯朴但是也倒霉 |
|
悲剧片、辛酸片就得这么拍。象有的片,那就一个压抑。影片的配乐很好(背景声)
剧情简介写得太好了 |
|
四星半。除了范伟贡献的表演以外音效部门的处理也相当让人满意,从头到尾串联的流行歌和广播新闻或天气预报配合画面渲染的气氛分分钟把人拉回十多年前。以及不推荐通过大陆平台看这部电影,纸币上写班级姓名这么经典的细节愣是给硬砍掉了。 |
|
张猛很会讲小人物的故事,范伟很会演小人物。这个组合很棒。 |
|
海报是败笔 标签一栏有喜剧两字 无语ING |